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的巴戟天饮片质量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乔菲 刘杰 +3 位作者 戴胜云 连超杰 郑健 马双成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通过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工作,了解市场上的巴戟天饮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巴戟天的质量标准提高和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抽取巴戟天饮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巴戟天性状项和薄层... 目的:通过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工作,了解市场上的巴戟天饮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巴戟天的质量标准提高和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抽取巴戟天饮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巴戟天性状项和薄层鉴别项方法开展检验工作,并进行DNA条形码技术、指纹图谱、环烯醚萜含量测定、真菌毒素残留量共4项探索性研究,分析检验结果以评价巴戟天饮片的市场情况。结果:本次抽检的88家企业的巴戟天饮片共计108批,按照国家法定标准检验的合格率为100%。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区分巴戟天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研究结果显示,正品巴戟天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超过95%,混伪品相似度均低于70%。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巴戟天炮制品中环烯醚萜从种类和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别。真菌毒素筛查试验结果显示,有1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G1超出药典限度。结论:按标检验结果显示,市场上巴戟天饮片质量基本合格。根据探索性研究结果,建议标准增加环烯醚萜含量测定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 质量分析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环烯醚萜 水晶兰苷
下载PDF
中药鉴定方法及其发展概况
2
作者 刘杰 房文亮 +4 位作者 谷海媛 戴胜云 连超杰 乔菲 郑健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11期1332-1340,共9页
目的:对中药的传统与现代鉴别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鉴定方法的开发与中药质控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中药的现代鉴定方法、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基于DNA条形码的SNP分型方法、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 目的:对中药的传统与现代鉴别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鉴定方法的开发与中药质控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中药的现代鉴定方法、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基于DNA条形码的SNP分型方法、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结果:中药鉴定学在传统鉴别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现代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大融合,为中药真伪的鉴别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结论:中药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中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与传承中也存在严重的混伪、代用现象。中药鉴定是促进中药应用国际化和质控标准化的基础,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传统鉴定方法 现代鉴定方法 DNA条形码 SNP分型 下一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民族药材小叶金花草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3
作者 戴胜云 张荣林 +3 位作者 马双成 谢培德 郑健 林雀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59-963,共5页
小叶金花草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野鸡尾[Onychium japonicum(Thunb.)Kze.]的干燥全草,别名野鸡尾、金花草、旋鸡尾等,为民间习用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疾病的治疗。小叶金花... 小叶金花草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野鸡尾[Onychium japonicum(Thunb.)Kze.]的干燥全草,别名野鸡尾、金花草、旋鸡尾等,为民间习用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疾病的治疗。小叶金花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在广西地区作为常用的壮、瑶药材,在湖北西部地区也常作为土家族常用草药,在贵州少数民族聚集区是常用的止血药,是极具民族色彩的药材。小叶金花草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名为“小野鸡尾”,由于民族药的研究基础薄弱,且为民间习用,关于小叶金花草的研究较少。小叶金花草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临床经验方柏金颗粒的主要药味,经该院多年临床验证适用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疗效显著,但目前小叶金花草的质量标准有待于提高以便于推广使用。现对小叶金花草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包括质量标准、资源分布、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内容,以期为民族药小叶金花草的质量标准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促进民族药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小叶金花草 质量标准 资源分布 分子生物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标准提高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附子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4
作者 戴胜云 马青青 +7 位作者 蒋双慧 刘杰 过立农 乔菲 周娟 乔延江 郑健 马双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4,共8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附子中多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选取38批样品建立了同时测定附子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采集附子样品的NIRS图,分别采...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附子中多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选取38批样品建立了同时测定附子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采集附子样品的NIRS图,分别采用PLS和LS-SVM建立了各个成分HPLC测定值与NIRS图的定量校正模型。所建立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LS-SVM模型的相对预测偏差(RPD)分别为3.3、3.2、4.1、7.7、8.8、7.6、4.0和8.6;验证集相关系数(rpre)分别为0.9486、0.9475、0.9668、0.9909、0.9946、0.9969、0.9669和0.9927,且LS-SVM模型优于PLS模型,说明NIRS模型验证集与HPLC测定值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采用NIRS技术结合LS-SVM模型可以快速对附子中的上述6个生物碱含量以及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进行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对控制附子中的生物碱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附子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偏最小二乘 单酯型生物碱 双酯型生物碱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全过程质量控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娜 徐冰 +3 位作者 陈衍斌 戴胜云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56-560,共5页
质量控制经历了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3个阶段。为实现全面质量控制,Juran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将质量的概念扩展到产品质量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与质量源于设计等全面质... 质量控制经历了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3个阶段。为实现全面质量控制,Juran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将质量的概念扩展到产品质量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与质量源于设计等全面质量控制理念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为QbD在中药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提出并阐释了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2个维度,即从研发到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和从原料到产品的中药产业链维度。总结了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在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和中药产品流通过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全过程质量控制 生命周期 产业链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产品和工艺设计 被引量:13
6
作者 戴胜云 徐冰 +4 位作者 史新元 张志强 张燕玲 王耘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50-555,共6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设计科学和制造科学的总和,设计思维和方法贯穿于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设计对药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中药设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效使用多学科的科学原理使中药质量满足...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设计科学和制造科学的总和,设计思维和方法贯穿于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设计对药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中药设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效使用多学科的科学原理使中药质量满足临床防病治病需求的过程。本文总结了中药方剂设计、中药药物设计和中药剂型设计等中药产品设计内容,以及药辅合一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制剂处方设计、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和制药工程设计等中药工艺设计内容。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知识和规则的中药智能设计方法,如专家系统(ES)、工艺分类系统(MCS)和智慧中药系统(iTCM)等,提高了中药设计效率,丰富了中药质量源于设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设计科学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智能设计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毅 戴胜云 +1 位作者 徐冰 乔延江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82-85,共4页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以缺血再灌注损伤为病理基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NS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阻滞钙离子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以缺血再灌注损伤为病理基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NS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阻滞钙离子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黏附、调节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保护心肌,防止再灌注损伤。对三七中主要活性皂苷类化合物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三七类药物并指导其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戴胜云 蒋双慧 +4 位作者 刘杰 过立农 马双成 郑健 乔菲 《中国药事》 CAS 2021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对2010-2020年期间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其在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标准、DNA分子条形码、炮制方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目的:对2010-2020年期间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其在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标准、DNA分子条形码、炮制方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总结发现近10年巴戟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定了巴戟天的基原问题,探索部分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完善巴戟天的药典标准;发现巴戟天在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例如巴戟天的混伪品较多,建议构建巴戟天及其混伪品的基因库,有助于将其正本清源。通过对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巴戟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质量标准 DNA分子条形码 炮制方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新疆地区光果甘草与胀果甘草化学成分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佳 聂黎行 +3 位作者 戴胜云 刘薇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2期2088-2095,共8页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_(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多元统计分析 含量测定 成分差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日本药局方“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延江 薛忠 +3 位作者 徐冰 戴胜云 吴志生 史新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本文旨在翻译并介绍《日本药局方》(第16版)收载的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相关内容,包括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方法、设备、以及其在定量和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等,以期为我国更好的研究和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日本药局方近红外分光光度法(NIRS) 定性定量分析 光谱仪
下载PDF
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煜皓 王雅雯 +4 位作者 宿军慧 戴胜云 乔延江 罗赣 徐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中药(TCM)粉体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体或产品,粉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影响制剂成型,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中药粉体种类众多、尺度各异,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可从物理状态层面整体评价中药粉体质量,并可将其作为对中药粉体含量... 中药(TCM)粉体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体或产品,粉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影响制剂成型,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中药粉体种类众多、尺度各异,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可从物理状态层面整体评价中药粉体质量,并可将其作为对中药粉体含量测定或HPLC指纹图谱评价的补充,这为中药粉体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该文系统梳理了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的规范化建立方法,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二级指标的测试或计算,以及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和图谱展示。总结了物理指纹图谱在中药破壁粉、中药浸膏粉、中药颗粒、药用辅料、制剂成型工艺全过程质量评价和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了开展物理指纹图谱和物性分析方法验证,确保物理指纹图谱数据可靠,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法拓展物理指纹图的应用场景,支持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产品和工艺的设计与持续改进,将是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粉体 物理指纹图谱 物性表征 一致性评价 质量源于设计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的晕痛定胶囊镇痛活性及作用机制探讨
12
作者 陈祺 陈林珍 +6 位作者 陈美琳 王亚峰 张雪 于雪 戴胜云 马志强 赵崇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晕痛定胶囊的镇痛活性,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晕痛定胶囊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构建斑马鱼疼痛模型,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利用行为轨迹分析系统监测斑马鱼的运动轨迹,以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距离...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晕痛定胶囊的镇痛活性,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晕痛定胶囊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构建斑马鱼疼痛模型,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利用行为轨迹分析系统监测斑马鱼的运动轨迹,以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等运动状态为指标评价晕痛定胶囊及其组方药材的镇痛活性;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晕痛定胶囊镇痛核心成分及潜在靶点;选取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成分法卡林二醇和金色酰胺醇酯为实验药物,利用斑马鱼疼痛模型验证镇痛活性。结果斑马鱼疼痛模型镇痛活性评价实验中,晕痛定胶囊及其组方药材川芎、蜜环菌均能显著降低模型斑马鱼的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P<0.01),且晕痛定胶囊作用强于川芎和蜜环菌。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晕痛定胶囊镇痛活性成分87个及其作用靶点159个,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法卡林二醇和金色酰胺醇酯等核心成分和MAPK1等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法卡林二醇和金色酰胺醇酯镇痛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给药法卡林二醇和金色酰胺醇酯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成分结果相符。结论晕痛定胶囊能够缓解暴露于佛波酯中斑马鱼的疼痛状态,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预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损伤及其炎症反应和促进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且法卡林二醇和金色酰胺醇酯为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核心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痛定胶囊 镇痛活性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法卡林二醇 金色酰胺醇酯
原文传递
草乌、川乌及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胜云 崔议方 +6 位作者 徐静 周红燕 宋书祎 兰先明 张稳稳 郑健 张加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利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液质联用技术对草乌、川乌及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分析三者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差异。利用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后,采用0.1%氨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模式... 利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液质联用技术对草乌、川乌及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分析三者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差异。利用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后,采用0.1%氨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模式下建立3种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LC-MS表征方法,采集对照品与样品的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对照品裂解行为、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等信息以及相关参考文献,最终从草乌、川乌及附子中鉴定得到155种成分,其中草乌中有130种,川乌中有127种,附子中有92种。结果表明,草乌、川乌及附子中以单酯型生物碱与醇胺型生物碱为主,且草乌与川乌的生物碱种类更为相似。该文可为阐明3种乌头属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差异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 草乌 川乌 附子 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中药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调节作用研究概况
14
作者 刘杰 房文亮 +6 位作者 唐哲 戴胜云 连超杰 乔菲 过立农 郑健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33-1539,共7页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通过口服中药及其制剂可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保持相对稳态,同时肠道菌群也可对中药中的成分进行转化,既有可能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又有可能导致减效增毒的结果。笔者...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通过口服中药及其制剂可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保持相对稳态,同时肠道菌群也可对中药中的成分进行转化,既有可能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又有可能导致减效增毒的结果。笔者通过总结中药与肠道微生物相互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中药的肠道微生物调节作用研究,为中药的药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肠道微生物 相互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分类系统(Ⅱ):片剂崩解行为分类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晓庆 廖冬灵 +5 位作者 齐飞宇 梁子辰 唐雪芳 戴胜云 乔延江 徐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80-3189,共10页
该文以50批代表性中药片剂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崩解时限检查,记录崩解时间和崩解现象,同时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片剂崩解过程中水溶性且具有紫外吸收成分的溶出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包衣类型和原料类型对片剂崩解时间... 该文以50批代表性中药片剂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崩解时限检查,记录崩解时间和崩解现象,同时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片剂崩解过程中水溶性且具有紫外吸收成分的溶出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包衣类型和原料类型对片剂崩解时间存在影响。研究发现仅4%的中药片剂崩解过程发生了明显碎裂现象,而96%的中药片剂崩解过程以片心溶化或溶散为主。以片剂崩解快慢、崩解现象、完全崩解时测量成分的累积溶出度是否大于90%为判断依据,构建中药常释片剂崩解行为分类系统,50批中药片剂的崩解行为可分成ⅠA_(2)、ⅠB_(1)、ⅡB_(1)和ⅡB_(2)4类。将崩解时间小于或等于30 min的中药片剂(Ⅰ类)定义为具有快速崩解性能的中药片剂,可作为中药浸膏(半浸膏)片剂优化设计或改进的目标。采用药物释放模型拟合溶化或溶散崩解现象为主的中药片剂崩解过程的溶出曲线,结果崩解过程中水溶性成分的溶出符合零级动力学和Ritger-Peppas模型,推测该类中药片剂崩解机制主要为溶解和溶胀混合机制。该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中药片剂崩解行为的理解,并为中药片剂崩解性能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片剂 崩解时间 崩解行为分类系统(DBCS) 溶出曲线 崩解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探究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思敏 陈林珍 +6 位作者 陈美琳 李芝奇 范琦琦 戴胜云 林瑞超 杨星月 赵崇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4-591,共8页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诱导斑马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肝脏表型、病理组织切片和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诱导斑马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肝脏表型、病理组织切片和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益肝灵给药组幼鱼肝组织颜色较浅,能够缓解斑马鱼肝脏结构出现脂肪变性样“空泡”的现象和肝脏面积减小的趋势,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且高剂量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复方益肝灵潜在有效成分24个及其作用靶点135个。此外,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得SFJ12等核心成分和RELA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复方益肝灵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肝灵 非酒精性脂肪肝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璇 陈林珍 +8 位作者 林瑞超 陶晓宇 于雪 张淑静 范琦琦 李芝奇 戴胜云 李向日 赵崇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088-5100,共13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骨质疏松 中药 药对 中药复方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模型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苦参碱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陈林珍 张雪 +4 位作者 陈祺 于雪 戴胜云 马志强 赵崇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8-94,共7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苦参碱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斑马鱼IBD模型,使用中性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评估肠道吞噬功能、杯状细胞分泌及中性粒细胞...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苦参碱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斑马鱼IBD模型,使用中性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评估肠道吞噬功能、杯状细胞分泌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利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苦参碱(40、60 mg·L^(-1))对斑马鱼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变化;使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苦参碱治疗IB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相关靶点验证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组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中性红染色面积(P<0.05,P<0.01),改善肠道吞噬功能;能够增加阿尔新蓝染色面积(P<0.05,P<0.01),影响肠道杯状细胞分泌;能够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及缓解其聚集情况,显著减少TNF-α含量(P<0.01);苦参高剂量组显著增加CCK含量(P<0.01),苦参低剂量组CCK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苦参碱治疗IBD潜在靶点28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度值排名前5的靶点分别为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CHRNA7)、多巴胺受体D1(DRD1)、烟碱型乙酰胆碱α4亚型(CHRNA4)、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3(SLC6A3)、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GRM5);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结果显示,苦参碱治疗IBD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ligand-receptorinteraction)、胆碱能突触(cholinergic synapse)、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相关,且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苦参碱能够影响相关靶点基因表达水平。结论:苦参碱对炎症性肠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影响IBD炎症反应,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炎症性肠病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附子二萜类生物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系统分析鉴定
19
作者 宋书祎 兰先明 +5 位作者 徐静 崔议方 周红燕 郑健 戴胜云 张加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8-929,共12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对附子中二萜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全面分析表征。方法:首先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固相萃取(SCX-SPE)柱纯化富集附子二萜类生物碱,并采用兼顾高分离度、...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对附子中二萜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全面分析表征。方法:首先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固相萃取(SCX-SPE)柱纯化富集附子二萜类生物碱,并采用兼顾高分离度、高专属性和高分辨率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其进行全面鉴定分析。结果:结合色谱保留行为、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多级质谱裂解规律、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等,共从附子提取物中鉴定了101个二萜生物碱,包括双酯型(DDA)14个、单酯型(MDA)29个、酰胺型(ADA)57个及多酯型(PDA)1个。结论:本研究全面表征了附子二萜类生物碱,可为其相关作用机制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固相萃取技术 成分鉴定 二萜类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中药工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1
20
作者 徐冰 史新元 +6 位作者 罗赣 林兆洲 孙飞 戴胜云 张志强 肖伟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在中药制造由工业2.0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部分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积累了轻量级工业大数据,成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为促进中药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该研究针对当前中药制造过程中存在的Sigma差距和知识匮乏等问题,提出了以... 在中药制造由工业2.0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部分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积累了轻量级工业大数据,成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为促进中药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该研究针对当前中药制造过程中存在的Sigma差距和知识匮乏等问题,提出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中药工业大数据三层架构设计原理,即数据集成层、数据分析层和应用场景层。在数据集成层,总结了以传感器为基础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感知关键技术。在数据分析层,提出了由模型构建、验证、配置和维护组成的模型生命周期,介绍了智慧中药系统(iTCM)算法库和模型库。针对中药制造过程质量传递结构特点,开发了"分块-集成"建模,递进建模和路径建模等系统建模关键技术;针对中药制造过程高度专业性,提出"数据+机制"双重驱动的高阶智能建模关键技术。最后结合中药注射剂、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应用场景和需求,介绍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中药生产工艺诊断、质量传递规律解析、实时放行检验和制剂处方智能设计典型案例。对中药工业大数据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有效促进中药制造知识积累和质量效益提升,为实现中药制造智能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智能制造 工业大数据 架构设计 质量传递结构 系统建模 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