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双能CT、细针穿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化选择
1
作者 李琳 张丽君 +1 位作者 斯岩 沈美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DECT检查,其中167例患者加做侧区淋巴结FNAB和细针穿刺抽吸物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以评估LNM情况,手术后的常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评估方法的最优选择。结果DECT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和侧区PTC淋巴结转移(LLNM)预测的灵敏度较B超有显著提高(55.4%vs.44.8%,P<0.001)(90.9%vs.71.6%,P<0.001),B超在LLNM预测的特异性较DECT有优势(72.7%vs.42.7%,P<0.001);B超、DECT联合诊断对CLNM和LLNM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较高(91.6%,94.8%),当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下降(74.3%,63.1%)。此时,增加可疑淋巴结FNAB及FNA-TG检测后其准确率增加至87.9%。结论B超、DECT联合评估是必要的;联合诊断均有转移时,不需要进行额外检查,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的FNAB和FNA-TG检测以避免不必要的侧区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 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尚婷 许泳康 +4 位作者 周燕 苏国义 斯岩 吴飞云 许晓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UBE2T通过JAK-STAT通路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
3
作者 张丽君 李琳 +1 位作者 斯岩 沈美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在PTC细胞中的功能,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未来PTC的靶向治...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在PTC细胞中的功能,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未来PTC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系统分析UBE2T在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BE2T在甲状腺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PTC细胞系(TPC-1、KTC-1)中进行UBE2T敲减实验,借助CCK-8、平板克隆、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C组织中UBE2T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患者无疾病间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UBE2T敲减导致TPC-1和KTC-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STAT磷酸化下调。敲减UBE2T的细胞系加入STAT激活剂后,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结论:敲减UBE2T能抑制PTC细胞系TPC-1和KT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BE2T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UBE2T有可能成为PTC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泛素结合酶E2T JAK-STAT通路
原文传递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代替真实平扫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境伟 周燕 +4 位作者 苏国义 斯岩 沈美萍 许晓泉 吴飞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865-870,共6页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代替真实平扫(TNC)图像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TC患者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图像。常规平扫获得TNC图像,后处理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代替真实平扫(TNC)图像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TC患者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图像。常规平扫获得TNC图像,后处理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VNC(VNC-a和VNC-v)图像。测量3组图像(TNC、VNC-a、VNC-v)上平均衰减值、图像噪声、钙化的数量和长度,并计算辐射剂量。采用5分制评分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胸锁乳突肌、颈椎骨松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VNC图像的平均衰减值均显著低于TNC图像(P<0.05),颈部脂肪VNC图像的平均衰减值均显著高于TNC图像(P<0.05)。颈椎骨松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TNC图像的信噪比(SNR)均显著高于VNC图像(P<0.05)。各组织TNC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明显高于VNC图像(P<0.001)。与TNC图像相比,VNC图像检测到的钙化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钙化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VNC图像(P<0.001)。用VNC代替TNC,有效剂量减少了34.2%。结论:尽管可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但考虑到不同的平均衰减值、SNR、CNR和钙化长度,我们认为VNC图像不能直接替代TNC图像用于评估PT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畏 陆辉 斯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型以骨型为主(72.2%),肾型其次(11.1%),其他(16.7%)。88.9%患者血钙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100.0%升高。91.7%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5.6%为甲状旁腺腺癌;2.8%为甲状旁腺增生。36例均有误诊,其中9例误治。结论: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发病年龄轻,女性多见,临床上以骨型为主,少数患者血钙可以不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均升高,病理类型以单发腺瘤最多见。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37832表达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爱军 斯岩 +2 位作者 刘指南 蔡晶昇 沈美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PTC)组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ONHSAT037832的表达变化。方法 58例PTC患者(PTC组),其中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8例,不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0例,均行PTC切除手术,术前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PTC)组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ONHSAT037832的表达变化。方法 58例PTC患者(PTC组),其中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8例,不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0例,均行PTC切除手术,术前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术中留取PTC组织标本。2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对照组,术前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术中留取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PTC组织、血浆NONHSAT037832。结果 PTC组、对照组瘤组织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1±0.63、3.04±0.56,血浆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2±1.38、4.16±1.43,二者比较,P均>0.05。PTC组中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瘤组织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1±0.63、8.74±1.56,血浆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54±1.55、2.42±0.38,二者比较,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癌组织NONHSAT037832与血浆中NONHSAT037832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01)。结论 PTC癌组织NONHSAT037832表达与血浆NONHSAT037832表达呈正相关,PTC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NONHSAT037832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37832
下载PDF
甘露醇肠道准备致结肠破裂一例
7
作者 周树林 梁辉 +1 位作者 斯岩 陈国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术前肠道准备 口服甘露醇 结肠破裂 脐周阵发性绞痛 胃肠减压 肛门插管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亢进
下载PDF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PTH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兆书 斯岩 +2 位作者 金臻 陆婉 沈美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PTH的代谢规律,探讨适合我国的甲旁亢手术过程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监测的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连续检测29例甲旁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后切...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PTH的代谢规律,探讨适合我国的甲旁亢手术过程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监测的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连续检测29例甲旁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切除病变组织后1、3、5、10、15、30 min和1 h、24 h取外周血,送检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结果:切除病变组织后PTH迅速下降,切除后10 min,82.1%的患者PTH降至正常高值以下;术后10 min^1 h,PTH/PTH0≤0.5的百分比保持在96%左右。术后24 h,96.6%的患者PTH降至正常。经术后1~24个月不等随访,PTH均在正常范围或正常值高界,血钙均正常。结论:病变腺体切除后10 min,PTH降至基础值的50%以下可以作为肿瘤完全切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 甲状旁腺激素
原文传递
miR-590-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童厚超 斯岩 +2 位作者 张浩 蔡晶昇 沈美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3-879,共7页
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 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iR-590-3p明显提升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干扰miR-590-3p可增加TP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0.01)。同时可以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90-3p EMT 甲状腺乳头状癌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与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方海生 蔡晶昇 +3 位作者 童厚超 李可栋 沈美萍 斯岩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术后颈侧区淋...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8.2%和66.7%,单因素分析提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在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腺外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方面与未转移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45岁(P=0.041),肿瘤直径>5 mm(P=0.01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147例进行了术中Ⅲ~Ⅳ区淋巴结活检快速病理检查,阳性灵敏度为88.4%,特异度98.4%。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术中Ⅲ~Ⅳ区淋巴结活检快速病理检查是较好的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术中淋巴结活检 病理
下载PDF
省局发出通知 强调国税局领导班子配备问题
11
作者 斯岩 《安徽税务》 1994年第9期7-7,共1页
省局发出通知强调国税局领导班子配备问题省局于7月28日,以皖明电80号文就两套税务机构分设组建中若干问题发出通知,通知中强调了国税局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通知说,目前有的地方要求从其他部门或单位调入人员,作为国税局的局... 省局发出通知强调国税局领导班子配备问题省局于7月28日,以皖明电80号文就两套税务机构分设组建中若干问题发出通知,通知中强调了国税局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通知说,目前有的地方要求从其他部门或单位调入人员,作为国税局的局长人选或"牵头人",这是不符合省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税局 机构分设 通知 国家公务员 地方税务部门 政府办公厅 补充人员 部门审查 实施办法 国家税务局
下载PDF
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臻 斯岩 +2 位作者 陆婉 吴兆书 沈美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9-100,共5页
目的 :检测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 目的 :检测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52例PTC、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对应患者血浆、30例同期于本院行体检健康者血浆miR-155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miR-155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PTC血浆与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iR-155在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43±6.14和1.14±0.41,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组血浆miR-155表达量分别为3.35±1.85、1.30±0.30和1.41±0.24,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组与对照组区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51~0.970,P<0.001),PTC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区分的AUC为0.887(95%CI:0.811~0.961,P<0.001)。miR-155在PTC组织表达与血浆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00 1)。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PTC患者血浆中miR-155表达量升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液学标志物用于PT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NA 血浆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DOCK9-AS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丛珊 斯岩 +3 位作者 童厚超 庄茜 蔡晶昇 沈美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4-787,804,共5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DOCK9-AS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水平及对PT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PTC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62对组织中DOCK9...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DOCK9-AS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水平及对PT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PTC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62对组织中DOCK9-AS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构建沉默DOCK9-AS2的甲状腺癌BCPAP细胞株,用CCK8方法检测DOCK9-AS2对PT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沉默下调DOCK9-AS2的表达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DOCK9-AS2在PTC的mRNA表达水平(0.009 7±0.004 4)高于癌旁组织(0.002 6±0.001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CK9-AS2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有关(P<0.05)。在BCPAP细胞中下调DOCK9-AS2的表达时,PT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减弱(P<0.05)。结论 DOCK9-AS2在PTC中表达显著增高,沉默DOCK9-AS2的表达可抑制PT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长链非编码RNA DOCK9-AS2 增殖 侵袭转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初始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周燕 许晓泉 +5 位作者 许泳康 耿頔 斯岩 沈美萍 苏国义 吴飞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初始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2例PTC患者, 男25例、女77例, 年龄(42±...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初始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2例PTC患者, 男25例、女77例, 年龄(42±13)岁。对PTC患者进行初始复发风险评估, 分为低危组(75例)和中高危组(27例)。纳入分析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及术前甲状腺功能。形态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位置、形状、纵横比、与包膜接触程度、钙化和囊变。测量光谱CT动静脉期病灶定量参数, 包括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电子云密度(ED)、40~200 keV(间隔30 keV)单能图像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各临床、形态学特征及光谱CT定量参数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基于临床和形态学特征的临床模型、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 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PTC患者初始复发风险效能, 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间性别、病灶长径、病灶短径及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病灶的动脉期IC、动脉期Zeff、动脉期λHU、动脉期CT值40 keV、静脉期NIC、静脉期NZeff均低于低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 临床模型纳入了性别(OR为2.895, 95%CI 1.047~8.002, P=0.040)和病灶长径(OR为1.142, 95%CI 1.042~1.251, P=0.004), 预测PTC患者初始复发风险的AUC为0.720, 灵敏度为63.0%, 特异度为78.7%。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中纳入了动脉期IC(OR为0.580, 95%CI 0.370~0.908, P=0.017)、静脉期NIC(OR为0.077, 95%CI 0.011~0.536, P=0.010)、静脉期NZeff(OR为0.002, 95%CI 0.001~0.103, P=0.009), AUC为0.774, 灵敏度为71.9%, 特异度为70.0%。联合模型的AUC为0.857, 灵敏度为74.1%, 特异度为88.0%, 优于临床模型(Z=2.92, P=0.004)和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Z=2.07, P=0.046)。结论基于病灶的光谱CT多参数分析能有效预测PTC患者的初始复发风险, 且联合临床和病灶形态学特征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复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原文传递
临床和双能CT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许泳康 周燕 +4 位作者 耿頔 尚婷 斯岩 许晓泉 吴飞云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和双能CT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双能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63例PT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分析的临床和CT图像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指标、病灶... 目的探讨临床和双能CT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双能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63例PT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分析的临床和CT图像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指标、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是否合并钙化及囊变。测量平扫和动静脉期双能CT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_(eff))、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_(eff))、双能指数(DEI)和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LLNM组和非LLNM组间临床和双能CT特征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临床特征、双能CT特征和两者联合模型的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男性、甲状腺球蛋白异常、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异常、病灶位于上极、病灶最大短轴径>10 mm、病灶合并钙化的PTC患者更容易出现LLNM(均P<0.05)。LLNM组平扫NIC显著低于非LLNM组,LLNM组动静脉期IC、NIC和DEI均显著高于非LLNM组(均P<0.05)。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773,敏感度84.1%,特异度65.3%),其次是双能CT特征模型(AUC为0.745,敏感度79.9%,特异度67.4%),两者均优于临床特征模型(AUC为0.642,敏感度62.6%,特异度65.3%,均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特征,双能CT特征对PTC患者LLNM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双能CT 淋巴结转移 碘浓度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在TI-RADS 4-6类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红艳 叶新华 +3 位作者 栗翠英 林红军 斯岩 陆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在常规超声TI-RADS 4-6类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同时进行超声引导下FNAB的494例患者(共501个结节),筛选出TI-RADS 4-6类患者163例共168个结节,分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在常规超声TI-RADS 4-6类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同时进行超声引导下FNAB的494例患者(共501个结节),筛选出TI-RADS 4-6类患者163例共168个结节,分为三组:Ⅰ组,TI-RADS 4A类;Ⅱ组,TI-RADS 4B类;Ⅲ组,TI-RADS 5-6类(6类中除去已经病理证实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计算三组超声引导下FNAB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引导下FNAB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Ⅰ组分别为74.4%、73.3%、75.0%、64.7%,Ⅱ组分别为83.9%、87.5%、71.4%、91.3%,Ⅲ组分别为89.3%、91.7%、75.0%、95.7%.超声引导下FNAB对Ⅰ组、Ⅱ组的阳性预测值高于TI-RADS分类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Ⅲ组的阳性预测值与TI-RADS分类标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TI-RADS分类标准与FNAB,可提高工、Ⅱ组的诊断准确率,降低Ⅲ组的穿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 TI-RADS 4-6类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并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29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影 斯岩 沈美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单纯TC(TC组)及129例TC合并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合并LT组),后者包括40例(31.0%)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81例(62.8%)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单纯TC(TC组)及129例TC合并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合并LT组),后者包括40例(31.0%)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81例(62.8%)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8例(6.2%)同时合并HT与CLT。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行单侧腺叶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29例TC合并LT患者中,仅1例(0.8%)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其余(99.2%)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TC组比较,TC合并LT组女性、微小癌、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均P<0.05);在TC合并LT组中,并CLT患者与合并HT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LT并存的TC以PTC多见,且多为女性,LT可能对TC原发灶生长及腺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TC合并CLT与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颈淋转移
原文传递
男性乳腺癌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醒 斯岩 凌立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8.6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4例,发现肿瘤细胞13例(92.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8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8.6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4例,发现肿瘤细胞13例(92.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8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Ⅳ期3例。激素受体阳性者占82.8%。25例获得随访,死亡8例。结论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发病年龄偏大,容易误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男性乳腺癌具有特殊意义。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预示男性乳腺癌预后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原文传递
联合CT图像特征和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9
作者 许晓泉 周燕 +5 位作者 苏国义 胡昊 葛颖倩 斯岩 沈美萍 吴飞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CT图像特征联合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PTC患者的术前双能CT图像。参考2002年美国头颈外科协... 目的:探讨CT图像特征联合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PTC患者的术前双能CT图像。参考2002年美国头颈外科协会的淋巴结分区标准,将颈部淋巴结分为7区,采用淋巴结影像病理亚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245枚颈部淋巴结,根据病理结果,107枚淋巴结归为转移淋巴结组,138枚归为非转移淋巴结组。纳入分析的CT图像特征包括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缘、强化程度、强化方式、钙化、囊变和结外侵犯。测量动静脉期双能CT定量参数包括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 eff-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组间CT图像特征和定量参数差异。分别基于CT图像特征、双能CT定量参数及两者联合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组间CT图像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的动静脉期NIC、Z eff-c及λHU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联合CT图像特征和双能CT定量参数logistic模型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92.8%。双能CT定量参数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12,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3.5%。两者的诊断效能均优于CT图像特征模型,后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73.9%(Z=5.212、4.554,P均<0.001)。结论:相较于CT图像特征,双能CT定量参数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更高,两者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浓度
原文传递
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燕 许晓泉 +5 位作者 苏国义 陶欣慰 葛颖倩 斯岩 沈美萍 吴飞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双能CT评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PTC患者(129枚非转移淋巴结和97... 目的探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双能CT评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PTC患者(129枚非转移淋巴结和97枚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2例患者的156枚淋巴结(91枚非转移淋巴结和65枚转移淋巴结)为训练集,22例患者的70枚淋巴结(38枚非转移淋巴结和32枚转移淋巴结)作为独立验证集。用Syngo.via Frontier Radiomics软件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上进行半自动淋巴结图像分割,每枚淋巴结提取动脉期和静脉期各1226个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的方法进行组学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淋巴结CT图像特征(模型1)、组学特征(模型2)和两者联合(模型3)的诊断模型。将模型3用列线图直观表示,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个模型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模型1由淋巴结形状、强化程度、强化方式、钙化和结外侵犯5个特征构成。LASSO回归共筛选出3个动脉期组学特征并建立了影像组学标签(模型2)。模型3由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强化程度和影像组学标签构成。在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3均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AUC为0.965、0.933),其次是模型2(AUC为0.947、0.910),且两者均显著优于模型1(AUC为0.850、0.846)(训练集:Z=4.066、3.758,P均<0.001;验证集:Z=2.871、1.998,P=0.017、0.042)。结论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能有效诊断PTC淋巴结转移,且联合常规CT图像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