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摘除双侧眼球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操高原 欧可群 +1 位作者 陈文玉 马玉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成年Wistar雌鼠5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行双眼摘除术。对照组27只。术后4周将各组动物体重相近的每3只列为一个配伍组,分别在09:00~10:00、17:00~18:00、23:00~24:00三个时间处死... 成年Wistar雌鼠5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行双眼摘除术。对照组27只。术后4周将各组动物体重相近的每3只列为一个配伍组,分别在09:00~10:00、17:00~18:00、23:00~24:00三个时间处死。将含有视交叉上核的脑组织经固定、恒冷箱切片后,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微机图像分析仪上测量光镜下这两种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及平均免疫反应强度。结果:(1)对照组不同时间处死的动物VI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以23:00~24:00最大,09:00~10:00次之,17:00~18:00最小,呈昼夜节律变化,AVP能神经元也以23:00~24:00最大,但在09:00~10:00和17:00~18:00间差异无显著性;(2)摘除双眼后各时间组间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均不再显示显著性差异。提示实验组动物视交叉上核的这两种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昼夜节律已发生改变;(3)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平均免疫反应强度在所测的三个时间中,均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日周节律 眼球摘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切断迷走神经对大鼠胃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操高原 朱玲美 廖德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82-286,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银染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切断单和双侧迷走神经(UTV/BTV)后的大鼠胃窦肠嗜铬细胞(EC细胞)、含胃泌素细胞(G细胞)及胃泌酸区嗜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1)UTV后2周,切断侧胃窦EC细胞比未切断侧相对缩小,提... 采用免疫组化、银染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切断单和双侧迷走神经(UTV/BTV)后的大鼠胃窦肠嗜铬细胞(EC细胞)、含胃泌素细胞(G细胞)及胃泌酸区嗜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1)UTV后2周,切断侧胃窦EC细胞比未切断侧相对缩小,提示切断迷走神经后的近期内可抑制EC细胞的功能活动;(2)UTV后2及5周,胃窦G细胞未见形态学改变,但切断侧胃泌酸区嗜银细胞数量减少,胞体缩小,提示迷走神经对胃嗜银细胞的功能活动及生长有一定影响;(3)BTV后5周,G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表明G细胞功能活动增强,G细胞功能改变可能与胃液pH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切断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大熊猫胃内分泌细胞的光镜免疫组化观察
3
作者 操高原 李绍昌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4年第2期95-97,共3页
本研究用因意外死亡的一例成年雌性大熊猫胃体及胃窦组织,4%多聚甲醛液固定,低温多酯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含5-羟色胺(5-HT)、胃泌素及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的胃内分泌细胞。光镜观察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 本研究用因意外死亡的一例成年雌性大熊猫胃体及胃窦组织,4%多聚甲醛液固定,低温多酯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含5-羟色胺(5-HT)、胃泌素及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的胃内分泌细胞。光镜观察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胃体及胃窦粘膜的腺体内。在胃体部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闭合型为主;在胃窦部则以锥体形多见,似为开放型。胃泌素细胞和m-ENK细胞仅分布于胃窦部粘膜腺体内,均以锥体形为主,为开放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熊猫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神经元的相互关系──免疫组化双重反应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广泛分布于AVP样神经元周围,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而SOM样扣结贴附于VIP及AVP样神经元的数量次之;(2)AVP样扣结与VIP样神经元之间,VIP样扣结与SOM样神经元之间也形成联系.上述发现为视交叉上核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 AVP SOM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主要的三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2-324,369,共4页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界,其相交处一狭窄区内三种肽能神经元混杂在一起,交错重叠。上述发现为SCN机能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VIP AVP 生长抑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室旁核的联系──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文玉 王蕾 +3 位作者 欧可群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作为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下丘脑室旁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大鼠于摘除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向单侧眼球内注入假狂犬病毒,术后动物分别存活48、56、72及96h.结果显示:56... 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作为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下丘脑室旁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大鼠于摘除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向单侧眼球内注入假狂犬病毒,术后动物分别存活48、56、72及96h.结果显示:56h组仅在视交叉上核内有极少数的细胞被病毒感染;72h组机交叉上核内被病毒标记的细胞增多,定劳核内也出现了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内侧帽区;96h组在室旁核内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增加,除背内侧帽区外,其它亚孩也出现了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各实验组的亚室旁带未见有被病毒标记的神经元.以上表明视交叉上核的传出纤维直接投射到室旁核,两核团神经无间可能存在有直接的突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假狂犬病毒 跨神经元追踪 室旁核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5-羟色胺、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操高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4-259,T005,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5-羟色胺(5-HT)、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初步研究了RVL内5-HT、SP、L...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5-羟色胺(5-HT)、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初步研究了RVL内5-HT、SP、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向胸髓的投射。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旁巨细胞外侧核的尾侧部和外侧网状核的吻侧部。SP阳性细胞还见于疑核腹外侧紧邻的网状结构中。有的5-HT、SP和L-ENK阳性细胞位于紧靠软脑膜的区域。在RVL的大部分区域,4种物质的免疫反应细胞呈重叠分布。在斜方体尾侧1.0~3.5mm平面,距中线约3.3mm,距腹面约0.8mm的区域,5-HT、PNMT和L-ENK阳性神经元均聚集成团,突起相互交织,在吻尾方向上各自形成长短不一的连续细胞柱。这3条细胞柱在斜方体尾侧1.5~2.5mm平面几乎完全重合。RVL部分5-HT、SP和L-ENK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至胸髓。本文还就上述物质在此区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血清素 神经肽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神经元联系的研究Ⅱ.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与免疫荧光双重标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4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王蕾 马玉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狂犬病毒 免疫荧光 视交叉上核 大鼠
下载PDF
视网膜节细胞投射到视交叉上核AVP神经元的研究——假狂犬病毒跨神经元追踪结合胶体金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2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用9 只成年SD 大鼠向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入假狂犬病毒3~4 μl,存活72 h 或96 h 后灌注、取材、Epon 812 包埋,行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结果:(1)两个时间组视交叉上核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被胶体金标记;... 用9 只成年SD 大鼠向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入假狂犬病毒3~4 μl,存活72 h 或96 h 后灌注、取材、Epon 812 包埋,行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结果:(1)两个时间组视交叉上核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被胶体金标记;(2)假狂犬病毒感染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以含病毒颗粒为特征;(3)视交叉上核内少量神经元既含病毒颗粒又被精氨酸血管加压素胶体金标记。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内的少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之间有直接的突触联系,提示此类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可能直接接受来自视网膜的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狂犬病毒 免疫电镜 AVP神经元 视交叉上核
下载PDF
CCK—8、M—ENK免疫反应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
10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1 位作者 操高原 章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71-275,360,共6页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外侧群细胞分布于外侧网状核(LRN)及其背内侧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在中缝苍白核(Rpa)、中缝大核(Rm)仅见少量 CCK—8—IR 细胞。察见 CCK—8—IR纤维主要有3种:粗、细和终末前纤维。CCK—8—IR 纤维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最为密集;在 PGL 密度中等;在 NGc、LRN、Rpa 和 Rm 稀疏分布。M—ENK—IR 细胞和纤维分布于 Rpa、Rm、NGc、PGL 和 LRN,此外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可见较密集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侧腹侧区 缩胆囊素 甲硫氨酸脑啡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NPY、SOM和NT免疫反应物质的分布
11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1 位作者 操高原 章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4-109,178,共7页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NPY—、SOM—IR细胞和少量NT—IR细胞主要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外侧网状核吻侧部以及外侧网状核背侧紧邻的网状结构。这些细胞从RVL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NPY—IR纤维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以及外侧网状核吻侧部的腹内侧区。NT—IR纤维较多,可见两丛中等密度的NT—IR纤维:一丛位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另一丛位于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区域。此外还可见少量SOM—IR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侧腹外侧区 神经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
12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3 位作者 陈文玉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82-82,共1页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有文献报道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到达室旁核(PVN),但是否有传出纤维投射...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有文献报道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到达室旁核(PVN),但是否有传出纤维投射至视上核(SON),目前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神经元追踪 双重标记法 视上核 纤维联系 视交叉 免疫组 大鼠 神经元胞体 病毒标记 假狂犬病毒
下载PDF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在视交叉上核(SCN)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马玉琼 王蕾 +3 位作者 张军 陈文玉 操高原 欧可群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 免疫荧光双标法 免疫组化 ABC法 应用
下载PDF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的应用
14
作者 马玉琼 欧可群 +3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王蕾 张军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61-61,共1页
为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SCN)内VIP和AVP能神经元间的联系,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顺行追踪及免疫荧光双标法。对成年大鼠单侧眼球内缓慢注入PRV(Bartha株、5X108PFU/ml)3PI,留针10分钟。动物分... 为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SCN)内VIP和AVP能神经元间的联系,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顺行追踪及免疫荧光双标法。对成年大鼠单侧眼球内缓慢注入PRV(Bartha株、5X108PFU/ml)3PI,留针10分钟。动物分别存活56、72和96小时。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经左心左灌注生理盐水(每100ml含肝素100单位)持续5分钟,流速30—40ml/分钟,冷固定液(含4%多聚甲醛、15%苦味酸,用0IM/L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开始流速为朋~40ml分钟,持续5~7分钟,然后降慢到10ml/分钟,维持半小时。开颅取材、修块、入上述固定液后固定一小时,再转入ZO%蔗糖磷酸缓冲液过夜、恒冷箱切片,片厚30Pm。免疫荧光双标法:含03%Triton、2%驴血清(NDS)的001PBS(pH7.4)稀释混合两种一抗,羊抗PRV1:2000,兔抗VIP或AVP1:2000,室温24~48h。二抗分别为驴抗羊IgG(IRITC标记)1:100,驴抗兔IgG(FITC标记)1:50,用2%NDS的0.01MPBS稀释,室温1.sh。以上各步间均用0.01MPBS漂洗10’X3.裱片,PBS甘油封片。免疫荧光双标操作在暗室里进行。结果;被PRV标记的细胞呈现出,绿色荧光,含VIP或AVP能神经元呈现出红色荧光,既含PRV又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即双标细胞呈现出桔黄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 免疫荧光双标法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 节细胞 轴突终末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核间神经联系的观察──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15
作者 欧可群 王蕾 +3 位作者 陈文玉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3-43,共1页
隔核、乳头体均属于边缘系统,参与内脏活动、摄食行为、性行为、记忆等的调节。视交叉上校(SCN)有纤维直接投射到外侧隔核,隔核纤维有的又投到乳头体。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核间是否存在直接神经的联系,未见详细报道。为了证... 隔核、乳头体均属于边缘系统,参与内脏活动、摄食行为、性行为、记忆等的调节。视交叉上校(SCN)有纤维直接投射到外侧隔核,隔核纤维有的又投到乳头体。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核间是否存在直接神经的联系,未见详细报道。为了证实上述核团间有元直接的联系。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ABC法,以病毒在各核团出现的时序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成年SD大鼠18只,体重250-300克,动物行双侧颈上节切除术后,于单侧眼球内注射PRV3ul,动物分别存活56、72、96小时。结果:①56h组,PRV阳性神经元主要出现在SCN腹外侧份,ABC法显示多数神经元系含VIP。②72h组,SCN内PRV阳性神经元增多,外侧隔核内呈现出PRV阳性神经元,该神经元散在分布于核团内。③96n组乳头体外侧核出现PRV阳性神经元,它们系大细胞神经元,集聚在小范围的乳头体外侧核内。结果提示,动物存活56hSCN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经复制后72h到达到侧隔核,再经复制于96h到达乳头体外侧核。根据PRV阳性神经元出现的时间顺序,我们推测SCN内主要由腹侧份的神经元投射到外侧隔核,由外侧隔核直接投到乳头体外侧核,上述核团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即SCN直接参与内脏活动、摄食行为、性行为、记忆等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隔核 乳头体 核间神经 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弓状核、穹窿下器间神经联系的研究──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16
作者 欧可群 陈文玉 +3 位作者 王蕾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2-43,共2页
视交叉上核(SCN)通过直接的纤维联系调控弓状核(ARC)的功能,ARC又通过调控穹窿下器(SFO)而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由于所采用方法的局限,对上述核团间的直接联系研究欠深入。为了进一步证实ARC与SFO神经元间以及SCN和ARC神经无... 视交叉上核(SCN)通过直接的纤维联系调控弓状核(ARC)的功能,ARC又通过调控穹窿下器(SFO)而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由于所采用方法的局限,对上述核团间的直接联系研究欠深入。为了进一步证实ARC与SFO神经元间以及SCN和ARC神经无间有无直接的纤维联系,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ABC法,通过病毒在各核团出现的时序来分析其间的联系。成年SD大鼠18只,体重25O-300克,动物行双侧颈上节切除术后,干单侧眼球内注射PRV3μ1,动物分别存活56、72、96小时。结果:①56h组,PRV阳性神经元主要出现在SCN腹外侧份,ABC法显示多数神经元系合VIP;②72h组,SCN内PRV阳性神经元增多,ARC内呈现出PRV阳性神经元,它们系小细胞神经元散在分布于整个核团。③96h组SFO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神经元体积较小,均匀散在分布。各时间组PRV阳性神经元脑体和树突均清晰可见。结果提示,动物存活56hSCN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经复制后,72h到达ARC,再经复制于96h到达SFO神经元。根据PRV阳性神经元出现的时序我们推测SCN与ARC神经元间以及ARC与SFO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SCN通过神经联系影响ARC的功能,ARC又通过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参与SFO功能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弓状核 穹窿下器 神经联系 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下载PDF
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样神经元间联系的研究──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
17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2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4-44,共1页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超搏器,由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可投射至SCN。本室既往研究发现RGC轴突终末可紧密附着于SCN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样神经元的脑体上。为进一步证实之一,本...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超搏器,由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可投射至SCN。本室既往研究发现RGC轴突终末可紧密附着于SCN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样神经元的脑体上。为进一步证实之一,本文选用SD大鼠20只,单侧眼球内注射假狂犬病毒(PRV,4μI,5×108pfu/ml)。动物分别存活48、56、72、96h(每组5只)后灌注固定、取材、恒冷箱冠状切片(片厚40μm)。切片入羊抗PRV(l:200)和兔抗AVP(l:2000)混合血清,室温孵育24h,然后转入合驴抗羊IgG-FITC和驴抗免IgG-TexasRed的溶液中(二抗为Jac-son产品)室温孵育l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SCN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SCN,注射对侧占优,主要位于SCN的腹外侧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H者之外:(3)SCN由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AVP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了SCN的AVP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SCN的AVP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该结果为AVP神经元对SCN节律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节细胞 视交叉上核 AUP样神经元 假狂犬病毒 病毒顺行追踪 免疫荧光双标法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至视上核的纤维联系──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
18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 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的加压素(VP)、催产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的又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的中枢神经支配──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研究
19
作者 陈文玉 王蕾 +3 位作者 欧可群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4-44,共1页
大量研究证明,松果体(Pi)的功能同它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i的神经支配就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对此存在着异议,一些学者认为Pi的神经支配仅来源于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另一些又提出Pi的神经支配不仅来源于SCG,而... 大量研究证明,松果体(Pi)的功能同它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i的神经支配就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对此存在着异议,一些学者认为Pi的神经支配仅来源于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另一些又提出Pi的神经支配不仅来源于SCG,而且也接受来自脑或其它地方的纤维投射。本研究用假狂犬病毒(PRV)作顺行跨神经元追踪,进一步探讨Pi的神经支配。17只雄性SD大鼠在单侧眼球内注入3一PRV(Bartha株、5X10’PFU/ml)前施行双侧SCG摘除术,术后分别存活56、72和96hr。PRV标记的神经元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结果;(1)56hr组仅在视交叉上核(SCN)内在极少数神经元被PRV标记;(2)72hr组除SCN外,在丘脑下部前区、下丘脑室旁核(PVN)、缰核(Hb)和外侧膝状体(LGH)出现了PRV标记的神经元。与此同时,在松果体的被膜内和松果体细胞之间也呈现出PRV标记的神经纤维;(3)随着动物存活时!和延长,96hr组在上述提及区域内被PRV标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数量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松果体接受了来自视网膜节细胞(RGC)的光信息。结合其他学者的报道,我们推测从视网膜及下丘脑投射到松果体的神经通路可能有以下几条:①RGC~LGH~Pi。@PGC~Hb~Pi,@SCN~PVN—Pi,@SCN~LGH~Pi和⑤SCN~Hb-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中枢神经支配 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下载PDF
假狂犬病毒用于跨神经元追踪中的电镜观察
20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2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神经传导通路的追踪研究经历了经典的演变法、NISSI法和70年代兴起的HRP示踪法,但它们因均有一些缺陷而不理想。80年代末以来,欧美神经解剖学家们开始把活的亲神经性病毒(主要是单纯病疹病毒和假狂犬病毒)作为跨神经元传递的示踪剂... 神经传导通路的追踪研究经历了经典的演变法、NISSI法和70年代兴起的HRP示踪法,但它们因均有一些缺陷而不理想。80年代末以来,欧美神经解剖学家们开始把活的亲神经性病毒(主要是单纯病疹病毒和假狂犬病毒)作为跨神经元传递的示踪剂来研究某一特定机能的神经传导通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病毒跨神经元追踪的应用,有关病毒超微结构水平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选用SD大鼠6只,单侧眼球内注射假狂犬病毒(PRV,4μl,5×108/pfu/ml),存活72h后灌注固定,取含视交叉上核(SCN)的脑组织,经修块、常规EM包埋,切超薄片、铅铀染色,H—600下观察。结果:(1)SCN受感染的神经元成份中含有中央致密、周围密度低呈圆形的核衣壳,其直径为40~60urn,易于辨认;(2)核衣壳多聚积在核内和神经元突起中,胞浆中量少;(3)胞浆内个别核衣壳被呈新月状的内质网包绕,偶见核衣壳外裹有完整囊膜呈圆球形的发育成熟病毒,其直径为80-100urn。上述结果表明:(1)PRV在细胞核内被复制并装配成核衣壳;(2)PRV的发育成熟与细胞的膜性结构相关;(3)在此存活时间段内,SCN受感染的神经元E处于PRV复制阶段,故神经元内极少见到发育成熟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 假狂犬病毒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