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春青 唐坤鹏 +2 位作者 闫丽萍 文坛 王海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在电针不同腧穴对大鼠急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冰乙酸溶液灌肠制备急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给予各腧穴组电针治疗,疏密波,... 目的:探讨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在电针不同腧穴对大鼠急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冰乙酸溶液灌肠制备急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给予各腧穴组电针治疗,疏密波,频率2~50 Hz,强度2 mA,以肌肉震颤为度,20 min/次,1次/d,连续3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HE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JAK2、STAT3、SOCS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整体状况差,结肠黏膜严重受损、甚则坏死,溃疡面明显,血清IL-4的含量明显降低、IL-8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腧穴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结肠黏膜损伤坏死、溃疡面明显减轻,血清IL-4的含量明显升高、IL-8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足三里组与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穴比较,结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血清IL-4的含量显著升高、IL-8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各腧穴均能改善结肠组织黏膜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其中足三里穴治疗效应总体优于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穴,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IL-4、IL-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同腧穴 急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电针不同特定穴对慢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唐坤鹏 吕嘉琪 +4 位作者 文坛 张春青 马梦娜 高婷 闫丽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 探讨电针慢性结肠炎大鼠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结肠炎症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免疫复合致敏法... 目的 探讨电针慢性结肠炎大鼠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结肠炎症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免疫复合致敏法建立慢性结肠炎模型,各腧穴组于造模结束后行相应穴位电针干预,参数为2 Hz/50 Hz,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正常组、模型组只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式进行固定。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情况、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根据结肠黏膜损伤情况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腧穴组大鼠一般状况及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上巨虚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天枢组、大肠俞组和足三里组(P均<0.05)。结论 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均可改善慢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且电针上巨虚的干预效应可能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电针 腧穴特异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电针调控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对急性结肠炎症大鼠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坛 张二帅 +4 位作者 张春青 孙佳姿 唐坤鹏 闫丽萍 杨万里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症模型大鼠细胞焦亡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症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探究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症模型大鼠细胞焦亡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症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各电针干预组(分别为天枢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大肠俞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冰乙酸灌肠法造模。给予各电针干预组电针治疗3 d,每天1次,留针20 min。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NLRP3在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阳性表达;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Wse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结肠中NLRP3、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干预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均下降(P<0.05);足三里组与天枢组、大肠俞组、上巨虚组相比,IL-1β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NLRP3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干预组中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结肠炎症模型大鼠,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来改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达到促进炎症修复的目的;电针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对急性结肠炎症大鼠均有所改善,电针足三里在降低NLRP3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1的表达及降低IL-1β的含量方面较其他电针干预组可能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肠炎症 电针 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 腧穴特异性 大鼠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电针干预慢性结肠炎大鼠的腧穴特异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坤鹏 吕嘉琪 +4 位作者 文坛 张春青 马梦娜 任华山 闫丽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74-680,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每组...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致敏法结合局部刺激制备慢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腧穴组于造模结束后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50 Hz,电流强度2 mA,每日1次,20 min/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损伤情况;ELSA检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23、IL-17、IL-10水平;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较差,结肠黏膜受损严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L-23、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腧穴电针干预组大鼠病理切片显示,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均明显改善,血清中IL-23、IL-17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各腧穴组间相比,上巨虚组结肠黏膜各层恢复程度更接近正常组,疗效相对最好,上巨虚组与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组比较,其血清中IL-23、IL-17水平明显偏低(P<0.05),IL-10表达水平明显偏高(P<0.01);结肠组织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均可缓解慢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及炎症反应;其中,上巨虚对慢性结肠炎治疗的总体效应优于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结肠炎 腧穴特异性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自制大鼠仰卧位针灸固定装置的设计与使用
5
作者 吕嘉琪 唐坤鹏 +3 位作者 闫丽萍 马梦娜 任华山 文坛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为方便大鼠针灸类实验操作,在遵循3R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大鼠腹部及下肢腧穴针灸操作的仰卧位固定装置。方法本装置选取可乐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裁切改制而成,利用大鼠擅于钻洞习性,使大鼠于固定瓶内以仰卧位姿势合理固定... 目的为方便大鼠针灸类实验操作,在遵循3R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大鼠腹部及下肢腧穴针灸操作的仰卧位固定装置。方法本装置选取可乐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裁切改制而成,利用大鼠擅于钻洞习性,使大鼠于固定瓶内以仰卧位姿势合理固定,平稳置于两固定底板之间,使腹部及下肢腧穴充分暴露,对大鼠进行电针治疗。从操作所需人数、操作时间、大鼠接受固定及治疗中的不同状况等方面,进行装置固定法与传统束缚固定法之间的比较。结果与束缚固定法相比,该装置法固定大鼠仅需1人即可完成,单只大鼠固定时长显著缩短(P<0.01),大鼠在接受固定及治疗中的各类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装置制作材料易获取、改装易完成。与其他固定法相比,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节省人力、时间等优势,是一种适用于大鼠腹部及下肢腧穴针灸操作的固定方式,为针灸类实验大鼠的固定提供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针灸 仰卧位装置固定法 束缚固定法
下载PDF
大鼠阴道细胞涂片技术及其HE染色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闫婧 赵季宇 +3 位作者 马梦娜 文坛 王红阳 金晓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索制备大鼠阴道细胞涂片的最佳方法,为实验中判断雌性大鼠的动情周期提供参考。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方法制备阴道细胞涂片,共10 d。空白组正常饲养;常规棉签组10cm无菌棉签用生理盐水浸湿插入... 目的:探索制备大鼠阴道细胞涂片的最佳方法,为实验中判断雌性大鼠的动情周期提供参考。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方法制备阴道细胞涂片,共10 d。空白组正常饲养;常规棉签组10cm无菌棉签用生理盐水浸湿插入大鼠阴道内(深度约1 cm),单向旋转3圈,蘸取脱落细胞,逆向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自制棉签组自制无菌棉签(较常规棉签头外径小),操作同常规棉签组;20μl移液枪组、40μl移液枪组、80μl移液枪组分别采用20μl、40μl和80μl 3种不同刻度的移液枪,吸取20μl、40μl和80μl生理盐水打入大鼠阴道内(深度约1 cm),反复吹打3次,吸出阴道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涂片晾干后,经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HE染色前后阴道涂片细胞分布情况,并记录每只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大鼠动情周期的影响。同时,每日尾静脉采血对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连续性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连续变化情况,共10 d。结果:棉签插入阴道滞涩,采集阴道细胞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呈“条带”样排列;染色后,细胞脱落明显,易脱片,细胞较少,可勉强判断动情周期;常规棉签与自制棉签比较,镜下观察结果相似,常规棉签采集阴道细胞较多。移液枪插入阴道顺畅,采集细胞量多,随着吸取生理盐水量的增加,细胞分布表现为由密集重叠到相对均匀;染色后,细胞较多,细胞形态清晰,动情周期易辨。尤以80μl移液枪为宜。棉签法长时间刺激会导致大鼠动情周期紊乱,主要表现为动情周期延长;移液枪冲洗法对大鼠动情周期影响较小,移液枪组与常规棉签组动情周期紊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棉签组血清中FSH、E2水平变化无周期性、规律性变化,第5天、第6天、第8天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μl移液枪组大鼠血清中FSH、E2水平呈周期性变化,较有规律,与空白组水平变化趋势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阴道涂片的制备方法中80μl移液枪组最佳,对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影响较小,性激素水平变化趋势与空白组大鼠相近,即用80μl移液枪冲洗涂片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清晰易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情周期 阴道细胞涂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