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重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房林玉 郝德永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100,共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的课程“代言人”和“技术熟练者”角色以及缺失批判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失真并造成部分教师抵制改革。因此,教师角色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的课程“代言人”和“技术熟练者”角色以及缺失批判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失真并造成部分教师抵制改革。因此,教师角色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课程开发者 技术熟练者 批判反思
下载PDF
整体论学校课程规划研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房林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学校课程规划的整体论向度旨在为学校课程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论。它的使命就是如何突破集合概念学校课程规划,实现学校作为整体的课程规划。按整体论向...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学校课程规划的整体论向度旨在为学校课程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论。它的使命就是如何突破集合概念学校课程规划,实现学校作为整体的课程规划。按整体论向度规划的学校课程以营造课程实体为旨归,着眼于教育事件发生场的动态生成,追求学校课程价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学校课程 规划
下载PDF
课程改革新观念:人性本位课程 被引量:3
3
作者 房林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8-130,共3页
“人性本位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知识本位课程呈现出人性异化现象的扬弃,它试图重建课程概念,正确理解课程的功能,把课程同人的本体———一个无限丰富、不断生长和活动的生命联系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完善视为人的精神生命在课... “人性本位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知识本位课程呈现出人性异化现象的扬弃,它试图重建课程概念,正确理解课程的功能,把课程同人的本体———一个无限丰富、不断生长和活动的生命联系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完善视为人的精神生命在课程实施中的拓展。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对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改革 课程统整 对话
下载PDF
学校“工厂意象”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林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学校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本源性问题。学校的"工厂意象"认为学校应该遵循生产投入和产出式模型,完全在被圈定的轨道上寻找其宗旨与使命。这种意象的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导致了... 学校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本源性问题。学校的"工厂意象"认为学校应该遵循生产投入和产出式模型,完全在被圈定的轨道上寻找其宗旨与使命。这种意象的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导致了学校被简约化的危险,而且使学校沉沦为应试教育的战场。三级课程彰显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学校进行课程规划的任务,而学校的工厂意象使学校陷入了应为与难为的实践危机。只有作为场域存在,学校才能进行自主的课程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意象 学校场域 三级课程 课程规划
下载PDF
整体论境域中的学校课程规划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林玉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68,共3页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课程才能实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层面课程规划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如果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升学校课程价值,我们必须进行一场真正全新的学校...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课程才能实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层面课程规划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如果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升学校课程价值,我们必须进行一场真正全新的学校课程规划,一种在整体论意义上的学校课程规划,即学校遵循整体论的方法论,运行办学自主权对学校课程进行规划,最终实现对国家课程规划的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规划 整体论 构成论
下载PDF
工具理性主义课程樊篱及其超越 被引量:1
6
作者 房林玉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10期97-99,共3页
在理论与实践中,传统课程作为外在价值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工具理性主义属性。随着工具理性主义课程对人的“科学”灌输,人一步一步被还原为物;具有不同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智能的具体人变成了抽象人。工具理性主义的课程造成... 在理论与实践中,传统课程作为外在价值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工具理性主义属性。随着工具理性主义课程对人的“科学”灌输,人一步一步被还原为物;具有不同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智能的具体人变成了抽象人。工具理性主义的课程造成悲剧性后果———“人的分裂”。因而,超越工具理性主义课程要实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课程实施的人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主义 课程 人格 超越
下载PDF
对话:生命原点的学习实践
7
作者 房林玉 郝德永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学习是在不断意识到自身不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超越“占有式学习”,建构“对话型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对话 对话型学习 生命
下载PDF
高等院校教学论教材的比较与思考
8
作者 房林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教学论教材是获取教学知识、养成教学能力的基本媒介,具有传递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功能。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论教学实效的关键,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学论教材建设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问题... 教学论教材是获取教学知识、养成教学能力的基本媒介,具有传递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功能。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论教学实效的关键,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学论教材建设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论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教材建设的应然走向,无论对教学论教材建设,还是对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教材 价值取向 内容 结构
下载PDF
高校场域知识的教育学立场解读
9
作者 房林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98,共4页
如何解读高校场域知识既关系到高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影响着教材的编写,更决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必须改变简单地从哲学角度理解高校场域知识的做法,要从教育学立场出发,深化理解高校场域知识。从知识的呈现形式、获得过程和最终结... 如何解读高校场域知识既关系到高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影响着教材的编写,更决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必须改变简单地从哲学角度理解高校场域知识的做法,要从教育学立场出发,深化理解高校场域知识。从知识的呈现形式、获得过程和最终结果看,高校场域知识在作为客观、普遍性公共知识存在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建构性的个人知识存在。高校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的意义生成把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加以统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场域 公共知识 个人知识 意义
下载PDF
教学论研究要面向教学事实本身
10
作者 房林玉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4,共2页
"教学论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迷失于教学的观念世界中,而失去了教学的生活世界"[1]。教学论研究中的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教学论的发展,更不利于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论研究陷入了困境。要走出困境,教学论研究必须... "教学论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迷失于教学的观念世界中,而失去了教学的生活世界"[1]。教学论研究中的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教学论的发展,更不利于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论研究陷入了困境。要走出困境,教学论研究必须面对教学事实本身,要把教学活动看做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理论研究的原初点在于活生生的教学事实,教学论要由纯粹的观念世界向教学事实世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研究 困境 超越 教学事实
下载PDF
课程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解读
11
作者 房林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课程意识形态是关于课程的观念和信仰,是课程理念转化成课程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接合点。课程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解读对学校课程实践活动具有建设性意义。课程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和乌托邦精神。但这里的课程... 课程意识形态是关于课程的观念和信仰,是课程理念转化成课程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接合点。课程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解读对学校课程实践活动具有建设性意义。课程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和乌托邦精神。但这里的课程意识形态不是像阿普尔所述的政治性质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的影响和控制问题,而是其作为话语实践的存在问题和在课程实践之中的功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意识形态 实践精神 批判精神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遮蔽与彰显——诠释学视野中的教师课程理解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宽宁 房林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理解与自我密不可分,理解总是自我的理解,自我也总是通过理解界定自我。然而,在当前的课程理解研究和实践中,受传统的教育言说方式、"防教师"的霸权课程和普适性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一方面强调教师的课程理...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理解与自我密不可分,理解总是自我的理解,自我也总是通过理解界定自我。然而,在当前的课程理解研究和实践中,受传统的教育言说方式、"防教师"的霸权课程和普适性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一方面强调教师的课程理解,另一方面又无视教师自我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课程的有效实施都极其不利。真正贯彻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必须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内部动机,积极创设有力的外部条件,使教师一度被遮蔽的自我通过课程理解活动得以彰显,并使教师的自我实现与课程理解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理解 课程理解 遮蔽 彰显
下载PDF
符号实践: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刍议
13
作者 赵原 房林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6,共3页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符号实践,既符号化活动,主要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符号建立和符号使用三方面含义。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扭转了书本教育课程内容对学生关照的缺失,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首要任务。激发学生体验、...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符号实践,既符号化活动,主要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符号建立和符号使用三方面含义。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扭转了书本教育课程内容对学生关照的缺失,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首要任务。激发学生体验、植根学生日常生活、确保学生充分参与是实现生本教育课程内容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实践 生本 课程内容
下载PDF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刍议
14
作者 赵原 房林玉 《辽宁教育》 2014年第7期14-16,共3页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符号实践,即符号化活动,主要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符号建立和符号使用三方面含义。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扭转了书本教育课程内容对学生关照的缺失,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首要任务。激发学生体...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符号实践,即符号化活动,主要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符号建立和符号使用三方面含义。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扭转了书本教育课程内容对学生关照的缺失,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首要任务。激发学生体验,植根学生日常生活,确保学生充分参与,是实现生本教育课程内容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本 生本 课程内容 构建策略
下载PDF
生命化课堂理论初探与实践样态
15
作者 赵原 房林玉 《辽宁教育》 2013年第10期36-38,共3页
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当下的课堂中,却不乏忽视学生生命的现象,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束缚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生命化课堂观照学生的生存方式,致力于对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提升,实现对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 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当下的课堂中,却不乏忽视学生生命的现象,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束缚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生命化课堂观照学生的生存方式,致力于对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提升,实现对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意义关联的建构,启迪学生智慧,形成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化课堂 生存方式 样态
下载PDF
建设新教学文化 推进新课程改革——全国首届教学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吉标 房林玉 孙宽宁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8期61-62,共2页
近年来,“文化”正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成为制约学校教学和学校变革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全国首届教学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5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召开... 近年来,“文化”正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成为制约学校教学和学校变革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全国首届教学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5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文化 研讨会综述 山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 教学论研究 文化研讨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