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彦浩特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1
作者 李亮 叶汪洋 +5 位作者 吴八一 斯鑫鑫 满峰浩 马宁 潘汉诗 曹开法 《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基于2022年6-8月份巴彦浩特环境监测站臭氧浓度及气象数据,结合后向轨迹及潜在源分析对近地面臭氧高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较高,8月份较低,6月16-18日、6月24-25日是三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的高值时段。湿... 基于2022年6-8月份巴彦浩特环境监测站臭氧浓度及气象数据,结合后向轨迹及潜在源分析对近地面臭氧高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较高,8月份较低,6月16-18日、6月24-25日是三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的高值时段。湿度、温度是影响巴彦浩特臭氧浓度的重要气象因子。白天和夜间,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为东南风时达到最高值,且臭氧浓度高值时段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后向轨迹分析显示,6月24日22:00-0:00高值时刻的臭氧污染传输主要受东南气流的影响,6月16日-18日、6月24日-25日浓度权重轨迹分析(WCWT)高值区(>100μg/m^(3))主要出现在宁夏、甘肃东部以及陕西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臭氧污染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下载PDF
巴彦浩特山谷风环流特征及其对O3浓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八一 叶汪洋 +2 位作者 王芳 斯鑫鑫 朱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51-56,共6页
利用巴彦浩特2018年-2021年空气质量及气象数据探究山谷风环流对夜间O_(3)浓度高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方站点昼夜风向差异明显,受山谷风环流影响,导致环保局新楼站点夜间O_(3)浓度相对更高,东西方站点O_(3)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差异性明... 利用巴彦浩特2018年-2021年空气质量及气象数据探究山谷风环流对夜间O_(3)浓度高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方站点昼夜风向差异明显,受山谷风环流影响,导致环保局新楼站点夜间O_(3)浓度相对更高,东西方站点O_(3)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差异性明显。2018年-2021年,环保局新楼站点的O_(3)浓度夜间下降幅度越小,受到山谷风的影响越大。典型山谷风过程中,三个国控站点的O_(3)浓度低值时段与山谷风风向转换时间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O_(3) 昼夜差异 山谷风
下载PDF
巴彦浩特NO_(X)变化特征及其对夜间O_(3)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哈斯乌拉 叶汪洋 +4 位作者 陈成贺日 斯鑫鑫 曾海侽 曹开法 潘汉诗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采用巴彦浩特2018—2021年空气质量浓度以及气象数据探究O_(3)与NO_(X)污染特征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018—2021年环保局新楼站点O_(3)质量浓度最高,西花园和蒙二幼站点相对较低,NO_(X)质量浓度则呈相反的趋势。环保局新楼站点昼夜O_(3... 采用巴彦浩特2018—2021年空气质量浓度以及气象数据探究O_(3)与NO_(X)污染特征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018—2021年环保局新楼站点O_(3)质量浓度最高,西花园和蒙二幼站点相对较低,NO_(X)质量浓度则呈相反的趋势。环保局新楼站点昼夜O_(3)质量浓度差异比其他站点要小,夜间O_(3)质量浓度相对更高。NO浓度日变化整体呈单峰型分布特征,峰值从西到东依次出现,NO_(2)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第一个峰值出现在上午9时,第二个峰值从东到西依次出现,且环保局新楼站点的NO、NO_(2)浓度峰值均明显小于蒙二幼和西花园站点。三个站点的O_(3)与风速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且气温的变化对O_(3)质量浓度的变化影响最大。蒙二幼站点的NO_(2)、NO质量浓度与O_(3)的负相关性更强,对O_(3)影响最大,环保局新楼站点的相对较弱,对O_(3)的影响最小。三个国控站点的NO_(X)质量浓度与O_(3)夜间下降幅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低质量浓度的NO_(X)是导致巴彦浩特地区夜间O_(3)质量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O_(3) NO_(X) 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蓝藻有机富硒肥的研制及其在普通白菜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斯鑫鑫 唐尙柱 +2 位作者 赵晓海 王顺永 李玉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0-347,共8页
为了研究蓝藻与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蓝藻、菌渣、稻壳混合富硒堆肥试验,设置对照组(CK)、富硒枯草芽孢杆菌组(W)、亚硒酸钠组(Y)研究不同硒处理对蓝藻好氧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堆制48 d后,各处理的堆肥均已满足... 为了研究蓝藻与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蓝藻、菌渣、稻壳混合富硒堆肥试验,设置对照组(CK)、富硒枯草芽孢杆菌组(W)、亚硒酸钠组(Y)研究不同硒处理对蓝藻好氧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堆制48 d后,各处理的堆肥均已满足有机肥料国家标准(NY 525-2012《有机肥料》)的要求,pH值均维持在5.5~8.5,种子发芽指数均高于85.00%,W处理组的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Y处理组提高了8.72%、9.13%,总养分(N+P2O5+K2O)含量分别较CK、Y处理组提高了5.60%、4.70%,总硒含量分别较CK、Y处理组提高了1.92倍、0.21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W、Y处理组的普通白菜株高、根长、单株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W、Y处理组的总硒含量分别提高了127.73%、112.53%,有机硒含量分别提高了135.45%、102.73%,此外,施加硒肥减少了普通白菜体内铅、镉的累积量。综合考虑2种硒处理对蓝藻堆肥的影响得出,富硒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堆肥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富硒枯草芽孢杆菌 好氧堆肥 普通白菜
下载PDF
不同镁/磷盐添加剂对蓝藻堆肥的氮素损失控制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尙柱 赵晓海 +4 位作者 斯鑫鑫 王顺永 李珊珊 张学胜 李玉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8-435,共8页
为探究蓝藻好氧堆肥过程中较佳的氮素损失控制措施,以蓝藻为主要原料,菌渣、稻壳为调理剂,4种不同组合的镁盐和磷盐[Mg(OH)2+H3PO4(MP)、Mg(OH)2+KH2PO4(MKP)、MgSO4+H3PO4(MSP)、MgSO4+KH2PO4(MSKP)]为添加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对不同... 为探究蓝藻好氧堆肥过程中较佳的氮素损失控制措施,以蓝藻为主要原料,菌渣、稻壳为调理剂,4种不同组合的镁盐和磷盐[Mg(OH)2+H3PO4(MP)、Mg(OH)2+KH2PO4(MKP)、MgSO4+H3PO4(MSP)、MgSO4+KH2PO4(MSKP)]为添加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对不同处理下的氮素损失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MKP、MSP和MSKP处理组的NH3排放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8.98%、45.95%、76.91%和38.65%;TN含量相较于初始值分别增加了66.31%、54.42%、30.15%和46.50%;氮素固定率分别为44.26%、41.36%、71.09%和33.54%。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处理组堆肥产品中均有鸟粪石(MgNH4PO4·6H2O)的存在。堆肥42 d后,除MSP处理组外,各组均已达到腐熟状态,且符合NY 525—2012标准。综合来看,MKP处理的氮素固定率略低于MP处理,但具有更高的微囊藻毒素降解率与总养分含量,是蓝藻堆肥工程化应用中理想的保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好氧堆肥 氮素损失 鸟粪石结晶 产品品质
下载PDF
新型磁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顺永 李玉成 +3 位作者 张学胜 王兆德 李永慧 斯鑫鑫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9,共6页
以没食子酸(GA)改性纳米Fe_(3)O_(4),再与改性壳聚糖(mCTS)复配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絮凝剂mCTS@(PGA-Fe_(3)O_(4)),用絮凝法处理农村黑臭水体。考察在不同制备条件下mCTS@(PGA-Fe_(3)O_(4))的絮凝效果,并运用响应面法对PAM与mCTS@(PGA-Fe_(... 以没食子酸(GA)改性纳米Fe_(3)O_(4),再与改性壳聚糖(mCTS)复配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絮凝剂mCTS@(PGA-Fe_(3)O_(4)),用絮凝法处理农村黑臭水体。考察在不同制备条件下mCTS@(PGA-Fe_(3)O_(4))的絮凝效果,并运用响应面法对PAM与mCTS@(PGA-Fe_(3)O_(4))的絮凝条件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mCTS@(PGA-Fe_(3)O_(4))的最佳制备条件为GA用量0.3 g,Fe_(3)O_(4)改性温度60℃,AM用量3 g,引发剂用量0.03 g和聚合温度60℃。根据响应面实验所拟合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mCTS@(PGA-Fe_(3)O_(4))的最佳絮凝条件:投加量0.38 g/L、pH 7.42、温度25.2℃,在该条件下浊度、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0%、84.2%和79.9%,絮凝效果优于PAM。且该絮凝剂在重复利用3次后仍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表明mCTS@(PGA-Fe_(3)O_(4))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絮凝剂 农村黑臭水体 响应面法 絮凝效果
下载PDF
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结合坡面改造对林坡地生态的保育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晓海 唐尙柱 +3 位作者 张学胜 李玉成 王顺永 斯鑫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索林下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与坡面改造结合的方式对林坡地清水产流及持水保肥影响,为水源涵养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经济林下,利用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技术,将其与按照坡度差异结合不同设定的坡面改造措施相结... [目的]探索林下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与坡面改造结合的方式对林坡地清水产流及持水保肥影响,为水源涵养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经济林下,利用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技术,将其与按照坡度差异结合不同设定的坡面改造措施相结合,并在大球盖菇生长周期内对试验区的水质及土壤性质影响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小顺坡大横坡+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CM)和顺坡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PM)及反坡梯田+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RM)均能有效减少固体悬浮物(SS),TN及TP含量。SS平均减少率分别为40.3%,31%和51.1%;TN平均减少率分别为36.6%,25.1%和56.1%;TP平均减少率分别为37.8%,24.7%和46.9%。同时,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22.2%,14.1%和39.1%)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2.1%,29.3%和31.5%)。[结论]林下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技术结合坡面改造,可有效减少林坡地SS,TN及TP含量,并显著提高试验区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大球盖菇 坡面改造 林坡地 清水产流 生态保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