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蚕豆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立浩 李城佰 +4 位作者 万山平 刘英超 张小卓 黄敏 戴利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CK,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蚕豆干物质累积、根长,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花期和结荚期相比,收获期蚕豆干物质分别增加180%~480%。花期和结荚期,与T_(1)相比,T_(2)和T_(3)施肥量蚕豆根长...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CK,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蚕豆干物质累积、根长,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花期和结荚期相比,收获期蚕豆干物质分别增加180%~480%。花期和结荚期,与T_(1)相比,T_(2)和T_(3)施肥量蚕豆根长增加了30.64%、24.19%;21.32%、27.88%,T_(2)和T_(3)之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期,与CK相比3个施氮水平下,蚕豆养分阶段累积量分别增加33.01%~74.85%,T_(1)和T_(2)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幼苗期相比,3个氮水平下,蚕豆收获期养分吸收效率分别减少48.61%~63.54%。同一生育期内,与CK相比T_(3)氮肥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76%~20.74%,CK与T_(1)、T_(2)之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蚕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效率增加,蚕豆收获指数相差不明显。总之,施氮量影响蚕豆生长和养分利用,但并不影响收获指数,过量施氮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也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氮肥 干质量 根系 养分
下载PDF
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胡骞予 赵娅红 +11 位作者 吕怡颖 邓晨宵 肜磊 卢超 余磊 戴利利 齐颖 高鹏华 蔡宪杰 闫鼎 黄飞燕 韩天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54-2260,共7页
【目的】为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烟草旺长期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烟草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以及为生物炭在植烟土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在施肥减量10%的前提... 【目的】为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烟草旺长期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烟草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以及为生物炭在植烟土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在施肥减量10%的前提下,设置施用生物炭250 g/株(A1)、300 g/株(A2)和350 g/株(A3)3种处理,并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处理旺长期烟株根际土壤真菌ITS1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变土壤真菌α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在所有土壤样品中A3处理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最高。门水平上,各处理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与生物炭施用量呈负相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正相关。纲水平上,施用生物炭降低了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提高了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银耳纲(Tremellomycetes)的相对丰度。属水平上,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青霉菌属(Penicillium)、枝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真菌相对丰度;提高了镰刀菌属(Fusarium)、Saitozyma、锥盖伞属(Conocybe)、附球菌属(Epicoccum)等真菌相对丰度。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发现,各样本根际土壤真菌的功能类型以腐生营养型与腐生营养型—共生营养型为主。生物炭处理中植物病原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结论】烟株施用生物炭350 g/株有效改善了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利于维持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土壤病原真菌的丰度,可为植烟区合理施用生物炭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生物炭 根际土壤 真菌种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纯化
3
作者 郭丽红 戴利利 +1 位作者 邵春燕 禹志宣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5-76,84,共3页
以PET30a为载体构建的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大肠杆菌E coli M15(pET30a/His6-AtHsfA1a)为实验材料,以IPTG诱导6×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过Ni2+柱分离纯化AtHsfA1a,再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显示,AtHsfA1a... 以PET30a为载体构建的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大肠杆菌E coli M15(pET30a/His6-AtHsfA1a)为实验材料,以IPTG诱导6×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过Ni2+柱分离纯化AtHsfA1a,再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显示,AtHsfA1a蛋白在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能够有效表达,并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AtHsfA1a蛋白.研究结果为揭示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AtHsfAla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ABA对拟南芥AtHsfA1a在冷胁迫响应中生理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姚丽媛 戴利利 +1 位作者 陈子牛 郭丽红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从生理水平探讨低温下脱落酸(ABA)与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关系,以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基因T-DNA插入突变型(MT)和野生型(WT)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外源ABA对AtHsfA1a不同基因型拟南芥在低温下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 为从生理水平探讨低温下脱落酸(ABA)与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关系,以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基因T-DNA插入突变型(MT)和野生型(WT)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外源ABA对AtHsfA1a不同基因型拟南芥在低温下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可使幼苗中MDA和H2O2增加,AtHsfA1a基因突变型增加较明显,加入外源ABA后MDA和H2O2有所降低,AtHsfA1a基因突变型降低较少.而抗氧化酶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突变型拟南芥的SOD、CAT、GR和APX活性在低温中比野生型升高小,ABA对冷胁迫中突变型拟南芥抗氧化酶SOD、CAT、GR和APX活性影响较小.说明外源ABA在AtHsfA1a提高抗冷性过程中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 冷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染色质调节元件与不同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斌 郭庆 +5 位作者 刘凌云 李美荃 戴利利 陈奇娜 刘雪莉 翟书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10-3322,共13页
为探究DNA序列元件对不同启动子调节转基因稳定表达的影响,利用遍在染色质开放元件(Ubiquitous chromatin opening elements,UCOE)和基质黏附序列(Scaffold/matrix-attachment regions,MAR)分别与含增强子的oct4基因启动子、含CpG岛的s... 为探究DNA序列元件对不同启动子调节转基因稳定表达的影响,利用遍在染色质开放元件(Ubiquitous chromatin opening elements,UCOE)和基质黏附序列(Scaffold/matrix-attachment regions,MAR)分别与含增强子的oct4基因启动子、含CpG岛的sox2基因启动子和不含调控元件的nanog基因启动子以及同时包含增强子和CpG岛的CMV启动子组合构建pOCT4-MAR、pOCT4-UCOE、pSOX2-MAR、pSOX2-UCOE、pNANOG-MAR、pNANOG-UCOE、pCMV-UCOE、pCMV-MAR等质粒,分析这些质粒稳定转染后的表达量和嵌合表达差异。结果发现,UCOE与含增强子元件的oct4启动子组合能较稳定高效表达,而MAR与含CpG岛的sox2启动子组合能较稳定高效表达。利用排除位置效应原因的嵌合表达对染色质高级结构调控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通常情况下UCOE比MAR调节的表达载体的表达更高效和更稳定;UCOE连接含CpG岛的启动子形成开放染色质调节的高表达更稳定;(2)MAR与启动子上TATA盒或增强子可能通过染色质环产生高表达,但相对不稳定。结论:染色质调节元件UCOE和MAR与启动子调控元件之间能通过染色质开放状态或染色质环调控基因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调节序列 启动子调控元件 开放染色质 染色质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