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及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异时性胃癌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馨月 王斌 +3 位作者 王涛 刘凯军 文良志 陈东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根除HP对胃癌有预防作用,但早期胃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根除HP仍有2.7%~6.1%的患者可发生异时性胃癌(MGC),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HP根除后胃黏...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根除HP对胃癌有预防作用,但早期胃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根除HP仍有2.7%~6.1%的患者可发生异时性胃癌(MGC),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HP根除后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不能完全逆转、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及遗传异常累积、表观组稳态失衡、免疫微环境变化、胃黏膜干细胞异常、染色质可及性、染色体重塑改变等角度,阐述早期胃癌行ESD及HP根除后上述分子改变导致癌变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剥离术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异时性胃癌 发生机制
下载PDF
241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
2
作者 胡馨月 文良志 +3 位作者 王斌 魏艳玲 崔红利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分析总结2 41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发表于1980年1月至2022年8月的文献,最终纳入150篇文献,共计2 410例HSO... 目的 分析总结2 41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发表于1980年1月至2022年8月的文献,最终纳入150篇文献,共计2 410例HSOS患者,分析总结本组HSOS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2 410例HSOS患者主要病因与服用含有吡咯烷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的食物、植物及各种药物如土三七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胀(78.09%)、腹水(45.61%)、腹痛(24.78%)、肝肿大(26.14%)、黄疸(30.77%)多见。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肝脏肿大、不均匀强化且增强后呈“地图状”或斑片状改变、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显示及下腔静脉受压狭窄。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AST、ALT、GGT及TBIL水平轻至中度升高,ALB和PLT降低。HSOS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治疗、TIPS分流手术、肝脏移植术等。结论 HSOS好发于男性,病因以服用土三七为主,常有腹胀、腹痛、腹水、肝肿大等突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治疗以对症、抗凝、TIPS和肝移植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病因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 治疗方式
下载PDF
肝硬化与骨髓造血 被引量:5
3
作者 文良志 熊吉 +1 位作者 孙文静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1-393,共3页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肝病,是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后期阶段,其特征是肝脏结构破坏、纤维间隔和再生结节形成.失代偿期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形成为特点,临床上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肝病,是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后期阶段,其特征是肝脏结构破坏、纤维间隔和再生结节形成.失代偿期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形成为特点,临床上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1].近年来,肝硬化与骨髓造血系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取得确切的疗效,提示骨髓细胞可影响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关系密切[2,3].同时,肝硬化也常导致骨髓造血系统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造血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调控因子
下载PDF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文良志 孙文静 +4 位作者 刘凯军 王斌 魏艳玲 陈东风 崔红利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4期209-211,226,共4页
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土三七等传统中药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药效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 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土三七等传统中药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药效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肝毒性也逐渐被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As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尤其对PAs所致HSOS的作用机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治疗进行深入阐述,同时亦发现PAs除可引起HSOS外,还可通过其二级代谢产物与DNA所形成络合物激活代谢活化机制,进而诱导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癌
下载PDF
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及处理 被引量:6
5
作者 文良志 刘凯军 +1 位作者 魏艳玲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332-335,共4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与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1].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AAD,临床上以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二代头孢、克林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与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1].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AAD,临床上以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二代头孢、克林霉素所致AAD最常见,抗菌谱越广的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发生率越高[2].我国抗生素使用率高,随着抗菌谱不断扩大,抗菌效能的不断加强,AAD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而老年人因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住院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危险因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文良志 刘凯军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7期961-964,968,共5页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肿瘤相关死亡疾病。每年超过95万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而且针对胃癌的流行...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肿瘤相关死亡疾病。每年超过95万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而且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机制及治疗选择和策略都有重大进展,但是胃癌的诊治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本文将就胃癌近年来在基础领域与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螺杆菌 幽门 干细胞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磷酸酶SHP-1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文良志 钱慧 谢渭芬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主要在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JAK/STAT、PI3K-AKT等的负向调节因子。SHP-1在抑制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主要在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JAK/STAT、PI3K-AKT等的负向调节因子。SHP-1在抑制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及SHP-1基因突变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SHP-1在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发生、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 消化系统肿瘤 肝癌
下载PDF
近5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艳梅 孙文静 +5 位作者 文良志 刘凯军 王斌 刘卉 陈东风 傅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66,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报道,并从中纳入202篇相关文献,共计26 015例DILI患者。总结DILI的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致病药物、临床特征...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报道,并从中纳入202篇相关文献,共计26 015例DILI患者。总结DILI的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结果 26 015例DILI患者中,男12 885例(49.53%),女13 130例(50.47%),平均46.86岁。排列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34.68%)、抗结核药(15.81%)、抗微生物药(12.04%)、抗肿瘤药(9.09%)、解热镇痛药(6.17%)。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50.37%)、黄疸(52.68%)、纳差(43.59%)。158篇文献记录了19 994例患者DILl的分型,其中肝细胞型占58.84%、胆汁淤积型占21.79%、混合型占19.37%。肝活组织检查在诊断DILI中有一定价值。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抗炎、保肝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179篇文献记录了22 030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11 159例(50.65%)、好转8742例(39.68%)、无效1176例(5.34%)、死亡353例(1.60%)。结论国内文献报道DILI男女比例相当,中药引起的DILI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居多,治愈及好转率90.34%,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MEDLARS 中国
下载PDF
639例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周银斌 文良志 +4 位作者 刘凯军 兰春慧 沈小春 杨莹莹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8-933,共6页
目的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17 h)和下午组(禁食18~... 目的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17 h)和下午组(禁食18~24 h)。比较2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根据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及胃内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反流,探讨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合理禁食时间。结果纳入639例患者,其中上午组55例(16.98%,55/324)、下午组75例(23.81%,75/315)发生胆汁反流。下午组Ⅰ级胆汁反流发生例数显著高于上午组(50例vs 27例,χ~2=8.823,P=0.003),2组间Ⅱ级及Ⅲ级反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级χ~2=0.02,P=0.89;Ⅲ级χ~2=0.07,P=0.89)。上午组有35例BRI≥14,下午组有29例BRI≥14。结合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及BRI值,上午组确定为病理性胆汁反流人数显著高于下午组(χ~2=7.915,P=0.005)。根据BRI值,上午组发生反流患者中Ⅰ级有20例为生理性,7例为病理性,Ⅱ级和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下午组Ⅰ级中有45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Ⅱ级中有1例为生理性反流,16例为病理性反流,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反流。下午组发生生理性胆汁反流人数多于上午组(χ~2=7.915,P=0.005)。自禁食12 h起,按照每小时出现胆汁反流人数分组,结合BRI值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禁食时间过长(下午组)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可能性更大。结论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内镜检查时间在禁食12~14 h内完成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胆汁反流现象 胆汁反流指数 胆汁反流性胃炎 禁食时间
原文传递
肝硬化与骨代谢障碍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吉 文良志 +1 位作者 孙文静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性骨病,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最为常见.有研究指出,慢性肝病骨质疏松患者继发性骨折发生率达到20%[1].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其中成骨... 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性骨病,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最为常见.有研究指出,慢性肝病骨质疏松患者继发性骨折发生率达到20%[1].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其中成骨细胞的活化促进骨形成(bone formation),破骨细胞的活化促进骨吸收(bone resorption).在慢性肝病的进展过程中,骨转换出现了失衡,进而引起肝性骨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代谢 肝性骨病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志惠 张世荣 +7 位作者 孙文静 文良志 刘凯军 郭严 魏艳玲 王斌 顾小红 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为NAFLD组(n=275),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n=276),对2组人群的肺功...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为NAFLD组(n=275),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n=276),对2组人群的肺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同时对ALT升高的NAFLD组和ALT正常的NAFLD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方差齐者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D组FVC、FEV1分别为(3.60±0.87)L、(2.97±0.79)L,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80)L、(3.17±0.81)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2.87,P值均<0.01)。NAFLD组FEV1/FVC比值为(82.06±13.88)%,略低于对照组(82.88±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的NAFLD组FVC、FEV1、FEV1/FVC分别为(3.53±0.82)L、(2.72±0.80)L、(81.21±13.00)%,均低于ALT正常的NAFLD组的(3.69±0.92)L、(3.06±0.79)L、(82.69±12.9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FLD患者可能发生肺功能损害,与其代谢紊乱、肝脏炎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炎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静 刘凯军 +1 位作者 文良志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4-396,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成体干细胞主要类型之一,能产生所有的间质谱系细胞,可修复受损的组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近年来,随着BMSCs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 骨轴双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成体干细胞主要类型之一,能产生所有的间质谱系细胞,可修复受损的组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近年来,随着BMSCs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 骨轴双向调节模式、骨髓细胞及BMSCs对肝脏的影响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脏 细胞再生 细胞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世荣 陈志惠 +7 位作者 孙文静 文良志 刘凯军 郭严 魏艳玲 王斌 顾小红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223例)和对照组(259例),超声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223例)和对照组(259例),超声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峰值、A峰值,并计算其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E/A值。结果 NAFLD组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E/A值低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与NAFLD明显相关(P<0.05),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NAFLD与心脏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脏 左室质量指数 相对室壁厚度 左室舒张功能受限
下载PDF
不同评分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钰懿 慕之勇 +10 位作者 胡辂 王军 熊伟 胡鸿 刘爱民 安选 许愈强 余灏东 王金能 文良志 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2月我国西南地区多家医院行TIPS治疗的447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306例,死亡组62例。计算五种评分模型分值,并基于五种评分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各评分模型对TIPS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评分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的差异,并采用Log-rank检验。各模型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不同时间点C指数及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生存组患者年龄(Z=2.884)低于死亡组,Alb(t=3.577)、Na^(+)(Z=-3.756)均高于死亡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22.674)、AST(Z=2.141)、PT(Z=2.486)、INR(Z=2.429)、TBil(Z=3.754)、腹水严重程度(χ^(2)=14.186)及五种模型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各评分模型均能有效对TIPS患者预后进行风险分层。对各评分模型不同时间点C指数比较发现,Child-Pugh评分对术后生存预测能力较高,其次为MELD-Na评分、MELD评分和CLIF-C AD评分,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相对较差,此外,随时间延长,各评分预测效能均减弱。Child-Pugh评分术后1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832),MELD-Na评分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726),而FIPS评分术后在1年和3年生存预测能力比较中均较差。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均可作为肝硬化TIPS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方法,且都可为肝硬化TIPS患者提供有效的预后风险分层。在短期预测上Child-Pugh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长期预测上MELD-Na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均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下载PDF
肝骨对话的生物学基础
15
作者 刘凯军 孙文静 +1 位作者 文良志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肝脏在胚胎第6周开始具有造血功能,人胚第5个月骨髓开始造血,而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1].骨髓造血干细胞会发育为单核细胞,在肝脏中则可发育为重要的Kupffer细胞.同时,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肝脏与骨髓之间在生理... 肝脏在胚胎第6周开始具有造血功能,人胚第5个月骨髓开始造血,而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1].骨髓造血干细胞会发育为单核细胞,在肝脏中则可发育为重要的Kupffer细胞.同时,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肝脏与骨髓之间在生理以及病理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也为终末期肝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因此,"肝骨对话"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肝脏与骨(髓)之间生理和病理过程联系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骨髓 造血功能
下载PDF
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1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明贵 刘凯军 +5 位作者 文良志 王斌 孙文静 崔红莉 陈东风 颜綦先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DILI发病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化疗药物所致DILI住院...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DILI发病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化疗药物所致DIL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化疗药物种类,出现DILI的时间、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128例,男性46例(30.51%),女性82例(69.49%),其中最小年龄24.0岁,最大82.0岁,平均(53.2±5.4)岁。使用化疗药物到发生肝损伤时间从2.0~30.0 d,平均(16.3±2.4)d。引起DILI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杉醇、铂类、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可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本组患者中DILI的程度:1级(轻度肝损伤)74例(57.81%),2级(中度肝损伤)44例(34.38%),3级(重度肝损伤)8例(6.25%),4级(肝衰竭)1例(0.78%),5级(死亡)1例(0.78%)。治疗方式根据2007年版《急性药物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1级肝损伤患者继续使用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2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3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丁二磺腺苷蛋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激素及血浆置换。4级、5级除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适时给予激素及血浆置换。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愈117例(91.40%),死亡1例(0.78%),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2例(1.50%),放弃治疗8例(6.25%)。结论化疗药物所致DILI并不少见,接受化疗的患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DILI并积极有效处理,绝大多数化疗所致DILI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昕茹 文良志 +1 位作者 王斌 陈东风 《胃肠病学》 2018年第7期391-394,共4页
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源于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消化道出血,如早期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导致致死性的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肠坏死等。此类疾病可隐匿起病,发病时常以腹痛、便血为突出临床表现,但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可确诊,临床上极易漏诊... 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源于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消化道出血,如早期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导致致死性的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肠坏死等。此类疾病可隐匿起病,发病时常以腹痛、便血为突出临床表现,但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可确诊,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重视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腹痛 肠系膜缺血 血管畸形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环指蛋白14通过抑制HNF1α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转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光曦 王文生 +2 位作者 张亮 文良志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83,共9页
目的研究环指蛋白14(ring finger protein 14,RNF14)对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RNF14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网站(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http://... 目的研究环指蛋白14(ring finger protein 14,RNF14)对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RNF14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网站(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http://gepia.cancer-pku.cn)与Western blot实验分析正常人肝细胞与肝癌细胞间RNF14的表达差异;应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与侵袭实验研究过表达和敲低RNF14对肝癌细胞(Hu7、7404)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体外、体内共同验证RNF14对肝癌细胞7404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RNF14与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lpha,HNF1α)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GEPIA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RNF14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P<0.05)。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RNF14后,肝癌细胞Hu7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同样地,敲低RNF14后,肝癌细胞7404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CCK-8增殖实验、克隆形成与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证明:敲低RNF14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RNF14与HNF1α之间存在相互结合,且RNF14能够下调HNF1α的表达。结论RNF14能够通过抑制抑癌因子HNF1α的表达,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转移能力,从而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4 肝细胞核因子1&alpha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淑娟 文良志 +1 位作者 张新 谢渭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作为一种基础调节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等多个生命过程。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可影响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作为一种基础调节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等多个生命过程。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可影响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维持体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关键因子。近年来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就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类 酪氨酸磷酸化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5例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白婷婷 李琴 +5 位作者 文良志 张艳梅 魏艳玲 王斌 陈东风 邢寒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0-625,共6页
Abernethy畸形是一种由于胚胎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发育异常导致门静脉缺失或发育不良,引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疾病[1]。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易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 Abernethy畸形是一种由于胚胎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发育异常导致门静脉缺失或发育不良,引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疾病[1]。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易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现回顾性分析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