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Caspase3与PC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文革生 林梅芳 +1 位作者 邓庆先 黄永坤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疾病过程中Caspase3和PCNA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疾病过程中Caspase3和PCNA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NEC模型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予鼠乳代乳品人工喂养3 d;NEC模型组采用代乳品喂养+缺氧+冷刺激,连续3 d建立NEC模型。3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Caspase3和PCNA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釆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并对NEC模型组肠组织Caspase3和PCNA的表达行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NEC模型组肠组织Caspase3表达指数(77.3±8.6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8.92±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而NEC模型组肠组织PCNA表达指数(15.00±1.9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4.17±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EC模型组肠道组织病理评分与Caspase3的表达指数(P=0.005)、Caspase3/PCNA表达指数比(P=0.0016)呈正相关;而与PCNA表达指数呈负相关(P=0.014)。结论 Caspase3可能通过表达上调参与了NEC的疾病过程,而PCNA可能通过下调表达量参与了NEC的疾病过程,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对NE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庆先 贺湘英 +5 位作者 黄永坤 文革生 袁新华 林梅芳 富琴琴 蒋琦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鼠肠道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肠黏膜保护作用。方法将出生48 h的SD新生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ln组、NEC组,NEC Gln组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予鼠乳代乳品人工喂养;Gl...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鼠肠道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肠黏膜保护作用。方法将出生48 h的SD新生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ln组、NEC组,NEC Gln组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予鼠乳代乳品人工喂养;Gln组采用鼠乳代乳品加Gln喂养;NEC组鼠代乳品喂养并于每天早晚予缺氧及冷刺激,连续3 d,建立NEC模型;NEC Gln组在建立NEC模型的同时,给予鼠乳代乳品加Gln喂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生鼠肠道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Gln组相比,NEC组和NEC Gln组的一般情况较差、体质量负增长,肠黏膜细胞出现炎性浸润,肠黏膜充血水肿,固有层分离,重者可见肠绒毛脱落、消失。对照组、Gln组、NEC组和NEC Gln组的PCNA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34.17±5.78、34.42±5.38、15.00±1.94、30.67±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2,P<0.001)。NEC组PCNA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低于对照组、Gln组和NEC Gl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Gln组和NEC Gl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发生NEC时,PCNA表达量降低;补充Gln可上调PCNA的表达量,加快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鼠
下载PDF
不同时间补充维生素D对极低出生体重婴儿骨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玉芳 邓庆先 +3 位作者 林梅芳 蒋琦 富琴琴 文革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1-753,共3页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MBD)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重者骨折[1]。世界卫生组织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MBD)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重者骨折[1]。世界卫生组织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定义为出生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有研究显示VLBWI潜在的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近期和远期骨矿化减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慢性代谢性疾病 钙磷代谢紊乱 骨碱性磷酸酶 维生素D infant 出生体重 骨矿化
下载PDF
新生儿真菌感染母婴垂直传播调查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文革生 沈国松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期47-49,52,共4页
目的调查出生7 d内的新生儿发生真菌定植或感染者与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提出垂直传播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且出生24 h内即在新生儿科住院、出生7 d内发生真菌定植... 目的调查出生7 d内的新生儿发生真菌定植或感染者与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提出垂直传播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且出生24 h内即在新生儿科住院、出生7 d内发生真菌定植或感染者82例为调查组,另选同期新生儿82例未发生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分析与其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82例中新生儿脐炎11例,尿布皮炎46例,鹅口疮23例,真菌败血症2例,其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者42例;对照组82例中其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者19例,两组患儿与其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相关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81,P〈0.01)。新生儿行感染部位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发现其菌种分布与母亲妊娠期阴道分泌物涂片和(或)培养的结果一致。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者61例,其中,治疗组26例,新生儿真菌感染7例,发病率26.9%,未治疗组35例,新生儿真菌感染26例,发病率74.3%,显示母亲治疗与否对新生儿真菌感染发生亦有显著差异(χ^2=13.48,P〈0.01)。结论新生儿真菌定植或感染者其母亲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发生率高,母亲及时正规治疗可降低真菌母婴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新生儿 垂直传播 防治
下载PDF
窒息复苏后极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富琴琴 邓庆先 +2 位作者 林梅芳 文革生 邢建明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窒息复苏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变化,为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出血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将18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时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58例(观察1组)、重度窒息34例(观察2组)和无窒息97例(观察3组),监测各...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窒息复苏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变化,为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出血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将18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时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58例(观察1组)、重度窒息34例(观察2组)和无窒息97例(观察3组),监测各组患儿在出生1、24、48、72h时PT、TT、APTT、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5项指标变化;比较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窒息复苏后的患儿(常规监测组)与未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的窒息复苏后患儿(非常规监测组)伴出血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1、2、3组患儿在出生1h时凝血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h时观察2组Fb较观察1组和3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Fb与观察1组比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D-二聚体较观察1组和3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D-二聚体较观察1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观察2组Fb较观察1组和3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Fb与观察1组比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D-二聚体较观察1组和3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D-二聚体较观察1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各组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监测组比非常规监测组合并出血性疾病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复苏后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凝血功能变化,以重度窒息患儿明显,其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建议对窒息复苏后极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并适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复苏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帆 文革生 蒋琦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预后改善干预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ELBWI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及死亡时间分组,分析存活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244例ELBWI中存活158...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预后改善干预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ELBWI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及死亡时间分组,分析存活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244例ELBWI中存活158例,存活率为64.75%;不同胎龄组ELBWI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和存活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ELBWI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和存活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胎龄<26周组和26~27周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27周组(P<0.05);出生体重<750 g组重度窒息和血糖紊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50 g组(P<0.05);胎龄<26周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26~27周组、>27周组(P<0.05);胎龄<26周组败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27周组(P<0.05);胎龄<26周组和26~27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贫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27周组(P<0.05);出生体重<750 g组全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50 g组(P<0.05).结论ELBWI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针对ELBWI住院期间早晚期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存活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金薇 陈继男 +1 位作者 文革生 高毅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的促生长效应。方法 11例青春后期矮小患儿,按性别分为2组,A组,男5例,骨龄14~15岁,B组,女6例,骨龄12.5~13.5岁,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剂量0.15 IU/(kg.d),疗程6个月。结果 2组...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的促生长效应。方法 11例青春后期矮小患儿,按性别分为2组,A组,男5例,骨龄14~15岁,B组,女6例,骨龄12.5~13.5岁,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剂量0.15 IU/(kg.d),疗程6个月。结果 2组患儿的身高分别由治疗前(148.6±2.6)cm、(139.6±2.9)cm增加到(153.6±2.1)cm、(143.8±2.5)cm,生长速率分别由治疗前(3.8±0.5)cm/年、(3.3±0.6)cm/年,提高到(9.8±1.7)cm/年、(8.4±1.8)cm/年,预测成年身高由治疗前(158.9±3.0)cm、(147.6±1.2)cm提高到(160.3±3.0)cm、(149.2±1.6)c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龄增加较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GH治疗对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儿童有促生长效应,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 重组人生长激素 青春后期 骨龄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状况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忻蓉 唐剑波 +2 位作者 文革生 娄志武 雷朝霞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48-49,53,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高危儿听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法对681例在NICU住院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诊断,检查结果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ICU听力障碍率2.39%,听神经病发病...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高危儿听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法对681例在NICU住院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诊断,检查结果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ICU听力障碍率2.39%,听神经病发病率0.34%;住院期间听力初筛未通过率高,42d复筛通过率高;听损伤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面形态畸形和宫内感染。结论NICU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需重点关注;NICU高危儿的听力状况存在着各种变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快速听性脑干发应是NICU高危儿较适宜的听力筛查模式,42d是联合筛查较适宜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高危儿 听力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Ⅱ类基因
9
作者 文革生 黄永坤 李海林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3年第z1期36-39,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目前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许多研究认为H.pylori感染引起人类胃肠疾病的机制可能与宿主的免疫遗传因素有关,即宿主HLA-Ⅱ类基因中...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目前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许多研究认为H.pylori感染引起人类胃肠疾病的机制可能与宿主的免疫遗传因素有关,即宿主HLA-Ⅱ类基因中可能存在对H.pylori感染易感和/或抵抗的基因.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HLA-Ⅱ类基因
下载PDF
云南昆明彝族和汉族儿童HLA-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永坤 文革生 +3 位作者 戚勤 郝萍 李海林 周丽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1-562,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昆明市 彝族 汉族 儿童 HLA-DQB1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
下载PDF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NSP4基因变异与临床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戚勤 侯宗柳 +4 位作者 李海林 文革生 庞伟 周丽芳 黄永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 RV)流行株非结构蛋白 4( NSP4)的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 法对昆明地区 2002年和 2003年流行期不同程度腹泻患儿中分离出的 22株轮状病毒流行株的 NSP4基因进行 RT-PCR扩增,并进行 cDNA序列分析,与来自 Ge... 目的研究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 RV)流行株非结构蛋白 4( NSP4)的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 法对昆明地区 2002年和 2003年流行期不同程度腹泻患儿中分离出的 22株轮状病毒流行株的 NSP4基因进行 RT-PCR扩增,并进行 cDNA序列分析,与来自 GenBank Database的 4株人 RV( Wa、 KUN、 AU-1、 Hochi)和 3株动物 RV( EW、 OSU、 SAll)以及我国不同地区 RV流行株 NSP4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氨基酸同源性表明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间的同源性高达 98.9%~ 99.4%, 22株流行株全都属于 Wa组.氨基酸进化树提示在 Wa组内又包括 3个亚组.NSP4基因变异与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 P>0.05).结论 2002年和 2003年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皆属 Wa组,且其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 NSP4基因变异与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但与流行发病的关系需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非结构蛋白4 基因 变异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彝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HLA-DQA1免疫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永坤 戚勤 +3 位作者 郝萍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2-655,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用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31例H.pylor...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用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31例H.py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及39例无感染儿童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52%vs3.85%,P=0.025,Pc=0.35),OR=4.245(95%CI:1.097~16.428);感染组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0vs12.82%,P=0.003,Pc=0.042),OR=1.147(95%CI:1.053~1.249)。结论在HLA?DQA1位点上,H.py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102基因可能是彝族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302基因则可能是抵抗基因和具有免疫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HLA-DQA1 PCR-SSP ^13C尿素呼气实验
下载PDF
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的免疫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武 王美芬 +5 位作者 黄永坤 郝萍 戚勤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符合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的36例H.pylori感染患儿及34例非感染儿童进行HLA-DR/DQB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检出15种DRB1等位基... 目的了解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符合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的36例H.pylori感染患儿及34例非感染儿童进行HLA-DR/DQB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检出15种DRB1等位基因,非感染组检出11种DRB1等位基因,两组均检出7种DQB1等位基因;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族儿童中H.pylori感染和非感染组的HLA-DR/DQB1等位基因频率无免疫遗传学差异;白族儿童H.pylori感染与HLA-DR/DQB1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白族 HLA-DR/DQB1 儿童
下载PDF
昆明白族儿童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永坤 王美芬 +6 位作者 郝萍 杨武 戚勤 唐睿珠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3-834,共2页
关键词 HLA-DRB1 多态性分析 DQB1 基因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人类遗传学 儿童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HLA-DQA1的免疫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永坤 戚勤 +3 位作者 郝萍 李海林 文革生 周丽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了解昆明汉族儿童中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率及其HLA-DQA1免疫遗传学特征. 方法:用胶体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153名6-14岁的学生血H pylori-IgG抗体.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以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试... 目的:了解昆明汉族儿童中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率及其HLA-DQA1免疫遗传学特征. 方法:用胶体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153名6-14岁的学生血H pylori-IgG抗体.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以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34例H pylori感染儿童及37例无H pylori感染儿童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 结果:昆明儿童H pylori感染率为34.5%,其HLA-DQA1*0103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H pylori感染儿童(29.41% vs 9.46%,P=0.002,Pc=0.028,OR=3.988,95%CI: 1.562-10.180);而H pylori感染儿童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无H pylori感染儿童(19.12% vs 33.78%, P=0.049,OR=0.463,95%CI:0.214-1.003),但经等位基因多项比较校正,差异消失(Pc=0.686). 结论:昆明汉族儿童H pylori感染率较高.他们在HLA- DQA1位点上与无H pylori感染儿童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103基因可能是H 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而DQA1*0302基因则是否具有免疫抵抗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 免疫遗传学特征 Hpylori感染
下载PDF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VP7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永坤 戚勤 +4 位作者 侯宗柳 李海林 文革生 庞伟 周丽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3-844,共2页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2003年9~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大便样本中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断,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2003年9~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大便样本中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断,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1.昆明地区2003年秋冬季50份标本能定型者32份(占64%).其中G3型占93.75%(30/32);混合型占6.25%(2/32),均为G1+G3型.本次分型中未见G2及G4型.2.2003年9~12月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特点为病程短,脱水程度轻,腹泻次数少,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少见.结论1.2003年9~12月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以G3型为主,与以往比较出现了流行株的转变.2.G1型感染的临床表现较G3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属 腹泻 婴儿 VP7型
下载PDF
云南昆明白族、汉族、彝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美芬 郝萍 +5 位作者 黄永坤 戚勤 杨武 唐睿珠 文革生 李海林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为了解昆明白族、汉族、彝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P技术对昆明地区无血缘关系的3个民族儿童的HLA-DQA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民族儿童HLA-DQA1基因位点上共检出14种等位基因。其中昆明白族儿童HLA-DQA1最常... 为了解昆明白族、汉族、彝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P技术对昆明地区无血缘关系的3个民族儿童的HLA-DQA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民族儿童HLA-DQA1基因位点上共检出14种等位基因。其中昆明白族儿童HLA-DQA1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为*0601(16.67%),高频等位基因为*0103、*0102、*0303;昆明汉族儿童HLA-DQA1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为*0302(26.67%),高频等位基因为*0103、*0601;昆明彝族儿童HLA-DQA1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为*0601(38.57%),除*0601外没有高频等位基因,余基因频率均小余10%,同时在基因排序上3个民族也存在着差异。结果提示,昆明地区3个民族儿童HLA-DQA1基因分布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汉族 彝族 HLA DQA1 等位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681例听力筛查
18
作者 忻蓉 唐剑波 +2 位作者 文革生 娄志武 雷朝霞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90-390,共1页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 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 听力状况 筛查工作
下载PDF
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美芬 黄永坤 +4 位作者 郝萍 戚勤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白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研究H pylori感染的免疫遗传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方法对应用胶体金标疫渗滤法 (DIGFA)和免疫印... 目的:探讨昆明白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研究H pylori感染的免疫遗传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方法对应用胶体金标疫渗滤法 (DIGFA)和免疫印迹法联合诊断的32例H pylori感染昆明白族儿童(实验组)和34例无 H pylori感染的昆明白族儿童(对照组)进行 HLA-DOA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实验组HLA-DQA1*010401或*0402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0 vs 15%,X2=0,P=0.001,Pc=0.014, OR=1.172,95%CI:1.062-1.294).结论:HLA-DQA1*010401或*0402基因可能对H pylori感染具有免疲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儿童 幽门螺杆菌 HLA-DQA1
下载PDF
小儿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1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永坤 文革生 +1 位作者 李海林 段晶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7-237,共1页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性,4岁.以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发热15 d于2002年12月1日由某县医院转入.入院前15 d患儿不明原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腹痛的部位及性质患儿叙述不清,每天发作10~15次,疼痛剧烈难忍,患儿辗转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恶...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性,4岁.以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发热15 d于2002年12月1日由某县医院转入.入院前15 d患儿不明原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腹痛的部位及性质患儿叙述不清,每天发作10~15次,疼痛剧烈难忍,患儿辗转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每天6~8次.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无多尿、尿急、尿频、尿痛等.小便正常,大便稍稀,每天1~2次,无黏液及脓血.曾在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住院治疗,经补液、对症、头孢拉定抗感染4 d,热退,腹痛、呕吐减轻,好转出院.3 d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9.5℃),腹痛加重,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频繁呕吐,无腹泻,在某县人民医院就诊,仍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继续以补液、对症、抗感染住院治疗,1周之后无好转,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积水 误诊 儿童 诊断 X线 B超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