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构造演化——以黔东及邻区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戴传固 李硕 张慧 《贵州地质》 2005年第2期98-102,共5页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黔东及邻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可划分出洋陆转换阶段的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和板内活动阶段的海西—燕山构...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黔东及邻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可划分出洋陆转换阶段的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和板内活动阶段的海西—燕山构造旋回期、喜马拉雅构造旋回期。具有从洋陆转换阶段的B型俯冲造山向板内活动阶段的A型俯冲造山演化、从活动型地壳向稳定型地壳的演化历程,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构成的复合造山带,反映出扬子陆块向东南增生及江南造山带向东南迁移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旋回期 构造演化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 黔东及邻区
下载PDF
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传固 刘爱民 +1 位作者 王敏 吴广仁 《贵州地质》 2004年第2期71-75,共5页
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含铜性及与铜矿的关系研究 ,提出玄武岩铜矿存在两个阶段成矿作用 ,即火山活动阶段和后期热液活动阶段成矿。控矿条件有 :( 1 )喷发中心地区火山沉积富铜矿源层 ;( 2 )具相当规模的水循环系统 ;( 3)与矿源层有较大接... 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含铜性及与铜矿的关系研究 ,提出玄武岩铜矿存在两个阶段成矿作用 ,即火山活动阶段和后期热液活动阶段成矿。控矿条件有 :( 1 )喷发中心地区火山沉积富铜矿源层 ;( 2 )具相当规模的水循环系统 ;( 3)与矿源层有较大接触面的容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 成矿作用和成矿条件 贵州西部
下载PDF
黔东地区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戴传固 李硕 +2 位作者 唐黔春 王敏 张慧 《贵州地质》 2005年第4期224-228,共5页
黔东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其变质核杂岩为中元古界四堡群、梵净山群变质基底,其主滑脱面发育于新元古界底部的甲路组,同时在下江群、板溪群中出现一系列次级滑脱面,在其上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则发育伸展剥离正断层系统。该类型构造形成于... 黔东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其变质核杂岩为中元古界四堡群、梵净山群变质基底,其主滑脱面发育于新元古界底部的甲路组,同时在下江群、板溪群中出现一系列次级滑脱面,在其上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则发育伸展剥离正断层系统。该类型构造形成于加里东期末,是该区加里东造山期后隆升背景的产物。变质核杂岩构造与该地区的金、铜、铅、锌、锑及汞等矿产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分别受控于主滑脱带、次级滑脱带及伸展剥离正断层系统,且在剖面上矿物组合、成矿温度出现有规律变化,反映出该地区金及多金属矿产是受控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的一个完整的、相互有机联系的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构造 金及多金属矿产 控矿作用 黔东地区
下载PDF
黔东南及邻区加里东运动的表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戴传固 陈建书 +2 位作者 卢定彪 马会珍 王雪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加里东运动对黔东南地区的沉积格局、岩浆活动、变形变质影响明显,形成了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地区是加里东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西至黔东地区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下伏地层分别... 加里东运动对黔东南地区的沉积格局、岩浆活动、变形变质影响明显,形成了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地区是加里东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西至黔东地区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下伏地层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早期的沉积反映出在构造高位区缺失沉积物,为剥蚀区,而在构造高位区的东、西两侧出现了泥盆纪早期的沉积,为坳陷区;接触界面的特征表现为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下古生界的变质程度从明显至不明显,从紧闭型阿尔卑斯式褶皱至开阔型阿尔卑斯式褶皱。同样,从广西罗城—龙胜向东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该地区加里东运动的中心位置为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一线,是该地区加里东期造山带的中心,在区域上可能向北东方向沿桃江、景德镇一线延伸,是南华裂谷海槽萎缩、消亡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地质意义 黔东南及邻区
下载PDF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戴传固 陈建书 +2 位作者 卢定彪 马会珍 王雪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对该地区影响明显,形成了中、晚元古代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贵州梵净山北及湖南大庸、岳阳、平江地区是武陵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南东方向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变化,表现为上覆地层从缺失区至沉积区,接触关系从高...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对该地区影响明显,形成了中、晚元古代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贵州梵净山北及湖南大庸、岳阳、平江地区是武陵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南东方向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变化,表现为上覆地层从缺失区至沉积区,接触关系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中元古代地层的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反映出该地区武陵运动的中心位置为贵州梵净山、湖南大庸、岳阳、平江一线,是南华狭窄洋盆萎缩、消亡,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的汇聚碰撞形成华南板块,中元古代该地区洋陆转换历程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运动 地质意义 黔东及邻区
下载PDF
黔东地区典型构造样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传固 张慧 黄清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39-345,共7页
黔东地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主要可划分为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旋回期。形成的典型构造样式分别有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逆... 黔东地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主要可划分为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旋回期。形成的典型构造样式分别有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构造及伸展剥离断层系、平行走滑断层系、地垒—地堑构造等。在不同的构造旋回期,其构造样式的差异反映出了所处构造位置的不同,进而在平面上反映出江南造山带是由不同时期的造山亚带组成且具有向东迁移的演化历史的复合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构造样式 地质意义 黔东地区
下载PDF
新形势下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戴传固 王尚彦 《贵州地质》 200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新形势下应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中。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针对贵州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及前沿性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强调生产和科研相结合 ,总体提高贵州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还要努力拓宽社会服... 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新形势下应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中。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针对贵州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及前沿性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强调生产和科研相结合 ,总体提高贵州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还要努力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为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旅游资源调查基础资料 ,把社会需求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有机联系起来 ,为贵州的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建设 区域地质调查 贵州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羊湖地区构造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戴传固 《贵州地质》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昆仑—羊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中段之南侧,经历了早海西旋回、晚海西旋回和印支旋回洋陆转换阶段的发展及板内造山演化历程,发育早海西运动、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它们分别是洋陆转换和板内造山事... 昆仑—羊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中段之南侧,经历了早海西旋回、晚海西旋回和印支旋回洋陆转换阶段的发展及板内造山演化历程,发育早海西运动、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它们分别是洋陆转换和板内造山事件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青藏高原 昆仑-羊湖地区
下载PDF
南昆仑造山带西段构造样式及构造序列
9
作者 戴传固 边申武 《贵州地质》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南昆仑造山带西段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平行走滑构造、地垒—地堑构造和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前两类构造尚有韧性剪切带伴生;其构造组合在平面上具有内带—外带—前陆带明显的分带性,且形成了逆冲推覆构造—平行走滑构造—地...  南昆仑造山带西段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平行走滑构造、地垒—地堑构造和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前两类构造尚有韧性剪切带伴生;其构造组合在平面上具有内带—外带—前陆带明显的分带性,且形成了逆冲推覆构造—平行走滑构造—地垒—地堑构造的构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序列 逆冲推覆构造 平行走滑构造 地垒-地堑构造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晚古生代地层组合、大地构造相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敏 刘爱民 +3 位作者 戴传固 黄勇 陈厚国 牟世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1-1611,共11页
现代大陆边缘盆地研究结果显示,仅根据蛇绿岩分布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分析构造演化可能得出误导性结果。而详细的沉积建造分析、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东昆仑南缘西段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区晚古生代地层为一套... 现代大陆边缘盆地研究结果显示,仅根据蛇绿岩分布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分析构造演化可能得出误导性结果。而详细的沉积建造分析、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东昆仑南缘西段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区晚古生代地层为一套不含火山岩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从石炭系到三叠系,由北往南沉积建造由陆缘碎屑岩逐步转化为深海浊积岩,显示典型被动陆缘构造环境。这种特点表明,东昆仑南缘蛇绿岩并不代表成熟大洋地壳残片,而是发育于夭折裂谷环境的初始洋盆;其代表位于研究区以南地区的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的北部被动陆缘(现代地理方位)。研究区内不整合覆盖在晚古生代地层之上的侏罗系磨拉石建造代表碰撞造山晚期的上叠前陆盆地,表明印支期造山旋回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陆缘碎屑岩 浊积岩 被动陆缘 二叠纪—三叠纪
下载PDF
新疆云雾岭地区花岗岩主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 戴传固 +3 位作者 牟世勇 熊兴国 岳龙 叶跃兰 《贵州地质》 2006年第1期5-11,24,共8页
新疆云雾岭地区花岗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是巴颜喀拉地体抬升阶段早中期(侏罗纪)岩浆作用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为POG型花岗岩,是大陆地壳后造山阶段向板內阶段转换时期的物质反映。
关键词 花岗岩 主量元素 构造环境 判别 云雾岭 新疆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地区早古生代变形带内的黄铁矿应变影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敏 戴传固 +1 位作者 卢定彪 王常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4,共4页
应变影是中、浅变质-变形区常见的,研究变形体制与变形历史的理想构造现象之一。贵州雷公山地区早古生代变形带发育于低绿片岩相绢云板岩、(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含)凝灰质绢云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带内发育大量黄铁矿应变影构造。详细的... 应变影是中、浅变质-变形区常见的,研究变形体制与变形历史的理想构造现象之一。贵州雷公山地区早古生代变形带发育于低绿片岩相绢云板岩、(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含)凝灰质绢云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带内发育大量黄铁矿应变影构造。详细的显微镜下观察鉴别出三种原始应变影类型:位移控制型,边界控制型,以及混合型。这三种应变影形成后均经较强变形改造,形成不同形状的应变影残片。黄铁矿应变影的形成与改造表明该变形带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变形岩石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变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流体活动。应变影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变形特点、流体活动及与成矿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应变影 递进变形 流体活动 雷公山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岩浆演化时序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雅然 张嘉玮 +5 位作者 彭松柏 叶太平 王敏 戴传固 张慧 陈建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为获得江南造山带西段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的岩浆演化时序,为区域综合对比提供可靠的典型地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基础资料,以及为梵净山申报地质公园提供详实的科普素材,对研究区新发现的辉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U-Pb年... 为获得江南造山带西段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的岩浆演化时序,为区域综合对比提供可靠的典型地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基础资料,以及为梵净山申报地质公园提供详实的科普素材,对研究区新发现的辉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U-Pb年龄为805.3±4.5Ma。通过对已有年龄数据的系统梳理与总结,认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内玄武岩的喷发结束时间为840Ma,存在831Ma、814~805Ma两次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和855Ma、834Ma两次酸性岩浆活动。梵净山地区的新元古代拉伸纪岩浆活动时序可与黔东南—桂北地区对比。结合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江南造山带西段拉伸纪早期岩浆岩的成因可能与扬子和华夏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拉伸纪晚期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华南大陆伸展裂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武陵运动 板溪群 辉绿岩 锆石U-PB定年 地质公园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增强技术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况顺达 戴传固 +3 位作者 王尚彦 李志忠 王明章 刘家仁 《贵州地质》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岩溶石漠化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及南方岩溶地区严重的脆弱生态地质问题,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可以准确、快速、经济地获取岩溶石漠化的现状、分布规律等结果数据,为石漠化的监测、石漠化的演变分析及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但在遥感调查与... 岩溶石漠化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及南方岩溶地区严重的脆弱生态地质问题,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可以准确、快速、经济地获取岩溶石漠化的现状、分布规律等结果数据,为石漠化的监测、石漠化的演变分析及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但在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中,如何增强石漠化信息,方便后续的信息提取工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影响岩溶石漠化的发育的因素众多,其评价指标一般考虑岩石裸露程度及其结构、植被结构等。在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增强工作中,很难直接获取岩石的裸露信息。野外调查发现:在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岩石的裸露程度与植被覆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岩石的裸露程度越高,植被覆盖程度越低,岩溶石漠化越发育;据此可以利用植被覆盖情况来获取岩溶石漠化信息。在增强岩溶石漠化信息方面,本文提出了改进增强型植被指数模型(GEVI),并与现有的常用植被指数模型对比试验发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遥感 信息增强
下载PDF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96
15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7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张传恒 曹茜 刘建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9-1267,共9页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上覆的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四堡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构成"四堡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通过对四堡群及其上覆地层中斑脱岩锆石的研究,精确地测定并获得了四堡群斑脱岩锆石的年龄841.7Ma±5.9Ma和黔东南摩天岭地区侵入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的年龄826.8Ma±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四堡群 斑脱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侵入梵净山群白岗岩锆石U-Pb年龄及白岗岩底砾岩对下江群沉积的制约 被引量:30
16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4 位作者 丁孝忠 王敏 刘燕学 王雪华 陈建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3-1420,共8页
下江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新裂谷沉积的起点,确定下江群的时代对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贵州印江县地区有一套新元古代白岗岩侵入到梵净山群并被下江群覆盖,在下江群底砾岩中发现大量未经搬运的白岗岩底砾岩砾石。因此... 下江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新裂谷沉积的起点,确定下江群的时代对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贵州印江县地区有一套新元古代白岗岩侵入到梵净山群并被下江群覆盖,在下江群底砾岩中发现大量未经搬运的白岗岩底砾岩砾石。因此,笔者对梵净山地区的白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835±5)Ma。该年龄对下江群沉积启动时间和下覆梵净山群的沉积上限均有时代的制约。结合下江群甲路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14±6 Ma)和考虑到武陵运动的年限,下江群沉积年代不应老于白岗岩底砾岩的年代和武陵运动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群 白岗岩 下江群 武陵运动 SHRIM PU-Pb
下载PDF
黔东地区梵净山群与下江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6
17
作者 高林志 陈建书 +5 位作者 戴传固 丁孝忠 王雪华 刘燕学 王敏 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9-959,共11页
根据黔东地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第6段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0Ma±5Ma),结合下江群芙蓉坝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下江群新寨组(板溪群马底驿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13.5Ma±9.6Ma),将其与广西四堡群和丹州群凝灰岩年... 根据黔东地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第6段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0Ma±5Ma),结合下江群芙蓉坝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下江群新寨组(板溪群马底驿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13.5Ma±9.6Ma),将其与广西四堡群和丹州群凝灰岩年龄进行对比。梵净山群回香坪组年龄与四堡群鱼西组凝灰岩年龄一致,2个地区均发育早期基性岩和枕状熔岩、晚期浅色花岗岩。该事件的精确定年对江南造山带西南端构造演化将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江南古陆新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的最新锆石U-Pb年龄,梵净山群(贵州)、四堡群(广西)、冷家溪群(湖南)、双桥山群(江西)与仓溪岩群(湖南)、宜丰岩群(江西)、张村群(江西),甚至与双溪坞群(浙西)在沉积年代上有一定的时间差,而上覆贵州下江群甲路组(814Ma)、广西丹州群合桐组(802Ma)、湖南板溪群张家湾组(802Ma)、江西登山群邓家组(766Ma)和浙江河上镇群骆家门组(791Ma)沉积起点的时间也不一致,但是两者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出明显的造山事件。研究认为,不断地获得精确的地层年代数据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对比,并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地区 梵净山群 凝灰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77
18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4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080,共10页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地区 下江群 甲路组 清水江组 斑脱岩 锆石SHRIMP定年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5 位作者 计文化 王超 赵振明 王秉章 戴传固 王国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1-233,共13页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石炭纪 岩相特征 构造古地理 多岛洋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黔东南隔槽式褶皱成因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坤光 李学刚 +2 位作者 戴传固 张慧 周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0,共8页
隔槽式褶皱与隔档式褶皱构成侏罗山式褶皱。传统观点认为,侏罗山式褶皱是滑脱作用所形成,其典型实例是在刚性岩体(基底)之上有一层软弱岩层,在软弱层之上的岩层发生"台布式"滑动而形成隔档隔槽式褶皱。黔东南地区隔槽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与隔档式褶皱构成侏罗山式褶皱。传统观点认为,侏罗山式褶皱是滑脱作用所形成,其典型实例是在刚性岩体(基底)之上有一层软弱岩层,在软弱层之上的岩层发生"台布式"滑动而形成隔档隔槽式褶皱。黔东南地区隔槽式褶皱实地调查发现:(1)隔槽式向斜核部的地层比两翼和背斜核部的地层厚;(2)沿隔槽式向斜核部发育多期次活动的纵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枢纽一致;(3)背斜产状平缓变形弱而向斜产状急变变形强,背斜与向斜相间出露构成典型的强弱应变域,复杂变形发生在向斜核部。在湘黔交界处的寒武系内发育了典型的露头尺度隔槽式褶皱。通过隔槽式褶皱的露头尺度解析与宏观变形分析,认为黔东南隔槽式褶皱的形成受多期活动的断层控制,早期沉积阶段的正断层,控制了隔槽式褶皱紧闭向斜的发育位置,构造反转之后,先期断层是应力集中区,正断层转为平移或逆冲断层,在隔槽式褶皱向斜核部发育复杂变形。其次,正断层对隔槽式褶皱发育与逆断层对断弯褶皱发育的控制不同,前者断层发育早,后者断层发育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槽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 断层相关褶皱 成因机制 黔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