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风化壳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47
1
作者 韩剑发 于红枫 +5 位作者 张海祖 罗春树 敬兵 黄广建 吉云刚 董瑞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3,188,共8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发育大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对风化壳储层及其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风化壳储层类型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顶部,分布范围与古构造活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形态具...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发育大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对风化壳储层及其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风化壳储层类型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顶部,分布范围与古构造活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形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断裂及裂缝的发育对改善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了纵向上叠置、横向连片、沿岩溶斜坡部位广泛分布的风化壳储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控制了风化壳的油气运聚成藏,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风化壳的油气富集程度,多期油气充注与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风化壳油气赋存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油气富集规律 奥陶系 北部斜坡带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色力布亚断裂和康西断裂的主要特征及活动时代 被引量:30
2
作者 孟庆龙 李曰俊 +3 位作者 师骏 敬兵 冯晓军 赵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力布亚断裂,东部由本文新命名为康西断裂。前者是基底卷入型冲断层,由不同级别的背冲构造与主干断裂构成复杂的断裂带,向南东变窄;主干断裂向北东倾,中新世活动,背冲断层在上新世仍有活动。康西断裂是盖层滑脱型冲断层,向南西倾,加里东期活动,之后长期稳定,更新世复活。区域上,色力布亚断裂属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康西断裂属塔中北西向断裂系。这些新认识可能成为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力布亚断裂 康西断裂 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 塔中北西向断裂系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3 位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赵海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2-958,共7页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双重控制和约束,能有效增加模型的确定性,降低随机方法的多解性,显著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是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参数地质模型有效的建模方法。其建模结果与地质实际相符合,客观地反映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能为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三维储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溶蚀孔洞 储层建模 碳酸盐岩储集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溶洞储层体积定量化正演模拟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东 潘建国 +3 位作者 潘文庆 韩剑发 敬兵 于红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1-878,882,共9页
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针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缝洞体体积计算等制约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大量正演模拟,明确了碳酸盐岩串珠状强振幅、羊排状强振幅、杂乱反射和弱振幅等各类复杂地震响应特征的... 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针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缝洞体体积计算等制约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大量正演模拟,明确了碳酸盐岩串珠状强振幅、羊排状强振幅、杂乱反射和弱振幅等各类复杂地震响应特征的地质意义,同时开展了正演校正下溶洞体体积计算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表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碳酸盐岩溶洞体积计算方法,可以为高效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特征 体积计算 正演模拟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2 位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4,共8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模型。实际应用中,剔除模型中对判别结果不敏感的属性,使各属性变量互不相关,很好地处理了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总符合率达到90.57%,表明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地震属性优化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优化 碳酸盐岩 多元逐步判别 核主成分分析 缝洞型储层
下载PDF
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发现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招明 于红枫 +2 位作者 吉云刚 敬兵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成藏理论;创新了海相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大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采集处理、缝洞量化雕刻、烃类检测、高产稳产井部署、超深高温碳酸盐岩钻井完井工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酸压改造等配套技术。运用上述理论及技术查明了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十亿吨级凝析气田,已探明中国奥陶系第一个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100×104 t产能初步建成;发现了塔中北坡鹰山组层间岩溶大型凝析气田,7×108 t油气规模逐步明朗,400×104 t产能建设全面启动。创新成果丰富了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推动了关键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礁滩复合体 油气成藏理论 奥陶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火山岩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晓 关平 +5 位作者 潘文庆 田伟 黄少英 潘赟 敬兵 于红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20,共6页
利用塔里木油田的大量勘探资料,通过野外露头、钻井、测井、2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内二叠系火山岩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了火山岩测井-地震综合识别模式,精细刻画了盆地内二叠系残余火山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 利用塔里木油田的大量勘探资料,通过野外露头、钻井、测井、2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内二叠系火山岩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了火山岩测井-地震综合识别模式,精细刻画了盆地内二叠系残余火山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盆地内二叠系残余玄武岩覆盖面积约为2.46×105 km2,盆地内二叠系残余流纹岩覆盖面积约为4.04×104 km2。由于盆地内北部和东部二叠系大范围缺失,盆地内二叠系火山岩原始喷发面积和喷出量可能远大于残余量。该研究对塔里木二叠系大火成岩省的进一步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二叠系 火山岩 空间展布 地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新发现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8
作者 谢会文 能源 +2 位作者 敬兵 朱永峰 王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油气勘探自1989年塔中1井获得突破以后,围绕白云岩潜山开展了持续探索,除塔北隆起北部牙哈—英买力寒武系白云岩潜山取得良好勘探开发效果外,塔中隆起—巴楚隆起仅发现了塔中1和山1两个出油气井点,...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油气勘探自1989年塔中1井获得突破以后,围绕白云岩潜山开展了持续探索,除塔北隆起北部牙哈—英买力寒武系白云岩潜山取得良好勘探开发效果外,塔中隆起—巴楚隆起仅发现了塔中1和山1两个出油气井点,区域上展开勘探全部失利,20多年来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基本处于停滞。2016年通过重新认识构造模型和重新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在麦盖提斜坡和塔中隆起东部优选了罗斯2、中古58两个白云岩潜山勘探目标进行钻探,均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白云岩潜山勘探的新发现,揭示了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领域具有重要勘探价值。通过重新开展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处理,落实了塔中隆起东部、罗南—鸟山构造带、玛东构造带三大白云岩潜山分布区,有利区带面积达1600km^2。白云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埋藏相对较浅(3500~5500m)、勘探效益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白云岩潜山 油气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塔中Ⅰ号气田西部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连续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杰 吴萧 +2 位作者 江杰 张敏 敬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共8页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样,成因机理复杂。不同成因、机理及尺度的孔、洞、缝常伴生发育,仅根据静态资料(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难以划分储层类型。为此,以塔中Ⅰ号气田西部下奥陶统鹰山组层间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样,成因机理复杂。不同成因、机理及尺度的孔、洞、缝常伴生发育,仅根据静态资料(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难以划分储层类型。为此,以塔中Ⅰ号气田西部下奥陶统鹰山组层间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以静态资料为辅、动态资料(酸压、试井和试采等资料)为主,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储层3种类型。结合地震正演和钻井资料,根据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划分为串珠状、片状和杂乱地震反射3种类型。串珠状地震反射储层中的小型洞穴、裂缝和孔洞均较发育,主要供液空间为裂缝—孔洞型储层,其次为洞穴型储层,片状和杂乱地震反射储层起主要供液作用的分别为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储层。串珠状、片状和杂乱地震反射储层的发育程度具有较好的继承关系,部分杂乱地震反射储层受后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强烈改造形成串珠状和片状地震反射储层。此外,初步探讨了储层相对致密段的连续性及含油气特征,认为储层相对致密段的油气以吸附状态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喉道中,且储层存在一定的横向连续性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山组 储层类型 试井 地震反射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托普断裂的主要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孟庆龙 李曰俊 +2 位作者 敬兵 师骏 冯晓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巴什托普断裂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变形发生在中生代(或中生代末),沿中寒武统膏盐层发生的顺层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层转折褶皱,之后发生冲断并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向南扩展(始自始新世晚期在中新世达到高潮)时该断裂带... 巴什托普断裂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变形发生在中生代(或中生代末),沿中寒武统膏盐层发生的顺层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层转折褶皱,之后发生冲断并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向南扩展(始自始新世晚期在中新世达到高潮)时该断裂带不活动,巴楚断隆南界的西段由中生代的巴什托普断裂北移至色力布亚断裂带。晚期变形发生在更新世,向南冲断,属西昆仑前陆褶皱冲断带中低级别的背冲断层。该地的生储盖条件较好,是相对的低应变区,因而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托普断裂 两期变形 油气远景 塔里木盆地西部
下载PDF
塔中隆起两组走滑断裂对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机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艳萍 吕修祥 +3 位作者 于红枫 敬兵 张春林 蔡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3-673,共11页
走滑断裂对塔中隆起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浅、中、深部的岩溶储层进行预测,发现大量岩溶储层继承性分布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夹持块体的东北和西南角区域,特别... 走滑断裂对塔中隆起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浅、中、深部的岩溶储层进行预测,发现大量岩溶储层继承性分布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夹持块体的东北和西南角区域,特别是中古5和中古10块体的深层奥陶系尤为明显。沉积相和古地貌等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走滑断裂活动可提供合理解释:北西向断裂的右旋压扭,诱发北东向断裂的左旋走滑,断裂之间的块体的东北和西南角位于北西向和北东向走滑断裂的交汇区,断裂诱发的裂缝带交错发育;而断裂的走滑运动导致其东北和西南角形成局部拉张区、西北和东南角形成局部挤压区,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故拉张区极易拉张破裂成缝。裂缝提供溶蚀流体运移通道,也增加流体与岩石的接触面积,故走滑断裂夹持块体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岩溶储层发育,表明走滑断裂是塔中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中隆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罗斯塔格地区断裂特征和活动时代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岩 李勇 +3 位作者 吴根耀 师骏 李曰俊 敬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5-801,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罗斯塔格地区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认为海米-罗斯塔格深部断裂是一条走滑-斜冲断裂,向东随冲断作用增强断裂带变宽,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其北西走向段以右行走滑为主,起构造变换作用。该断裂在白垩纪—古近纪早期活动,...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罗斯塔格地区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认为海米-罗斯塔格深部断裂是一条走滑-斜冲断裂,向东随冲断作用增强断裂带变宽,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其北西走向段以右行走滑为主,起构造变换作用。该断裂在白垩纪—古近纪早期活动,向北冲断,向下收敛于中-下寒武统膏盐层。同时活动的沙垅断裂向南西冲断,深切入基底。海米-罗斯塔格浅部断裂在更新世向北冲断,向下收敛于古近系底部膏盐层。罗斯塔格地区位于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由近东西走向转变为近北西走向的部位,含油气断裂构造带发育欠佳,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米-罗斯塔格断裂带 沙垅断裂带 断裂活动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储层参数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春玲 敬兵 +3 位作者 张喜梅 张建新 董瑞霞 李胜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2-456,500+329-330,共5页
塔中北斜坡带TZ45—ZG8井区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及断裂,储层类型主要可分为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洞穴型4类,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多呈强振幅串珠状反射结构,表现为层状反射、星点状反射、断陷式反射3... 塔中北斜坡带TZ45—ZG8井区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及断裂,储层类型主要可分为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洞穴型4类,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多呈强振幅串珠状反射结构,表现为层状反射、星点状反射、断陷式反射3种地震反射特征。岩石物理分析及叠前AVO反演结果表明:纵波阻抗及密度对储层响应最为敏感,下奥陶统鹰山组储层表现为低纵波阻抗与低密度值;当储层含有油气时,远炮检距叠加数据振幅明显强于近炮检距叠加数据振幅,流体因子表现为高值,P.G属性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正、负异常;当储层含水或被泥充填时,远、近炮检距叠加数据振幅变化不明显,流体因子相对储层含油气时值偏低,P.G属性剖面在储层段只有负异常。本文在岩石物理分析及AVO模型正演的基础上,通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储层的分布,通过叠前AVO分析预测流体的性质,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因 反射结构 岩石物理分析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叠前AVO分析 流体因子 P.G剖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鸟山构造带构造演化时序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民 孟自芳 +4 位作者 罗慎超 冯晓军 敬兵 李勇 李曰俊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4,共9页
鸟山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与巴楚隆起的分界部位,和田河气田区的西缘,是塔里木盆地内部重要的构造单元。本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将鸟山构造带重新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鸟山主体构造、鸟山东构造、鸟山北构造,并通过... 鸟山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与巴楚隆起的分界部位,和田河气田区的西缘,是塔里木盆地内部重要的构造单元。本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将鸟山构造带重新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鸟山主体构造、鸟山东构造、鸟山北构造,并通过不整合面、平衡剖面等资料划分出8个构造演化阶段。鸟山主体构造与玛扎塔格构造原属一体,因差异应力作用而在发育撕裂断层(鸟山东断裂)之后两者分离,全新世晚期受晚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在鸟山、玛扎塔格、古董山之间发育右行走滑的鸟山北断裂。该构造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鸟山东构造带是该区最有潜力的区块,同时鸟山主体构造带也是该区比较有潜力的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鸟山构造带 构造演化时序 玛扎塔格构造 平衡剖面
下载PDF
塔中大油气田的构造成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新源 李本亮 +2 位作者 陈竹新 于红枫 敬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塔中古隆起长期稳定发育,塔中Ⅰ号、塔中Ⅱ号断裂控制了古隆起的基本构造格局,中央主垒带、塔中10号构造带在中奥陶世已经形成,控制了后期断裂的发育部位,具有明显的多期继承性发育的特征。两侧凹陷沉积了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 塔中古隆起长期稳定发育,塔中Ⅰ号、塔中Ⅱ号断裂控制了古隆起的基本构造格局,中央主垒带、塔中10号构造带在中奥陶世已经形成,控制了后期断裂的发育部位,具有明显的多期继承性发育的特征。两侧凹陷沉积了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主要烃源岩。塔中地区断裂结构复杂,由南向北的古生代早期逆冲构造控制了塔中地区边缘相带礁滩体以及风化壳岩溶储集层的发育,断裂同时改善了各类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形成了塔中地区多套受构造控制而差异分布的储集体。油气自斜坡向隆起高部位运聚、自深层沿断裂垂向运移并聚集的基本态势长期保持不变。塔中古隆起多期构造演化与成藏配置形成志留系—石炭系披覆碎屑岩构造-岩性油藏、上奥陶统沉积相控礁滩型油气藏、奥陶系风化壳型油气藏、寒武系白云岩岩性油气藏等4大勘探领域,勘探方向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主、志留系—石炭系碎屑岩油气藏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隆起 断裂 油气藏形成 寒武系 奥陶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现军 朱长见 +2 位作者 师骏 韩利军 敬兵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从中已发现了天然气。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在岩溶、裂缝、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下,形成了复杂的储层空间,其中以溶蚀孔洞和裂缝最为重要...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从中已发现了天然气。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在岩溶、裂缝、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下,形成了复杂的储层空间,其中以溶蚀孔洞和裂缝最为重要;而且各个地层单元的物性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以蓬莱坝组潜山型白云岩储层的物性最好,鹰山组次之,良里塔格组的灰岩物性最差。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发育3期古风化壳岩溶,5期构造裂缝,而多期构造缝(尤其是喜马拉雅期构造缝)与构造期后岩溶、古风化壳岩溶作用相互叠加,再加上沉积环境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岩溶体系,有效地改造了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集孔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碳酸盐岩 古风化壳岩溶 构造裂缝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东 张虎权 +5 位作者 潘文庆 王宏斌 韩剑发 滕团余 敬兵 王振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研究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溶洞与串珠状反射的位置对应关系、溶洞顶底调谐距离、多种串珠形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中心,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底界位于波峰处,随其高度增...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研究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溶洞与串珠状反射的位置对应关系、溶洞顶底调谐距离、多种串珠形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中心,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底界位于波峰处,随其高度增大而下移;塔中深层碳酸盐岩溶洞顶、底反射调谐距离为120m左右;上翘、下拉式串珠是由于偏移孔径、偏移速度过大或过小而造成。这些认识对碳酸盐岩洞穴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串珠状反射 波动方程 正演模拟
下载PDF
概率法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塔中隆起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吉云刚 张正红 +4 位作者 敬兵 俆彦龙 康博 赵宽志 韩兴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计算是目前国际研究的难点。中国近年来发现了这类规模巨大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始终是一个难题而未能有效解决。通过对塔里木油田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方法的梳理,结合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认识及缝...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计算是目前国际研究的难点。中国近年来发现了这类规模巨大的油气藏,储量计算始终是一个难题而未能有效解决。通过对塔里木油田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方法的梳理,结合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认识及缝洞型油气藏识别技术的进展,认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是强调缝洞单元雕刻(解决非均质性、合理的指导开发井部署)和储量参数的随机性。在了解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识别技术进展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油气储量评估经验,提出了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概率法储量评估方法。评估思路是发挥缝洞雕刻油气面积置信度高的优势,充分利用孔隙度、饱和度样本点容量大的特点,合理建立其概率分布。缝洞雕刻和概率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合理地评估缝洞型油气藏的储量。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对象、裂缝处理方法、概率法储量计算高置信度确定性参数取值方法、概率法储量计算随机变量参数分布规律及合理性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法 缝洞雕刻 储量评估 碳酸盐岩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中古21井区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3 位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赵海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31-1737,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综合应用振幅、相干、频谱分解、地震吸收衰减、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等多种预测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总结一套适合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技术系列,并利用多元逐... 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综合应用振幅、相干、频谱分解、地震吸收衰减、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等多种预测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总结一套适合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技术系列,并利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和核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多种地震信息进行优化求解,其优化结果综合考虑多种地震属性的有效信息,并剔除对判别结果不显著的属性,同时保留的各变量互不相关,保证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而且能很好地处理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问题。在中古21井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其优化结果能精细刻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在三维空间中的有利分布范围,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地震多属性优化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优化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西部碳酸盐岩高效井地震波反射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鑫 敬兵 +1 位作者 孙东 董瑞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塔中西部碳酸盐岩高效井以缝洞型储集层为主,在地震资料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或"片状"强反射。研究高效井反射特征与储集类型以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关系,对碳酸盐岩地区井位优选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地震剖面、工程... 塔中西部碳酸盐岩高效井以缝洞型储集层为主,在地震资料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或"片状"强反射。研究高效井反射特征与储集类型以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关系,对碳酸盐岩地区井位优选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地震剖面、工程异常及产能测试、开发动态等资料及数值模拟与精细储集层标定等技术,分析高效井与第一个波谷的厚度、横向延续距离以及有效储集层在剖面发育位置等特征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一套高效井的地震反射特征图版。据此图版优选高效井点,同时建议打水平井兼探非"串珠状"储集层,对高效开发塔中西部碳酸盐岩油藏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高效井 反射特征 储集类型 开发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