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形态更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性质
1
作者 户晓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统一的唯物史观立场。只有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向着更高形态演进的历史必然性,才能真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统一的唯物史观立场。只有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向着更高形态演进的历史必然性,才能真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整体进步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有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社会形态特殊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抽象普遍性,立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更高原则的普遍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发展趋势,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生产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开显生命的本真与自觉:当代教育目的论的澄明与复归 被引量:3
2
作者 户晓坤 林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
教育活动指向人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象性活动来实现,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立的、依循自身结构和规律所生成的内在目的和价值维度。由理性主义传统所预设的教育外在目的论,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使教育活动本身处于... 教育活动指向人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象性活动来实现,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立的、依循自身结构和规律所生成的内在目的和价值维度。由理性主义传统所预设的教育外在目的论,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使教育活动本身处于外在的、附属性的地位,成为服膺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外在目的工具和手段,在规训理性人、工具人的单一功能维度上,抽空了感性生命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育活动自身所追求的善,意味着开显感性生命个体的本真与自觉,从教育活动过程中自觉的生成和探索教育的目的,并在过程与目的之间建构共生与交融的关系。这一努力要求在批判教育目的工具主义倾向的同时,澄明和确立教育活动自身独立的内在目的和价值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论 工具理性 感性生命
下载PDF
改革开放视阈下我国消费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悖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户晓坤 郭旭新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9,共6页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入、渗透,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消费方式历史变迁的梳理,本文力图厘清在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问题、表现及其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公共领域建构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户晓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34-39,共6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具有批判精神和监督功能的弹性第三空间,在两者之间建构良性互动的公共领域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通过建构现代公共领域,以此为切入点培育公民精神、提升公民参与能力、...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具有批判精神和监督功能的弹性第三空间,在两者之间建构良性互动的公共领域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通过建构现代公共领域,以此为切入点培育公民精神、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既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通过建立政府管理与公民参与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使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善治功能,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社会转型 公民精神 公民参与
下载PDF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前提性批判 被引量:4
5
作者 户晓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6,共7页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关系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并且不断改变着的。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进而指出,资本是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关系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并且不断改变着的。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进而指出,资本是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生成是历史的;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进入21世纪,普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莅临了,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澄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进行批判的要义,对于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一要著中,通过对"物质生产"这一经济学范畴之规定的前提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物质生产是被生产性所规定的,其存在的前提是资本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权力统治具体活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条件发生分离,而国民经济学家逻辑的、抽象的表达了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关系,把具有社会-历史规定的现实变成了永恒的自然规律。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整个资本主义现存关系是如何落入生产强制的"支架"中,资本主义生产强制、需求强制和消费强制又是如何内在勾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物质生产 资本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秩序建构与可持续发展——以制度融合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户晓坤 郭旭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使得系统均衡的稳定性成为制度变迁中的根本性问题。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效率功能、秩序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提示,突出了制度在构建稳定的秩序、引导人...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使得系统均衡的稳定性成为制度变迁中的根本性问题。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效率功能、秩序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提示,突出了制度在构建稳定的秩序、引导人类行为和减少不确定性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国家意志的正式制度层面上,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经济制度创新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培育和形成与正式制度相适应、相匹配的非正式制度因素,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过程,建构稳定、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是中国经济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非正式制度 秩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辩证发展观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发展——Т.И.奥伊则尔曼的“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户晓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3,共6页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体系的积极否定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以及与其他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的辩证发展关系,奥伊则尔曼拒绝、反思和批判了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并尝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孤立主义困境以及真理性问题。这样一种努力恰恰旨在使苏联哲学经由黑格尔辩证法环节重新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开启自我批判的环节,构成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方式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辩证法 奥伊则尔曼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困境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户晓坤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9,共6页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现实
下载PDF
可替代性道路的“抉择”——俄罗斯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运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户晓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7,166,共7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复兴运动成为俄罗斯学术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批判资本逻辑的全球化霸权,从现代世界的新格局、全球性问题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力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做出有意义的阐释和预见;...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复兴运动成为俄罗斯学术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批判资本逻辑的全球化霸权,从现代世界的新格局、全球性问题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力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做出有意义的阐释和预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探求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俄罗斯左翼政党则在反思苏联解体、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并将社会主义理论和目标具体化为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斗争实践,争取俄罗斯重新实践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本文旨在研究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对"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运动"的理论探索和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理性与情绪: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看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户晓坤 郭旭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6-21,共6页
文章通过引入情绪变量,系统地阐述了不确定状态下有限理性个体的行为机制。在信息不完备的领域,尤其在处于高速发展、剧烈变动以及制度转型的社会结构中,重视公众情绪变化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疏导机制,提高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文章通过引入情绪变量,系统地阐述了不确定状态下有限理性个体的行为机制。在信息不完备的领域,尤其在处于高速发展、剧烈变动以及制度转型的社会结构中,重视公众情绪变化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疏导机制,提高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这是降低转型社会中不确定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情绪 个体选择 不确定性 行为经济学视角 构造效应
下载PDF
对抗价值虚无主义——别尔嘉耶夫宗教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11
作者 户晓坤 薛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价值虚无主义表现为宗教的衰微、信仰的丧失,否定一切绝对价值的功利主义、以及相伴而生的道德主义、反文化倾向的广泛潮流。别尔嘉耶夫作为俄罗斯精神的守护者,坚持一种完整的、包容一切的、具体的总体性,以及对终极价值与基础的意向追... 价值虚无主义表现为宗教的衰微、信仰的丧失,否定一切绝对价值的功利主义、以及相伴而生的道德主义、反文化倾向的广泛潮流。别尔嘉耶夫作为俄罗斯精神的守护者,坚持一种完整的、包容一切的、具体的总体性,以及对终极价值与基础的意向追求,诉诸于最高的、神秘的"绝对存在"——精神的实在性,通过神秘的宗教体验、非理性的直觉主义,将宗教本体主义贯彻到底。同时还延续了黑格尔宗教本体主义的内在超越路向,在宗教本体主义的层面上使被遮蔽的"精神实在性",即人的最高价值和绝对自由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存在 虚无主义 实在性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中人与自然的存在悖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分析
12
作者 户晓坤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下载PDF
当代“消费文化”转向研究——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3
作者 户晓坤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8,共6页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生产 消费 资本
下载PDF
“资本”范畴的抽象与具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分析
14
作者 户晓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28,共5页
"资本"范畴作为对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毋庸置疑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与之相反,马克思对于"资本"范畴的方法论分析要求建构从抽象到具体的现实路径。通过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 "资本"范畴作为对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毋庸置疑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与之相反,马克思对于"资本"范畴的方法论分析要求建构从抽象到具体的现实路径。通过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原则澄清"资本"范畴中的抽象和具体,一方面指出资产转化为资本是以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将资本作为由内部诸要素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所推动的、不断向外扩张的内生矛盾展开过程。基于对资本范畴内部诸要素"关系"和"过程"的分析和描述,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以及现实运动的抽象表达获得丰富的规定性,从而能在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之中资本的本质及其历史状况,提示出资本的限制就是资本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范畴 抽象与具体 内生矛盾
下载PDF
俄罗斯资本主义道路的批判性反思--以制度冲突与融合为视角
15
作者 户晓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型与整个国家的制度变迁同步展开,通过移植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确立了市场经济,在这一进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产生了裂隙与冲突,移植失灵引发制度陷阱,使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虽然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型与整个国家的制度变迁同步展开,通过移植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确立了市场经济,在这一进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产生了裂隙与冲突,移植失灵引发制度陷阱,使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虽然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全面复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融合的有限性,进而引发了本国学者对于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地位、经济增长能源依赖模式及其极限的深入反思和批判。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冲突与融合为视角,可分析和探索后苏联时代俄罗斯资本主义道路的困境及其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经济转型 正式制度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域下媒介批判理论的范式解读
16
作者 户晓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信息时代,消费受控社会的内在逻辑隐遁于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型传播模式中。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大众消费意识形态的编码和解码,在深层心理机制上重新建构了主体的自我认知和生存体验幻像,形成了自组织的意象... 在信息时代,消费受控社会的内在逻辑隐遁于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型传播模式中。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大众消费意识形态的编码和解码,在深层心理机制上重新建构了主体的自我认知和生存体验幻像,形成了自组织的意象弥散空间。大众传播以及现代媒介技术与人的生存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其中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在媒介批判理论上,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到法国解构主义符号学的范式转换,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实的方法,揭示现代媒介的技术性和娱乐化手段对于主体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媒介 传播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教师身份被解构的伦理审视
17
作者 户晓坤 林滨 《教育科学文摘》 2014年第4期35-37,共3页
“祛神圣化”:崇高美学意识形态话语中教师形象的世俗化危机 在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中,以理性审视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对教师身份崇高性的解构在三个向度悄然进行:五四运动喊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从传统文化否定的... “祛神圣化”:崇高美学意识形态话语中教师形象的世俗化危机 在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中,以理性审视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对教师身份崇高性的解构在三个向度悄然进行:五四运动喊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从传统文化否定的向度上对师道的本源性加以摧毁;“文革”中对知识分子“臭老九”的贬谓和“批斗”,是从政治身份否定的向度对教师身份崇高性的重创;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流行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热语,则是从经济地位否定的向度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加以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身份 社会变迁 伦理审视 当代中国 解构 意识形态话语 改革开放初期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科学认识历史大变局及其转化趋势——论列宁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哲学原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户晓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时代任务规定的,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南,把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寻求能动的革命主体,构成了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动力。通过透视《资本论》逻辑结构与改...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时代任务规定的,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南,把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寻求能动的革命主体,构成了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动力。通过透视《资本论》逻辑结构与改造“概念辩证法以及它的唯物主义根源”,列宁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以科学的历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性矛盾及其向对立面的转化,为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与思想动员。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大变局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在不断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统一性的历史趋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大变局 列宁唯物辩证法 无产阶级 世界体系
下载PDF
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被引量:4
19
作者 户晓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8,共6页
由于商品客观物质性的隐退和表达自身文化意义的需要,符号学方法的解码功能便具有了分析当代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重要价值。鲍德里亚成功地将符号逻辑运用于对物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即在物的功能化时代发生了从物到符号-物的转变,进而带来... 由于商品客观物质性的隐退和表达自身文化意义的需要,符号学方法的解码功能便具有了分析当代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重要价值。鲍德里亚成功地将符号逻辑运用于对物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即在物的功能化时代发生了从物到符号-物的转变,进而带来了使用价值的没落以及消费意识形态对人类需求的控制,并通过对物的符号意义的消费来保持身份、地位区分的不平等社会结构。鲍德里亚指出了现代世界的功能化特征,对有用性、需求和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使用价值拜物化。鲍德里亚将符号逻辑引入现代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符号 消费
下载PDF
我的第二生活空间——大学时代的兼职百味
20
作者 户晓坤 《职业技术》 2005年第11期4-10,共7页
采写手记 其实很早就想做这样一个关于大学时代兼职生活的策划,因为笔者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本科到硕士以至现在在读博士走过来,可以说兼职生活贯穿了笔者整个大学时代.最初是生活所迫,然后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不能不去做兼职,兼职已经成为... 采写手记 其实很早就想做这样一个关于大学时代兼职生活的策划,因为笔者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本科到硕士以至现在在读博士走过来,可以说兼职生活贯穿了笔者整个大学时代.最初是生活所迫,然后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不能不去做兼职,兼职已经成为我对生活的一种感受方式,是在正常学生生活之外的第二个存活空间.在兼职和学业中穿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像在课堂上读书、在图书馆里温习一样自然.象牙塔中的我们,书斋中的我们,整日之乎者也的我们,原来可以去兼一份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味书本之外的世界,拓展生命之河的宽度,实现自身另外一个维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大学时代 兼职 学生生活 社会角色 图书馆 博士 硕士 本科 读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