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功能低下疾病的腺体移植疗法(附50例报告)
1
作者 戴信刚 冯雪亮 +11 位作者 李笃山 高慧 秦兆寅 南勋义 丁汉伦 王惠芳 纪宗政 朱璞琪 黎明 杜金绵 苄双喜 曹靖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7期24-26,共3页
作者总结了用内分泌腺体移植法治疗内分泌功能低下性疾患50例的近期疗效,对腺体移植的实验依据和意义以及移植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就今后开展腺体移植问题发表了意见。
关键词 内分泌疾病 功能减退 腺体移植
下载PDF
血清β_2—MG与甲状腺疾患关系的探讨
2
作者 戴信刚 毛共存 +2 位作者 谢璇 郑纯礼 雷雅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234-235,共2页
通过对62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血清β_2—MG 含量的观察,并与正常人对照,发现: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_2—MG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β_2—MG 升高的原因及意义,作者也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甲状腺病 β微球蛋白类 诊断 血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晓华 谢璇 +2 位作者 戴信刚 袁晓红 倪红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5,305,共4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endothelin 1 (ET 1 )的血浆水平。结果 MA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均比NA组增高 (P <0 0 5 )。血浆vWF水平 :NA组为 (1 1 8 95± 46 72 ) % ,MA组为 (2 0 2 0 7± 73 3 0 ) % (P <0 0 1 ) ;血浆ET 1水平 :NA组为 (5 0 60± 1 2 3 9) μg·L-1,MA组为 (79 1 3± 1 4 0 4) μg·L-1(P <0 0 1 )。vWF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 (r=0 .72 ,P <0 0 1 ) ;ET 1的血浆水平与vWF的血浆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69,P <0 0 1 )。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内皮功能障碍 糖尿病血管病变 DM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其易患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玉环 徐静 +5 位作者 谢璇 戴信刚 丁汉伦 张爱宏 袁晓红 倪红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253,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及其他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双功能扫描仪对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甘...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及其他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双功能扫描仪对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 ,而与病程无关 ;其下肢血管病变远比其他部位血管病变发生的早。结论 超声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 ,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多普勒超声检查 早期诊断 易患因素 Ⅱ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下载PDF
要想保住腿 必先护好脚
5
作者 戴信刚 《医药与保健》 2005年第11期19-19,共1页
糖尿病足对糖尿病病人危害非常严重,它不仅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也给病人和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糖尿足的防治,在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合并症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糖尿病人 经济负担 防治
下载PDF
二酯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系统和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静 易兰兰 +3 位作者 张春虹 王俊宏 戴信刚 王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周(DM2)组和糖尿病4周(DM4)组。大鼠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r-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TGF-β1在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①DM2、DM4组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DM2、DM4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质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②DM2、DM4组VEGF和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上调TGF-β1和VEGF的表达,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率增加,这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静 李忠诚 +4 位作者 易兰兰 王俊宏 张春虹 戴信刚 杨新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2 w组(DM2)和糖尿病4 w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cr呈正相关。(2)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3)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TGF-β1的表达,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静 易兰兰 +3 位作者 张春虹 王俊宏 戴信刚 曹会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2周组(DM2)和糖尿病4周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化和400倍光镜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cr呈正相关。糖尿病组VEGF的表达多于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肾组织VEGF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VEGF的高表达。PKC的激活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糖尿病肾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娟娟 谢璇 +1 位作者 戴信刚 李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 2型糖尿病 (2 DM )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4 1例 2 DM患者和 12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 ,评价不同情况下 2 DM内皮依赖性血管... 目的 探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 2型糖尿病 (2 DM )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4 1例 2 DM患者和 12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 ,评价不同情况下 2 DM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D1% )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D2 % )反应的变化。结果 无论有无微血管病或动脉粥样硬化 ,所有病例△D1%均较正常人组显著减退 (P <0 0 0 1) ;而△D2 %在所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2 DM在无大 /微血管病变时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减退 ,此变化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璇 丁石梅 +4 位作者 徐静 王玉环 戴信刚 王俊宏 吴娟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1,38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食管和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欣 龚均 +2 位作者 戴信刚 王社教 赵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胃肠活动 食管活动
下载PDF
PGE_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环 徐静 +3 位作者 谢璇 戴信刚 倪红燕 袁晓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观察 3 5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 E1( PGE1)前后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 :PGE1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 UAER( P<0 .0 1 )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UAER较治疗前亦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 观察 3 5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 E1( PGE1)前后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 :PGE1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 UAER( P<0 .0 1 )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UAER较治疗前亦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结论 :PGE1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肾病 药物疗法 前列腺素E类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燕凤 谢璇 +1 位作者 吴娟娟 戴信刚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测定
下载PDF
维生素B_(12)椎管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静 王俊宏 +2 位作者 吴海琴 戴信刚 曹会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2817-2817,2821,共2页
为评价维生素B12椎管注射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尿失禁、尿潴留的影响,选择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36例,给予间断椎管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说明... 为评价维生素B12椎管注射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尿失禁、尿潴留的影响,选择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36例,给予间断椎管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说明维生素B12椎管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具有简便、可靠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椎管注射 治疗 糖尿病 神经原性膀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静 王玉环 +4 位作者 吴海琴 张春红 倪红燕 戴信刚 谢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37-438,454,共3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Lp(a)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中TC、TG、HDL、VLDL的水平。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各种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还发现有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清Lp(a)水平与常见的血脂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Lp(a)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脂蛋白(a) 并发症 血管病
下载PDF
维压康冲剂治疗低血压128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玺 戴信刚 张智燕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7-107,共1页
采用维压康冲剂(黄芪、党参、白术、黄精、柴胡、川芎、陈皮等)治疗低血压128例,总有效率为96.1%。提示该药具有升阳益气,健脾养心功效,且有升压稳定,疗效满意,服用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 低血压 中医药疗法 维压康冲剂 补气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静 王俊宏 +4 位作者 张春虹 戴信刚 倪红燕 张随芳 王学良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经眼科专人眼底镜检查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且血清IGF-1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侍晓云 戴信刚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通过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 (ICIR)活性测定 ,探讨 2型糖尿病 (DM )部分发病机理。方法 :Rodbell法获取游离脂肪细胞 ,放射受体分析法分别测定 2型DM及正常对照组的ICIR。结果 :两 2型DM组高亲的力ICIR及低亲和力ICIR均明显低于正常... 目的 :通过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 (ICIR)活性测定 ,探讨 2型糖尿病 (DM )部分发病机理。方法 :Rodbell法获取游离脂肪细胞 ,放射受体分析法分别测定 2型DM及正常对照组的ICIR。结果 :两 2型DM组高亲的力ICIR及低亲和力ICI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低亲和力ICIR减少更甚 (P <0 0 1)。 2型DM伴高胰岛素血症组ICIR数量较不伴高INS血症组减少更甚 (P <0 0 5 )。两糖尿病组INS与受体亲和力减低。结论 :2型DMICIR存在数量减少及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系原发性缺陷。INS对其受体有下降调节作用 ,这对 2型DMICIR的改变起非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 胰岛素受体 活性 ICIR
下载PDF
瞬目反射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徐静 王俊宏 +2 位作者 吴海琴 向莉 戴信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3,146,共3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 (DM )患者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R2 波和对侧R′2 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 目的 观察糖尿病 (DM )患者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R2 波和对侧R′2 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 DM患者的R1、R2 和R′2 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其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BR的异常率逐渐升高。结论 BR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的客观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 糖尿病 诊断 中枢神经病变 眼轮匝肌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0
作者 王玉环 张天啸 +2 位作者 戴信刚 倪红燕 袁晓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7-8,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 1例原发性高血压 (EH)伴肥胖者 ,19例单纯性肥胖及 16例正常体重者的空腹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血清胰岛素 (INS)和 C肽 (CP)浓度。以腰臀围比 (WHR)作为估计腹型肥胖的指标 ;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 1例原发性高血压 (EH)伴肥胖者 ,19例单纯性肥胖及 16例正常体重者的空腹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血清胰岛素 (INS)和 C肽 (CP)浓度。以腰臀围比 (WHR)作为估计腹型肥胖的指标 ;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作为胰岛素抵抗 (IR)指标。结果显示 ,在总体脂相似的情况下 ,EH伴肥胖者腹部脂肪蓄积较多 ,循环胰岛素清除率下降明显。提示 EH伴肥胖患者较单纯性肥胖者有更严重的 IR和高胰岛素血症 (HI)。 EH患者的 IR不但与总体脂增多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分布 胰岛素抵抗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