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饱和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房玥晖 冯鑫 +2 位作者 徐昊 吴峥昊 许雅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铁饱和重组人乳铁蛋白(iron saturated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Fe-rhLf)对缺铁性贫血的恢复作用。方法:实验用4周龄雄性SD大鼠喂饲低铁饲料(铁含量8.9 mg/kg)和去离子水。实验第4周选取血红蛋白小于100 g/L的大鼠,按... 目的:研究铁饱和重组人乳铁蛋白(iron saturated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Fe-rhLf)对缺铁性贫血的恢复作用。方法:实验用4周龄雄性SD大鼠喂饲低铁饲料(铁含量8.9 mg/kg)和去离子水。实验第4周选取血红蛋白小于100 g/L的大鼠,按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模型对照组、硫酸亚铁阳性对照组和3个Fe-rhLf干预组进行贫血恢复试验。硫酸亚铁对照组以5.43 mg/(kg.d)硫酸亚铁灌胃,折合铁离子含量2.0 mg/(kg.d);3个Fe-rhLf干预组分别以Fe-rhLf 75.53、151.06和302.11 mg/(kg.d)灌胃,分别折合铁离子0.5、1.0和2.0 mg/(kg.d),为平衡各组蛋白质灌胃量,贫血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100 mg/(kg.d)酪蛋白去离子水溶液,其余干预组补充酪蛋白至100 mg/(kg.d)。实验期间记录大鼠体重,30 d后处死动物,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肝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贫血模型对照组比较,Fe-rhLf可以明显加快缺铁性贫血大鼠体重恢复(P<0.05),提高血红蛋白(P<0.01)和红细胞计数(P<0.01)等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同时上调肝铁调素表达,下调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与硫酸亚铁对照组比较,高剂量Fe-rhLf[302.11 mg/(kg.d)]可以明显提高血红蛋白(P<0.05)。结论:与硫酸亚铁比较,饱和重组人乳铁蛋白对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乳铁蛋白 重组蛋白质类 硫酸亚铁
下载PDF
中国居民谷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晓丽 赵丽云 +5 位作者 房红芸 郭齐雅 王寻 于文涛 房玥晖 于冬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 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 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谷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 g,城市(279.8 g)显著低于农村(388.6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65.7、282.2、371.6、426.8g。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杂粮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相比于1982年,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了172.4 g(33.8%)。结论: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健康监测 谷类食物摄入 现况 变化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科峰 房玥晖 +1 位作者 张雄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分别于实验结束时(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含量。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体脂含量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较少(P<0.05),体脂含量较低(P<0.05);植物甾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植物甾醇具有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高剂量植物甾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和体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脂质代谢 高脂饮食 肥胖
下载PDF
2010—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素 于冬梅 +3 位作者 俞丹 房玥晖 于文涛 赵丽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为了解居民饮食行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膳食回顾数据,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对消费含添加糖食物的17 053名居...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为了解居民饮食行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膳食回顾数据,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对消费含添加糖食物的17 053名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居民2010—2012年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为26.90%,人均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为9.09%,消费最多的前3类食物为速食食品,蛋糕、甜点类,乳类及制品;消费率最高的人群为6~11岁城市女性。结论: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含添加糖食物的供能比为9.09%,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监测 含添加糖食物 供能比
下载PDF
中国成年居民膳食模式的区域分布特征
5
作者 裘美娟 房玥晖 +1 位作者 连怡遥 何宇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描述我国成年居民膳食模式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98个监测点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群的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数据,计算得出监测点水平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并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人口... 目的:描述我国成年居民膳食模式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98个监测点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群的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数据,计算得出监测点水平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并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人口比,对各省内监测点水平的平均摄入量进行加权,获得省级水平食物摄入量。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现有的膳食模式进行区域划分,并比较我国不同膳食模式区域间膳食特征的地域性差异。结果: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膳食模式划分为八大区域,并依次命名为“长江流域”“南部沿海”“都市地区”“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北部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长江流域”和“南部沿海”膳食特征十分相似,均表现为大米及制品、蔬菜、猪肉和水产品等食物摄入较多,面粉及制品和薯类等摄入较少,相较而言“南部沿海”的居民动物性食物总摄入量更高;“都市地区”粗粮、蔬菜、水果、乳类及制品、水产品、蛋类和油炸食物等摄入较多,畜肉适量,腌制食物和酒类摄入较少;“黄河上游”面粉及制品、薯类、牛肉、羊肉、腌制食品和含糖饮料等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水产品摄入较少;“黄河中下游”面粉及制品、粗粮和蛋类较多,大米及制品和牛肉等食物摄入较少;“北部地区”薯类、豆类及制品和腌制食品等食物摄入较多,水产品适量,蔬菜、水果、畜肉等摄入较少;“新疆地区”面粉及制品、水果、坚果、乳类及制品、牛肉、羊肉、蛋类和含糖饮料等食物摄入较多,水产品摄入少;“西藏地区”猪肉、羊肉、乳类及制品和含糖饮料等食物摄入较多,而蔬菜、水果、禽肉等摄入较少,水产品极少。结论:我国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这可为我国不同膳食模式区域内居民的膳食指导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膳食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性 地域性
下载PDF
我国5省市1057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春丽 房玥晖 何宇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共计10所幼儿园,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共计10所幼儿园,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CPEBQ)对1057名学龄前儿童看护人进行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儿童饮食行为的家庭人口学特征差异。结果发现7种饮食行为中,挑食检出率占比最高为58.0%,情绪性进食最低为1.8%。男孩(OR=1.31,95%CI:1.02~1.68)和独生子女(OR=1.30,95%CI:1.01~1.67)是挑食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77,95%CI:1.12~2.78)是食物响应的危险因素;5岁年龄组(OR=0.55,95%CI:0.39~0.77)和家庭共同进餐每周超过6次(OR=0.31,95%CI:0.11~0.93)是不良进食习惯的保护因素;男孩(OR=1.41,95%CI:1.10~1.80)和独生子女(OR=1.45,95%CI:1.11~1.90)是过饱响应的危险因素;5岁年龄组(OR=0.50,95%CI:0.25~0.99)和家庭共同进餐每周4~5次(OR=0.23,95%CI:0.06~0.91)以及家庭共同进餐每周超过6次(OR=0.19,95%CI:0.05~0.76)是没有主动性进食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人口学特征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但不同饮食行为影响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饮食行为 学龄前儿童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连怡遥 李春丽 +2 位作者 房玥晖 逯晓娣 何宇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9-583,592,共6页
目的探讨3~5岁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广东、辽宁、内蒙古、上海和四川选取10个幼儿园92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饮食行为问卷量化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 目的探讨3~5岁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广东、辽宁、内蒙古、上海和四川选取10个幼儿园92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饮食行为问卷量化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各维度饮食行为对蔬菜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5岁儿童蔬菜的摄入量中位数为130.5g/d(P25~P75:75.0~220.0g/d),水果的摄入量为175.0g/d(P25~P75:100.0~250.0g/d)。3~5岁学龄前儿童蔬菜和水果的消费率分别为98.5%和98.4%,达标率分别为22.1%和68.8%。儿童饮食行为中,主动性进食、外因性进食、挑食、食物响应、过饱响应、不良进食习惯、情绪性进食得分依次是(3.77±0.69)分、(2.86±0.66)分、(2.77±0.65)分、(2.48±0.66)分、(2.37 ±0.69)分、(2.27±0.64)分和(1.59±0.5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挑食行为是蔬菜摄入水平的影响因素(OR=0.740,95% CI:0.608~0.899),过饱响应(OR=0.786,95% CI:0.633~0.976)和外因性进食(OR=1.297,95% CI:1.063~1.584)是水果摄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儿童家庭年收入、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和年龄进行调整后,结果一致。结论儿童挑食行为对蔬菜摄入有负向影响;过饱响应对水果摄入有负向影响,外因性进食对水果摄入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饮食行为问卷 蔬菜 水果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2030年中国成年居民畜肉摄入量预测 被引量:5
8
作者 逯晓娣 房玥晖 +4 位作者 连怡遥 张继国 张晓帆 朴玮 何宇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预测2030年中国成年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方法:以2000—2018年7轮分城镇和农村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数据为基础,比较ARIMA、灰色模型和趋势外推法3种模型的精度,并对2030年我国成年居民... 目的:预测2030年中国成年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方法:以2000—2018年7轮分城镇和农村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数据为基础,比较ARIMA、灰色模型和趋势外推法3种模型的精度,并对2030年我国成年居民畜肉摄入量进行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拟合预测中,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农村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预测,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预测精度则为第二,略低于灰色模型,综合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ARIMA模型优于其他2种模型。ARIMA模型预测到203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将分别达到131.0、130.6 g/d,比2018年分别增加37.2%、43.5%,将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结论:ARIMA模型对畜肉摄入量的长期预测效果最理想。依据预测结果,需采取措施引导居民适量摄入畜肉,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 灰色模型 趋势外推法 畜肉摄入量 预测
下载PDF
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修订:DBI_22
9
作者 何宇纳 叶晨 +1 位作者 房玥晖 连怡遥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依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22。方法根据膳食指南中的核心条目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单项食物指标。结果DBI_22评价指标包括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大豆类、动物性食物、纯能量食物、调... 目的依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22。方法根据膳食指南中的核心条目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单项食物指标。结果DBI_22评价指标包括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大豆类、动物性食物、纯能量食物、调味品、食物种类以及饮水量。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及计分方法,以负端分、正端分、膳食质量距的方法进行计分评价。结论DBI_22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反映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理,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指数 膳食摄入 膳食评价 膳食平衡 膳食质量
原文传递
维生素E对双酚A暴露的发育期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房玥晖 周逸婷 +2 位作者 钟燕 高欣 谈韬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双酚A(BPA)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大剂量补充维生素E对BPA作用的影响。方法 32只4~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玉米油灌胃0.2ml/d,n=10),BPA组(每天给予BPA 0.5mg/kg BW灌胃,n=11... 目的研究双酚A(BPA)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大剂量补充维生素E对BPA作用的影响。方法 32只4~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玉米油灌胃0.2ml/d,n=10),BPA组(每天给予BPA 0.5mg/kg BW灌胃,n=11)和维生素E干预组(每天给予BPA 0.5mg/kg BW和维生素E 150mg/kg BW灌胃,n=11)。干预3周后处死动物,测量血和各组织抗氧化活性,并检测生殖功能指标。结果 BPA组的睾丸湿重,BPA组和维生素E干预组的精囊湿重、精囊脏器系数和精子计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而维生素E干预组精囊脏器系数显著高于BPA组(P<0.05);BPA组和维生素E干预组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BPA组精子活动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维生素E干预组(P<0.05)。BPA组和维生素E干预组肝脏SOD活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PA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维生素E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酚A的短期暴露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可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并显示出对实验动物抗氧化能力增强;短期补充维生素E对双酚A暴露所引起的生殖系统抑制可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生殖系统 抗氧化能力 维生素E
原文传递
中国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归因于饮酒的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房玥晖 何宇纳 +6 位作者 连怡遥 王增武 殷鹏 赵振平 亢玉婷 方柯红 丁钢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3-400,共8页
目的描述我国2005-2018年各省份≥20岁成年人饮酒行为及变化趋势,分析各省份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归因于饮酒的负担。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和中国高血压... 目的描述我国2005-2018年各省份≥20岁成年人饮酒行为及变化趋势,分析各省份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归因于饮酒的负担。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和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结合局部加权回归,估计2005-2018年我国居民饮酒暴露水平;采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方法以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我国各省份不同性别≥20岁人群饮酒对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和归因死亡人数,利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归因标化死亡率。结果2005和2018年男性过去12个月饮酒率分别为58.7%(95%CI:57.8%~59.5%)和58.4%(95%CI:57.6%~59.3%),女性过去12个月饮酒率分别为17.0%(95%CI:16.6%~17.4%)和18.7%(95%CI:18.1%~19.3%),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4.6(95%CI:23.8~25.3)g和27.7(95%CI:26.8~28.7)g,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6.3(95%CI:6.0~6.5)g和5.3(95%CI:5.0~5.6)g,东部地区高于西部,西北地区饮酒暴露水平最低。2005-2018年出血性卒中死亡归因于饮酒的PAF从5.5%升至6.8%,归因死亡人数从5.02万升至5.91万;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归因于饮酒的PAF从7.0%升至7.7%,归因死亡人数从1.52万升至2.93万。各省份饮酒导致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出血性卒中的PAF均为男性远高于女性,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西北地区最低,2018年归因于饮酒的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58/10万和2.11/10万。结论我国男性居民饮酒率和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均较高,特别是东部地区,女性饮酒行为则较少,应采取区域性措施降低男性居民和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以减少饮酒导致的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出血性卒中 高血压性心脏病 疾病负担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肉碱缺乏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玥晖 蔡美琴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共5页
肉碱是脂肪β-氧化过程中长链脂酰辅酶A透过线粒体内膜时的转运体,其缺乏导致脂质沉积性肌病、全身肉碱缺乏综合征、心肌病、肥胖、男性不育等疾病.本文主要综述肉碱缺乏的原因及所导致的相关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 肉碱缺乏 代谢 脂质沉积性肌病 心肌病 肥胖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中国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状况 被引量:46
13
作者 许晓丽 赵丽云 +5 位作者 房红芸 郭齐雅 王寻 于文涛 房玥晖 于冬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4-537,56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的饮酒现状。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145 263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国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率为34.3%,... 目的分析中国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的饮酒现状。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145 263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国15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率为34.3%,男性(54.6%)高于女性(13.3%),45-59岁人群饮酒率最高(38.6%);饮酒者饮用最多的是啤酒(64.6%),其次为高度白酒(38.7%)和低度白酒(29.7%);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28.1 g,男性(32.8 g)高于女性(8.0 g),45-59岁人群酒精摄入量最高(38.5 g);饮酒人群中过量饮酒率为30.4%,男性(34.8%)高于女性(11.7%);饮酒人群中危险饮酒率为13.9%,男性(16.0%)高于女性(4.7%),45-59岁人群的过量饮酒率(41.1%)和危险饮酒率(20.1%)最高。结论中国15岁以上居民饮酒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应加强过量饮酒危害的宣传,尤其注重45-59岁年龄段的男性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酒精 未成年人 成人
原文传递
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 被引量:44
14
作者 赵丽云 房玥晖 +6 位作者 何宇纳 于冬梅 郭齐雅 于文涛 房红芸 王寻 赵文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分析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方法以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不同年度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差异。膳食调查均采... 目的分析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方法以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不同年度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差异。膳食调查均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消费量有所下降,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1992年的439.9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337.3 g,薯类食物消费量也呈下降趋势,2010—2012年摄入量比1992年减少了50.8 g。新鲜蔬菜消费量由1992年的310.3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269.4 g,农村下降较城市更加明显。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1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48.8 g,农村居民保持稳定。畜禽肉类消费量由1992年的58.9 g上升至2010—2012年的89.7 g。豆类、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食用油摄入量在1992—2002年间明显上升,2010—2012年与2002年基本持平。与1992年相比,2010—2012年全国平均盐摄入量减少了3.4 g,与2002年相比减少了1.5 g。结论 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后膳食结构逐渐稳定,但不合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双重负担更加明显,应对此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膳食摄入 食物消费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84
15
作者 于冬梅 何宇纳 +5 位作者 郭齐雅 房红芸 许晓丽 房玥晖 李婕 赵丽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分析和描述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岁及以上居民的能量、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等摄入状况变化进... 目的分析和描述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岁及以上居民的能量、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等摄入状况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家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家庭成员的膳食能量比和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标准人日能量营养素摄入量。结果同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从2251 kcal下降到2172 kcal;蛋白质摄入整体水平与2002年基本持平;脂肪摄入量为79.9 g,增加了3.6 g,城市高于农村,农村摄入量上升,城乡差距缩小。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均低于推荐量,且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能量摄入稳定,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有所改善,但脂肪摄入量增加,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问题仍普遍存在,城乡差别明显,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营养素 膳食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摄入状况 被引量:24
16
作者 何宇纳 王竹 +3 位作者 赵丽云 房玥晖 杨晓光 赵文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主要膳食维生素的摄入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主要膳食维生素的摄入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调查总人数为64038人。不同人群平均维生素摄入量及摄入充足率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结果中国居民膳食来源的维生素摄入量为:视黄醇当量441.9μg,视黄醇活性当量为291.5μg;维生素E为35.7 mg,其中α维生素E为8.5 mg;硫胺素为0.9 mg;核黄素为0.8 mg;烟酸为14.3 mg,烟酸当量为21.0 mg;抗坏血酸为80.1 mg;叶酸摄入量为180.9μg。我国居民总体膳食维生素充足率为32%,烟酸的充足率最高为79.3%,叶酸的充足率最低仅为9.0%。结论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问题普遍存在,至少有2/3的人群存在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应通过营养教育、营养强化等干预措施以提高膳食维生素的摄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维生素 营养素充足率 摄入不足 横断面研究 中国居民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中国居民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消费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房红芸 郭齐雅 +5 位作者 于冬梅 王寻 贾凤梅 许晓丽 房玥晖 赵丽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居民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中国2岁以上居民的马铃薯及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结果马铃薯人日均消费量为29.2 g,...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居民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中国2岁以上居民的马铃薯及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结果马铃薯人日均消费量为29.2 g,其中城市为20.1 g,农村为37.7 g。马铃薯的食用率为40.1%,其中城乡分别为35.7%和44.2%。食用人群的马铃薯平均消费量为72.8 g,其中城乡分别为56.2 g和85.3 g。马铃薯粉和薯条/薯片的人日均消费量分别为0.2 g和0.04 g,食用率分别为0.4%和0.2%。结论中国居民马铃薯的食用率及消费量均较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需要在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前提下,对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居民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识,增加居民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粉 薯条/薯片 食用率 消费量
原文传递
2005-2018年我国七大区域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对2型糖尿病死亡归因风险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连怡遥 房玥晖 +3 位作者 何宇纳 殷鹏 赵振平 方柯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估计我国七大区域2005-2018年全谷物摄入水平及摄入不足导致2型糖尿病(T2DM)死亡归因风险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法,估计2005-2018年... 目的估计我国七大区域2005-2018年全谷物摄入水平及摄入不足导致2型糖尿病(T2DM)死亡归因风险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法,估计2005-2018年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采用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性别≥20岁人群全谷物摄入不足对T2DM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人数和归因死亡率,并利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比较我国七大区域归因于全谷物摄入不足的T2DM死亡变化。结果2002、2010和2015年我国≥20岁人群全谷物摄入水平依次为19.0、14.3和19.8 g/d。2018年估计的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为20.1 g/d,其中男性为19.4 g/d,女性为20.8 g/d,七大区域中,华北地区最高(47.4 g/d),西南地区最低(6.0 g/d)。2018年我国华北地区T2DM的PAF最低,西南地区最高,分别为12.8%和19.3%。2005-2018年七大区域PAF变化不同,东北地区PAF在18.5%左右波动;其他地区均呈现下降趋势,华北和西北地区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6.4%和21.2%。14年间,七大区域T2DM归因死亡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年平均增长率最高(6.7%),华北地区最低(2.4%)。2018年,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的T2DM标化归因死亡率为3.13/10万,其中,男性为3.21/10万,女性为3.05/10万;西南地区标化归因死亡率最高(3.97/10万),华北地区标化归因死亡率最低(1.78/10万)。2005-2018年我国男性T2DM标化归因死亡率上升了11.5%,女性下降了8.1%;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依次上升23.7%、21.3%和4.2%,华北、西北、华东和东北地区依次下降20.9%、11.0%、4.5%和3.9%。结论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较低,七大区域均应提高居民全谷物的摄入,尤其是西南地区,男性较女性更应增加全谷物摄入,以减少T2DM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糖尿病 2型 死亡负担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慢性病的营养干预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丽云 柳桢 +4 位作者 郭齐雅 许晓丽 王寻 房玥晖 俞丹 《慢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72-476,共5页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二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二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持续下降,而营养不均衡甚至过剩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日益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慢性病 健康
原文传递
1959、1982、1992、2002及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监测比较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郭齐雅 于冬梅 +6 位作者 俞丹 王寻 许晓丽 房玥晖 于文涛 贾凤梅 赵丽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47,共6页
中国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分别开展了4次全国性营养调查或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历次调查结果对了解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制定... 中国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分别开展了4次全国性营养调查或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历次调查结果对了解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1959年、1982年、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居民 营养 健康 调查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