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1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戴宇平 孙祥宙 +1 位作者 郑克立 梅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方法  13例妇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 ,均经膀胱镜检查和膀胱亚甲蓝试验确诊。除 1例经停留导尿管后自愈 ,2例恶性肿瘤复发外 ,其余 10例均于损伤发生后 3个月...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方法  13例妇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 ,均经膀胱镜检查和膀胱亚甲蓝试验确诊。除 1例经停留导尿管后自愈 ,2例恶性肿瘤复发外 ,其余 10例均于损伤发生后 3个月行修补术 ,其中 6例经阴道途径 ,4例经腹部途径。结果  10例手术均成功 ,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膀胱阴道瘘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的选择 ,不能一概而论 ,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瘘管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膀胱阴道瘘 诊断 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宇平 郑克立 +1 位作者 曾金云 陈立中 《新医学》 1996年第10期513-514,共2页
对23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对23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比文献报道用小剂量丝裂霉素(10~20mg)疗效高,与卡介苗膀胱内灌注疗效基本相同,值得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 局部灌注 卡介苗
下载PDF
勃起功能障碍诊治的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戴宇平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西地那非 他达那非 伐地那非 基因 治疗
下载PDF
浅表膀胱癌灌注BCG细胞壁骨架后尿IL-2和TNF-α的检测
4
作者 戴宇平 梅骅 欧阳颖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5-7,共3页
目的:为了解BCGCWS(细胞壁骨架)对膀胱局部免疫抗肿瘤机理而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浅表膀胱癌患者BCGCWS灌注后,尿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IL... 目的:为了解BCGCWS(细胞壁骨架)对膀胱局部免疫抗肿瘤机理而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浅表膀胱癌患者BCGCWS灌注后,尿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IL2灌注前(36.9±15.9)ng/L,灌注后(154.0±319)ng/L;TNFα灌注前(478±241)μg/L,灌注后(6099±2398)μg/L。灌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CGCWS能激活巨噬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TNFα,发挥局部免疫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壁骨架/治疗应用 白细胞介素2/尿 肿瘤坏死因子/尿
下载PDF
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5
作者 戴宇平 郑克立 +1 位作者 曾金云 陈立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8期1-2,79,共3页
该文对23例浅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C(MMC40mg+NS40ml)膀胱内灌注预防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安... 该文对23例浅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C(MMC40mg+NS40ml)膀胱内灌注预防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方便。比小剂量丝裂霉素C(10~20mg)疗效高,与BCG膀胱内灌注疗效基本相同,且比BCG的毒副作用小,值得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C(MMC) 灌注法
下载PDF
clusterin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俊航 谢丹 +4 位作者 陈炜 戴宇平 李晓飞 陶瑜 郑克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3-7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很少。新近研究表明,clusterin蛋白表达上调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但其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膀胱癌组织芯片,分析clust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很少。新近研究表明,clusterin蛋白表达上调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但其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膀胱癌组织芯片,分析clust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作81例膀胱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cluster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芯片中,69例膀胱癌clusterin的表达得以成功检测,其中32例(46.4%)表现为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在这69例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在低分化(G3级)膀胱癌中的过度表达率(75.0%)明显地高于分化较好的G1或G2级膀胱癌(34.7%,P=0.002);而且多数(65.4%)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出现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Ta、T1期)膀胱癌(34.9%,P=0.014)。另外,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显著性相关(log鄄rank=5.88,P=0.015),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肿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37.3个月)明显低于正常表达者(48.8个月)。结论:膀胱癌中clusterin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膀胱癌预后的分子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组织芯片 CLUSTERIN 预后
下载PDF
46例阴茎癌的临床分析及总结——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伏甫 梁月有 +2 位作者 郭永顺 戴宇平 郑克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2-965,共4页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治疗包括局部原发癌切除和对转移淋巴结的处理及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阴茎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5...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治疗包括局部原发癌切除和对转移淋巴结的处理及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阴茎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44例,Paget病1例,疣状癌1例,对其中23例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39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1例Paget病患者行病灶切除植皮术,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10例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中有9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同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获定期随访1~10年,1年、2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5.1%、82.9%、31.7%。术后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例均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阴茎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应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外科手术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他克莫司相对清除率与临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业辉 郑克立 +4 位作者 陈立中 戴宇平 魏鸿蔼 王良圣 胡建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 研究血中红细胞压积 (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浓度 (haemoglobin ,Hb)及白蛋白浓度 (albu min ,Alb)等因素与他克莫司 (tacrolimus,FK5 0 6 )相对清除率 (relativeclearance ,RC)之间的相关性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 目的 研究血中红细胞压积 (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浓度 (haemoglobin ,Hb)及白蛋白浓度 (albu min ,Alb)等因素与他克莫司 (tacrolimus,FK5 0 6 )相对清除率 (relativeclearance ,RC)之间的相关性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9例接受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受者采用了以FK5 0 6为基础的三联药物免疫抑制治疗 ,监测其FK5 0 6全血浓度谷值 (troughconcentration ,Cmin) ,并同时监测血中Hct,Hb ,Alb ,FK5 0 6剂量及患者体重的变化 ,将Hct,Hb及Alb与FK5 0 6相对清除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FK5 0 6相对清除率 (RC)与Hct,Hb ,Alb之间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2 8,0 0 31,0 0 0 1,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 - 0 76 1,- 0 75 2 ,- 0 917;Hct与Hb之间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相关系数r值为 0 96 8。结论 监测血中Hct,Hb ,Alb的水平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可以初步估测FK5 0 6的RC和Cmin的水平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在FK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清除率 影响因素 相关性研究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白蛋白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尿动力学参数多元分析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月有 曹明欣 +2 位作者 戴宇平 梁卫洁 郑克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索用于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函数模型,绘制能用于判断不同的逼尿肌收缩力状况下尤其是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时BOO情况的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患者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索用于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函数模型,绘制能用于判断不同的逼尿肌收缩力状况下尤其是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时BOO情况的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患者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此模型绘制BOO情况判断的曲线。采用ROC曲线分析的方法,确定我们的函数模型和相应曲线诊断BOO的界值。结果:建立的函数模型为BOO指数(BOO I)=5.03×剩余分数+0.04×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0.20×最大尿流率-0.91+α(当压力流率曲线为低压低流型时α=0;为高压低流型时α=1.42;为高压高流型时α=-7.30)。确定的BOO I诊断BOO的界值为0.36。验证该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5.7%、91.7%、96%、73.3%。结论:我们建立的函数模型BOO I计算公式较为简单,可推测出患者出现BOO概率的大小。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我们绘制的诊断曲线能够把表现为低压低流型患者中有BOO的患者鉴别出来使之从解除梗阻的手术中获得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 诊断
下载PDF
不典型肾错构瘤诊治的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建安 秦自科 +3 位作者 周芳坚 戴宇平 韩辉 刘卓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肾错构瘤属良性病变,可采取定期复查或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满意。但不典型肾错构瘤,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误治。本研究总结分析22例不典型肾错构瘤诊治体会,以提高不典型性肾错构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 背景与目的:肾错构瘤属良性病变,可采取定期复查或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满意。但不典型肾错构瘤,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误治。本研究总结分析22例不典型肾错构瘤诊治体会,以提高不典型性肾错构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不典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7例误诊为肾癌,其中6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误诊为肾盂癌,行肾盂癌根治术。其余14例行B超及CT检查,结合MRI、IVU、超声造影及穿刺活检,诊断为肾错构瘤,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2例保守治疗。所有手术病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肾错构瘤。所有患者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不典型肾错构瘤,应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多可明确诊断。肾错构瘤经治疗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外科手术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12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月有 戴宇平 +2 位作者 黄正宇 郑克立 梅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及内窥镜的应用,近年来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得到明显改善,但争议较大。本文旨在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2... 背景与目的: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及内窥镜的应用,近年来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得到明显改善,但争议较大。本文旨在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2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m,IVP)、CT对肾盂癌诊断率分别为82.1%、37.1%、88.1%,对输尿管癌诊断率分别为11.8%、3.2%、93.8%。成功行上尿路逆行造影者肾盂癌及输尿管癌病灶均能准确定位。手术治疗116例,姑息治疗7例。获随访107例,随访率为87.0%,平均随访期3.5年,浅表性(T1)以及浸润性(T2,T3,T4或N1,N2)肾盂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73.6%,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43.3%;浅表性以及浸润性输尿管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100%和68.8%,5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40.6%。23.6%的患者出现再发膀胱肿瘤。结论:IVP结合B超检查应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上尿路逆行造影可作为IVP检查不显影者的补充检查方法;CT可作为进一步的检查措施。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盂 输尿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3T体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飞 戴宇平 +5 位作者 孙祥宙 郭燕 陈雅青 毛丽娟 王道虎 邓春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3T体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 1H-MR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先行3T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再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3T体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 1H-MR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先行3T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再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癌前病变MRS代谢特点,评估其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间质、腺体增生为主内腺、内腺癌灶、外周带癌灶、正常外周带及前列腺上皮内瘤(胆碱+肌酸)/枸橼酸比值分别为:0.75±0.23、0.59±0.14、1.79±0.90、1.18±0.95、0.46±0.18、0.97±0.10。内腺癌灶与增生内腺、外周带癌灶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带前列腺癌最佳诊断阈值为0.68,灵敏度88.6%,特异度88.7%。结论:3T体线圈3D 1H-MR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癌前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 波谱分析
原文传递
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对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志华 叶云林 +3 位作者 卞军 赖德辉 郑伏甫 戴宇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对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方法检测131例膀胱癌组织标本(均经病理诊断确认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的PD-L1表达情...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对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方法检测131例膀胱癌组织标本(均经病理诊断确认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的PD-L1表达情况,所有膀胱癌患者术后均予表柔比星或沙培林膀胱灌注,详细记录肿瘤复发、进展的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PD-L1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不表达0(0/10),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阳性率为56.5%(74/131),P=0.000。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期相关,p Ta、p T1的PD-L1阳性率分别为35.1%(13/37)、60.6%(57/94),P=0.008。PD-L1阳性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和肿瘤进展率均高于PD-L1阴性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7.8%和12.3%,进展率分别为10.8%和3.5%(P<0.05);PD-L1阳性的患者术后灌注表柔比星预防肿瘤复发和进展的疗效优于沙培林,复发率分别为28.8%和51.7%,进展率分别为6.5%和17.2%(P<0.05);而PD-L1阴性患者表柔比星和沙培林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复发率分别为9.6%和15.4%,进展率分别为3.2%和3.8%(P>0.05)。【结论】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根据PD-L1的表达情况选择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药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PD-L1 膀胱灌注治疗 肿瘤免疫逃逸
下载PDF
B超引导经皮内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荣佩 李晓飞 +2 位作者 丘少鹏 郑克立 戴宇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短镜和胆道硬镜两套内镜系统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3月期间,运用输尿管短镜或胆道硬镜代替传统的肾镜对18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施行B超引导经皮内镜碎石术,观察两套内镜系统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 目的探讨输尿管短镜和胆道硬镜两套内镜系统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3月期间,运用输尿管短镜或胆道硬镜代替传统的肾镜对18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施行B超引导经皮内镜碎石术,观察两套内镜系统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输尿管短镜施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治愈率为89.3%,平均手术173.5min,手术相关严重出血发生率6.8%,腔内灌流为高压低流量型;应用胆道硬镜施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治愈率为87.5%,平均手术104min,手术相关严重出血发生率16.3%,腔内灌流为低压高流量型。结论对于肾脏实质较厚、肾积水较轻的患者,扩张至16F后用输尿管短镜进行碎石取石,手术安全性较高;对于肾实质较薄、肾脏集合系统积水较重的患者,扩张到24F,在胆道硬镜观察下将结石整枚取出或击成数枚较大碎石后取出,可提高取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内镜
下载PDF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雅峰 郑克立 +4 位作者 王长希 陈立中 戴宇平 徐鸿绪 陈俊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法)检测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信使核糖核酸(immediate-early,IE-mRNA)以及晚期...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法)检测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信使核糖核酸(immediate-early,IE-mRNA)以及晚期信使核糖核酸(pp67-mRNA),同时行抗原血症(pp65)的检测,并将结果相比较。结果42例器官移植受者中发生有症状的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CMV病)共11例,其中IE-mRNA阳性10例,pp67-mRNA阳性6例,pp65抗原阳性(≥1个/5万WBC)8例。IE-mRN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80.6%、62.5%和96.1%。结论器官移植术后应用NASB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IE-mRNA具有早期、快速、特异的优点,为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巨细胞病毒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判断移植肾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伏甫 郑克立 +3 位作者 王长希 陈立中 戴宇平 费继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在监测移植肾功能中的价值。方法:23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颗粒强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C,同时采用同位素锝[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 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移植肾...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在监测移植肾功能中的价值。方法:23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颗粒强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C,同时采用同位素锝[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 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移植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测定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用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creatinineclear ance,Ccr)。测定34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软件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及特异度、灵敏度。结果:cystatinC、Scr、Ccr与GFR的相关性分别是r1=-0.872(P<0.001)、r2=-0.687(P<0.001)、r3=0.634(P=0.002)。在判断GFR是否受损时,cystatinC的特异度和灵敏度(100%,94.1%)明显高于Scr(75.0%,70.6%)和Ccr(75.0%,88.2%);在判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cystatinC的特异度和灵敏度(100%,88.9%)也比Scr(83.3%,66.7%)和Ccr(83.3%,77.8%)高;尽管在判断肾功能重度受损时,cystatinC的灵敏度(75%)不如Scr(100%),但特异度(100%)仍高于Ccr(88.2%)。结论:cystatinC能准确判断移植肾功能,优于Scr和Cc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移植肾 特异度 GFR 血清胱抑素C 内生肌酐清除率 轻度 判断 受损 灵敏度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环氧化酶2表达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永顺 戴宇平 +4 位作者 夏金堂 梁月有 王花 赵杰 李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微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D2-40分别显色微血管和淋巴管进行微血管和淋巴管计...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微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D2-40分别显色微血管和淋巴管进行微血管和淋巴管计数。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表达阳性率为67.9%。COX-2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16),COX-2表达阳性组MVD和瘤内淋巴管(ITLVD)阳性的比例较阴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30)。瘤内淋巴管阳性与肿瘤分级(P=0.001)和分期(P<0.001)明显相关,瘤旁淋巴管(PTLVD)表达与肿瘤分期(P=0.003)呈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表明MVD和瘤内、瘤旁淋巴管阳性对疾病特异性生存有明显的影响(P<0.001,P=0.024和P=0.004),COX-2和瘤内淋巴管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较短(P=0.013,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COX-2表达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无瘤生存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OX-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并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影响肿瘤的复发、进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环氧化酶2 微血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阴茎折断6例诊治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荣佩 李晓飞 +2 位作者 丘少鹏 戴宇平 郑克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46-546,548,共2页
关键词 阴茎 折断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舍曲林和伐地那非治疗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早泄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祥宙 邓春华 戴宇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10-612,共3页
目的:评价舍曲林和伐地那非治疗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早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合并ED的早泄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伐地那非组,每组30例。舍曲林组每天服用舍曲林50 mg,疗程2个月。伐地那非组每次性生活前服... 目的:评价舍曲林和伐地那非治疗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早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合并ED的早泄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伐地那非组,每组30例。舍曲林组每天服用舍曲林50 mg,疗程2个月。伐地那非组每次性生活前服用伐地那非10-20 mg,疗程2个月。以治疗前后IIEF-5评分的改变来评价ED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的变化来评价早泄治疗效果。结果:伐地那非组勃起功能改善24例,有效率为80%;而舍曲林组仅8例勃起功能改善,有效率为2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伐地那非组早泄改善20例,有效率为67%;而舍曲林组早泄改善12例,有效率为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勃起功能改善者的早泄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勃起功能无改善者。两组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无停药者。结论:对合并ED的早泄患者,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伐地那非 早泄 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浩勇 梁培育 +2 位作者 朱孝峰 郑克立 戴宇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G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临床膀胱癌组织和1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以及T24和BIU-87细胞中IgG蛋白表达;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T24和BIU-87采用Western bl...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G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临床膀胱癌组织和1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以及T24和BIU-87细胞中IgG蛋白表达;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T24和BIU-87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gG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和RT-PCR检测IgG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羊抗人IgG抗体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的影响,FCM检测羊抗人IgG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临床膀胱癌组织中IgG表达率为91.1%(51/56),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IgG的表达为45.4%(5/11);T24和BIU-87细胞浆中IgG明显阳性表达。RT-PCR和原位杂交显示IgG mRNA在T24和BIU-87细胞中明显表达。Western blotting显示T24和BIU-87细胞中均有IgG表达。FCM则表明IgG蛋白主要在细胞质内表达,细胞膜上则小部分表达。ELISA法未能在T24和BIU-87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检测到IgG。MTT显示羊IgG和羊抗人IgG抗体在25mg/L时对T24和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3±3.73)%、(24.98±3.81)%和(5.36±1.53)%、(22.70±3.72)%,(P<0.05)。FCM显示羊IgG和羊抗人IgG抗体在25mg/L时对T24和BIU-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20.7%和1.3%、15.3%。结论:膀胱癌细胞能够表达IgG,但其为非分泌型IgG。IgG的抗体体外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这可能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免疫球蛋白G 抗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