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康复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膈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马海 刘梅 +3 位作者 拜承萍 严小红 赵艳芳 马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膈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住院的60...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膈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明确诊断为SAP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分别为(2.81±0.21)cm、(0.18±0.05)cm、(44.53±17.1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2.52±0.18)cm、(0.14±0.03)cm、(36.40±1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AP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上肺康复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膈肌功能及肺炎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速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康复 膈肌移动度 膈肌厚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LINC00707靶向miR-876-5p影响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机制
2
作者 李肃 马海军 拜承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93-3497,共5页
目的探讨LINC00707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与D-Hanks液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si-NC、si-LINC00707、miR-NC、miR-876-5p mimics、anti-miR-NC... 目的探讨LINC00707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与D-Hanks液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si-NC、si-LINC00707、miR-NC、miR-876-5p mimics、anti-miR-NC+si-LIN C00707、anti-miR-876-5p+si-LINC00707分别转染至HT-22细胞后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INC00707、miR-876-5p的表达量;利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707与miR-876-5p的靶向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中LINC00707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iR-876-5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中转染si-LINC00707或转染miR-876-5p mimics后,MDA的水平、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LINC00707可靶向调控miR-876-5p的表达;共转染anti-miR-876-5p+si-LINC00707可降低转染si-LINC00707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干扰LINC00707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876-5p表达而抑制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707 miR-876-5p 缺氧缺血脑损伤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早期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
3
作者 马海 刘梅 +3 位作者 拜承萍 严小红 赵艳芳 马玥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脑外科、...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脑外科、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SAP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训练治疗,共治疗两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博格呼吸困难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氧合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25.83±34.51)mmHg、(44.53±17.1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2.022,P<0.05)。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博格呼吸困难指数评分(1.23±0.5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训练更加有利于改善SAP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肺炎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康复 氧合指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合并双侧椎动脉复杂变异畸形1例
4
作者 周前鹏 罗妮 +4 位作者 拜承萍 田晔 郑西宁 石云科 王育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发作性头晕伴言语不清1 d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及MRI提示老年脑,脑白质疏松,均未见急性缺血灶。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发作性头晕伴言语不清1 d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及MRI提示老年脑,脑白质疏松,均未见急性缺血灶。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全脑血管DSA检查,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前节间动脉 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 椎动脉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角度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琳琳 拜承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 TOF MRA)及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与血管角度、基底动脉(BA)上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AIPI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目的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 TOF MRA)及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与血管角度、基底动脉(BA)上斑块位置分布的相关性,为不同类型AIPI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20-10—2022-12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AIP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灶在DWI上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将AIPI患者分为旁正中型脑桥梗死(PPI)组、深部脑桥腔隙性梗死(DPLI)组、脑桥外侧梗死(LPI)组。使用半自动测量软件RadiAnt DICOM Viewer 2.3(64-bit)在重建血管3D TOF MRA图像上进行手动测量BA中间角度(mid-BA)以及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与BA之间的角度(VABA);在HRMRI的3D-SPACE T1WI序列轴位图像上,评估斑块位置分布(腹侧壁、背侧壁、左侧壁、右侧壁),收集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影像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PPI、DPLI、LPI 3组在VABA、mid-BA的总体分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PI组VA-BA的中位数(32.0)大于DPLI组的中位数(16.85);LPI组mid-BA的中位数(36.59)大于PPI组中位数(1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I、DPLI、LPI 3组BA上斑块位置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3.319,P<0.001),其中,相较于PPI组及LPI组,DPLI组大多无BA斑块(14.6%对6.7%对58.3%);相较于DPLI组及LPI组,BA背侧壁斑块更多见于PPI组(12.5%对40.0%对48.8%);相较于PPI组及DPLI组,BA左右侧壁斑块更多见于LPI组(31.7%对16.7%对46.7%)。(3)根据BA上斑块位置的分布,将80例AIPI患者分成4组:无斑块组、腹侧壁组、背侧壁组和左右侧壁组。其中,无斑块组21例(26.25%)、腹侧壁组6例(7.5%)、背侧壁组29例(36.25%)、左右侧壁组24例(30%)。将4组的VA-BA角度、mid-BA角度进行比较,4组在VA-BA角度、mid-BA角度的总体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背侧壁组的VA-BA角度大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壁组的mid-BA角度大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组VA-BA角度更大,斑块位置更常分布在BA背侧壁;DPLI组BA上大多无斑块;LPI组mid-BA角度更大,斑块位置更常分布在BA两侧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血管角度 斑块位置
下载PDF
HMGB1、MIF和TNF-α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拜承萍 铁婷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615-161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作为疾病组,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选取其他...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作为疾病组,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选取其他脑内血管性疾病患者40例作为疾病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内HMGB1、MIF及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轻度、中度和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achinsk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显著增高,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总评分显著降低;HMGB1、MIF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随着疾病程度加重,HIS评分增高和MMSE评分降低更为明显,HMGB1、MIF及TNF-α水平增高也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血管性痴呆患者相比,治疗后,轻度、中度和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MGB1、MIF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MGB1、MIF及TNF-α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治疗程度及HIS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管性痴呆认知MMSE总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与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HMGB1、MIF及TNF-α呈异常高表达;且HMGB1、MIF及TNF-α与血管性痴呆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拜承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48-3650,共3页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安理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拜承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5期61-61,共1页
目的观察安理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安理申治疗组)、B组(尼麦角林治疗组)、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 目的观察安理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安理申治疗组)、B组(尼麦角林治疗组)、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B、C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P<0.01);同时A、B组,A、C组,B、C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AB=8.214,tAC=11.427,tBC=9.468,P均<0.01)。结论安理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效果最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申 尼麦角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奥卡西平与西比灵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拜承萍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西比灵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75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39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女性34例,年龄在31-65岁之间,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40例,对其采用奥卡西平进行...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西比灵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75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39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女性34例,年龄在31-65岁之间,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40例,对其采用奥卡西平进行偏头痛发作的预防,B组患者35例,对其采用西比灵进行偏头痛发作的预防,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预防发作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发作都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其中A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B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6%。结论:采用奥卡西平和西比灵预防偏头痛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都有较大的帮助,其中采用奥卡西平预防的效果要优于采用西比灵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奥卡西平 西比灵 预防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拜承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6期1065-1066,共2页
脑梗死是目前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发病高危因素的年轻化,脑梗死在中青年中也逐渐多见。据报道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占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的2.7%-14%[1]。发现及积极干预发病高危因素对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 脑梗死是目前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发病高危因素的年轻化,脑梗死在中青年中也逐渐多见。据报道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占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的2.7%-14%[1]。发现及积极干预发病高危因素对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的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探讨了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患者 中青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独立危险因子 高危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强的松治疗15例丛集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拜承萍 马香莲 +1 位作者 高毅 冶学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49-49,51,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强的松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30例丛集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5例,均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强的松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30例丛集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5例,均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10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强的松可有效缓解疼痛,是临床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有效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强的松 丛集性头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钾通道Kv4.2、Kv1.4在硫化氢后处理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拜承萍 赵晨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研究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 HS)后处理对短暂全脑缺血大鼠海马中钾通道Kv4.2和Kv1.4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从而探讨Na HS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4VO方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trans... 目的研究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 HS)后处理对短暂全脑缺血大鼠海马中钾通道Kv4.2和Kv1.4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从而探讨Na HS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4VO方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t GCI)模型,大鼠被随机分配到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t GCI组、Na HS后处理组。Na HS后处理组为t GCI之后1 d,给予大鼠腹腔注射Na HS 24μmmol/kg或者180μmmol/kg。通过尼氏染色与Neu N免疫染色确定海马神经元的死亡,通过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Kv4.2和Kv1.4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t GCI组比较,在t GCI之后1 d给予24μmol/kg Na HS后处理使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而高剂量的Na HS(180μmol/kg)后处理对t GCI大鼠海马CA1区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2)在Re 26 h和Re 48 h,海马组织中Kv4.2、Kv1.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在Re 26 h+Na HS组,kv4.2(1.24±0.08)和kv1.4(1.11±0.07)的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Re 26 h组的kv4.2(0.75±0.04)和kv1.4(0.79±0.0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Na HS可能通过上调大鼠t GCI后海马区Kv4.2和Kv1.4 mRNA的表达,从而导致膜电位超极化,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和氧耗,继而保护神经元免受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全脑缺血 钾通道 硫氢化钠 神经保护
下载PDF
Willis环后部结构变异、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流行病学及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前鹏 拜承萍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在Willis环结构变异中,Willis环后部结构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较常见,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出现,且出现在同侧的概率较高。椎动脉发育不良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在右侧的发生率较左侧高;大部分的椎动脉发育不良不出现... 在Willis环结构变异中,Willis环后部结构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较常见,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出现,且出现在同侧的概率较高。椎动脉发育不良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在右侧的发生率较左侧高;大部分的椎动脉发育不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合并有Willis环后部异常结构时后循环卒中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Willis环结构变异 椎动脉发育不良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区域梗死患者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的解剖结构变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前鹏 罗妮 +6 位作者 张琳琳 拜承萍 胡惠莹 田晔 石云科 郑西宁 王育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梗死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结构(FPCA)及椎动脉发育不良(V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04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确诊为PICA区域梗死的患者。...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梗死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结构(FPCA)及椎动脉发育不良(V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04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确诊为PICA区域梗死的患者。利用飞利浦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对头颈部CTA图像进行处理,根据头颈部CTA图像血管解剖情况分成模式Ⅰ(正常椎动脉合并正常大脑后动脉)、模式Ⅱ(单纯的FPCA组)、模式Ⅲ(单纯VAH组)、模式Ⅳ(FPCA合并VAH组),对不同血管模式进行分析。结果105例PICA区域梗死患者,男64例(61%),女41例(39%);年龄22~85岁;血管变异率81.9%,其中VAH结构发生率64.8%,FPCA结构发生率53.3%,血管模式分布结果从高到低分别为模式Ⅳ35例(33.3%),模式Ⅲ33例(31.4%),模式Ⅱ21例(20.0%),模式Ⅰ16例(15.3%)。将PICA区域梗死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血管模式进行比较,在PICA区域梗死侧中,血管变异的发生率为68.6%,其中VAH结构发生率为53.4%,FPCA结构发生率为34.3%;在PICA区域梗死患者的非梗死侧中,血管变异率为30.5%,其中VAH结构发生率为13.3%,FPCA结构发生率为20.9%,两者在总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ICA区域梗死常出现在VAH患者中,且易出现在VAH侧,当合并FPCA结构时可能增加PICA区域梗死的风险,临床实践中早期识别卒中及对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发育不良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卒中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脑血管反应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俊雯 拜承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探讨TI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35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目的探讨TI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35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的水平;使用TCD检查评估CVR,主要指标为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使用剑桥神经心理学自动测试仪(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utomated battery,CANTAB)进行视觉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评估。比较两组间sVCAM-1和Lp-PLA2两种炎症因子水平、CVR及认知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分析TIA组中认知功能、sVCAM-1和Lp-PLA2两种炎症因子、CVR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IA组sVCAM-1水平(310.04±38.34 ng/mL vs.208.12±31.10 ng/mL,P<0.001)和Lp-PLA2水平(174.90±16.37μg/L vs.132.48±14.90μg/L,P<0.001)较高。(2)TIA组的BHI(1.08±0.65 vs.1.40±0.42,P=0.024)低于对照组。(3)TIA组视觉工作记忆评估指标中的样本延迟匹配(delayed matching to sample,DMS)总正确次数(DMS total correct,DTC)[28.00(23.75~32.00)次vs.30.00(28.00~33.00)次,P=0.041]、延迟选择模式下DTC(DTC延迟)(18.63±4.81次vs.21.23±3.10次,P=0.016)低于对照组,DMS选择错误次数(DMS errors,DE)(6.90±2.59次vs.5.67±2.14次,P=0.049)、DMS错误率(DMS prob error given error,DPEGE)(0.34%±0.16%vs.0.26%±0.10%,P=0.038)高于对照组;执行功能指标中的空间规划能力测试(stockings of cambridge,SOC)平均初始思考时间(SOC mean initial thinking time,SMITT)(2505.22±1031.03 ms vs.1306.93.1±719.74 ms,P<0.001)和SOC平均移动次数(SOC mean moves,SMM)[4.0(3.0~5.0)次vs.3.0(2.0~4.0)次,P=0.008]高于对照组;注意力指标中的简单反应时间(simple reaction time,SRT)平均延迟时间(SRT mean latency,SML)高于对照组(606.83±222.34ms vs.483.18±130.52 ms,P=0.012)。(4)TIA组视觉工作记忆评估指标中的DMS平均纠正次数(DMS mean choices to correct,DMCTC)、DPEGE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DTC、DTC延迟及DMS正确率(DMS Percent correct,DPC)与sVCAM-1水平呈负相关;执行功能中的SMITT与sVCAM-1、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注意力中的SRT总遗漏数(SRT total omission errors,STOE)与Lp-PLA2水平呈正相关;执行功能中的SMITT、注意力中的SML和STOE与BHI呈负相关;BHI与sVCAM-1、Lp-PLA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TIA患者存在注意力缺陷以及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下降;TIA患者的工作记忆下降、执行功能下降、注意力缺陷与其较高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TIA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力下降与CVR受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认知功能 脑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中Kv1.4和Kv4.2对海马和皮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16
作者 马艳芳 赵秀丽 +2 位作者 拜承萍 杨春丽 王兰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中Kv1.4和Kv4.2对海马和皮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低氧预处理组、严重低氧组和空白组。采用低压氧舱造模,低氧预处理组先置于低压氧舱4000米,每天2 h,连续3 d后再置于7000米,3 h;严重...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中Kv1.4和Kv4.2对海马和皮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低氧预处理组、严重低氧组和空白组。采用低压氧舱造模,低氧预处理组先置于低压氧舱4000米,每天2 h,连续3 d后再置于7000米,3 h;严重低氧组置于低压氧舱7000米,3 h;空白组不给予低氧处理。造模成功后于0 h、3 h、24 h 3个时间点,分别取材海马和皮质,采用Q-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Wister大鼠海马和皮质Kv1.4和Kv4.2的基因表达,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低氧预处理组、严重低氧组大鼠海马中KV1.4和Kv4.2、大鼠皮质中Kv4.2的mRNA表达,在3 h、24 h均较空白组高,大鼠皮质中Kv1.4的mRNA表达在24 h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低氧时出现脑损害。(2)低氧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Kv1.4和Kv4.2的mRNA表达,与严重低氧组比较有下降,尤其是24 h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低氧预处理过程可抑制Kv1.4和Kv4.2的mRNA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结论低氧预处理对脑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Kv1.4和Kv4.2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海马 皮质 Kv1.4 KV4.2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和七氟醚预处理对短暂性全脑缺血成年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17
作者 王道合 赵秀丽 拜承萍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了解低氧预处理和七氟醚预处理对短暂性全脑缺血(tGCI)成年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低氧预处理组(Hyp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采用FJB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 目的了解低氧预处理和七氟醚预处理对短暂性全脑缺血(tGCI)成年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低氧预处理组(Hyp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采用FJB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坏死情况、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Jun-BmRAN的相对表达量。并对上述结果行相关分析。结果(1)与I/R组比较,在T1、T2、T3点,各组FJB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2)与I/R组比较,在T1、T2、T3点,各组海马Jun-BmRAN表达量均显著较少(P<0.01)。结论低氧预处理、七氟醚预处理对短暂性全脑缺血成年大鼠具有保护性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Jun-BmRAN表达的影响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七氟醚 预处理 即刻早基因 全脑缺血再灌注 保护
下载PDF
主动脉弓形态异常及右椎动脉起源异常一例
18
作者 周前鹏 罗妮 +1 位作者 田晔 拜承萍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98-498,共1页
笔者在对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时,发现主动脉弓形态异常(迷走型右锁骨下动脉)及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后发现该类型变异很罕见,为增加临床医务人员对脑血管变异类型的认识,报道如下。在... 笔者在对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时,发现主动脉弓形态异常(迷走型右锁骨下动脉)及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后发现该类型变异很罕见,为增加临床医务人员对脑血管变异类型的认识,报道如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发现主动脉弓上有4支血管,头臂干缺如,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别起自于主动脉弓,右椎动脉纤细而且从右颈总动脉2 cm处起源,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颈总动脉 临床医务人员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右椎动脉 支血管 左椎动脉 缺如
下载PDF
脑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高浩 拜承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2期12021-12027,共7页
脑动脉夹层可导致血管管壁发生剥离,继而发生血管狭窄、闭塞,或者发生夹层动脉瘤造成颅神经受压等;本文从脑动脉夹层的先天性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导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核磁、数字减影造影技术等不同影像手段的特点及预后(再发、死亡、... 脑动脉夹层可导致血管管壁发生剥离,继而发生血管狭窄、闭塞,或者发生夹层动脉瘤造成颅神经受压等;本文从脑动脉夹层的先天性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导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核磁、数字减影造影技术等不同影像手段的特点及预后(再发、死亡、血管再通率及功能预后)四大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影像特点 预后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相关进展
20
作者 岳宇豪 拜承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9849-9855,共7页
睡眠是一个人良好的健康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的病理中断和睡眠习惯的变化将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还与一些不良的健康和安全后果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机动车事故等)。习惯性睡眠时间短可导致白天过度嗜睡... 睡眠是一个人良好的健康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的病理中断和睡眠习惯的变化将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还与一些不良的健康和安全后果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机动车事故等)。习惯性睡眠时间短可导致白天过度嗜睡和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过早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卒中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