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4365名体检者B超筛查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揭育胜 徐启桓 +2 位作者 张卡 舒欣 朱婉丽 《新医学》 200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65名接受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患病率及其性别、年龄情况。结果与结论:4365名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793例,脂肪肝患病率18.2%,其中男440例(19.2%),女...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65名接受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患病率及其性别、年龄情况。结果与结论:4365名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793例,脂肪肝患病率18.2%,其中男440例(19.2%),女353例(17.1%),男、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为(45±16)岁,女性年龄为(60±12)岁,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前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患病率 年龄 性别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两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揭育胜 吴元凯 +4 位作者 李向永 熊庭婷 张秀娟 敖云龙 崇雨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144-3146,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阿德福韦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揭育胜 崇雨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8-891,共4页
关键词 CNS真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抗菌药物治疗 诊疗 免疫功能低下 广谱抗生素 艾滋病患者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散发性布鲁菌病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揭育胜 赖菁 +1 位作者 黄丽芬 陈幼明 《新医学》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散发性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辗转多间三甲医院诊断的散发性布鲁菌病患者,由于症状以发热、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流行病学史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曾多次被误诊、漏诊,最后通过血培养布鲁菌... 散发性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辗转多间三甲医院诊断的散发性布鲁菌病患者,由于症状以发热、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流行病学史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曾多次被误诊、漏诊,最后通过血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使用利福平联用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效果好,获临床痊愈。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对长期反复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布鲁菌病的诊断,提高对布鲁菌病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误诊 利福平 复方磺胺甲唑
下载PDF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上) 被引量:1
5
作者 揭育胜 崇雨田 《肝博士》 2009年第5期24-25,共2页
专家介绍〉〉 崇雨田 内科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兼秘书,广东... 专家介绍〉〉 崇雨田 内科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兼秘书,广东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组副组长,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医学会 依从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任医师 主任委员 肝病学会
下载PDF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下) 被引量:1
6
作者 揭育胜 崇雨田 《肝博士》 2009年第6期18-19,共2页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医学常识可通过乙肝专题讲座或义诊等形式,加强门诊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人 乙肝 医学常识 疾病 乙型肝炎 依从性 慢性乙肝患者
下载PDF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及策略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小燕 于明雪 +3 位作者 崇雨田 曹静 吴元凯 揭育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46,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演变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通过参与武汉抗疫广东省医疗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2003年抗击SARS的经验,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及目前后勤管理机制在应对类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演变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通过参与武汉抗疫广东省医疗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2003年抗击SARS的经验,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及目前后勤管理机制在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事件时进行探讨,为完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后勤 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国产试剂HBVDNA检测下限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乙肝复发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罗杰 李向永 +5 位作者 吴元凯 林国莉 揭育胜 庞毅华 敖云龙 崇雨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的相互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方法收集178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Test...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的相互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方法收集178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Test versio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比较HBVDNA检测下限以下(HBVDNA<100 IU/mL)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方法所测HBVDNA结果呈线性相关(r=0.789,P<0.01),HBVDNA水平4~7 log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呈线性相关(r=0.650,P<0.01),HBVDNA水平<4 log10IU/mL及>7log10IU/mL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均无相关性(r=0.430,P=0.163;r=0.422,P=0.172)。(2)率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下限为100 IU/mL(2 log10IU/mL),COBAS Ampliprep检测下限为20 IU/mL(1.3 log10IU/mL),两者HBVDNA检测限以上的百分率分别为33.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水平在检测限以下119例,COBAS Ampliprep平行检测仍有52例(43.7%)能检测到HBVDNA,35例(29.4%)在检测下限以下(<20 IU/mL,1.3 log10IU/mL),32例(26.9%)未检测到核酸(Target Not Detecte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7 log10IU/mL有21例,9例大于COBASAmpliprep检测上限。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准确可靠,与COBAS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目前的HBVDNA检测手段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达到停药标准,停用核苷(酸)类似物仍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复发 PCR COBAS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明星 时红 +5 位作者 林国莉 陈淑如 揭育胜 李新华 吴元凯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比较TDF组33例及ETV组65例的CHB初治患者,具体为两组治疗前后第4、12、24、36、48、60周HBV DNA水平、不可... 【目的】比较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比较TDF组33例及ETV组65例的CHB初治患者,具体为两组治疗前后第4、12、24、36、48、60周HBV DNA水平、不可检测率和累积不可检测率,ALT水平和累积复常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HBV DNA的对数水平(IU/m L)在第4周时ETV组明显低于TDF组(TDF:4.26±1.37 VS ETV:3.47±1.06,P=0.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累积不可检测率、ALT累积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14;0.656)。两组中各时间点CK超过2倍正常上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内前后比较显示,HBV DNA水平进行性下降、HBV DNA不可检测率进行性上升,且在24周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内ALT复常率也在12周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国大陆NA初治的CHB,TDF或ETV治疗均能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且ALT复常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为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慢性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至HBV DNA阴转后ALT异常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元凯 陈淑如 +5 位作者 林国莉 黄明星 揭育胜 李向永 张敏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DNA阴转(<20 IU/mL)后的慢性HBV感染者(n=388),对比ALT复常者(n=298)及异常者[n=90;定义为在每1~3个月的随访间隔中,连续2次以上ALT> 40 U/L(男)或>35 U/L(女)]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总随访中位数为42.0月.两组在人口学和病史数据(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嗜酒史等),基线特征(HBeAg阳性率、ALT、AST、HBV DNA水平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构成比,治疗后的病毒学突破和优化治疗率、治疗中的肝癌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但ALT异常组体质指数[(24.1±3.5) vs.(22.5±3.2)kg/m2,t=4.165,P<0.001]、基线肝硬化比例(45.6% vs.27.2%,P=0.001)和HBeAg转换率[58.1%(25/43) vs.39.2%(49/125),P=0.016]高于ALT复常组.Logt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病毒基线时即诊断肝硬化(OR=2.472,95% CI=1.424-4.292,P=0.001)、高体质量指数(OR=1.170,95% CI=1.077-1.271,P<0.001)和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OR=1.727,95% CI=1.017-2.933,P=0.043)是NA治疗至HBV DNA不可测后ALT仍然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有肝硬化,更高的体质指数和治疗1年时HBV DNA的对数水平是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HBV DNA< 20 U/mL后,ALT持续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应答 生化学异常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达秋 曹静 +6 位作者 郑小燕 邓子德 陈华丽 欧阳倩 崇雨田 吴元凯 揭育胜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1729-173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新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及健康.本文结合某省级定点收治单位应对防控新冠肺炎的具体举措,包括人员动员培训、医疗用房改建、医疗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新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及健康.本文结合某省级定点收治单位应对防控新冠肺炎的具体举措,包括人员动员培训、医疗用房改建、医疗流程优化、物资筹集准备等,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做出分析与探讨,为国家未来预防和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医院感染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医院后勤社会化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危机应对策略探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小燕 于明雪 +2 位作者 曹静 崇雨田 揭育胜 《现代医院》 2020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疫区一些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块,落实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的待遇,增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团队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做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团队继续培训教育... 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疫区一些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块,落实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的待遇,增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团队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做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团队继续培训教育工作,建设自有后勤服务危机应急团队,政府提供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后勤保障补偿系统、应急社工服务队伍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医院后勤 社会化
下载PDF
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病谱构成比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时红 陈幼明 +3 位作者 郑丽花 曹静 崇雨田 揭育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以及治疗依从性对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病谱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患者入院前既往抗病毒治疗史,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抗病毒组...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以及治疗依从性对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病谱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患者入院前既往抗病毒治疗史,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抗病毒组(n=460)和未抗病毒组(n=1240);根据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为规范抗病毒组(n=277)和不规范抗病毒组(n=183)。分别比较两组的肝病谱构成比的分布情况。并与2011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抗病毒组中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CHB(重度)、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代偿期)的比例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组(70%vs.37.1%,P<0.001)。诊断CHB(中度)、CHB(重度)、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比例在规范抗病毒组显著高于不规范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规范抗病毒组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规范抗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1年与2018年住院患者肝病谱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2011年,2018年诊断CHB(中度)、CHB(重度)的患者比例有所下降(P<0.05),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比例显著增高(11.8%vs.16.9%,P<0.001)。合并肝细胞癌的住院患者比例在2018年显著高于2011年(19.5%vs.10.5%,P<0.001)。2018年住院患者此前接受抗病毒的比例高于2011年住院患者(27.1%vs.17.2%,P<0.001),不规范抗病毒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2011年(P=0.003)。【结论】抗病毒治疗可减少CHB患者因肝炎活动而住院的比例,但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增加了CHB(重度)、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构成比。合并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患者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肝病谱
下载PDF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NLR、PLR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TA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娇 周文营 +1 位作者 陈洪平 揭育胜 《新医学》 201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HBV感染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与HBV感染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7例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54例(CHB组)、肝硬化患者43例(...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HBV感染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与HBV感染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7例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54例(CHB组)、肝硬化患者43例(肝硬化组),另选择94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PLR,另外检测HBV感染患者的PTA,根据PTA中位数分组,观察PTA对HBV感染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NLR、PLR的影响,分析NLR、PLR与PTA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淋巴细胞及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下降、NLR升高(P均<0.05);CHB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研究对象的中性粒细胞及PL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7例HBV感染者的PTA为58(48,85)%,按PTA中位数分为A组(PTA≤58%)98例和B组(PTA>58%)99例。与A组相比,B组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NLR较低(P均<0.01),淋巴细胞较高(P<0.05);组间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例HBV感染患者的PTA与NLR呈负相关(rs=-0.324,P<0.01),与PLR无关(P>0.05)。结论 NLR与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凝血酶原活动度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HBsAg阴转停药后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向永 尤旭 +6 位作者 吴元凯 揭育胜 林国莉 张敏 时红 朱昌浩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的持久性.[方法]对28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总疗程≥24月,获得HBs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者,予以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肝脏生化学、病毒学、... [目的]回顾性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的持久性.[方法]对28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总疗程≥24月,获得HBs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者,予以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肝脏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检测和随访观察.[结果]28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获得HBsAg阴转停药的慢性HBV感染者经过平均2.3(0.8 ~ 7.5)年的停药观察,无一例患者复发.停药时(n=28)、停药后24周(n=28)、48周(n=24)、72周(n=23)、96周(n=18)ALT复常率分别为:77.8%、77.8%、87.5%、84.6%、100%;HBV DNA不可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各时间点全部为100%;HBsAg/HBsAb转换率各时间点分别为:42.9%、42.9%、42.3%、52.2%、61.1%.28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生化学、病毒学突破及肝炎复发.[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持久、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酸)类似物 持久性 疗效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纤维化、实质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菁 柯伟民 +3 位作者 顾琳 苏中振 陈幼明 揭育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实质内HBV-DNA的复制状态。方法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同期接受血清HBV-DNA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肝活检组织学肝纤维化分期及B型超声波仪测量肝脏径线。结果肝组织肝纤...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实质内HBV-DNA的复制状态。方法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同期接受血清HBV-DNA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肝活检组织学肝纤维化分期及B型超声波仪测量肝脏径线。结果肝组织肝纤维化分期从S1~S4期,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右肝斜径和左肝上下径的均数值均呈趋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HBV-DNA含量两两比较,S1期与S4期、S2期与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期与S2、S2期、S3与S2、S4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HBV-DNA定量及其肝实质系数(右肝斜径和左肝上下径乘积)联合考虑,相同量系数的肝实质所承担产生血清HBV-DNA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分期中“健存”肝细胞内HBV-DNA的复制状态可能并无改变,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下降与提供HBV-DNA复制场所的肝细胞总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V—DNA含量 肝纤维化 肝实质系数
下载PDF
OAS-1基因SNP rs2660与慢性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禄彪 揭育胜 +3 位作者 许镇 徐启桓 彭晓谋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 【目的】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再利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CD-PCR)进行扩增,并结合酶免疫法显色以检测该SNP的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比例或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和优势比(OR)计算。【结果】在HBeAg阳性组SNPrs2660基因型GG+GA比例为29.3%(17/58)、等位基因G频率为16.4%(19/116),而在HBeAb阳性组分别为47.1%(32/68)和28.7%(39/136),对照组分别为52.7%(38/72)和30.6%(44/144);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42和0.007;等位基因:P=0.021和0.008),而HBeAb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499;等位基因:P=0.731)。【结论】SNPrs2660等位基因G可能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其基因型检测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腺苷酸合成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等位基因 基因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睡眠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小燕 于明雪 +5 位作者 揭育胜 曹静 沙柳平 崇雨田 张宇锋 王继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2,共8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观睡眠现状。【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53例,采用嗜睡量表、失眠程度量表、睡眠质量量表、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照...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观睡眠现状。【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53例,采用嗜睡量表、失眠程度量表、睡眠质量量表、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照睡眠情况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是否抗病毒治疗及文化程度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总体嗜睡率为47.88%,总体失眠率为53.26%,6.8%的患者睡眠质量很差。嗜睡的危险因素为焦虑(P=0.000,OR=3.076,95%CI 1.706~5.545),失眠的危险因素为焦虑(P=0.000,OR=14.693,95%CI 5.046~42.782及抑郁(P=0.002,OR=2.279,95%CI 1.340~3.877),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为焦虑(P=0.000,OR=9.990,95%CI 4.031~24.758)。【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出现主观睡眠障碍比例高,影响睡眠情况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将有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睡眠障碍 调查
下载PDF
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静 吴元凯 +6 位作者 邬喆斌 谢婵 揭育胜 周韵 张晓红 赵志新 高志良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评价以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山大学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10名)与对照组(110名),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 目的:评价以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山大学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10名)与对照组(110名),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间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见习成绩高于对照组;88.7%的学生希望继续采用该教学方法。结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传染病学 临床见习
下载PDF
传染病临床与药理整合查房在八年制见习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红 揭育胜 +4 位作者 朱建芸 刘莹 许文雄 高志良 张晓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87-88,共2页
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查房的质量,结合现今教学整合改革的理念,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针对临床八年制医学生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将传染病临床与药理进行整合查房,实施效果好,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新的教学形式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传染病 药理学 整合医学 教学查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