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地土壤甲螨和跳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1
作者 刘丹丹 武海涛 +7 位作者 于洪贤 孙新 刘冬 程鹏 白雪莹 戴冠华 张仲胜 王文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9-1309,共11页
本文围绕物种组成特征、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子,探究了长白山北坡9个海拔梯度(600 m、800 m、1000 m、1200 m、1400 m、1600 m、1800 m、2000 m和2200 m)的土壤甲螨和跳虫的多样性分布模式。于2021年7月,共采集到土壤甲螨10688只... 本文围绕物种组成特征、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子,探究了长白山北坡9个海拔梯度(600 m、800 m、1000 m、1200 m、1400 m、1600 m、1800 m、2000 m和2200 m)的土壤甲螨和跳虫的多样性分布模式。于2021年7月,共采集到土壤甲螨10688只,隶属于36科45属55种;跳虫6155只,隶属于12科32属54种。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NMDS)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甲螨和跳虫的群落结构在9个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在长白山4个典型植被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带)间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土壤甲螨和跳虫物种丰度的海拔分布格局呈单峰型,分别在海拔1200 m和1400 m处达到峰值;甲螨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递减分布模式,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U型分布;而跳虫的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型模式,在海拔1200 m处达到最大值。RDA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和VPA分析(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is)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以及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是驱动土壤甲螨和跳虫群落组成沿海拔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海拔梯度 群落结构 甲螨 跳虫 长白山地
原文传递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关德新 吴家兵 +5 位作者 王安志 赵晓松 金明淑 徐浩 戴冠华 何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28-1832,共5页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2 0 0 1年 5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 ,用波文比 -能量平衡方法 (BREB方法 )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 ,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 ,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2 0 0 1年 5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 ,用波文比 -能量平衡方法 (BREB方法 )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 ,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 ,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结果发现 ,热量平衡 (净辐射 )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 ;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 ,为昼正夜负的曲线 .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储热变化 .受日照时间的影响 ,6~ 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月平均结果 ,白天净辐射 6月份最大 ,10月上旬最小 ,变化于 0~ 5 2 7W·m-2 ,夜间的净辐射在 0~ - 12 1W·m-2 .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 0~ 4 4 1、0~ - 81W·m-2 ,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 0~80、0~ - 2 6W·m-2 .储热变化则为 0~ 4 4、0~ - 2 6W·m-2 .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 8~ 10月逐渐下降 ,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 9~ 10月明显上升 ,特别在严霜后 2~ 3d ,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 .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 储热量 日变化 生长季变化
下载PDF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长白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3
3
作者 刘颖 韩士杰 +1 位作者 胡艳玲 戴冠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81-1585,共5页
2003年6月17日、8月5日和10月10日,研究了长白山长白松林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并于2004年5~9月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 2003年6月17日、8月5日和10月10日,研究了长白山长白松林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并于2004年5~9月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小于6月份和10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8月份较高,5月份和9月份较低.2004年5~9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12、1.94和1.18 μmolCO2·m-2·s-1,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为26.5%~52.6%.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别为2.44、2.55和2.27,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大于根系呼吸,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松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不同海拔长白山岳桦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吴栋栋 周永斌 +1 位作者 于大炮 戴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79-2285,共7页
通过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700 m,A2:1800 m,A3:1900 m,A4:2000 m,A5:2050 m)梯度岳桦叶片中各种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林线树木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SLA)显著减小,A5与A... 通过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700 m,A2:1800 m,A3:1900 m,A4:2000 m,A5:2050 m)梯度岳桦叶片中各种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林线树木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SLA)显著减小,A5与A1相比下降了35.9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Chla/Chlb)和Car的相对含量(Car/Chl)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在海拔1900 m左右,MDA含量和MP均处于最低水平,各种酶的活性均为最低;当海拔超过2000 m,接近森林分布的界限时,MDA含量和MP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各种酶的活性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合本次研究表明,在海拔1900 m比较适合岳桦的生长;海拔超过2000 m,岳桦体内生理抗性下降,不利于岳桦的生长发育,因此高海拔限制了岳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桦 海拔 比叶面积 抗氧化系统 生理生态
下载PDF
土壤干湿交替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富宏霖 王生荣 +3 位作者 韩士杰 张军辉 张宏浩 戴冠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1,86,共3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水分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分数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水分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分数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随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土壤干湿交替模式 土壤水分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近22年的气候动态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弥 关德新 +6 位作者 韩士杰 吴家兵 张军辉 金明淑 徐浩 何秀 戴冠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7-1012,共6页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作为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其长期的气候动态状况对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气象观测场1982~2003年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光能因子(包括年日...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作为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其长期的气候动态状况对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气象观测场1982~2003年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光能因子(包括年日照时数、年日照百分率)、热量因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7月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积温)、水分因子(包括年总降水量、年最大雪深、相对湿度、年总蒸发量)、以及年平均风速与风向等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这些因子22年的平均值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气候因子 气候动态
下载PDF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叶吉 郝占庆 戴冠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37-740,共4页
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对地面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地面生苔藓采取样带调查取样法测定 ,树附生苔藓应用McCune方法对树干和树枝的附生苔藓生物量都做了细致的测定 .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中的苔藓植物分布很不均匀 ,... 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对地面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地面生苔藓采取样带调查取样法测定 ,树附生苔藓应用McCune方法对树干和树枝的附生苔藓生物量都做了细致的测定 .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中的苔藓植物分布很不均匀 ,随海拔变化差异很大 ,海拔 110 0m最低 ,仅为 5 4 3kg·hm-2 ;海拔 12 5 0m最高 ,达 5 0 97kg·hm-2 .苔藓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对生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特别是塔藓和拟垂枝藓的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与森林系统的群落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海拔 110 0~ 170 0m ,塔藓的生物量与臭冷杉的重要值变化趋势相近 ,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拟垂枝藓的生物量与鱼鳞云杉重要值的变化趋势相似 ,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此外 ,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表明了不同苔藓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 ,拟垂枝藓比塔藓水分条件要求更高 .因此 ,生物量的研究在植物生理上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针叶林 苔藓植物 生物量 塔藓 拟垂枝藓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观测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亚南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戴冠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2-815,共4页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63 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采样,并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成分含量.结果表明,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为(7.4±5.7)μg.m-3.其中,...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63 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采样,并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成分含量.结果表明,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为(7.4±5.7)μg.m-3.其中,主要的3种离子SO24-、NH+4和NO-3占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83%.PM2.5中NH+4与SO24-的摩尔电荷浓度比值为1.1,NH+4与SO2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PM2.5中Σ阳离子/Σ阴离子变化范围为0.65—1.76,平均值为1.03±0.21,水溶性无机离子电荷基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 离子
原文传递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群落特征与林木更新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蔺菲 郝占庆 +4 位作者 李步杭 叶吉 戴冠华 张健 倪伟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8-1314,共7页
暗针叶林是长白山亚高山地区的主要森林植被,林下苔藓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些地段苔藓盖度可达80%以上。苔藓植物作为暗针叶林的主要活地被物,其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了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厚度对暗针叶林主要树种更新的影响。对... 暗针叶林是长白山亚高山地区的主要森林植被,林下苔藓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些地段苔藓盖度可达80%以上。苔藓植物作为暗针叶林的主要活地被物,其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了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厚度对暗针叶林主要树种更新的影响。对苔藓层盖度及厚度与主要针叶树种及亚乔木树种幼苗数量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当苔藓盖度大于40%或厚度大于4 cm时,苔藓层对红松、臭冷杉、花楷槭幼苗数量的负面影响较明显;而在苔藓厚度小于4 cm时,苔藓层有利于花楷槭和花楸幼苗数量的增加;对苔藓层盖度及厚度与针叶树幼苗高度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一定盖度和厚度的苔藓层对幼苗高生长有积极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在各树种间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盖度 苔藓厚度 幼苗数量 幼苗高度
下载PDF
2003~2015年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创业 张琳 +21 位作者 吴冬秀 白帆 冯静 冯丽 杜明武 杜娟 戴冠华 李向义 李以康 李原理 刘世忠 倪建 冉飞 饶兴权 唐建维 王小亮 温韩东 颜绍馗 于立忠 张新厚 赵常明 周志琼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27-34,J0032-J0041,共8页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候观测数据综合集成的产物,包含21个生态站2003~2015年660余个物种的物候观测记录。因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观测的物候期不同,本数...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候观测数据综合集成的产物,包含21个生态站2003~2015年660余个物种的物候观测记录。因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观测的物候期不同,本数据集被分为木本子集和草本子集。木本子集主要记录了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果实或者种子成熟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物候信息。草本子集则记录了萌动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种子散布期和黄枯期等物候信息。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站代码、年份、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植物种名、拉丁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环境变化、碳循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 碳循环
下载PDF
2005~2014年CERN野外台站气象观测场土壤含水量数据集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新斋 袁国富 +36 位作者 朱治林 张心昱 孙晓敏 常学向 戴冠华 杜娟 傅伟 官有军 郭永平 何其华 何永涛 黄苛 姜峻 蒋正德 李猛 李伟 李小丽 李晓欣 李新虎 李玉成 李玉强 鲁志云 苏宏新 孙聃 唐建维 汪树超 王吉顺 王书伟 徐文婷 杨风亭 尹春梅 张法伟 张加双 张倩媚 张志山 章熙锋 赵岩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35-44,J0042-J0054,共10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陆地-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传输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含量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CERN全国范围内包括农田、森林、草地、荒漠与湿地等生态类型的34个陆地生... 土壤水分是影响陆地-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传输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含量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CERN全国范围内包括农田、森林、草地、荒漠与湿地等生态类型的34个陆地生态系统台站,依据陆地水环境观测规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设立观测样地,并开展土壤含水量的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汇交及质控工作。CERN水分分中心选取了这34个台站2005~2014年气象观测场的土壤含水量长期监测数据,通过进一步统一规范数据格式,形成了全国范围内较长时间序列的公开共享数据集,为土壤含水量时空动态的遥感反演、模型估算验证提供地面实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气象观测场 土壤含水量 台站 CERN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黑果腺肋花楸研究信息情报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梦莎 周丽萍 +8 位作者 朱良玉 张悦 王化 戴冠华 朱宝坤 李金功 王云 王洁 王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6期16-18,共3页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5-2015年世界黑果腺肋花楸研究文献趋势,排名前10位国家、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学科。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际黑果腺肋花楸研究论文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研究国家、研...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5-2015年世界黑果腺肋花楸研究文献趋势,排名前10位国家、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学科。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际黑果腺肋花楸研究论文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及出版物等综合来看,波兰与美国黑果腺肋花楸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最高,是全球研究合作网的中心。美国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与《FOOD CHEMISTRY》是刊载黑果腺肋花楸论文质量较高的期刊。而中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处于起步中,在论文发表量与论文影响力方面仍有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文献分析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2005~2014年CERN地下水位数据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治林 唐新斋 +36 位作者 袁国富 张心昱 孙晓敏 常学向 程一松 褚国伟 戴冠华 窦山德 杜娟 傅伟 官有军 郭永平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来剑斌 李猛 李少伟 李伟 李小丽 林静慧 林永标 刘文杰 刘新平 刘勇刚 鲁志云 路永正 盛钰 苏宏新 唐家良 杨风亭 尹春梅 张法伟 张志山 赵常明 赵岩 朱睦楠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45-53,J0055-J0065,共9页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34个台站采用人工或自动记录方法观测的2005~2014年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重新整理后的数据格式...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34个台站采用人工或自动记录方法观测的2005~2014年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重新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加规范,质量也有所提高。此外,为了便于用户了解台站地下水位的概况(如平均深度及其变化),我们还计算了各台站地下水位深度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水资源 陆地生态系统 CERN野外台站
下载PDF
长白山林线过渡带树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锐骜 吴辉 +4 位作者 王志瑞 戴冠华 于大炮 姜勇 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47-9856,共10页
林线过渡带是指从郁闭森林上限到树种分布上限之间的区域,过渡带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在很小的海拔梯度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树岛是在林线过渡带内出现的斑块状或条带形不... 林线过渡带是指从郁闭森林上限到树种分布上限之间的区域,过渡带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在很小的海拔梯度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树岛是在林线过渡带内出现的斑块状或条带形不连续分布的树木集群,树岛内生存的树木通常能达到与较低海拔郁闭森林同样的高度和胸径,因此揭示树岛这一特殊生境的生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林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以长白山岳桦林线过渡带一大型树岛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基因丰度,通过与同海拔的开阔区生境进行对比,揭示了树岛这一特殊生境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潜在生态功能,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学角度,阐明树岛形成的可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树岛土壤的含水量、总碳、总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同海拔开阔区(P<0.05),与微生物r-策略相关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指标,包括纤维素酶活性、放线菌相对丰度、与转录、防御、控制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丰度、小分子碳降解基因丰度,均高于开阔区(P<0.05)。相反的,与微生物K-策略相关的指标,包括酸杆菌相对丰度、大分子碳降解基因相对丰度低于开阔区。揭示了树岛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并从土壤微生物组学角度探讨了树岛形成的潜在机制,认为树岛内土壤养分增加并导致微生物群落r-策略倾向,这种变化反过来也可能促进树岛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林线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 树岛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功能基因 微生物r-K选择理论
下载PDF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酸碱度和总溶解性固体数据集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旭艳 唐新斋 +38 位作者 朱治林 袁国富 张心昱 王娇 孙晓敏 常学向 程一松 褚国伟 戴冠华 杜娟 傅伟 郭小伟 郭永平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来剑斌 兰中东 李少伟 李伟 林静慧 林永标 刘文杰 刘晓利 刘新平 刘勇刚 路永正 鲁志云 苏宏新 唐家良 汪金舫 王小亮 杨风亭 尹春梅 张志明 张志山 赵常明 赵成义 朱睦楠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水体的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为生态系统水体质量长期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降水pH可以表征其是否为酸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则关系到水质是否对植物生长和动物饮用存在危害等... 水体的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为生态系统水体质量长期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降水pH可以表征其是否为酸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则关系到水质是否对植物生长和动物饮用存在危害等。TDS是表征水体溶解性固体总含量的指标,同样影响到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和动物的生存分布。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农田、森林、荒漠、草原、沼泽5种典型生态系统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TDS数据。本数据集可为分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酸碱度和TDS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格局提供数据,可为研究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质酸碱度和盐碱化的长期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生态站 酸碱度(pH) 总溶解性固体(TDS) 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下载PDF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水中八大离子数据集
16
作者 黄丽 朱治林 +38 位作者 唐新斋 袁国富 张心昱 孙晓敏 王娇 常学向 程一松 褚国伟 戴冠华 杜娟 傅伟 郭小伟 郭永平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来剑斌 兰中东 李猛 李少伟 李伟 林静慧 林永标 刘文杰 刘晓利 刘新平 刘勇刚 鲁志云 路永正 苏宏新 唐家良 汪金舫 王小亮 杨风亭 尹春梅 张志山 赵常明 赵成义 朱睦楠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Na+、K+、HCO3-、CO32-、SO42-、Cl-)数据,包含了农田、草地、森林、荒漠、沼泽5类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准确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数据集有助于认识各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静止地表水 流动地表水 八大离子 生态站
下载PDF
哈泥泥炭沼泽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生境变异特征
17
作者 林奕伶 孙新 +3 位作者 刘冬 戴冠华 刘吉平 武海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69-1879,共11页
泥炭沼泽具有养分贫瘠、环境梯度复杂和微生境多样等特点。为探究环境梯度和微生境异质性对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区,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展调查,共采集土壤跳虫和螨类71454只。在空间... 泥炭沼泽具有养分贫瘠、环境梯度复杂和微生境多样等特点。为探究环境梯度和微生境异质性对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区,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展调查,共采集土壤跳虫和螨类71454只。在空间尺度上,沿泥炭沼泽湿地环境梯度,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藓类沼泽中土壤跳虫和螨类的物种密度、类群数、优势种、特有种及多样性指数均发生明显变化;时间尺度上,哈泥泥炭沼泽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采样的两年内年际变化较大,而藓丘微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不同微生境相比,藓丘微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周边毛苔草群落,不同藓种形成的藓丘微生境间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筛选出14种土壤节肢动物指示物种,主要集中于藓丘微生境中。冗余分析表明,水位和藓类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藓丘微生境内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 藓丘 泥炭沼泽
原文传递
石墨炉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戴冠华 郑依国 +2 位作者 王伟 王杰 王云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77-78,共2页
针对瓦里安AA240型石墨炉测定微量元素的调试方法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关键词 石墨炉 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长白山PM_(2.5)中水溶性离子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亚南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戴冠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为了解长白山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63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采集PM2.5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最主要的水溶性... 为了解长白山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63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采集PM2.5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SO4^2-、NH4^+和NO3^-季节变化趋势明显,SO4^2-夏季浓度最高,秋季浓度最低;NO3^-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NH4的季节变化趋势主要受到SO4^2-和NO3^-季节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存在明显差异,浓度排序依次是NE〈NW〈SW,分别为5.43、7.63和10.26μg·m^-3.Ca^2+测量值与CO3^2-计算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春季最好,夏季最差,屁分别为0.74和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水溶性 离子 季节变化 长白山
原文传递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主控因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雷明 曹沛雨 +5 位作者 朱亚平 李庆康 张军辉 王晓凌 戴冠华 李金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6-1165,共10页
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LUE)反映了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是表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选取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采用直角双曲线方程... 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LUE)反映了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是表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选取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采用直角双曲线方程获取了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的表观量子效率(ε);基于总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与下垫面入射光合有效辐射(Q)的比值得到生态光能利用率(LUEeco)。研究表明:在季节尺度上,ε与LUEeco均表现出显著的单峰变化特征,并主要受到土壤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调控,同时,ε和LUEeco都受到GEP的显著影响,而与Q的相关性较弱或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散射辐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LUE。ε与LUEeco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ε明显高于LUEeco。2003–2005年,ε与LUEeco每年最大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087±0.003)和(0.040±0.002)μmol CO2·μmol photon–1,年际间变异度分别为4.17%和4.25%,而不同年份之间最大差异均达到8%或8%以上,从而对模型模拟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模拟研究中,最大LUE的年际变异需要在参数反演和优化中给予重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碳交换 光能利用率 最大光能利用率 年际变异 植被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