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全向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同 吴成东 +3 位作者 陈东岳 王炳楠 高海红 房卓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53-1562,共10页
深度测量是立体视觉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向图与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测量系统特点,采用了基于多参考面的投影仪标定算法;然后,设计了一组"四方位沙漏状"编码结构光,实现待测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应点计... 深度测量是立体视觉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向图与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测量系统特点,采用了基于多参考面的投影仪标定算法;然后,设计了一组"四方位沙漏状"编码结构光,实现待测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应点计算;最后,在移动条件下,研究基于先验约束迭代就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的深度点云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地对室内场景进行深度测量,且抗干扰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测量 全向图 结构光 立体视觉
下载PDF
应用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文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蔡宏飞 刘诗滦 房卓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试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性能,以未改性的抗菌胶作为对照,测量抑菌圈直径。制作大鼠外伤动物模型,分别用6%纳米二... 目的研究应用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试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性能,以未改性的抗菌胶作为对照,测量抑菌圈直径。制作大鼠外伤动物模型,分别用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及纱布包扎处理伤口,观察伤口的大体情况,并做动脉血常规及创面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白细胞计数。结果 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组第5天的抑菌圈直径为(28.61±0.91)mm,抗菌胶组为(28.24±2.69)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方面,在血常规及创面组织病理切片中,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处理创面的感染情况均低于纱布包扎组(P<0.05)。结论 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抗菌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丙烯酸盐类 抗菌胶 纳米结构 二氧化硅 三氯生
下载PDF
基于EC-TDOA和ZigBee技术的室内超声波定位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成东 房卓群 +1 位作者 张士宏 刘鹏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8-571,共4页
目的研究室内定位方法机理,解决室内目标高精度定位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测距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测量射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到达时间差的方法测距并引入校正因子减小测距误差,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定位方法计算目标位置,运用Zig... 目的研究室内定位方法机理,解决室内目标高精度定位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测距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测量射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到达时间差的方法测距并引入校正因子减小测距误差,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定位方法计算目标位置,运用ZigBee制作节点模块组成网络实现对室内目标的定位.结果在测距实验中,EC-TDOA测距结果的误差小于0.02 cm,满足测距精度要求.在定位实验中,最大定位误差和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4.3 cm和1.64 cm,而定位误差在2.5 cm以内的比例达到90%.定位频率为20 Hz,满足实时定位的要求.结论系统在室内环境中实现对超声波信号覆盖范围内移动节点的定位,通过测距校正有效提高定位精度.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信号到达的时间差 极大似然估计 室内定位 误差校正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拍图像拼接算法的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成东 张润 +1 位作者 刘宝德 房卓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目的为了提高无人机航拍图像拼接的精度,深入研究了航拍图像拼接中提取特征点的算法,并对原算法加以优化.方法在图像特征点提取的SIFT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将Harris角点检测算子融入SIFT特征点提取的优化算法,优化后可以突显获取到的特征... 目的为了提高无人机航拍图像拼接的精度,深入研究了航拍图像拼接中提取特征点的算法,并对原算法加以优化.方法在图像特征点提取的SIFT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将Harris角点检测算子融入SIFT特征点提取的优化算法,优化后可以突显获取到的特征点的独特性.结果利用优化算法获取图像特征角点,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所消耗的检测时间,有效地改善了SIFT算法中匹配数据量大及过程繁琐的弱点,同时优化算法简化了图像特征点匹配的计算过程,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实验效率.结论优化算法可以去除大量的类匹配点,使图像特征点的独特性更加明显;也提高了图像的配准精度,增强了关键点的稳定性,在关键点的匹配速度和准确率上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图像拼接 优化SIFT算法 小波变换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 梁向党 +2 位作者 孙赓 蔡宏飞 房卓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对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进行改性研究,并筛选出最佳改性材料及添加比例。方法:分别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丁腈橡胶、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6种材料对5%三氯生/氰基丙... 目的:对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进行改性研究,并筛选出最佳改性材料及添加比例。方法:分别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丁腈橡胶、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6种材料对5%三氯生/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进行改性,并测试改性后抗菌胶的拉伸剪切强度(tensile shearing strength,TSS)、玻璃化转化温度(Tg)及黏度。结果:添加0.064%MWCNTs-COOH、6%纳米二氧化硅、4%丁腈橡胶以及6.4%环氧树脂都能使抗菌胶有较好的黏接强度改性效果,其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4.71±1.48)、(14.03±1.92)、(14.6±1.78)、(14.05±1.46)MPa。添加8%纳米二氧化硅的韧性及黏性改性效果最好,抗菌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及黏度分别为(1.1±0.24)℃、(15 536.68±28.4)c P(1 c P=1 m Pa·s)。当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为8%时,复合物极为黏稠。添加6%纳米二氧化硅后,抗菌胶拉伸剪切强度为(14.03±1.92)MPa,玻璃化转化温度为(3.6±0.68)℃,黏度为(5 278.87±31.68)c P。结论:6%纳米二氧化硅是最佳的改性材料,其改性表现最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黏接强度 韧性 黏性
下载PDF
医用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酯聚合热对血管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房卓群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宋垚垚 陈文 郭占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2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黏合吻合术中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黏合剂聚合热对兔血管组织的再损伤。方法:取2.5~3.0 kg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切断兔左侧颈总动脉,随后吻合,并悬空吻合口,在吻合口及吻合口前后各1 cm处滴加医用黏... 目的:观察黏合吻合术中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黏合剂聚合热对兔血管组织的再损伤。方法:取2.5~3.0 kg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切断兔左侧颈总动脉,随后吻合,并悬空吻合口,在吻合口及吻合口前后各1 cm处滴加医用黏合剂,覆盖且不压迫血管吻合口。A组滴1滴(20μl),B组滴2滴(40μl),C组滴4滴(80μl),D组滴生理盐水。待黏合剂凝固,观察血管通畅及搏动状况后,逐层缝合。术后4周进行超声检查,取吻合口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观察,观察吻合口损伤情况。结果:术后4组血管超声下均通畅,D组与A、B、C3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比较差异明显,D组与A、B、C 3组内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范围内不同剂量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剂产生的聚合热对血管组织损伤较轻,在血管组织修复中可用于吻合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黏合剂 氰基丙烯酸酯类 聚合热 血管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大鼠静脉重建影响模型建立及微观结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占芳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邹秀强 余宽宽 房卓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4期5-7,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大鼠颈动静脉内瘘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350 g,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造瘘术,以动静脉吻合口为中心、由静脉端1 cm进行取材作为实验组,对侧正常静脉1 cm处进行取材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大鼠颈动静脉内瘘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350 g,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造瘘术,以动静脉吻合口为中心、由静脉端1 cm进行取材作为实验组,对侧正常静脉1 cm处进行取材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和4周观察颈动静脉重建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移植段血管纵行切开后,(1)行大体观察;(2)行HE染色,测量血管内膜厚度;(3)行EVG(Verhoeff's Van Gie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变化;(4)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生情况。结果:超声扫描和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均通畅。术后2和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in-eosin staining,HE)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严重。EVG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弹性纤维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增多。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可见大量增生细胞,对照组未见增生细胞。结论:大鼠颈动静脉瘘模型制作简单,可作为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重建影响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静脉瘘 增生 萎缩
下载PDF
医用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酯对大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房卓群 梁向党 +2 位作者 孙赓 余宽宽 王歆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黏合剂对大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黏合组和缝合组,每组25只。在大鼠背部建立创伤模型。黏合组滴加医用黏合剂封闭创面切口,缝合组采用传统缝线封闭创面切口。观察并记录创面切...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黏合剂对大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黏合组和缝合组,每组25只。在大鼠背部建立创伤模型。黏合组滴加医用黏合剂封闭创面切口,缝合组采用传统缝线封闭创面切口。观察并记录创面切口封闭时间、创面切口局部情况、大鼠整体状态、愈合切口断裂力。术后2周取皮肤全层作组织病理观察。结果:黏合剂封闭创面切口时间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切口愈合平整,无感染等炎症表现,整体状态反应较轻。术后第1、3天黏合组与缝合组创面愈合切口断裂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0天黏合组与缝合组创面愈合切口断裂力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剂可以显著提高封闭创面切口时间,且修复后期不影响创面切口正常愈合及切口断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黏合剂 氰基丙烯酸酯类 皮肤 大鼠 修复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大鼠颈动静脉移植血管重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占芳 梁向党 +3 位作者 邹秀强 孙赓 余宽宽 房卓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对大鼠动静脉移植后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取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 cm移植到大鼠右侧颈外静脉;对照组取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 cm切除后原位移植。分别于术后第1、2、... 目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对大鼠动静脉移植后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取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 cm移植到大鼠右侧颈外静脉;对照组取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 cm切除后原位移植。分别于术后第1、2、4周进行大体观察、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内膜厚度观察、细胞增生情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观察。结果两组大体观察血流均通畅。超声检查显示实验组血流信号较弱。实验组各观察时间点血管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周两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观察时间点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动脉血管移植后,血流动力差异导致血管内膜呈现萎缩和增生不同结果,细胞的凋亡和增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动脉血管移植到静脉后,血管重构符合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血管移植术 血管内膜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夹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宽宽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郭占芳 邹秀强 房卓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夹对大鼠颈总动脉的挤压损伤。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只,用改进后的血管夹分别对两组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给予30 g和90 g的压力进行15 min的夹闭,右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术后正常饮食喂养3周。通过大体... 目的探讨血管夹对大鼠颈总动脉的挤压损伤。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只,用改进后的血管夹分别对两组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给予30 g和90 g的压力进行15 min的夹闭,右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术后正常饮食喂养3周。通过大体观察、超声血流检测、组织形态学观察、血管创伤评分对血管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损伤修复完好,超声血流通畅,HE染色内膜无明显损伤增生,与右侧颈总动脉比较血管创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夹在血管吻合的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不可避免,但这种仅因夹闭造成的暂时性损伤可通过自身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夹 血管系统损伤 颈总动脉 大鼠
下载PDF
伤口快速闭合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歆淏 梁向党 +3 位作者 余宽宽 房卓群 刘申 郭占社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3期204-207,共4页
复杂、巨大伤口的快速闭合是院前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有效减少院前患者的失血、失液量,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该文研制了一种全新的伤口快速闭合装置,用于复杂、巨大伤口的快速闭合。首先,在对结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 复杂、巨大伤口的快速闭合是院前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有效减少院前患者的失血、失液量,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该文研制了一种全新的伤口快速闭合装置,用于复杂、巨大伤口的快速闭合。首先,在对结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后产生的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离体伤口闭合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闭合装置操作时间为18.24 s,最小穿透皮肤的力为4.08 kg。该闭合器可抵抗1.53 kg水平拉力和2.25 kg的垂直拉力,封闭性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伤口的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闭合装置 伤口闭合 有限元分析 力学测试 许用应力 封闭性测试
下载PDF
医用创面胶和吻合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宽宽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房卓群 郭占芳 王歆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创面胶和吻合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间接毒性。方法通过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检测两种胶的细胞毒性。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医用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DAPI荧光染色检测对细胞分裂生长的影响、FITC/PI凋亡染色检测对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医用创面胶和吻合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间接毒性。方法通过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检测两种胶的细胞毒性。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医用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DAPI荧光染色检测对细胞分裂生长的影响、FITC/PI凋亡染色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创面胶组和吻合胶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荧光染色细胞计数、总面积占比和正常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创面胶和吻合胶能够较明显降低周边毗邻细胞活性且降低程度相当,但不能阻止细胞正常生长,更不能诱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胶 吻合胶 细胞毒性 小鼠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大鼠皮肤不同烧伤深度对早期白蛋白渗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宽宽 梁向党 +2 位作者 孙赓 郭占芳 房卓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68-370,37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不同烧伤深度对早期白蛋白渗出量的影响。方法在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腹部两侧分别用恒温焊台的金属头在78℃下造成皮肤中度和深度烧伤,烧伤后5 min内从尾静脉注射0.5%偶氮蓝溶液(1 ml/250 g),3 h后分别在不同烧伤深度和...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不同烧伤深度对早期白蛋白渗出量的影响。方法在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腹部两侧分别用恒温焊台的金属头在78℃下造成皮肤中度和深度烧伤,烧伤后5 min内从尾静脉注射0.5%偶氮蓝溶液(1 ml/250 g),3 h后分别在不同烧伤深度和未烧伤部位取材放入甲酰胺中,在50℃条件下振荡24 h析出偶氮蓝,测量甲酰胺的OD值,通过大鼠皮肤中偶氮蓝渗出量表示蛋白的渗出量。结果不同偶氮蓝浓度的甲酰胺溶液与其OD值呈现高度的相关性;未烧伤、中度烧伤、深度烧伤皮肤组织偶氮蓝含量分别为(29.4±6.4)μg/g,(146.4±28.7)μg/g,(308.6±25.2)μg/g,大鼠中度烧伤和深度烧伤皮肤白蛋白渗出量分别增加了约5倍和10倍。结论烧伤后早期大量白蛋白通过烧伤创面丢失到体外,且白蛋白的丢失随着烧伤深度的加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偶氮蓝 白蛋白 大鼠
下载PDF
新型创面胶对小鼠感染创面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宽宽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房卓群 王歆淏 郭占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含5%三氯生的新型创面胶对小鼠细菌感染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发光强度与细菌菌落数。将18只小鼠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胶组、新型创面胶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3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探讨含5%三氯生的新型创面胶对小鼠细菌感染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发光强度与细菌菌落数。将18只小鼠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胶组、新型创面胶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3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菌发光强度的变化、愈合创面组织学、计算皮肤全层薄/厚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细菌发光强度与菌落数呈高度正相关(r=0.995,P<0.001)。新型创面胶组处理3 h后不同时间细菌发光强度低于创面胶组(P<0.05)。创面胶组和新型创面胶组皮下炎性细胞明显较对照组密度高。新型创面胶组创面愈合后皮肤薄/厚比与创面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新型创面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创面胶组(P<0.05)。结论新型创面胶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细菌繁殖、减少瘢痕形成,促进创面愈合,但可增加机体局部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创面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软组织感染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新型神经吻合口制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邹秀强 梁向党 +3 位作者 孙赓 余宽宽 房卓群 郭占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神经内制动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机械牵拉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均建立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于坐骨神经远端套入硅胶导管,两端用医用粘合剂固定;对照组将坐骨... 目的建立神经内制动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机械牵拉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均建立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于坐骨神经远端套入硅胶导管,两端用医用粘合剂固定;对照组将坐骨神经断端吻合。评估实验组神经制动效果,观察两组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及神经吻合口组织病理学。结果实验组神经吻合口无位移,制动完全。术后8周实验组神经电生理检测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振幅高于对照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结缔组织面积小于对照组,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粘合剂、硅胶导管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制动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动物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周围神经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医用胶制动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修复效果影响研究
16
作者 邹秀强 梁向党 +3 位作者 郭占芳 孙赓 余宽宽 房卓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胶制动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于坐骨神经中点处离断后手术显微镜下行传统针线缝合吻合,硅胶导管套在吻合口表面,导管中点与吻合口... 目的观察医用胶制动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于坐骨神经中点处离断后手术显微镜下行传统针线缝合吻合,硅胶导管套在吻合口表面,导管中点与吻合口位置相同,导管两端口各滴20μl医用粘合剂固定。对照组于坐骨神经中点处离断后仅行手术显微镜下传统针线缝合吻合,未使用医用胶和导管固定。术后第8周对吻合口神经结缔组织行大体观察、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记录神经外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情况,观测吻合口神经纤维再生数量。结果术后第8周,大体观察:两组大鼠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但实验组坐骨神经分离容易;实验组左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6、8周)、神经潜伏期、神经外膜瘢痕结缔组织最大厚度、4个视野神经内结缔组织面积之和均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振幅、神经纤维再生计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离断后使用医用胶对神经制动,可以抑制吻合口疤痕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丙烯酸盐类 制动 修复 坐骨神经 大鼠
下载PDF
石油污水超声波破乳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斌 房卓群 +1 位作者 孙永祥 周建民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9-21,共3页
以机油乳化液为试样,对化学破乳、超声波破乳及二者联合作用的破乳效果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相关参数和结论,为进一步开展超声波-化学协同破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试验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有效地提升化学破乳剂的... 以机油乳化液为试样,对化学破乳、超声波破乳及二者联合作用的破乳效果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相关参数和结论,为进一步开展超声波-化学协同破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试验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有效地提升化学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石油污水 化学破乳 超声波破乳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随机过程的近红外反射率鲁棒估计算法
18
作者 房卓群 于晓升 +3 位作者 贾同 吴成东 李永强 许茗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1159,共9页
反射率估计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精确获取反射率,提出一种基于非稳态随机过程的近红外反射率鲁棒估计算法(RENA).该算法以Kinect二代传感器采集结果计算初始反射率,并建立反射率加性噪声模型,同时提出光... 反射率估计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精确获取反射率,提出一种基于非稳态随机过程的近红外反射率鲁棒估计算法(RENA).该算法以Kinect二代传感器采集结果计算初始反射率,并建立反射率加性噪声模型,同时提出光照度鲁棒估计的概念,简化反射率图像非稳态随机过程模型.实验表明, RENA算法的反射率估计结果优于其他去噪算法,适用于室内场景的反射率图像高精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 反射率 鲁棒估计 随机过程 深度图像 红外图像
原文传递
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梦栋 杨薛康 +4 位作者 韩夫 房卓群 张月 胡大海 陶克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髌韧带缺损,16例患者合并膝关节囊缺损。入院后1... 目的探讨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髌韧带缺损,16例患者合并膝关节囊缺损。入院后1~3 d行创面清创,清创后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7 cm~42 cm×18 cm。清创后行VSD治疗,5~7 d后行皮瓣修复术。9例患者缺损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7例患者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5 cm×3 cm~9 cm×7 cm膝关节囊缺损,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10例患者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6 cm×3 cm~12 cm×4 cm髌韧带缺损,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1 cm×9 cm~22 cm×15 cm。术后采用"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系统康复治疗策略行膝关节功能重建。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进行评分。术后2周、12个月采用关节量角器测定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术后6、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及髌韧带连续性。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2例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出现坏死,行清创及自体大腿中厚皮移植修复后创面愈合。术后12个月患者IKDC膝关节评估表评分为(79±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7)分(t=7.20,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度为(117±10)°,明显大于术后2周的(35±8)°(t=32.65,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伸直度为(12±9)°,显著小于术后2周的(61±9)°(t=19.63,P〈0.05)。术后6、12个月,9例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及髌韧带连续性良好,7例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良好,10例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髌韧带连续性良好。术后12个月随访,皮瓣存活良好,患者膝部外形良好,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带阔筋膜、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行膝关节系统康复治疗,患者膝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膝损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生物发光成像在细菌感染实验的研究
20
作者 余宽宽 梁向党 +2 位作者 孙赓 房卓群 王歆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12-2614,共3页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约四分之一的死亡人数与感染相关.作为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细菌的感染实验研究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生物发光成像成为临床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能够连续无创观察同一活体动物各组织器官感染发生...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约四分之一的死亡人数与感染相关.作为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细菌的感染实验研究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生物发光成像成为临床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能够连续无创观察同一活体动物各组织器官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避免动物之间个体差异的影响,同时大幅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量.本文对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原理、在细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简要阐述,旨在提高生物发光成像在细菌感染实验研究上的应用价值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 细菌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