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骨髓培养、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_(2a)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伦华 李秀珍 +6 位作者 陈济民 敖绪斌 仲照东 高清平 谢燕 陈友华 夏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000U/ml),干扰素α2a(IFN-α2a,1000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000U/ml),干扰素α2a(IFN-α2a,1000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TBMC体系其净化效果差;②加入IL-2后,对CML的CFU-GM以及ph'(+)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P<0.05)对正常的CFU-GM则无影响;③IFN-α2a在LTBMC体系中抑制ph'(+)细胞生长而不影响CML和正常的CFU-GM;④LTBMC、IL-2、IFN-α2a三者净化CML骨髓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LTBMC、IL-2、IFN-α2a联合净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培养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 白血病 CML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血液病化疗相关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伦华 蔡茂云 +3 位作者 高清平 陈友华 敖绪斌 杨年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27-428,共2页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组 5 2例 (男性 30例 ,女性 2 2例 ) ,对照组 75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33例 ) ,治疗组 2 4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2例 ) ,将预防组与对照组肝损害情...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组 5 2例 (男性 30例 ,女性 2 2例 ) ,对照组 75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33例 ) ,治疗组 2 4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2例 ) ,将预防组与对照组肝损害情况、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中ALT、AST明显好转 (P <0 .0 1) ,预防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 (P <0 .0 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治疗和预防血液病化疗相关的药物性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化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功能试验 血液病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艳 高清平 +4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王琼玉 胡文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Fas蛋白、FasL蛋白以及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表面Fas和FasL蛋白表达与对...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Fas蛋白、FasL蛋白以及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表面Fas和Fas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B淋巴细胞凋亡受抑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艳 高清平 +4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王琼玉 胡文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老年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
5
作者 高清平 杨年兰 +2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82,共3页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8例老年人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Fas蛋白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T淋巴细胞的Fas蛋白表达...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8例老年人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Fas蛋白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T淋巴细胞的Fa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P<0.01),Fas-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P<0.01);B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患者T淋巴细胞的Fas蛋白表达上调和Fas-L蛋白表达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治疗前老年慢性ITP患者体内Fas/Fas-L途径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异常,经治疗后T淋巴细胞的Fas蛋白表达上调,有助于抗原活化的B淋巴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淋巴细胞 凋亡蛋白 表达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陈伦华 蔡茂云 +6 位作者 仲照东 高清平 敖绪斌 陈友华 王巧玲 谢燕 李秀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2-402,共1页
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治疗 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有效率 81 3% ,较经典的柔红霉素治疗的心脏毒性小 。
关键词 米托蒽醌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药物疗法 联合化疗 疗效
下载PDF
rhTNF-α联合IL-2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体外净化的研究
7
作者 张丽 李秀珍 +5 位作者 高清平 陈伦华 陈友华 敖绪斌 仲照东 谢燕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 -α)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骨髓体外净化的作用。 方法 rhTNF -α(1000u/ml)和IL-2(500u/ml)联合 ,对17例AML患者骨髓体外净化培养1~3d,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粒 ...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 -α)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骨髓体外净化的作用。 方法 rhTNF -α(1000u/ml)和IL-2(500u/ml)联合 ,对17例AML患者骨髓体外净化培养1~3d,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粒 -巨噬细胞集落 (CFU -GM)、白血病祖细胞 (CFU -L)形成 ,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CD33、CD38和CD34阳性表达率的变化。结果 (1)rhTNF-α对8例正常人和17例患者的CFU -GM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与IL -2联合作用对CFU-GM则无明显影响 ;(2)单用rhTNF-α或IL-2与患者骨髓共同孵育1d和3d,CFU -L形成率均有所下降 ,但至孵育3d后 ,尚残余20%、6%的白血病克隆 ,不能完全根除CFU-L;而两者联合作用3d后 ,CFU -L抑制率达100% ;(3)17例AML患者骨髓经rhTNF-α、IL-2净化培养3d后 ,白血病细胞CD33、CD38和CD34阳性表达率发生了明显变化。 结论 (1)单用rhTNF -α或IL-2净化效果不理想 ;(2)rhTNF-α联合IL-2对CFU -L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而对正常CFU -GM无明显影响 ,净化效果较好 ;(3)白血病细胞CD33、CD38、CD34阳性率的变化可间接评价AML骨髓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RH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骨髓净化 骨髓移植
下载PDF
成熟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章琴 高清平 +5 位作者 夏云金 姜道滋 陈伦华 敖绪斌 王琼玉 陈友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1年第4期216-217,242,共3页
目的:探讨成熟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成熟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4例,慢性NK细胞白血病(CNKL)2例。4例ANKL病情呈暴发性,进展快,... 目的:探讨成熟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成熟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4例,慢性NK细胞白血病(CNKL)2例。4例ANKL病情呈暴发性,进展快,临床表现发热,肝脾肿大,贫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2例CNKL病情呈慢性过程,表现为反复感染,淋巴细胞增多,1例给予甲氨蝶呤和糖皮质激素化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成熟NK细胞白血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免疫学分型,ANKL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治疗。CNKL如有症状,给予以甲氨蝶呤为主的方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NK细胞 侵袭性 慢性 诊断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现状:ISTH/SSC最新共识解读 被引量:25
9
作者 阮晓岚 李胜 +4 位作者 孟详喻 翁鸿 敖绪斌 姜道滋 高清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993-999,共7页
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的科学标准化委员会(SSC)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定义为“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它的特点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内凝血活化,其凝血紊乱可源于微血管损伤亦可导致微血管损伤,严重情... 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的科学标准化委员会(SSC)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定义为“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它的特点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内凝血活化,其凝血紊乱可源于微血管损伤亦可导致微血管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致使器官功能衰竭。2012年,DIC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上述定义基础上融入了“微血管体系损伤”的概念,提出了新的DIC概念,即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诊断 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共识
原文传递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清平 姜建昌 +8 位作者 曾艳 王巧玲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杨年兰 王琼玉 张克俭 姚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B淋巴细胞亚群 ITP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 胞浆 自身免疫 FAS蛋白 表达水平 相关性疾病 凋亡蛋白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的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清平 曾艳 +4 位作者 王琼玉 王巧玲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患者 蛋白BCL-2 FASL蛋白 Fas蛋白 发病机制 正常对照 外周血 表达率 胞浆内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艳 高清平 +4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王琼玉 胡文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ITP 患者 树突细胞 外周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疾病 DC 功能研究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艳霞 高清平 +5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杨年兰 王琼玉 沈立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4-476,共3页
目的 探讨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ITP患者和 9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B7 CD2 8和CD4 0 表达率 ,用ELISA方法检测ITP患者外周血PAIgG的含量。结... 目的 探讨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ITP患者和 9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B7 CD2 8和CD4 0 表达率 ,用ELISA方法检测ITP患者外周血PAIgG的含量。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4+ CD2 8+ 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D86+ 、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CD2 8+ 、CD4 0+ 、CD80+ 、CD1 9+ CD80+ 、CD1 9+ CD86+ 、CD1 9+ CD4 0+ 、CD4+ CD2 8+ /CD4+ 、CD1 9+ CD80+ /CD1 9+ 、CD1 9+ CD4 0+ /CD1 9+ 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2 1例ITP患者中 16例PAIgG的含量高于正常 ,平均值为(184 .6 2± 38.0 0 )ng 10 7血小板 ,且PAIgG的含量与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CD4+ T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 8表达无缺陷。PAIgG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86 的改变明显相关 ,因此CD86 的改变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并为ITP患者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淋巴细胞 B7-CD28 CD4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文兵 高清平 +2 位作者 陈友华 敖绪斌 陈伦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ALL小鼠动物模型 ,对其进行allo -BMT的同时 ,静脉输注体外培养的供鼠BMMSC ,同时设...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ALL小鼠动物模型 ,对其进行allo -BMT的同时 ,静脉输注体外培养的供鼠BMMSC ,同时设立单纯allo -BMT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差异 ;观察受鼠发生GVHD一般反应及病理学变化 ;记录受鼠存活时间。结果 BMMSC减少受鼠CD4+ T细胞的同时增加CD8+ T细胞 ;推迟GVHD发生的时间 ;明显延长ALL小鼠allo -BMT后的生存时间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BMMSC能抑制ALL小鼠allo -BMT后GVHD的发生 ,但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GVL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HD BMT 异基因骨髓移植 生存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CD8^+T细胞 目的观 结论 差异
原文传递
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阮晓岚 李胜 +2 位作者 敖绪斌 黄静宇 翁鸿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906-91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308 G/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CBM、Wan Fang Data及VIP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TNF-α基因启动子-308 G/...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308 G/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CBM、Wan Fang Data及VIP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TNF-α基因启动子-308 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A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154例AS病例,1 458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人群,TNG-α基因-308 G/A位点多态性与AS发病风险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 vs.G:OR=0.96,95%CI(0.63,1.47),P=0.86;AA vs.AG:OR=0.97,95%CI(0.51,1.84),P=0.93;AA vs.GG:OR=0.92,95%CI(0.32,2.61),P=0.87;AA+AG vs.GG:OR=1.04,95%CI(0.60,1.80),P=0.89;AA vs.AG+GG:OR=1.03,95%CI(0.58,1.82),P=0.92]。结论尚不能认为TNF-α基因启动子-308 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AS发病有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该结论仍需开展相关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强直性脊柱炎 中国人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P16基因缺失与各型白血病关系
16
作者 敖绪斌 李秀珍 +5 位作者 曾群 陈伦华 仲照东 高清平 谢燕 陈友华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26-328,共3页
P16基因缺失在人类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株和原发肿瘤中频繁发生,为探讨P16基因缺失与各型白血病的关系,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了30例白血病,结果显示:17例ALL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其中8例T-ALL中有5例、9... P16基因缺失在人类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株和原发肿瘤中频繁发生,为探讨P16基因缺失与各型白血病的关系,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了30例白血病,结果显示:17例ALL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其中8例T-ALL中有5例、9例B-ALL中有1例P16基因缺失,而在5例CML、8例AML中P16基因存在。结果表明:P16基因缺失与ALL尤其是T-AL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白血病 基因缺失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_αmRNA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17
作者 仲照东 李秀珍 +6 位作者 张萍 陈济民 敖绪斌 陈伦华 高清平 夏虹 王巧玲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应用热启动RTPCR 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m RNA,与传统“巢式”PCR 比较,仅需1 对引物而获10- 4 的敏感性。对7 例APL患者,分别在诊断时及缓解后进行PMLRARαm R... 应用热启动RTPCR 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m RNA,与传统“巢式”PCR 比较,仅需1 对引物而获10- 4 的敏感性。对7 例APL患者,分别在诊断时及缓解后进行PMLRARαm RNA的动态监测。这些患者分别接受如下治疗:2 例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 治疗;其余5 例接受ATR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所有缓解后患者均进一步接受强化治疗。每月均对骨髓及外周血标本进行PMLRARαmRNA 的检测,发现仅予ATRA 可获血液学缓解,但不能达到PCR 缓解,骨髓及外周血仍存在PMLRARαmRNA;而接受ATR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获缓解后,骨髓及外周血PCR 结果均阴性,显示了对恶性克隆的有效根除。2 例患者PCR 结果持续阳性,并在6 个月后复发。PCR方法不仅可评价化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更可以预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性 白血病 急性 PML-RARΑ M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