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美术书写革命先驱--电影《革命者》美术设计探析
1
作者 李奕璇 敖日力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日电影《革命者》在全国公映,该片以李大钊在狱中的38小时为主要内容,以非线性叙事的艺术创作手法,多层次、多维度、多空间地真实再现了年仅38岁的李大钊“背黑暗而向光明”可歌可泣的光辉壮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日电影《革命者》在全国公映,该片以李大钊在狱中的38小时为主要内容,以非线性叙事的艺术创作手法,多层次、多维度、多空间地真实再现了年仅38岁的李大钊“背黑暗而向光明”可歌可泣的光辉壮烈而短暂的一生。电影《革命者》主要取材自李大钊生命中的数个关键事件,如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滦煤矿大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这些事件以碎片化的形式插叙、倒叙,穿插在影片的叙事中,以拼贴、重组的形式塑造了李大钊立体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 开滦煤矿 艺术创作手法 非线性叙事 南陈北李 李大钊 革命先驱
下载PDF
图像时空何以可能:基于大卫·霍克尼的“图画史”重思视觉艺术
2
作者 牛艺璇 敖日力格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大卫·霍克尼曾在《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中提出“图画史”的概念,打破了原有的艺术门类和媒介的限制,对图像予以一种新的审视角度。文章将沿袭霍克尼的“图画史”发展脉络,讨论“图像时空何以可能”。根据不同图像特性... 大卫·霍克尼曾在《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中提出“图画史”的概念,打破了原有的艺术门类和媒介的限制,对图像予以一种新的审视角度。文章将沿袭霍克尼的“图画史”发展脉络,讨论“图像时空何以可能”。根据不同图像特性,本文从静态图像、动态影像、虚拟现实图像这三种图像类型对图像时空的可能性进行回应,旨在重新理解、思考当下视觉艺术的时空表现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史 图像 时空 视觉艺术
下载PDF
电影特效人物造型
3
作者 申再浩 敖日力格 刘晓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6,共6页
韩国电影特效化妆师申再浩先生应邀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参加在此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季“电影特效”的讲座。讲座同时还邀请到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驻京代表处的金所长。
关键词 电影特效 人物造型 北京电影学院 韩国电影 化妆师 委员会 讲座
下载PDF
论“仿”作为一种创作机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敖日力格 姜欣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仿”是在历史脉络的进化中生发的一种对前代绘画类似于解构性质的图式提取和再创造的艺术行为,它的出现和推衍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现实语义,反映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文化心理转变,以及参照自然的角度与立场的变迁。本文... “仿”是在历史脉络的进化中生发的一种对前代绘画类似于解构性质的图式提取和再创造的艺术行为,它的出现和推衍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现实语义,反映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文化心理转变,以及参照自然的角度与立场的变迁。本文主要通过“谱系性结构框架与文化身份认同”“图式内视化导向和图式符号性形成”“文化喻意色彩的复刻及转化”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仿”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中的形成与发展,乃至在当代艺术中的演化与蜕变。以看似艺术表征性但实则涉及文化根本性的“仿”作为重新诠释、重新解读当代艺术的有效方法,以富有独立审美意趣和特定文化意味的古老创作机制作为连接古典与现代的视觉形式,同时引发对中国新视域和审美的双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 山水图式 当代艺术 创作机制
原文传递
论“仿”作为一种创作机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5
作者 敖日力格 姜欣辰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摆脱不了对前人山水图式师承的窠臼,均秉承了传统法度的连续性。E. H.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在形容这类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创作模式,曾用“图式”(schema)去解释。然而,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中,早期和... 中国古代山水画摆脱不了对前人山水图式师承的窠臼,均秉承了传统法度的连续性。E. H.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在形容这类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创作模式,曾用“图式”(schema)去解释。然而,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中,早期和中期很少出现“仿”的创作模式,明代中后期“仿”却成为极其重要的创作意图,甚至演化为一种具有权威意味的主流创作趋势而得到山水画领域的追崇和推演,并对之后的中国艺术发展走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布里希 中国当代艺术 山水图式 创作机制 山水画 创作模式 连续性 明代中后期
下载PDF
“隐性视效”设计的叙事潜力探究——电影《音乐家》视效设计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敖日力格 周戭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19,共17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探索视觉表达的广阔空间,运用视效技术不是为了做到以假乱真的"欺骗",更不是突出技术复杂程度和预算高低的比拼。与重视视效奇观和大场面营造的视效设计不同的"隐性视效"通常构建的是现...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探索视觉表达的广阔空间,运用视效技术不是为了做到以假乱真的"欺骗",更不是突出技术复杂程度和预算高低的比拼。与重视视效奇观和大场面营造的视效设计不同的"隐性视效"通常构建的是现实主义内容,观众无法直接通过画面察觉出视效技术的痕迹,更强调了"隐性"推动电影叙事的视觉张力与延伸。本文依据作者在电影《音乐家》的视效设计经历,梳理"隐性视效"的创作思路,通过具体视效设计案例总结分析"隐性视效"设计对于影片重点场景重现、角色塑造和场面调度等多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视效”设计 数字技术 影片叙事 角色塑造 场面调度
原文传递
当代图像何以重构时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凯 敖日力格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3,共7页
当代图像对时空的重构是对现实时空的契入。图像正在从背景或基质中逐渐剥离出来,努力让自己成为独立的物从而进入社会和自然中。它不再采用机械的复制、选取和组合排列的方式改变时空的形态,而是在通过技术的解构之后,继以人的行为作... 当代图像对时空的重构是对现实时空的契入。图像正在从背景或基质中逐渐剥离出来,努力让自己成为独立的物从而进入社会和自然中。它不再采用机械的复制、选取和组合排列的方式改变时空的形态,而是在通过技术的解构之后,继以人的行为作为时间的表征来重构空间。所以,当代图像是将使用者的行为作为构成自身的结构性元素,从而让自己拥有并实施重构时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行为 重构时空
原文传递
历史题材与当代电影造型语言的观念转变——关于《天安门》电影美术创作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全荣哲 敖日力格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146,共6页
在每年的影片创作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制作总会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围绕这种类型的影片视觉造型问题,一直是美术创作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 历史题材 美术创作 当代电影 《天安门》 创作思考 观念转变 造型语言 影片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