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栓调节蛋白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1
作者 陈夏 文海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105例)和认知正常组(55例),根据MMSE评分的不同将认知障碍组患者分为轻度组(57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6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Hcy、TFPI、TM水平。对比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认知正常组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认知障碍患者Hcy、TFPI、TM水平,分析Hcy、TFPI、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占比、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cy、TM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高,TFPI水平比健康对照组低,且认知障碍组患者吸烟史占比、FBG、TC、Hcy、TM水平均比认知正常组高,TFPI水平比认知正常组低(P均<0.05);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FBG、Hcy、TM、TFPI(OR=1.517、1.507、1.749、1.679,P均<0.05);中、重度认知障碍组患者Hcy、TM水平均比轻度认知障碍组高,而TFPI水平比轻度认知障碍组低,且重度认知障碍组患者Hcy、TM水平比中度认知障碍组高,TFPI水平比中度认知障碍组低(P均<0.05);Hcy、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MSE评分、MoCA各项评分均呈负相关,而TFPI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Hcy、TM水平上升、TFPI水平下降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之间有密切联系,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可对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是否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判定,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凝血致活酶 血栓调节蛋白 脑缺血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文海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2期4121-4122,共2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性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甲...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性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有助于提高老年性眩晕症患者的疗效,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眩晕症 氟桂利嗪 甲磺酸倍他司汀 椎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文海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5期3456-3457,共2页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脑血栓的形成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钙 脑血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文海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8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癫痫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癫痫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与对照组的3.57%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保护患者脑神经,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卡马西平 癫痫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文海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96-697,共2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和对照组(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各68例。治疗后进行5个月随访。...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和对照组(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各68例。治疗后进行5个月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额叶癫痫 疗效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各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文海杰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脊液各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PM患者98例资料,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脊液各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PM患者98例资料,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颅内压、脑脊液、体温)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各指标(糖、白蛋白、WBC)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颅内压、脑脊液、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脑脊液各指标(糖、蛋白及WBC)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PM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PM患者脑脊液各指标水平,缓解了症状及病情,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化脓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文海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204-205,共2页
目的:分析葛根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葛根素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奥扎格雷钠治疗... 目的:分析葛根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葛根素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1%)低于研究组(95.7%),且神经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奥扎格雷钠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吕丽霞 文海杰 陈夏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0例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情况及头部CT或MRI复查资料。...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0例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情况及头部CT或MRI复查资料。按头部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n=32例)和非出血转化组(n=28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前用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对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及患有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无影响(P>0.05)。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高血压及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出血转化有影响(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4.5 cm、NIHSS评分>10分及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出血转化组患者发病前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率为93.75%(30/32),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相关因素分析,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NIHSS评分、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因素,其中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出血转化
原文传递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文海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9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脑梗死患者最多,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出血患者最少。治疗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脑梗死患者最多,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出血患者最少。治疗期间出现全身并发症者121例,治疗后完全治愈98例,余2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发病类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 脑梗死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文海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15年组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15年组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程组,病程﹥10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病程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随着患者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循环障碍、高脂血症均是引起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海杰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64%较对照组70.45%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浆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较对照组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长春西汀注射液 脑心通胶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