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F004,共4页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41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 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敏感性可达100%(41/41)。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所有乳腺上皮细胞均为阴性,CD10在区别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为100%(41/41)。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D10 外,其余的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 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肌上皮细胞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邓鉴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0%。55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63%。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织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失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引起FHIT基因失活并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基化 抑癌基因 FHIT
下载PDF
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戴观荣 赵为国 +2 位作者 邓鉴文 张玉新 李全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13-1214,共2页
笔者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收治的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的临床资料。全组18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自发性穿孔8例,结肠癌性穿孔5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穿孔2例,乙状结肠憩室穿孔和甲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及炎性肠病穿孔各1例;行病灶Ⅰ期吻... 笔者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收治的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的临床资料。全组18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自发性穿孔8例,结肠癌性穿孔5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穿孔2例,乙状结肠憩室穿孔和甲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及炎性肠病穿孔各1例;行病灶Ⅰ期吻合10例,Hartmann术6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襻式造瘘2例。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6例,死亡3例。自发性结肠穿孔和癌性穿孔是乙状结肠穿孔的重要原因,手术方式应根据不同病因、穿孔时间、腹腔污染情况及全身情况而定,早期诊断和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外科学 结肠 乙状 非创伤性
下载PDF
白线疝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戴观荣 江玲 +2 位作者 程黎阳 丁洪亮 张玉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白线疝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白线疝12例,对无疝囊型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术,对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后还纳疝内容物,结扎疝囊颈,切除疝囊。然后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 目的探讨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白线疝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白线疝12例,对无疝囊型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术,对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后还纳疝内容物,结扎疝囊颈,切除疝囊。然后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Onlay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修补白线缺损。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感染,予以血透、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复发。结论白线疝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但可发生嵌顿、绞窄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对于有症状的、较大的、难复、嵌顿或绞窄性白线疝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线疝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探讨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 目的探讨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的癌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CD10 肌上皮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19
6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3 位作者 邓鉴文 王俊 张玉新 白淘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5年1月~2003年12月结肠外伤 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71%,腹部钝性伤占25%,火器伤4%.合并多发伤或多脏器伤35例,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46例,结肠局部切除+近...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5年1月~2003年12月结肠外伤 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71%,腹部钝性伤占25%,火器伤4%.合并多发伤或多脏器伤35例,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46例,结肠局部切除+近端造口2例,手术死亡1例,十二指肠损伤漏诊1例,术后死亡3例,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7例,严重腹腔感染3例.结论结肠损伤以开放性穿透性损伤为多见,常伴有其他脏器伤,且结肠损伤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易误诊、漏诊,引起严重感染,影响愈合.治疗上强调尽早手术,术中探查应全面仔细,谨防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损伤 一期手术
原文传递
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1 位作者 丁洪亮 赵卫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Gankyrin不仅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而且也参与胃癌的发展,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Gankyrin 慢性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下载PDF
梗阻性大肠癌2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张玉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评价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结果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 ,右半结肠 1 3例 ,左半结肠 1 2例 ,一期切除吻合 2 3例 ,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 2 ... 目的 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评价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结果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 ,右半结肠 1 3例 ,左半结肠 1 2例 ,一期切除吻合 2 3例 ,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 2 3例 ,其中 2 2例一期切除吻合 ,根治切除造瘘 1例 ;另 2例肿瘤晚期而行肿瘤姑息切除 ,其中 1例肿瘤姑息切除后一期吻合 ,另 1例因伴有尿毒症行末端回肠造瘘。仅有 1例出现吻合口瘘 ,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术后严重腹泻等。结论 中老年患者有进行性腹胀、便秘等低位小肠梗阻表现应首先考虑结肠癌引起的梗阻可能 ,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对肿瘤性结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应在解除梗阻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大肠癌 诊断 治疗 肿瘤姑息切除
下载PDF
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 45 2例乳癌中 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 :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 目的 :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 45 2例乳癌中 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 :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癌无明显差异。早中期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预后相似 ,而Ⅲb、Ⅳ青年乳癌 5年死亡率高 ,病期与 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结论 :青年乳癌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 ,要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 ,在条件许可下 ,可以保乳治疗 ,并作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 ,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 ,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病期 青年 预后因素 临床特点 激素受体 病理类型 结论 重要因素 区别
下载PDF
胃癌中FHIT基因异常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观荣 张玉新 +1 位作者 邓鉴文 赵为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40%。FHIT基因的甲基化和...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40%。FHIT基因的甲基化和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P<0.05)。55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63%。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1),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基化 抑癌基因
下载PDF
Fournier坏疽1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观荣 王尉 +2 位作者 赵为国 胡卫列 张玉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男性Fourni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患者年龄24~84岁,平均53.6岁。其中肛周间隙坏死12例,阴囊坏疽13例,阴茎皮肤坏疽1例。细菌培养16例,阳性10例。...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男性Fourni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患者年龄24~84岁,平均53.6岁。其中肛周间隙坏死12例,阴囊坏疽13例,阴茎皮肤坏疽1例。细菌培养16例,阳性10例。均行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治疗,8例行高压氧治疗。结果:13例经二期缝合痊愈出院,其中3例1个月后行皮瓣成形术。死亡5例,均为并发败血症、早期出现肾功能受损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Fournier坏疽是肛周、外生殖器及会阴部的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早诊断早期广泛清创治疗是关键,治疗以早期广泛清创及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主,加强局部引流。早期出现感染性休克是可能预后不良的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下载PDF
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1 位作者 丁洪亮 赵卫国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nky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Gankyrin不仅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而且也参与胃癌的发展,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Gankyrin 慢性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下载PDF
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观荣 邓鉴文 +2 位作者 赵为国 张玉新 李全业 《腹部外科》 2006年第4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005年间收治的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5例的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其中,粪性穿孔6例,结肠癌性穿孔4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穿孔2例,乙...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005年间收治的非创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5例的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其中,粪性穿孔6例,结肠癌性穿孔4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穿孔2例,乙状结肠憩室穿孔、甲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炎性肠病穿孔各1例。行病灶Ⅰ期吻合8例,Hartmann术5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襻式造瘘2例。结果本组术后死亡3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5例。结论粪性结肠穿孔和癌性穿孔是乙状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手术方式应根据不同病因、穿孔时间、腹腔污染情况及全身情况而定。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肠穿孔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在克罗恩病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观荣 周单 +1 位作者 丁洪亮 杨晓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7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严重程度克罗恩病(C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MILLIPLEX MAP Kit试剂盒的要求,利用Luminex技术检... 目的探讨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严重程度克罗恩病(C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MILLIPLEX MAP Kit试剂盒的要求,利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分析C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除IL-17A外,CD组IL-2、IFN-γ、TNF-α、IL-4、IL-6、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CD患者血清IFN-γ、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轻度活动期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CA水平在C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A阳性患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ASC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在CD患者的炎症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的水平可反映克罗恩病的病情程度。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与CD病情进展相关,对CD疾病检测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 克罗恩病 抗酿酒酵母抗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4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观荣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00-700,共1页
关键词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部卒中三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观荣 马建青 《腹部外科》 2005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卒中 血管自发破裂 诊断困难 延误治疗 腹腔内 急腹症
下载PDF
CD10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观荣 陈晓东 +2 位作者 邓鉴文 赵为国 张玉新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776-777,T0001,共3页
目的研究CD10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7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其中15例滤泡性腺瘤、15例腺瘤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性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中,... 目的研究CD10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7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其中15例滤泡性腺瘤、15例腺瘤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性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中,7例表达CD10,CD10阳性率为77%。10例滤泡性癌中,8例表达CD10,阳性率为80%。而在滤泡性腺瘤和腺瘤性甲状腺肿及21例普通型乳头状癌组织中CD10均不表达。CD10在滤泡型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滤泡性腺瘤和腺瘤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率(P<0.01)。结论对CD10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肿瘤 CD10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空肠输入袢梗阻的CT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观荣 罗正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36-1537,共2页
目的:分析空肠输入袢梗阻的CT表现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2005年收治空肠输入袢梗阻患者9例中术前有CT资料的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CT特征及手术发现。结果:CT发现空肠输入袢明显扩张,4.5~6cm不等,诊断为空肠输入袢梗阻,发现吻合... 目的:分析空肠输入袢梗阻的CT表现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2005年收治空肠输入袢梗阻患者9例中术前有CT资料的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CT特征及手术发现。结果:CT发现空肠输入袢明显扩张,4.5~6cm不等,诊断为空肠输入袢梗阻,发现吻合口软组织影2例,腹腔肿瘤复发2例,胆管及胰管扩张2例。手术证实为残胃癌1例,胃癌复发1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输入袢过长2例。结论:上腹部CT对空肠输入袢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输入袢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肠多发憩室致肠梗阻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观荣 江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5期579-579,共1页
小肠多发憩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只是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常规检查又难以发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其他外科急腹症,延误诊断和治疗。近期我们收拾1例小肠多发憩... 小肠多发憩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只是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常规检查又难以发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其他外科急腹症,延误诊断和治疗。近期我们收拾1例小肠多发憩室致肠阻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多发憩室 肠梗阻 并发症
下载PDF
人B7-1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
20
作者 戴观荣 高军 +2 位作者 崔龙 王元和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构建并制备含人 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B7- 1)载体 ,为后续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逆转录 -套式 PCR方法从人骨髓细胞中克隆 B7- 1的 c DNA后 ,将其克隆至小片段腺病毒载体 p CI′中 ,后者与 p HBG10在... 目的 :构建并制备含人 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B7- 1)载体 ,为后续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逆转录 -套式 PCR方法从人骨髓细胞中克隆 B7- 1的 c DNA后 ,将其克隆至小片段腺病毒载体 p CI′中 ,后者与 p HBG10在 2 93细胞内重组包装产生腺病毒 ,感染 SGC790 1细胞。结果 :成功克隆了人 B7- 1的 c DNA并构建 Ad- B7- 1载体 ,且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感染 Ad- B7- 1的细胞经 PCR鉴定 ,表明 B7- 1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基因组。 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转 B7- 1基因进入肿瘤细胞 ,该结果为下一步应用于体内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B7-1基因 重组病毒 CDNA 克隆 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