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硫酸钠强化活性锰氧化物滤料去除BPA:NH_(4)^(+),Mn^(2+)的影响
1
作者 程亚 张笑笑 +2 位作者 曲木果洱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6-1184,共9页
活性锰氧化物(MnO_(x))滤料在去除水中氨氮和锰污染物方面表现出高效催化氧化性能,但在去除双酚A(BPA)方面稳定性不足,且其与其他无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过硫酸钠(NPS)增强活性滤料(FM)去除BPA,实验发现,0.1mmol/LNPS即可... 活性锰氧化物(MnO_(x))滤料在去除水中氨氮和锰污染物方面表现出高效催化氧化性能,但在去除双酚A(BPA)方面稳定性不足,且其与其他无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过硫酸钠(NPS)增强活性滤料(FM)去除BPA,实验发现,0.1mmol/LNPS即可将去除率提升至80%以上,且随着NPS浓度增加,去除效率进一步提升,可达100%.NH_(4)^(+)和Mn^(2+)的加入分别通过促进电子转移和提供电子,增加活性物质产生,从而提高BPA去除效率.循环实验显示,虽然FM稳定性较好,但连续使用11次后去除率降至48%,而加入NPS后去除率可维持在65%以上.自由基淬灭和EPR实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滤料/NP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和^(1)O_(2),Mn(Ⅲ)在催化氧化去除BPA过程中起关键作用,NPS的加入有助于Mn(Ⅲ)的形成,促进BPA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氧化锰 BPA去除 滤料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8种植物顶尖嫩叶的取食偏好性研究
2
作者 刘月悦 雷应华 +5 位作者 陈松 陈庆东 王燕平 易春燕 文刚 刘虹伶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12h、24h观察记录各植物喂养区及CK区幼虫数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参试植物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虫卵孵化开始至10 min(孵化率55%左右)的刚孵化的幼虫具有一定的取食偏好性,最喜欢寄主植物玉米(幼虫分布占比28.69%)、非寄主植物辣椒(26.45%),对寄主植物黑麦、水稻和非寄主植物豇豆、红薯嫩叶取食偏好性一般(7.95%~11.37%),最不喜欢的为寄主植物高粱(0.62%)、非寄主植物柑橘(0.38%);随着虫卵完全孵化(100 min),选食红薯嫩叶的幼虫数不断增加,占比(22.85%)与玉米(21.82%)、辣椒(21.31%)的相当,初孵及开始生长的幼虫,对玉米、红薯、辣椒具有较高的选食偏好性;初孵幼虫随生长时间的延长(100 min~24 h),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24 h取食玉米嫩叶的幼虫占比(28.13%)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取食寄主植物的幼虫占比增加,取食非寄主植物红薯的幼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取食非寄主植物辣椒的幼虫量快速下降至与取食豇豆、柑橘的幼虫量相当的较低水平;供试植物中玉米为初孵幼虫和生长阶段幼虫的首选食物;初孵幼虫与生长阶段的幼虫取食偏好性存在差异,生长初期对非寄主植物红薯表现出较高的偏好性,随着生长时间延长,更偏向于取食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初孵幼虫 取食偏好性 寄主植物 非寄主植物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3
作者 张军 苏含笑 +2 位作者 刘立忠 文刚 马强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140-147,共8页
以“新工科”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三层次、四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管理模式规划、教学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为面向未来工程科技需求的双创型、复合型环境人才... 以“新工科”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三层次、四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管理模式规划、教学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为面向未来工程科技需求的双创型、复合型环境人才培养提供思路。Guided by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this paper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vironmental special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level, Four-go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plan design,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planning, and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This provides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composite environmental talents for fu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n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
下载PDF
峡谷型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思汗 李元来 +3 位作者 刘茜 黄廷林 李楠 文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解析水源水库污染特征.以固定频率取样检测的方法,跟踪监测陕西省汉中市三河口水库蓄水过程上游河道及库区水质,分析上游来水水质、库区水体分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要素的改变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1年6−7月三河口首次较大流量蓄水过程受来水温度影响,来流水体以底部潜流的形式进入库区,并在底部形成新的温度分层;双温跃层结构的形成导致在水体中部和底部各自形成厚度达15和10 m的厌氧水层.②9月初第二次特大流量径流入库彻底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水体在径流和气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完全混合.③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受入库径流与水体分层结构共同影响:6−8月水库入库径流量小且污染负荷低,库区氮磷及有机物浓度有较小波动,而热分层结构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传递,温跃层水体总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垂向上呈较大值,分别为1.78和6.0 mg/L;8月至9月初入库径流量大且污染负荷较高,全库区氮磷及有机污染物浓度升高明显,总氮浓度由1.07 mg/L升至1.56 mg/L,总磷浓度由0.021 mg/L升至0.029 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由5.18 mg/L升至6.18 mg/L.水库蓄水过程中,上游径流入库是影响主库区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过程 热分层 水质变化 污染特征
下载PDF
人工强制混合藻华控制研究进展:理论、技术与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温成成 董志龙 +5 位作者 李凯 李楠 王宝山 文刚 黄廷林 肖彩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01-5817,共17页
人工强制混合技术通过调控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和结构产生影响,已在全球湖库应用多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然而,缺少综述性整理,尤其是对不同技术应用前提、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认识不够,导致技术错用而没有发挥其优势,出现了控藻效果差... 人工强制混合技术通过调控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和结构产生影响,已在全球湖库应用多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然而,缺少综述性整理,尤其是对不同技术应用前提、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认识不够,导致技术错用而没有发挥其优势,出现了控藻效果差,甚至无效等现象.本文主要结论如下:①该类技术通过调控混合层深度(Z_(mix))控制藻类生物量与结构变化,其应用效果主要与湖库水深、混合器平面布设、系统运行方式和混合效率有关;②该类技术控藻周期(藻密度削减95%以上)约为2周,控藻推荐的Z_(mix)阈值>15m;③该类技术主要适用于深水型水体,遴选控藻技术时应考虑适用条件、成本效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和水库 季节性藻华 人工强制混合 藻类控制 适用条件
下载PDF
暴雨径流对峡谷型水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康哲 薛睿康 +3 位作者 侯毅 季刚 黄廷林 文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87-6396,共10页
以三河口水库为代表,对2022年汛期多场暴雨径流进行实地监测,探究了不同降雨特征下的径流污染特征、径流入库潜流规律及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优质取水方案.结果表明,降雨径流中总磷和总铁以颗粒态为主,其浓度随降雨强度升高而显著... 以三河口水库为代表,对2022年汛期多场暴雨径流进行实地监测,探究了不同降雨特征下的径流污染特征、径流入库潜流规律及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优质取水方案.结果表明,降雨径流中总磷和总铁以颗粒态为主,其浓度随降雨强度升高而显著升高,可分别升高至基流中浓度的19和37倍;而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以溶解态为主,其浓度与降雨强度相关性弱,仅可分别升高至基流中浓度的2.6和2.1倍.径流以等密度层潜流的形式进入库区,入库过程通常呈现温跃层潜流,并使中下层水质变差.综合考虑前期降雨指数与日降雨量可有效预测径流量,而径流量是判断主库区是否直接受暴雨径流影响的关键指标.2022-10-03的洪峰流量大于1300m^(3)/s,潜流直接进入主库区,使温跃层的总氮、总磷、总铁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由1.224,0.019,0.106,3.790mg/L升高至1.511,0.079,0.828,4.320mg/L,温跃层水质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长达半个月.工程中可通过分层取水来规避高浊度高污染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降雨径流 径流污染 入库潜流 优质取水
下载PDF
西北地区某市地下水供水管网黄水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技术中试研究
7
作者 王斌 张正洪 +2 位作者 程亚 雷瑗玺 文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随着供水管道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网逐渐老化,管网化学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西北地区某市高碱度地下水供水管网黄水问题,保障用水安全,开展了黄水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技术中试研究。一方面,监测黄水形成过程中水质特点和规律,对铸铁... 随着供水管道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网逐渐老化,管网化学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西北地区某市高碱度地下水供水管网黄水问题,保障用水安全,开展了黄水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技术中试研究。一方面,监测黄水形成过程中水质特点和规律,对铸铁管腐蚀管垢成分进行分析,探明黄水形成原因。另一方面,搭建管网中试系统,研究了余氯、碱度、缓蚀剂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水形成存在周期性规律,形成原因为水力冲刷增强导致管垢中的铁释放到水体中,水体存在一定的腐蚀性也会影响铁释放。管垢主要成分为Fe3O4和α-FeOOH,但不同管垢层形貌特征及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建议该地区管网余氯浓度控制在0.4 mg/L左右,余氯较高或较低均会促进铁释放。综合考虑效果和经济性,应对突发性黄水问题时,建议优先采用0.5 mg/L(以P计)的三聚磷酸钠作为缓蚀剂投加控制黄水现象。每吨水需增加药剂成本约为0.01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铁释放 管垢 黄水 缓蚀剂
下载PDF
聚氯乙烯超滤膜对臭氧的耐受性研究:与聚偏氟乙烯膜的对比
8
作者 黄镇 李凯 +3 位作者 万琪琪 潘名宾 胡灵琦 文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0-1289,共10页
为探明高分子超滤膜对于臭氧的耐受机制,以聚氯乙烯(PVC)膜与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代表,通过模拟0.5年的0.1mg/L臭氧暴露的浸泡实验,系统评估臭氧对膜透水能力、污染物截留能力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化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PVC膜在36... 为探明高分子超滤膜对于臭氧的耐受机制,以聚氯乙烯(PVC)膜与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代表,通过模拟0.5年的0.1mg/L臭氧暴露的浸泡实验,系统评估臭氧对膜透水能力、污染物截留能力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化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PVC膜在36h臭氧作用下,透水率显著提升,最高达新膜的4倍以上,对腐殖酸(HA)的截留能力下降约27.6%,且透水与截留性能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下降.PVDF膜初始阶段透水率提升更显著,老化36h后HA截留性能降低了40.2%左右,且性能在老化1h后就趋于稳定.臭氧老化导致两种膜的亲水性减弱,但PVC膜亲水性下降幅度较小,显示出其在保持亲水特性方面的相对优势.膜结构机理分析表明,臭氧主要通过氧化并导致亲水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流失而损伤膜性能,膜基质本身保持完整,SEM观察亦证实了这一点.老化后两膜的机械性能均有所下降,但PVDF膜展现出相对较高的机械强度.综合比较PVC、PVDF膜的抗臭氧能力,从截留、抗污染、亲水及机械性能综合考量,PVC在抗臭氧老化方面具有相对优势,PVDF次之,这些发现为高分子超滤膜在含臭氧水处理环境中的应用与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聚氯乙烯(PVC) 聚偏氟乙烯(PVDF) 臭氧耐受性 膜老化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1
9
作者 文刚 盛灿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根据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原理,全面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其结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定全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酸价 不确定度 评定
下载PDF
污水处理工艺中雌激素活性分布与去除途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刚 邵晓玲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针对内分泌干扰物在水中质量浓度低、危害大、去除困难的现状,采用固相萃取/重组酵母法调查了城市污水厂各工艺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分布并对其去除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激素活性主要存在于液相中,悬浮态中只占7.7%±5.5%;雌激素... 针对内分泌干扰物在水中质量浓度低、危害大、去除困难的现状,采用固相萃取/重组酵母法调查了城市污水厂各工艺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分布并对其去除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激素活性主要存在于液相中,悬浮态中只占7.7%±5.5%;雌激素活性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二级生物处理过程,通过对二级生物处理过程进行质量衡算发现,吸附到剩余污泥中的雌激素活性占进水中的1.2%,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降解(占73.9%).通过理论计算证实雌激素活性的去除途径主要是依靠微生物降解作用,通过污泥吸附和挥发去除非常有限(小于15%).总之,城市污水厂出水中雌激素活性仍然较高(3.37~6.76 ng.L-1),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或者对污水深度处理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 酵母双杂交法 雌激素活性 分布 去除途径
下载PDF
Stewart并联机器人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文刚 高宏力 +1 位作者 彭志文 梁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6-228,232,共4页
Stewart并联机器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度高的特点,控制的难度较高,针对平台的这些困难点,文章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模糊计算力矩控制方法,实现平台的较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控制,且控制的过程更加的灵活,适应性更强。计算力矩控制方法就... Stewart并联机器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度高的特点,控制的难度较高,针对平台的这些困难点,文章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模糊计算力矩控制方法,实现平台的较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控制,且控制的过程更加的灵活,适应性更强。计算力矩控制方法就是根据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平台的路径规划,结合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可以计算出每个缸体的瞬时施加力的大小,实现对平台的精确控制。再通过模糊算法控制器,实时动态的优化计算力矩算法的控制参数,使得控制的精度更加的精准,实时性也更强,同时拥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经过仿真得到结果,此算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实用性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模糊控制 计算力矩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插装阀实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刚 高宏力 +1 位作者 彭志文 曹晓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4-167,共4页
基于Lab VIEW设计插装阀实验台测控系统。为确保测控系统的稳定,结合积分分离PID的优点,提出将这种PID的改进算法用作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使用板卡自带的Lab VIEW驱动函数,结合Lab VIEW中相应的采集函数和模块,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数据进... 基于Lab VIEW设计插装阀实验台测控系统。为确保测控系统的稳定,结合积分分离PID的优点,提出将这种PID的改进算法用作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使用板卡自带的Lab VIEW驱动函数,结合Lab VIEW中相应的采集函数和模块,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保存。将Access数据库用于报表生成中,结合数据库的特点使得报表的生成具有动态与实时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ab VIEW的测控系统不仅交互界面友好,同时对于压力的控制也足够精准,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等操作也很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 VIEW 测控系统 插装阀 报表生成
下载PDF
专利预审机制的双刃剑效应及因应
13
作者 许欣 赵云鹏 +2 位作者 张艳姣 任世伟 文刚 《河南科技》 2025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帮助申请人更好地了解专利预审机制,节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资源。【方法】结合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实际,辩证阐述专利预审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影响。【结果】申请人所有的专利申请未加遴选地全部向保护中心提交专利... 【目的】帮助申请人更好地了解专利预审机制,节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资源。【方法】结合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查实际,辩证阐述专利预审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影响。【结果】申请人所有的专利申请未加遴选地全部向保护中心提交专利预审申请,不仅造成了保护中心的预审案件积压,还导致专利预审对部分专利申请产生负面影响。【结论】申请人应对专利进行分级配置,对于不同的专利申请,筛选合适的专利提交专利预审,从根本上摒弃“唯授权论”的做法,真正做到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申请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专利预审 延迟审查
下载PDF
淡水甲藻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文刚 王茹 +5 位作者 温成成 白愿楠 曹瑞华 司凡 李凯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9-2253,共15页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综述性整理,尤其涉及饮用水水源.水华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外界环境因素(水动力条件、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和甲藻独特的生理特性(孢囊、垂直迁移等),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本文从甲藻生理生态、淡水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与常见蓝藻水华进行对比,展望后续研究热点,旨在推进淡水甲藻水华的相关研究,保障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及饮用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水华 生理生态 水华机制 原位控制
下载PDF
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刚 徐圣德 +6 位作者 张秀珊 王成宏 吴艳妹 彭琼 洪慈 李先海 黄俊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1例经术前区域化疗的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凋亡及细胞增殖的检测,并以未经治疗的22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1例经术前区域化疗的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凋亡及细胞增殖的检测,并以未经治疗的22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的凋亡率为6.4%±3.5%,而术前区域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16.6%±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率对照中为86.4.%(19/22),而术前区域化疗组中其阳性率为42.1%(8/19)。结论术前区域化疗可促进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术前区域化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化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转移 癌细胞凋亡 区域化疗 术前 淋巴结转移癌 原位末端标记法 进展期胃癌 免疫组化技术 转移癌细胞 细胞凋亡率 细胞增殖 PCNA 辅助化疗 阳性率 对照组 统计学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新生儿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刚 诸建明 +2 位作者 龚晟 李勇 乔键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新生儿卵巢囊肿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7例年龄小于1个月,5例年龄1~3个月;均为单侧,其中右侧9例,左侧...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新生儿卵巢囊肿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7例年龄小于1个月,5例年龄1~3个月;均为单侧,其中右侧9例,左侧3例;全部产前B超发现,均为单纯型。结果本组12例患儿均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完成卵巢囊肿剥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65 min,平均55 min;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新生儿卵巢囊肿,技术要求简单,术中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将腹腔镜技术和体表外科手术相结合,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部位腹腔镜 卵巢囊肿 新生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制约及保障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刚 张正洪 +1 位作者 田识琪 黄廷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7-818,共12页
介绍了西部“一带一路”代表性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与现状,系统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并提出相应的绿色更新发展保障模式.具体从水资源量、降水、供用水情况、用水效益、污水处理情况、再生水及雨水利用情况以及水质情况... 介绍了西部“一带一路”代表性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与现状,系统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并提出相应的绿色更新发展保障模式.具体从水资源量、降水、供用水情况、用水效益、污水处理情况、再生水及雨水利用情况以及水质情况介绍了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该地区拥有全国31.76%土地面积,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10.6%.沿线城镇中64.7%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2%的降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集中分布在夏秋两季.用水结构除省会城市外其它城镇均以农业用水为主,占86%.再生水利用率最低仅为15.5%,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95%以上.经分析,水资源量匮乏且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水资源开发过载、用水结构不合理、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深深制约着西部沿线城镇的绿色更新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强调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调度和统筹配置水资源、推进水资源“开源节流”、强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等保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一带一路” 保障模式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刚 丁锐 +4 位作者 王成宏 汪宏 王家米 沈宁 朱丹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92-393,共2页
目的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Marlex Mesh PerFix Plug材料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41例44次,其中 Nyhus Ⅱ型12例,ⅢB型26例,ⅣB型3例。结果 患者仅轻度切口疼痛。3例尿潴留,切口皮下血肿及... 目的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Marlex Mesh PerFix Plug材料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41例44次,其中 Nyhus Ⅱ型12例,ⅢB型26例,ⅣB型3例。结果 患者仅轻度切口疼痛。3例尿潴留,切口皮下血肿及阴囊血肿各1例,余均恢复满意。随访6~27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该术式近期疗效满意,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手术并发症 疗效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与思考——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刚 李凯 黄廷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4期78-81,共4页
针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课程传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发展实际,介绍了教学团队多年教学改革获得的成效,包括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改革实践的措... 针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课程传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发展实际,介绍了教学团队多年教学改革获得的成效,包括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改革实践的措施,并从教学考核体系、教学模式手段、理论实践结合、科研教学融合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线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发展、同质等效,从而提高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水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线下教学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大型矿车能量回收变换器设计及其优化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刚 王宇航 +1 位作者 刘健 邓阳杰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3,共6页
研究了一种应用在大型矿车上进行制动能量回收的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就大型矿车实际运行条件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节油率进行理论计算,对采用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论述,针对大型矿车中蓄电池两种... 研究了一种应用在大型矿车上进行制动能量回收的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就大型矿车实际运行条件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节油率进行理论计算,对采用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论述,针对大型矿车中蓄电池两种工作模式,设计该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并针对LC滤波电路在滤去高次谐波的同时也会产生谐振从而导致系统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引入虚拟电阻反馈法,增强系统阻尼性,并对脉宽调制(PWM)输出信号采用最小脉宽累加技术,抑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开通关断时的电压尖峰和减少变换器元器件电压冲击和损耗,使系统稳定性大大提升,最后进行了仿真及调试与控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大型矿车 虚拟电阻 最小脉宽累加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