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接健 夏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84-286,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术后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目前研究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概念主要是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传统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注阿片药物、患者自...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术后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目前研究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概念主要是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传统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注阿片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单次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等,新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及给药途径近年也不断涌现,包括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智能注射泵系统、一些非侵入途径如盐酸芬太尼透皮电刺激及患者自控经鼻给药途径等。该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术中术后镇痛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股骨头颈比例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接健 陈福扬 +2 位作者 徐国浩 冯玉旭 周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745-7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样本实测,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例的正常值,并且与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解剖组测量60对股骨样本的股骨头颈比例;影像组测量600例行骨盆正位片检查患者的股骨头最大直径和股骨颈最小直径,并计算... 目的通过对股骨样本实测,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例的正常值,并且与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解剖组测量60对股骨样本的股骨头颈比例;影像组测量600例行骨盆正位片检查患者的股骨头最大直径和股骨颈最小直径,并计算其比例。结果股骨头颈直径比例:解剖组为1.47±0.08,影像组为1.47±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最大直径:解剖组为43.83 mm±4.13 mm,影像组为42.32 mm±7.44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颈比例的测量在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颈比 撞击综合征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术后主被动锻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接健 谭力 +1 位作者 陈福扬 徐国浩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3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术后应用主动功能锻炼或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差异。方法胫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125例分为主动锻炼组(AP组)65例和CPM组60例,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早期均开始...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术后应用主动功能锻炼或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差异。方法胫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125例分为主动锻炼组(AP组)65例和CPM组60例,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早期均开始功能锻炼。CPM组和AP组均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指导,并且记录患者康复结果。结果术后第3天CPM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小于主动锻炼组(t=3.52,P=0.00)。共有99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时,AP组的关节活动度(ROM)大于CPM组(t=4.97,P=0.00)。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应行镇痛泵镇痛,在充分镇痛下应尽可能早地行主动功能锻炼,其在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上更具优势,但对痛觉过敏及无法行主动功能锻炼的患者仍应考虑行CP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康复 主动功能锻炼 持续被动运动
下载PDF
应用luzindole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凸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晓生 吕飞舟 +5 位作者 吴俊哲 陈誉 接健 马天文 张权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刚断乳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6只。A、B、C、D四组通过截去双前肢和尾巴建立双足大鼠模型,A、B、C三组每天18:00~20:00点间腹腔... 目的:探讨应用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刚断乳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6只。A、B、C、D四组通过截去双前肢和尾巴建立双足大鼠模型,A、B、C三组每天18:00~20:00点间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剂量分别为0.2mg/kg、0.5mg/kg、1mg/kg;D组每天相同时间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E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3个月,每只大鼠每天称重,每间隔1个月摄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及侧凸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共有7只大鼠发生了脊柱侧凸,发生率为38.9%,其中A组有3只发生了脊柱侧凸,Cobb角为29°~34°,较B、C两组显著(P<0.05);D、E两组均未发生脊柱侧凸。不同时间点5组大鼠体重均有增加,体重增加最多的是注射褪黑素拮抗剂剂量最大的C组。结论:对双足大鼠使用0.2mg/kg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能成功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并且可促进大鼠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双足大鼠 褪黑素 LUZINDOLE
原文传递
锁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7
5
作者 谭力 接健 +1 位作者 陈福扬 王梅生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5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3例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其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3例出现钢板断裂。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钢板使用不当、手术操作不...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5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3例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其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3例出现钢板断裂。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钢板使用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骨折复位不良等医源性因素是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忽视外固定、医嘱下功能锻炼和随访的重要性也是原因之一。规范手术操作、规范使用钢板、修复骨缺损、术后辅以外固定及科学的功能康复锻炼和随访等,是防止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主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失败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前路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桂华 冯玉旭 +2 位作者 朱亮亮 接健 陈福扬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比较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05-2015-05间收治的68例脊柱结核患者。将68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实施单纯前路... 目的比较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05-2015-05间收治的68例脊柱结核患者。将68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实施单纯前路手术患者30例;B组为实施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38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沉等指标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Cobb角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2±6.6)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沉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分析血沉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术前与术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obb角矫正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前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均能有效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后凸畸形的矫正方面优于单纯前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前后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早期治疗颈髓过伸伤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接健 陈福扬 +2 位作者 冯玉旭 徐国浩 王梅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NTP)治疗颈髓过伸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部分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NTP组(NTP治疗)和对照组(非NTP治疗)。NTP组应用NTP结合...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NTP)治疗颈髓过伸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部分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NTP组(NTP治疗)和对照组(非NTP治疗)。NTP组应用NTP结合牵引治疗3周后,石膏固定3个月;对照组仅行颌枕带牵引治疗3周,石膏固定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并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牵引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时的评分。结果牵引结束时,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2±0.78)分、(1.6±0.84)分、(0.6±0.51)分均较治疗前(6.2±1.81)分、(5.3±1.15)分、(5.4±0.84)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触电感外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的VAS评分(2.3±0.82)分、(2.9±0.99)分也均较治疗前(7.1±1.37)分、(4.3±1.56)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VAS评分分别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疼痛、麻木、触电感VAS评分分别与各自牵引结束时的变化均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3±0.98)分、(1.8±0.86)分、(0.5±0.49)分仍分别小于对照组(2.6±0.49)分、(2.9±1.26)分、(1.8±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至解除石膏固定时,颈椎力线均恢复,颈椎稳定,无颈椎不稳定、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分级A级的3例中2例为NTP治疗,1例为非NTP治疗,治疗后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改善至C级,1例改善至D级。结论NTP结合保守牵引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颈椎过伸伤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治疗结果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晓明 接健 +3 位作者 周金明 陈福扬 姚庆强 王黎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4期3981-3983,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骨科诊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进行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将其医学数字成像和通...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骨科诊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进行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将其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骨折三维模型(1∶1)。在罗从风教授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基础上,结合3D打印模型确定手术入路,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钢板放置等模拟手术,尤其关注关节面的平齐。根据术前设计及术中比较,完成相应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3D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方向和平台塌陷程度,可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术中所见与3D打印模型显示骨折细节基本相同,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面均获得良好复位。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指导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设计中,具有术前设计直观、临床可行性良好等优势,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术前设计 骨科 手术
下载PDF
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接健 陈福扬 +2 位作者 徐国浩 冯玉旭 周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对60对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正常值,并且和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解剖组包括60对股骨标本,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标本解剖形态,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影像组纳入自2010-01—201... 目的对60对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正常值,并且和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解剖组包括60对股骨标本,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标本解剖形态,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影像组纳入自2010-01—2012-12摄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的600例患者,按Doherty法确定股骨头最大直径和股骨颈最小直径,分别测量这2个指标并计算其比例。结果解剖组的股骨头最大直径为(43.83±4.13)mm,股骨颈最小直径为(29.83±2.95)mm,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7±0.08)。影像组的股骨头最大直径为(42.32±7.44)mm,股骨颈最小直径为(28.87±5.46)mm,股骨头颈直径比为(1.47±0.12)。解剖组和影像组股骨头最大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股骨颈最小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73),股骨头颈直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2)。结论应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影像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研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撞击综合征的早期鉴别和诊断,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测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颈直径比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测量
原文传递
髓内定位孔骨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综合控制作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接健 陈福扬 +2 位作者 徐国浩 冯玉旭 周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髓内定位孔骨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出血综合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08-06—2014-03单膝TKA 60例,30例应用髓内定位孔骨塞等综合性措施控制出血(试验组),30例对照组未应用髓内定位孔骨塞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输血例... 目的探讨髓内定位孔骨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出血综合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08-06—2014-03单膝TKA 60例,30例应用髓内定位孔骨塞等综合性措施控制出血(试验组),30例对照组未应用髓内定位孔骨塞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中出血总量(IBL)、术后第1天总引流量(PWB)、显性失血量(DBL)、预计失血总量(TBVL)、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结果试验组7例输血,对照组10例输血,试验组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2组手术时间、IBL、TB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PWB及DBL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9天以及出院前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第6天以及第9天的VA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应用髓内定位孔骨塞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引流量和显性出血量,但需谨慎使用,其远期的影响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髓内定位孔骨塞 术中出血量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主动和被动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思群 夏军 +3 位作者 接健 魏亦兵 吴建国 黄钢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持续被动活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行TKA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序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被动活动组(...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持续被动活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行TKA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序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被动活动组(CPM组)和主动功能锻炼组(AP组),每组40例。CPM组术后早期应用CPM机行康复治疗,AP组则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第3、6、9天时的VAS评分,术后第3、6、9天、出院及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患者住院天数。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系统(KSS)对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随访时的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第3天,CPM组、AP组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7、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术后第6、9天两组患者平均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9d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CPM组30例,AP组26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CPM组、AP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为别为105.50°、1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但术后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功能恢复应强调主动功能锻炼而非被动锻炼。不推荐常规应用CPM,但对痛觉过敏及无法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的患者,仍应考虑CPM辅助治疗,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原文传递
两次球囊扩张并于间隙填塞大块明胶海绵在PKP治疗Kümmell病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接健 李威霖 +2 位作者 吴宗方 王桂华 葛卫卫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时采用球囊扩张并于间隙内填塞大块明胶绵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1-01采用PKP手术治疗的40例Kümmell病,术中第1次球囊...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时采用球囊扩张并于间隙内填塞大块明胶绵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1-01采用PKP手术治疗的40例Kümmell病,术中第1次球囊扩张后填塞大块明胶海绵,然后再进行第2次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可以适当提前并加快骨水泥注入以获得更好的弥散效果。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为45~80 min,平均61 min。骨水泥注入量为6~13 mL,平均9.2 mL。1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但是患者未出现相关症状。术后X线片进行骨水泥的弥散程度分级:2级3例,3级37例。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24)个月。未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5分;JOA评分为14~20分,平均16.6分。结论PKP手术是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第1次球囊扩张后填塞大块明胶海绵压迫进行椎体内静脉及骨质破损处封堵,然后再进行第2次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可以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进而达到较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明胶海绵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外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玉旭 翁德雨 +3 位作者 陈福扬 徐国浩 接健 王桂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外翻 Keller手术 可吸收棒 老年性 母趾
原文传递
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准确性的验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胥正锋 接健 +3 位作者 夏新雷 谭德炎 卢建熙 吕飞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验证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的准确性,为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具男性(30~52岁,平均年龄37.7岁)新鲜尸体,排除先天畸形,创伤,肿瘤及明显退行性变,取其头颈部标本。在颈椎生理曲度下,螺旋CT扫描标本,... [目的]验证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的准确性,为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具男性(30~52岁,平均年龄37.7岁)新鲜尸体,排除先天畸形,创伤,肿瘤及明显退行性变,取其头颈部标本。在颈椎生理曲度下,螺旋CT扫描标本,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的前后径,左右径,正中矢状面上的前缘,中点及后缘的高度。将颈椎标本固定于相同的生理曲度。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颈椎标本,刮除干净各间隙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在间隙内灌注硅胶,待硅胶凝固后,松开外固定支架,取出硅胶模型,修剪模型边缘至光滑。应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创作硅胶模型的三维图像。测量其各项径线。[结果]将CT扫描的测量值与硅胶模型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P值范围为0.058~0.893,均大于0.05,CT扫描与硅胶模型的测量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结果准确,可以作为测量较大样本量颈椎标本的可信方法。硅胶塑形法与螺旋CT扫描法相结合,能更好地为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仿生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发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隙 测量 螺旋CT 硅胶塑形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接健 葛卫卫 +3 位作者 李威霖 吴宗方 王桂华 徐晓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2例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观察组),178例填塞...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2例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观察组),178例填塞明胶海绵后未再行球囊扩张(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 d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脑梗塞、肺栓塞、椎体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 d观察组出现7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0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并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以及改善功能等方面的疗效,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二次球囊扩张 明胶海绵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