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水肿应用七叶皂苷钠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揭芳剑 彭思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905-907,共3页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水肿应用七叶皂苷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60例经DSA或CT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3天内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10 mg静滴1/日,对照组患者术后予...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水肿应用七叶皂苷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60例经DSA或CT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3天内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10 mg静滴1/日,对照组患者术后予20%甘露醇125 m L静滴2~4次/d;试验组1予七叶皂苷钠15 mg溶于0.9%氯化钠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0天;试验组2予20%甘露醇125 mL静滴2~4次/d,联合七叶皂苷钠15 mg溶于0.9%氯化钠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0 d。结果 三组患者均腰椎穿刺测颅内压,术后第3天颅内压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6天和第10天颅内压有显著性差异,单用七叶皂苷钠可取得与单用甘露醇类相似的降颅内压效果,七叶皂苷钠联用甘露醇能增加降颅内压效果。三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GCS评分达到15分或停止进展不再好转的天数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试验组2患者术后GCS评分好转速度更快。三组患者术后第3天CT阅片脑水肿好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6天和第10天CT阅片脑水肿好转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试验组2患者脑水肿缓解速度更快。三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三组患者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七叶皂苷钠具有与甘露醇相似的缓解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水肿并降低颅内压效果,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抗脑水肿治疗能使患者颅内压下降更快,缩短治疗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水肿 七叶皂苷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残留血肿疗效观察
2
作者 揭芳剑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418-418,共1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隐匿起病,临床治疗首选手术钻孔引流,随着中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增多,因脑复位不良致术后血肿残留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本研究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残留患者43例,疗效较常规治疗更佳,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隐匿起病,临床治疗首选手术钻孔引流,随着中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增多,因脑复位不良致术后血肿残留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本研究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残留患者43例,疗效较常规治疗更佳,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残留血肿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揭芳剑 杨岳炜 +3 位作者 彭思民 黄俏春 陈伟 钱旭东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35例患者,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优点、手术方式、手术病人的预后。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癫痫2例... 目的评价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35例患者,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优点、手术方式、手术病人的预后。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癫痫2例、自发性脑内血肿1例,术后随访无钛网内陷、钛网移位、钛钉松动、钛网暴露、切口感染、颅内感染、皮瓣坏死、头皮刺痛现象及咀嚼功能障碍等,患者对塑形满意度100%。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修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可高精准度恢复生理曲度外形、减少手术并发症,能够为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塑形 颅骨修补术 钛网
下载PDF
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揭芳剑 杨岳炜 +3 位作者 彭思民 黄俏春 陈伟 钱旭东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49例凝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急诊行3D-CTA检查后30例检出动脉瘤。结论可利用3D-CTA对颅内动脉瘤作出快速诊断。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3D-CTA 诊断
下载PDF
颅内皮样囊肿感染后自发性破裂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揭芳剑 彭思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6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1例颅内皮样囊肿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总结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1例颅内皮样囊肿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总结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颅内皮样囊肿可日益增大破裂而导致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存在突发破裂可能,建议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皮样囊肿 颅内感染
下载PDF
CTA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思民 揭芳剑 +2 位作者 黄俏春 陈伟 杨岳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7,共2页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或持续性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异常吻合血管,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笔者报道1例偶然发现的永存三叉动脉,并对永...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或持续性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异常吻合血管,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笔者报道1例偶然发现的永存三叉动脉,并对永存三叉动脉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文献复习 CTA 诊断 artery 原始三叉动脉 吻合血管 基底动脉
下载PDF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岳炜 彭思民 +2 位作者 黄俏春 揭芳剑 陈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8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 目的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8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随访0.5~6年,5例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争取SimpsonⅠ级切除是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 大脑镰 脑膜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俏春 杨岳炜 +6 位作者 彭思民 揭芳剑 陈伟 俞国鑫 俞若锋 章卫康 刘锦霞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半月内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分为创伤性脑梗死组与无创伤性脑梗死组,对可能造成创伤性...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半月内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分为创伤性脑梗死组与无创伤性脑梗死组,对可能造成创伤性脑梗死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出现脑疝、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2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8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3例,创伤性脑梗死发病率11.23%,5例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压持续增高并形成脑疝再次手术扩大颅骨窗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伤情、多发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是否出现脑疝、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术 创伤性脑梗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思民 杨岳炜 +5 位作者 揭芳剑 黄俏春 陈伟 俞国鑫 俞若锋 章卫康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未破裂动脉瘤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直接夹闭破裂动脉瘤和2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后GOS分级5分8例,4分2例,3分3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病情发展迅速,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颅内血肿 超早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俏春 揭芳剑 +4 位作者 陈伟 彭思民 杨岳炜 章卫康 刘锦霞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713-714,共2页
目的报告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少见并发症,破裂出血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结论创伤性颅... 目的报告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少见并发症,破裂出血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结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可疑病例可行3D-CTA和DSA检查确诊,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动脉瘤 基底动脉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3D-CT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思民 杨岳炜 +6 位作者 揭芳剑 黄俏春 陈伟 俞若锋 俞国鑫 章卫康 刘锦霞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4期537-538,共2页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在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直观清晰,属无创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在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直观清晰,属无创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患者 血管疾病诊断 临床应用 CTA 三维CT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成像 2009年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急诊手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岳炜 彭思民 +4 位作者 揭芳剑 黄俏春 陈伟 俞国鑫 俞若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420-421,共2页
目的探讨CTA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脑血管3D-CTA检查,根据CTA结果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前3D-CTA检查均提示脑动静脉畸形,入院后急诊行开颅血肿... 目的探讨CTA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脑血管3D-CTA检查,根据CTA结果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前3D-CTA检查均提示脑动静脉畸形,入院后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及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轻残2例,其余恢复良好。术后DSA检查12例,脑动静脉畸形全切除9例,1例行主要供血动脉阻断,未行畸形血管切除,2例有脑动静脉畸形部分残留后行伽马刀治疗。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3D-CTA检查对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3D—CTA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思民 刘锦霞 +4 位作者 章卫康 杨岳炜 揭芳剑 黄俏春 陈伟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方法 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无再出血组和再出血组,术后3、5、7天腰穿测量颅内压,比较两组颅内压。结果术后3个月按...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方法 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无再出血组和再出血组,术后3、5、7天腰穿测量颅内压,比较两组颅内压。结果术后3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1分8例,2分4例,3分10例,4分29例,5分15例;术后3、5、7天再出血组颅内压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均P<0.0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时降低颅内压可降低再出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再出血 颅内压
下载PDF
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51例一期整复修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伟 彭思民 +1 位作者 黄俏春 揭芳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5期562-563,共2页
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在基层医院颅脑外伤中多见,传统处理上多为彻底清创,去除破碎的颅骨片,遗留颅骨缺损待二期手术用人工材料修补,给患者增加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又增加了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对51例患者行一期手术整复修补的方法,... 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在基层医院颅脑外伤中多见,传统处理上多为彻底清创,去除破碎的颅骨片,遗留颅骨缺损待二期手术用人工材料修补,给患者增加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又增加了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对51例患者行一期手术整复修补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 临床分析 修补 一期整复 颅脑外伤 基层医院 彻底清创 人工材料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岳炜 彭思民 +5 位作者 黄俏春 揭芳剑 陈伟 俞国鑫 章卫康 刘锦霞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24例(A组)、中型21例(B组)及重型37例(C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24例(A组)、中型21例(B组)及重型37例(C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患者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FPS、FINS、Homa-IR、TC及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B及C组FFA、FPS、FINS、Homa-IR、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TC及HDL-C水平呈现相关性(均<0.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FFA水平明显升高,与FP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清游离脂肪酸 空腹血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创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俏春 杨岳炜 +3 位作者 揭芳剑 陈伟 章卫康 刘锦霞 《浙江实用医学》 201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CT和(或)MRI检查分为无创伤性脑梗死组(NTCI组)60例和创伤性脑梗死组(TCI组)8例,所有患者急诊开颅手术前和术后1周采肘静脉血检测VEGF,...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CT和(或)MRI检查分为无创伤性脑梗死组(NTCI组)60例和创伤性脑梗死组(TCI组)8例,所有患者急诊开颅手术前和术后1周采肘静脉血检测VEGF,另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TCI组与NTCI组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TCI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TCI组(P<0.01),TCI组和NTCI组术后1周血清VEGF水平高于术前,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VEGF水平增高,出现创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更高,提示检测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创伤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揭芳剑 杨岳炜 +3 位作者 彭思民 黄倩春 陈伟 钱旭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9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计算术前和术后1、3、7d脑血肿量,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81,P〉0.05);两组术后1、3、7d血肿量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4、5.448、5.415,P〈0.05)。观察组有效率[92.5%(74/80)]明显高于对照组[57.3%(4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0,P〈0.05);病死率[2.5%(2/8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37,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8%(2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9%(5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6,P〈O.05);观察组再发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3/80)、12.5%(10/80),对照组分别为4.9%(4/82)、13.4%(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1、2.674,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肯定,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大骨瓣 开颅血肿清除
原文传递
梯度减压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伟 彭思民 +1 位作者 揭芳剑 黄俏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梯度减压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178例,梯度减压组(103例)采用梯度减压术进行治疗,常规减压组(75例)采用常规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梯度减... 目的 探讨梯度减压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178例,梯度减压组(103例)采用梯度减压术进行治疗,常规减压组(75例)采用常规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梯度减压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28例(27.18%,28/103)、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12.62%,13/103),常规减压组急性脑膨出41例(54.67%,41/75)、迟发性颅内血肿20例(26.67%,2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出院后3个月,梯度减压组失访21例,常规减压组失访15例,梯度减压组恢复良好率[29.27%(24/82)]及病死率[36.59% (30/82)]明显优于常规减压组[15.00% (9/60)、55.00%(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梯度减压通过稳步释放颅内压力,可以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颅脑损伤 脑膜膨出 血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