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Sviewer文献计量的浒苔研究进展分析
1
作者 陈珊珊 田嘉慧 +3 位作者 梁嘉慧 汤倩 戴子熠 左平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8期87-94,共8页
浒苔属植物为广盐性和广温性藻类,其引发的绿潮灾害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利用VOSviewer软件对浒苔的研究热点、动态趋势... 浒苔属植物为广盐性和广温性藻类,其引发的绿潮灾害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利用VOSviewer软件对浒苔的研究热点、动态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1962年以来,关于浒苔研究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指数式增长;2)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环境科学、海洋学等,主要发文期刊包括《Harmful Alga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3)开展研究的国家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区,美国发文量和国际合作频次均为世界之首;4)研究热点包括环境因子对浒苔生理生态及其暴发的影响、绿潮的危害、防治以及对浒苔的应用等。结合研究现状,建议加强对浒苔绿潮的暴发机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绿潮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加强对绿潮的长时序、高精度的技术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浒苔 绿潮 藻类暴发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2
作者 田嘉慧 王凯红 +2 位作者 梁嘉慧 戴子熠 左平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71-75,共5页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基于湿地修复区和引水补湿区两个区域,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基于湿地修复区和引水补湿区两个区域,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2016—2021年间生态修复区内的水环境质量,并开展了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氮和有机物,水质处于Ⅱ级~Ⅴ级之间,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其水质呈优化趋势,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 盐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文献计量的互花米草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嘉慧 戴子熠 +1 位作者 左平 钦佩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10期72-79,共8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地种,在环太平洋沿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本地种,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作为外来物种,其入侵特性亦引起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为加深对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地种,在环太平洋沿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本地种,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作为外来物种,其入侵特性亦引起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为加深对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于1972—2020年的互花米草英文文献为基础数据,使用VOSviewer软件定量分析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72—2020年互花米草领域的发文数量与被引频次均不断上升,2004年后呈快速发展态势;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有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海洋与淡水生物等;美洲、亚洲、欧洲与大洋洲等区域发表论文较多,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互花米草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其对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生理生态和种间相互作用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则集中于其对蓝碳的贡献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互花米草 外来物种 盐沼湿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88-2018年广西北海红树林蓝碳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子熠 廖丽蓉 +2 位作者 梁嘉慧 武明月 左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5,23,共9页
蓝碳指储存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碳,约占所有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5%。本文基于1988-2018年广西北海的遥感图像,获取了时间间隔为五年的北海红树林面积变化数据,据此估算了蓝碳储量及碳库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变化量。1988-2018... 蓝碳指储存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碳,约占所有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5%。本文基于1988-2018年广西北海的遥感图像,获取了时间间隔为五年的北海红树林面积变化数据,据此估算了蓝碳储量及碳库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变化量。1988-2018年,北海红树林面积由459 ha增长至3320 ha,年度增长率为6.8%。该区红树林总面积保持增加趋势,1998-2003年,毁林挖塘行为导致面积减少150 ha。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算了1988-2018年北海红树林总碳库量,红树林湿地无变化的区域碳储量稳定增加,由1988年的32064 t增长到2018年的214830 t,年度增长率为6.5%。采挖活动导致的土壤碳储量减少最多,其中,1998-2003年的损失量高达82392 t。本文首次计算了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红树林蓝碳损失,并尝试进行了IPCC参数的地方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以及蓝碳捕捉、转移、固定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服务于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蓝碳 温室气体清单 广西北海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的滨海湿地碳收支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丽蓉 武明月 +2 位作者 戴子熠 梁嘉慧 左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9,58,共9页
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蓝碳潜力巨大,能助力实现碳中和。滨海湿地碳汇占全球海洋碳汇的50%,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碳中和目标下的滨海湿地碳收支研究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在We... 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蓝碳潜力巨大,能助力实现碳中和。滨海湿地碳汇占全球海洋碳汇的50%,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碳中和目标下的滨海湿地碳收支研究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1979-2020年滨海湿地碳收支领域的相关文献,结合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了该领域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1979-2020年滨海湿地碳收支领域发文数量与被引频次均呈上升趋势,尤以2011年后增加最多;(2)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海洋淡水生物学、生态学等,主要发文期刊有《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3)开展研究的国家以亚洲、南北美洲和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发文量居世界首位;(4)研究热点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与碳库、碳循环过程等。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海洋碳汇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其中气候变化和碳中和背景下滨海湿地蓝碳的增汇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1979-2020年的文献分析,建议加强滨海湿地蓝碳的通量及影响因素、蓝碳估算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固碳增汇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气候变化 碳中和 蓝碳 滨海湿地 碳收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