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碱煤燃烧特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海 黄斌 +2 位作者 房凡 孙叶柱 吕俊复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安全大比例掺烧甚至纯烧新疆高碱煤的燃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碱(土)金属 燃烧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高比例燃烧高碱煤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黄斌 张海 房凡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新疆煤炭储量大、易开采、热值高、硫/灰分低,在国家能源和电力供应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疆煤中高碱煤占比大,容易导致电站锅炉受热面沾污、结渣等问题,由于新疆距其他低碱煤产区较远,运输成本高,通过大规模地掺烧低碱煤解决该问... 新疆煤炭储量大、易开采、热值高、硫/灰分低,在国家能源和电力供应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疆煤中高碱煤占比大,容易导致电站锅炉受热面沾污、结渣等问题,由于新疆距其他低碱煤产区较远,运输成本高,通过大规模地掺烧低碱煤解决该问题,会严重丧失经济性。因此,开发高比例燃烧高碱煤、甚至全烧高碱煤技术,力求高碱煤的就地转化,是实现其大规模、经济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成本 煤炭储量 高碱煤 低碱 电站锅炉 新疆煤 就地转化 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24个表型性状的中国黄连木优良单株选择
3
作者 房凡 贾黎明 +2 位作者 蒋晓辉 白倩 苏淑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0,共11页
【目的】解决中国黄连木缺乏良种并改善产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为黄连木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应用材料。【方法】对我国7个省份(市、自治区)88份中国黄连木种质测定了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内的24项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 【目的】解决中国黄连木缺乏良种并改善产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为黄连木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应用材料。【方法】对我国7个省份(市、自治区)88份中国黄连木种质测定了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内的24项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指标间的变异,量化评价各经济性状。【结果】(1)黄连木果实性状表现丰富的多样性,产量、产油能力性状变异幅度极大,果实体积、表面积、百粒质量变异幅度相对较大,外观性状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健康果实各项指标变异幅度均小于非健康果实。(2)单株产量与果枝率、结果枝数、单枝果穗数、果穗果量、单株果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健康果实率、单枝果穗数、单株产量、冠幅单位面积产量、果实百粒质量也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分为4种类群,分别为低产古树类群、大果型类群、中果型类群、小果型类群。(4)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5份来自大果型类群,5份来自中果型类群,综合评分前3名均来自大果型类群,平均增益达56.49%。【结论】黄连木果实性状指标变异幅度大,为黄连木良种选育提供较大空间。大果型类群容易出现综合得分极为靠前的优良单株,中果型类群则易稳定产出综合得分较高的优良单株。陕西、山东地区具有适合中国黄连木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具备发展中国黄连木油用树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连木 表型性状 优良单株
下载PDF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过程二噁英生成与排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虹光 李帅英 +7 位作者 王超 丹慧杰 卢琦 房凡 赵亮 张宁 高媛 张海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6,共7页
为了解耦合污泥对燃煤系统中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的影响,在某6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实炉掺烧造纸污泥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分别采集干燥炭化机进出口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进口烟气、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 为了解耦合污泥对燃煤系统中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的影响,在某6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实炉掺烧造纸污泥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分别采集干燥炭化机进出口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进口烟气、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烟囱烟气、原料污泥、干燥炭化污泥、炉渣和飞灰样品,采用高分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其中二噁英含量。结果表明:掺烧污泥(质量分数约为燃煤量的1%)没有导致二噁英的高温气相均相生成,以及中低温催化生成和大气排放水平的增加;掺烧污泥工况下采集的6个烟囱烟气样品中二噁英毒性当量(I-TEQ)质量浓度为0.008~0.013 ng/m^(3)(均值为0.010 ng/m^(3))和未掺烧污泥工况下采集的6个烟囱烟气样品中二噁英I-TEQ质量浓度(范围为0.008~0.015 ng/m^(3),均值为0.012 ng/m^(3))无显著差别;污泥干燥炭化过程中有少量二噁英生成,在煤粉燃烧室的污泥中二噁英可被高温彻底销毁;SCR催化剂发挥了催化二噁英降解的作用,高氯取代二噁英更易于被SCR催化剂降解;飞灰中二噁英I-TEQ质量浓度均低于0.2 ng/m^(3),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不会引起环境二噁英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掺烧 燃煤 二噁英 生成 排放
下载PDF
钙基CO_2吸收剂的种类和粒径对循环煅烧/碳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房凡 李振山 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8-702,共5页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研究了吸收剂种类(石灰石、白云石)和颗粒粒径(90~200μm和200~450μm)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煅烧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新型CaO/Ca_(12)Al_(14)O_(33)吸收剂的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在...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研究了吸收剂种类(石灰石、白云石)和颗粒粒径(90~200μm和200~450μm)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煅烧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新型CaO/Ca_(12)Al_(14)O_(33)吸收剂的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在流化床内均能有效吸收CO_2.在碳酸化阶段,吸收剂种类对吸收剂的吸收特性影响较大,而颗粒粒径对其影响较小;在煅烧阶段,CaCO_3分解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钙基吸收剂反应活性下降,相对于白云石和石灰石,CaO/Ca_(12)Al_(14)O_(33)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并在七次循环后活性不再发生变化.对于石灰石吸收剂,循环稳定性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受粒径影响较小.白云石吸收剂由于在循环中容易破碎,因此粒径对其循环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离 循环碳酸化/煅烧反应 流化床 钙基CO2吸收剂
下载PDF
钙基CO_2吸收剂循环反应特性的试验与模拟 被引量:20
6
作者 房凡 李振山 蔡宁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0-35,共6页
合成了3种不同质量配比的钙基CO2吸收剂CaO/Ca12Al14O33,并对CaO/Ca12Al14O33、石灰石、白云石的循环煅烧/碳酸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以考察吸收剂的转化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吸收剂反应活性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 合成了3种不同质量配比的钙基CO2吸收剂CaO/Ca12Al14O33,并对CaO/Ca12Al14O33、石灰石、白云石的循环煅烧/碳酸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以考察吸收剂的转化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吸收剂反应活性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850℃煅烧温度下,CaO/Ca12Al14O33(75%/25%)吸收剂在第10次循环后其循环转化率保持在51.7%左右;在900℃煅烧温度下,吸收剂活性下降较快,CaO/Ca12Al14O33的反应活性高于石灰石和白云石,且当CaO和Ca12Al14O33的质量比为75%/25%时最优。建立了吸收剂的循环转化率模型以及循环碳酸化过程动力学模型,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CO2吸收剂 循环反应 转化率
原文传递
基于CCRs过程的双流化床反应器设计与冷态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房凡 李振山 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双流化床反应器是实现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CCRs)分离烟气中CO_2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对不同双流化床反应器形式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双鼓泡床作为CCRs过程的反应器,并设计、搭建双鼓泡床冷态试验装置。该双鼓床反应器可以长时间稳... 双流化床反应器是实现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CCRs)分离烟气中CO_2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对不同双流化床反应器形式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双鼓泡床作为CCRs过程的反应器,并设计、搭建双鼓泡床冷态试验装置。该双鼓床反应器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物料在两个反应器中连续稳定的交换。冷态试验结果表明,鼓泡床流化速度对固体循环量没有影响,随着床料高度、固体喷射管直径与喷射管上所开小孔直径的增大,固体循环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化床反应器 固体循环量 CO2分离
下载PDF
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蔡宁生 房凡 李振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35-43,共9页
控制和减缓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燃烧后CO2捕集技术,采用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cyclic calcination/carbonation reaction,CCCR)法捕集烟气中CO2的技术因其相对于胺吸收法有... 控制和减缓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燃烧后CO2捕集技术,采用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cyclic calcination/carbonation reaction,CCCR)法捕集烟气中CO2的技术因其相对于胺吸收法有一定的经济性而受到关注。在对钙基吸收剂CCCR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中3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即反应动力学、吸收剂循环转化率与吸收剂的改性以及双流化反应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应研究气固反应临界产物层的形成与生长规律,研制高循环反应活性、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且价廉及环境友好的吸收剂,开展钙基吸收剂CCCR法综合特性、与燃煤电厂系统组合与优化方案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吸收剂 煅烧 碳酸化 CO2捕集
原文传递
高浓度CO_2下CaCO_3循环煅烧试验与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振山 房凡 蔡宁生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2-646,共5页
建立了高浓度CO2气氛下CaCO3循环煅烧过程数学模型,利用钙基吸收剂多次循环煅烧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O2浓度、吸收剂种类、粒径和循环次数等参数对CaCO3煅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分解温度随气相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增... 建立了高浓度CO2气氛下CaCO3循环煅烧过程数学模型,利用钙基吸收剂多次循环煅烧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O2浓度、吸收剂种类、粒径和循环次数等参数对CaCO3煅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分解温度随气相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浓度CO2下,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吸收剂循环反应活性下降,使得所生成的CaCO3质量也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致使CaCO3煅烧完全所需时间会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离 CaCO3分解 循环反应/煅烧 模型
下载PDF
流化床内CaO循环碳酸盐化/煅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振山 房凡 蔡宁生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9-532,共4页
以石灰石为吸收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对CaO循环吸收CO2以及循环煅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为650℃时,在稳定吸收阶段,反应器出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不超过3%,表明CaO吸收剂在流化床内能有效吸收CO2.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 以石灰石为吸收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对CaO循环吸收CO2以及循环煅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为650℃时,在稳定吸收阶段,反应器出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不超过3%,表明CaO吸收剂在流化床内能有效吸收CO2.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CaO吸收剂循环反应活性下降,使得稳定吸收CO2阶段所持续的时间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CaO吸收剂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导致CaO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离 循环碳酸盐化反应/煅烧 流化床
下载PDF
FW型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改造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智 严万军 +4 位作者 赵治平 周虹光 徐党旗 房凡 聂剑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37,48,共8页
针对FW型W火焰锅炉燃尽性差、飞灰含碳量高、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提出了高效低氮燃烧系统改造方案,并以某FW型W火焰锅炉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前后炉膛空气动力场、温度场、煤粉颗粒轨迹及NOx分布特点... 针对FW型W火焰锅炉燃尽性差、飞灰含碳量高、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提出了高效低氮燃烧系统改造方案,并以某FW型W火焰锅炉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前后炉膛空气动力场、温度场、煤粉颗粒轨迹及NOx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改造后NOx排放浓度由1 158.9mg/m3降至793.4mg/m3,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由1 126℃降至1 075℃,炉膛温度分布均匀,减温水流量和蒸汽温度偏差减小,提高了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低氮燃烧 N OX 排放 烟气温度 蒸汽温度 减温水流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燃煤锅炉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温度分段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鹏 严响林 +4 位作者 汪华剑 周虹光 熊锋 房凡 卢琦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8,142,共7页
介绍了一种燃煤锅炉节能、安全新技术——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温度分段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设置磨煤机热风旁路,分段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与粉管温度,使得磨煤机出口温度达到70℃,粉管温度达到100~120℃.采用该技术后:磨煤机冷风掺入量减... 介绍了一种燃煤锅炉节能、安全新技术——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温度分段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设置磨煤机热风旁路,分段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与粉管温度,使得磨煤机出口温度达到70℃,粉管温度达到100~120℃.采用该技术后:磨煤机冷风掺入量减少,锅炉排烟温度降低6~10℃,节能效果良好;可满足磨制高挥发分烟煤时磨煤机内部防自燃、防爆炸和粉管煤粉输送等安全性的要求;低负荷时提高粉管风速,控制磨煤机入口温度.该技术可在采用中速磨煤机和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的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中应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吹式制粉系统 热风旁路 排烟温度 磨煤机 掺冷风 出口温度 粉管风速 粉管温度
下载PDF
一次风叶片倾角对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燃烧及NOx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为术 黄志豪 +1 位作者 房凡 廖义涵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一次风叶片倾角下该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温度场及各组分质量分数分布特性,分析了一次风叶片倾角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一次风叶片倾角下该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温度场及各组分质量分数分布特性,分析了一次风叶片倾角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良好,烟气充满度高,错列逆向布置的旋风燃烧器可强化燃烧;在所选工况范围内,随着一次风叶片倾角的减小,炉膛出口烟温降低,炉膛出口NOx质量浓度先降低后升高;一次风叶片倾角为30°时,炉内整体温度和煤粉燃烧效率较高,炉膛出口NOx质量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液态排渣锅炉 一次风叶片倾角 NOX排放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低挥发分煤微油点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庆龙 张兴豪 +3 位作者 周虹光 陈煜 房凡 李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55,共5页
传统燃煤锅炉点火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尤其是对于难燃的低挥发分煤种。为了在锅炉点火过程中节约燃油,本文对低挥发分煤种在富氧微油点火燃烧器中点火及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应用于某300 MW机组锅炉的富氧微油点火工程。结果表... 传统燃煤锅炉点火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尤其是对于难燃的低挥发分煤种。为了在锅炉点火过程中节约燃油,本文对低挥发分煤种在富氧微油点火燃烧器中点火及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应用于某300 MW机组锅炉的富氧微油点火工程。结果表明,富氧条件下微油点火燃烧器能够点燃低挥发分煤种,燃烧器中加入适量的纯氧能够促进煤粉的燃尽,减少点火过程中的黑烟并节约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器 微油点火 富氧燃烧 贫煤 无烟煤
下载PDF
立式旋风燃烧器冷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徐维晖 黄志豪 +3 位作者 房凡 王为术 王涵 何小可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1期24-28,34,共6页
针对立式纯燃高碱煤旋风燃烧器,按4∶1比例建立旋风燃烧器冷态物模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叶片倾角下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叶片倾角对燃烧器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以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 针对立式纯燃高碱煤旋风燃烧器,按4∶1比例建立旋风燃烧器冷态物模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叶片倾角下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叶片倾角对燃烧器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以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旋风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良好,轴向速度沿径向方向呈W型对称分布,叶片倾角越大,旋风燃烧器内轴向速度越小;在研究工况范围内,随着叶片倾角的增加,煤粉停留时间增加,旋风燃烧器出口温度先上升后降低,NO_(x)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叶片倾角为30°时,旋风燃烧器内燃烧温度较高,燃烧器出口NO_(x)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风燃烧器 叶片倾角 冷态实验 空气动力场 数值模拟 NO_(x)释放特性
下载PDF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6
作者 房凡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0-92,共3页
当下国内的版画大数据来源大多基于二级市场的艺术机构,这些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和有效性。而一些非营利研究机构的数据,往往是相对独立和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关联。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版画数据中心是非常... 当下国内的版画大数据来源大多基于二级市场的艺术机构,这些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和有效性。而一些非营利研究机构的数据,往往是相对独立和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关联。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版画数据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给全球的艺术家和研究者们提供能够进行深入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能使得中国水印木刻这一被列入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得到发扬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印木刻 版画大数据 文献数据库
下载PDF
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万军 曹亮 +4 位作者 房凡 周虹光 魏铜生 徐党旗 聂剑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65,共5页
针对FW技术W火焰锅炉存在的NOx排放量高的问题,分析了其炉内燃烧及NOx生成特性,提出了引射回流、多点分级的低氮燃烧控制机理,并基于该控制机理对某台660MW机组FW技术W火焰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改造后测试结果表明,对于W火焰锅炉,... 针对FW技术W火焰锅炉存在的NOx排放量高的问题,分析了其炉内燃烧及NOx生成特性,提出了引射回流、多点分级的低氮燃烧控制机理,并基于该控制机理对某台660MW机组FW技术W火焰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改造后测试结果表明,对于W火焰锅炉,仅通过增设OFA系统,并不能使NOx排放量大幅降低,应同时将拱下二次风移至拱上合适位置送入炉膛,在全炉膛实现引射回流、多点分级的低氮燃烧方式,可将NOx排放量降至理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低氮燃烧 引射回流 多点分级 OFA NOX排放
下载PDF
NO+离子系统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胡敏丽 房凡 +4 位作者 樊群超 范志祥 李会东 付佳 谢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6-172,共7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研究双原子分子某电子态完全势能函数改进后的Hulburt-Hirschfelder(improved Hulburt-Hirschfelder,IHH)势能模型,结合实验测量得到的光谱常数和Rydberg-Klein-Rees(RKR)光谱数据,对NO+离子基态包含离解区在内的... 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研究双原子分子某电子态完全势能函数改进后的Hulburt-Hirschfelder(improved Hulburt-Hirschfelder,IHH)势能模型,结合实验测量得到的光谱常数和Rydberg-Klein-Rees(RKR)光谱数据,对NO+离子基态包含离解区在内的全程势能曲线进行研究.利用获得的完全势能曲线数值求解一维薛定谔方程,得到了体系包含高激发态在内的振转能级,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获得体系总的内部配分函数,最后借助量子统计系综理论计算NO+离子系统在100-6000 K温度内的摩尔热容、摩尔熵、摩尔焓和约化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对NO+离子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IHH势模型同样也适用于离子系统,计算的势能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其精度优于HH势和MRCI/aug-cc-pV6Z势,且预测的热力学性质较HH势模型更接近实验值.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为通过双原子离子微观信息获取系统宏观热力学性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离子 IHH势能模型 配分函数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过程重金属、砷和硒迁移转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笑 丹慧杰 +3 位作者 房凡 周虹光 张海军 李帅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污泥成分复杂,其重金属等痕量元素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电厂入炉煤。为了解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过程中重金属和As、Se的迁移转化行为,在某60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上进行了污泥实炉掺烧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通过对入炉煤粉... 污泥成分复杂,其重金属等痕量元素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电厂入炉煤。为了解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过程中重金属和As、Se的迁移转化行为,在某60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上进行了污泥实炉掺烧试验,在未掺烧污泥和掺烧污泥2个工况下,通过对入炉煤粉、污泥、石灰粉、炉渣、飞灰、脱硫石膏、脱硫废水和烟囱气进行采样分析,得出各痕量元素在不同输入、输出物质中的质量浓度和质量分配,预测了由掺烧污泥引起的燃煤电厂重金属、As和Se的环境排放增加风险。结果表明:煤和污泥燃烧后绝大部分痕量元素转移至飞灰和炉渣中,挥发性元素Hg、Cd、Pb、As和Se在脱硫石膏中的富集比率明显高于非挥发性元素Zn、Ni、Co、Mn和V,挥发性最强的Hg约有30%被脱硫系统捕集;掺烧1%污泥没有显著影响10种重金属、As和Se在输出物质炉渣、飞灰、脱硫石膏和烟囱气中的质量浓度和质量分配比率,烟气中Hg的质量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排放限值;在掺烧污泥过程中,应定期对入炉污泥、煤粉和烟囱气中的重金属、As和Se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以防止排放量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掺烧 痕量元素 富集 脱除 迁移
下载PDF
磷对泥/煤混燃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及矿物相演变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砾宏 梁法光 +2 位作者 房凡 马婷婷 杨天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采用灰熔点仪、X射线荧光仪(XRF)研究了无机非金属P2O5对城市污水污泥与烟煤的混烧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在各混烧温度下灰中含磷矿物在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演变。结果表明,对于Al_2O_3含量... 采用灰熔点仪、X射线荧光仪(XRF)研究了无机非金属P2O5对城市污水污泥与烟煤的混烧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在各混烧温度下灰中含磷矿物在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演变。结果表明,对于Al_2O_3含量较多且熔点较高的灰样,磷含量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其灰熔点,P2O5含量在0-4%时影响最大,使其灰熔点降低126℃;但对碱性含量高的灰样的影响较小。低温灰中主要以磷酸铝(AlPO_4)晶体为主,温度升高后,与硬石膏(CaSO_4)等含钙矿物和赤铁矿(Fe_2O_3)反应生成晶体Ca_3(PO_4)_2和玻璃相(Fe_2O_3)_(0.252)(P_2O_5)_(0.748),磷含量增加可使灰中玻璃相(Fe_2O_3)_(0.252)(P_2O_5)_(0.748)增加,是磷降低灰熔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融温度 无机磷 污水污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