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提清清 高增文 +3 位作者 季慧慧 杨光 何键 颜冬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5,共9页
抗生素是人类与动植物疾病防治中被广泛使用的抑菌或杀菌药物,由于其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转化,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进入土壤环境,导致土壤微环境破坏,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合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分析土... 抗生素是人类与动植物疾病防治中被广泛使用的抑菌或杀菌药物,由于其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转化,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进入土壤环境,导致土壤微环境破坏,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合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分析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溶液及土壤生物对抗生素吸附作用的机理,探究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溶液及土壤生物对抗生素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土壤中抗生素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组分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成刚 朱梦荣 +4 位作者 刘畅 提清清 何欢 孙成 蒋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525,共10页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 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型蚤 光致毒性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电子性质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农药暴露途径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提清清 聂兆广 +1 位作者 杨凡昌 颜冬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248,共9页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范围逐年扩大,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流动最终在人体内汇集,影响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饮...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范围逐年扩大,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流动最终在人体内汇集,影响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饮食摄入与非饮食摄入2种暴露途径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易感人群婴幼儿的暴露途径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暴露途径 健康影响
原文传递
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保留分异及其构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畅 谷成刚 +7 位作者 提清清 蔡君 卞永荣 宋洋 杨兴伦 王芳 孙成 蒋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52-2461,共10页
本文选择典型HP-5MS色谱柱和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通过不同土壤加标回收验证和分析参数调节,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分析方法,揭示了PAEs色谱保留分异特征;结合PAEs主要电子结构和... 本文选择典型HP-5MS色谱柱和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通过不同土壤加标回收验证和分析参数调节,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分析方法,揭示了PAEs色谱保留分异特征;结合PAEs主要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量子化学Hartree-Fock计算,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成功发展了PAEs色谱保留分异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QSPR).研究结果显示,GC-MS分析方法对土壤中酞酸酯的平均回收率在70.64%—119.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6.45%,表明其对不同土壤中PAEs的分析测定具有较好适宜性.QSPR对色谱保留分异的调整累积解释方差R2y,cum(adj)达0.968,累积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cum和外部预测相关系数Q2EXT分别为0.941与0.854,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可满足PAEs未知色谱保留行为准确预测和定性识别的要求.QSPR分析表明,PAEs分子的极化率及其与弱极性固定相分子间的色散作用是主导其色谱保留分异与变化的重要结构因子,而PAEs的热力学稳定性越强,热运动越慢,越可能极大促进PAEs在色谱固定相表面通过色散而非化学作用介导的吸附过程,延长色谱保留时间.这对环境中PAEs的分析与鉴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土壤 色谱保留时间 偏最小二乘法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