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源及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赵沙沙 房振兵 +4 位作者 陈波 潘高峰 潘秀才 赵红 田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 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 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后用优化的诱导愈伤培养基对6个粳稻不同世代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其中组合J118表现出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9.90%)和绿苗分化率(14.48%),花药培养力最高(1.43%)。因此,J118是花药培养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组合,可作为单倍体育种、基因定位与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的基础材料,对提高花培育种效率和加速新品种育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花药培养 碳源 基因型 花药培养力
下载PDF
籼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优化及高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
2
作者 赵沙沙 陈波 +4 位作者 房振兵 潘高峰 潘秀才 赵红 田永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本研究选用改良M 8、N 6基本培养基和麦芽糖、蔗糖设置4种不同处理水平的诱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籼稻材料,诱导愈伤培养基添加N 6培养基和麦芽糖较为理想。以7个籼稻品种(系)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筛选出高花药培养... 本研究选用改良M 8、N 6基本培养基和麦芽糖、蔗糖设置4种不同处理水平的诱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籼稻材料,诱导愈伤培养基添加N 6培养基和麦芽糖较为理想。以7个籼稻品种(系)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筛选出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农香24、襄中稻3号、禾香1号和襄中稻1号,可作为单倍体育种、构建DH群体以及遗传转化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花药培养 基本培养基 碳源 基因型
下载PDF
早熟高产晚粳品种襄粳275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赵沙沙 陈波 +4 位作者 房振兵 潘高峰 潘秀才 赵红 田永宏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44-46,共3页
襄粳275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晚粳品种,以武运粳27号为母本、华粳295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2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220039。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宜、抗倒性强和适应性... 襄粳275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晚粳品种,以武运粳27号为母本、华粳295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2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220039。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宜、抗倒性强和适应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合于湖北省双季稻稻作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介绍了襄粳275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探讨了在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实行“西瓜—晚粳”周年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能,以期为西瓜茬口利用找到理想的高效轮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襄粳275 选育 配套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振兵 汪本福 +4 位作者 田永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潘高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31-34,39,共5页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选用着粒密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选用着粒密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e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着粒密度、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的变异系数超过10%;74个品种按照着粒密度划分为3类穗型,着粒密度大于7.96粒/cm的为密穗型,小于6.85粒/cm的为稀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这3种穗型的品种在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着粒密度呈典型抛物线关系(F=17.83,P<0.01),着粒密度为7.5~8.5粒/cm时产量达到峰值;中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均优于稀穗型和密穗型。因此,为保证选育高产且优质的水稻品种,应把着粒密度控制在7.5~8.0粒/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e L.) 穗型 着粒密度 产量 品质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振兵 潘高峰 +4 位作者 汪本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74-78,共5页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穗重、有效穗、结实率、穗长;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参考前人的划分标准,74个品种按照穗重分为3类,穗重大于4.25 g的为重穗型,穗重小于3.60 g的为轻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重穗型的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与轻穗型和中穗型差异显著;产量随着穗重的增大而增大,呈极显著线性相关(F=11.28);重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优于轻穗型和中穗型。因此,为了保证选育的新品种高产且优质,需尽可能的提高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穗重 穗型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节水抗旱水稻品种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房振兵 余华强 +1 位作者 赵开斌 田永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21-22,共2页
收集国内外节水抗旱稻品种20份,对其进行苗期及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旱稻品种的苗期抗旱性与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相同,其中沪旱3号、沪旱15号苗期、穗期抗旱性表现最好,为高抗;BLUE BELLE、IAT109苗期抗旱级别为5级而穗期为7级,... 收集国内外节水抗旱稻品种20份,对其进行苗期及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旱稻品种的苗期抗旱性与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相同,其中沪旱3号、沪旱15号苗期、穗期抗旱性表现最好,为高抗;BLUE BELLE、IAT109苗期抗旱级别为5级而穗期为7级,说明这2个品种后期抗旱较前期要差;IR55423-01的苗期抗旱级别为7级而穗期为5级,说明该品种后期抗旱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苗期 穗期
下载PDF
早熟高产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襄优5327的选育
7
作者 房振兵 陈波 +3 位作者 赵沙沙 潘高峰 范兵 田永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17-19,共3页
襄优5327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三系不育系襄313A与自育恢复系R5327配组育成的早熟高产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性好、适宜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该品种于2019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襄优5327 早熟 高产 三系 选育
下载PDF
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广两优35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兵 余华强 +4 位作者 田永宏 陈波 房振兵 曹国长 王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90-5591,5598,共3页
研究了播期和栽培密度对两系杂交稻广两优35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3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8.
关键词 水稻 广两优35 栽培密度 播期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开斌 余华强 +4 位作者 房振兵 田永宏 曹国长 余金洪 曾汉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2,共6页
以具有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杂交水稻材料武金4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斑马叶片性状表现的系统观察、斑马叶材料与正常绿叶材料的正反杂交、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分析、斑马叶片标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和测交鉴定、斑马叶片作为鉴... 以具有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杂交水稻材料武金4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斑马叶片性状表现的系统观察、斑马叶材料与正常绿叶材料的正反杂交、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分析、斑马叶片标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和测交鉴定、斑马叶片作为鉴别不育系和杂交种纯度形态标记的应用性评价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遗传特性、带有该标记性状的三系不育系及其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等主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斑马叶片 形态标记性状 种子纯度鉴定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气象要素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国长 余华强 +5 位作者 董新国 田永宏 赵开斌 房振兵 陈波 范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60-2662,共3页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7~8月份日平均地温和7~9月份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为0.715 8,达极显著水平;7~9月份的累计日照时数x6对结实率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6→x6→y=1.61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结实率 气象要素 日照时数 昼夜温差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国长 余华强 +5 位作者 吴和明 高剑华 田永宏 房振兵 陈波 李洪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51-1253,共3页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份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②7~9月份累计蒸发量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99 7,达极显著水平;③7~9月份的累计蒸发量x5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5→x5→y=1.358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中籼稻 产量波动 影响 蒸发量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水稻两优331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兵 田永宏 +4 位作者 房振兵 赵沙沙 潘高峰 王龙 陈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22-23,46,共3页
研究了播期与栽培密度对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两优331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3313在鄂西北地区适宜播期是4月中旬,在肥力水平中上等情况下栽插28.125万穴/hm^2最适宜。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两优3313 播期 栽培密度 产量构成因子 影响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R997对稻瘟病的抗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永建 田永宏 +6 位作者 余华强 赵沙沙 范兵 曹国长 陈波 房振兵 赵翠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了改良优良水稻(Oryza.sativa L.)恢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C12为供体,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杂交稻父本R997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将Pi9基因导入到R997中,经大田筛选... 为了改良优良水稻(Oryza.sativa L.)恢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C12为供体,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杂交稻父本R997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将Pi9基因导入到R997中,经大田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恢复系单株123个。经过苗瘟和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最后选择携带Pi9抗病基因且大田抗性表现较好的13个改良新材料用于进一步的杂交组合测配,以期选育出综合抗性强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 L.)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波 田永宏 +6 位作者 房振兵 范兵 孙永建 赵沙沙 母俊 陈科海 曹国长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56-1058,共3页
概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现状与背景、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及水稻品种抗逆性鉴定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稻瘟病菌孢子的分离和保存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沙沙 田永宏 +5 位作者 余华强 孙永建 曹国长 陈波 房振兵 范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252-6254,共3页
介绍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孢子的分离和保存方法,并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将发病组织进行保湿培养,产孢后用洗耳球将孢子吹到培养基上挑取单一菌落,采用滤纸片法保存,可以很好地分离和保存稻瘟病菌单孢。
关键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 单孢 分离 保存
下载PDF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沙沙 汪本福 +5 位作者 范兵 陈波 房振兵 潘高峰 李兴红 田永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6-20,共5页
从145份收集品种(系)中,初步筛选出了20个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研究和分析了它们在鄂西北地区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外观米质和综合抗性。结果表明,甬优6763、甬优4949、甬优7053、甬优1526、甬优6760和南繁1605产量潜力大,综... 从145份收集品种(系)中,初步筛选出了20个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研究和分析了它们在鄂西北地区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外观米质和综合抗性。结果表明,甬优6763、甬优4949、甬优7053、甬优1526、甬优6760和南繁1605产量潜力大,综合表现好,可在鄂西北地区推广种植;扬育粳2号、宁5718、南繁1610、徐32646、盐粳16号、扬粳1612、皖垦粳3722产量表现相对较好,且无明显缺陷,需进一步考察这几个品种在鄂西北地区常年种植表现;华粳295和武运5020丰产性较好,但生育期较长,应适当提前播种;泗稻14-211和徐农33202产量较高,外观品质好,但纹枯病发生较重,抗倒伏能力一般,不宜在纹枯病发生较重地区种植;圣稻20、华粳8号和甬优2640具有一定的产量潜力,生育期适宜,但后期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出现少部分的倒伏现象,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外观米质 抗逆性 鄂西北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3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兵 孙永建 +5 位作者 田永宏 余华强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曹国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39-6140,6144,共3页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35在湖北襄阳做中稻种植,表现为品质优、丰产稳产、生育期适宜、分蘖强、抗倒性强、耐高温能力强。介绍了广两优35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广两优35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两优3313的选育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永宏 余华强 +5 位作者 曹国长 陈波 房振兵 范兵 赵沙沙 孙永建 《中国种业》 2015年第8期69-71,共3页
两优3313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两系不育系033S与自育恢复系R13组配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4002。该组合适合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病区不宜种植。... 两优3313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两系不育系033S与自育恢复系R13组配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4002。该组合适合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病区不宜种植。 1选育经过 1.1不育系来源033S为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出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以广占63S为母本与红莲型保持系粤泰B为父本,经杂交后选育而成。033S具有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强的特点,于2008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优质高产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光温敏核不育系 两系不育系 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气象要素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国长 余华强 +5 位作者 董新国 田永宏 赵开斌 房振兵 陈波 范兵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0期120-121,124,共3页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与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与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累计日照时数、7~8月日平均地温和7~9月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累计日照时数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中籼稻 结实率 日照时数 昼夜温差
下载PDF
襄阳市直播稻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国长 丁宏大 +4 位作者 田永宏 陈波 房振兵 范兵 赵沙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23期172-173,共2页
襄阳市是麦稻两熟地区,小麦水稻茬口矛盾比较突出,抢收抢插时青壮劳力缺乏。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水稻可以缓和上述矛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产,保障粮食供给。针对襄阳市直播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条穴机械的研制和配套直播栽培... 襄阳市是麦稻两熟地区,小麦水稻茬口矛盾比较突出,抢收抢插时青壮劳力缺乏。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水稻可以缓和上述矛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产,保障粮食供给。针对襄阳市直播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条穴机械的研制和配套直播栽培技术的集成、大力推广粳稻、适度增加种植密度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