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右下肺静脉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张坤 孙光瑶 +2 位作者 白金龙 王沛泽 方丕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使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时影响右下肺静脉消融难易程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23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C...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使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时影响右下肺静脉消融难易程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23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内径比、测量右下肺静脉角度(下向角度、后向角度)、肺间距、开口高度、早分支情况等,根据右下肺静脉冷冻次数是否≥3次,分为容易组和困难组。结果纳入234例患者,年龄(62.8±8.1)岁,女性87例(37.2%),阵发性房颤164例(70.1%),困难组56例,容易组178例。所有患者均实现肺静脉隔离,容易组患者右下肺静脉冷冻的最低温度更低[(–48.0±6.2)℃比(–44.6±6.5)℃,P<0.001)],肺静脉电位实时记录率更高(49.4%比33.9%,P=0.042);困难组患者,早期病例(2019年度病例)的比例更高(46.4%比19.7%,P<0.001);容易组与困难组患者右下肺静脉下向成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12.3)°比(65.1±14.6)°,P=0.005];内径、内径比、两肺间距、开口高度、后向成角、早分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上述解剖因素和是否早期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下向成角和早期病例是影响肺静脉消融难易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68,95%CI 0.943~0.993,P=0.013;OR 0.285,95%CI 0.143~0.56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使用下向成角预测右下肺静脉封堵困难的曲线下面积0.745(95%CI 0.668~0.822,P<0.001),最佳截断值63.5°,敏感度67.9%,特异度71.9%。结论在冷冻消融术中,右下肺静脉的下向成角和术者的手术熟练度是影响手术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解剖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夏雨 王凤阳 +8 位作者 丁立刚 孙奇 刘俊 牛国栋 吴灵敏 郑黎晖 马坚 方丕华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3 V6系统测量肺静脉口部面积(APVO)。根据APVO减小率(ΔAPVO)分为轻度(25%~50%)、中度(50%~75%)和重度(≥75%)PVS。将ΔAPVO≥25%的患者分为PVS组(n=41),ΔAPVO<25%的患者分为非PVS组(n=88)。结果:1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0.30±9.83)岁,其中男性98例(76.0%)。共有41例(31.8%)患者出现PVS(共60支),其中轻度PVS 52支(86.7%)。CBA术后,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肺静脉的APVO分别减小了(37.5±103.0)mm^(2)(P<0.01)、(37.3±93.7)mm^(2)(P<0.01)、(59.8±112.0)mm^(2)(P<0.01)和(38.3±87.0)mm^(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APVO(OR=1.002,95%CI:1.001~1.007,P<0.05)和术中最低冷冻温度(OR=0.939,95%CI:0.748~0.987,P<0.05)与CBA术后各支肺静脉发生PVS独立相关。结论:房颤患者CBA术后PVS发生率较高,以轻度PVS为主。术前APVO较大和术中最低冷冻温度较低与PVS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肺静脉狭窄
下载PDF
Carto merge技术指导永久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丕华 任振芳 +3 位作者 麻付胜 楚建民 马坚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1-574,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 merge技术指导永久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作用和优势。方法用Carto merge技术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15例。术中用Carto导管标测和构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电解剖图,然后与术前心脏核磁共振造影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整... 目的探讨Carto merge技术指导永久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作用和优势。方法用Carto merge技术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15例。术中用Carto导管标测和构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电解剖图,然后与术前心脏核磁共振造影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二者的复合图形(Carto merge)。首先在Carto merge的指导下行双侧上下肺静脉环线消融,直到Lasso标测证实所有肺静脉均达到电隔离效果,如心房颤动不终止,依次进一步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及三尖瓣峡部线,如上述部位消融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结果15例患者中2例在消融过程中心房颤动自行终止,13例均经直流电复律。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h、1和5周时复发持续性心房颤动。其余患者经1~10个月随访,均维持窦性心律。近期手术成功率为80%。结论Carto merge技术可有效地指导永久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结合单Lasso标测,可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CARTO标测
下载PDF
CARTO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7
4
作者 方丕华 马坚 +5 位作者 楚建民 郎玫瑰 姚焰 张奎俊 王方正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一例 34岁女性患者心悸、胸闷 2年半。Holter示最大心率 176次 /分 ,平均心率 12 7次 /分 ,固有心率 12 6次 /分。在基础窦性心律、静脉滴注 (简称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后及射频消融术后分别行CARTO标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 ,心率从 14 5... 一例 34岁女性患者心悸、胸闷 2年半。Holter示最大心率 176次 /分 ,平均心率 12 7次 /分 ,固有心率 12 6次 /分。在基础窦性心律、静脉滴注 (简称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后及射频消融术后分别行CARTO标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 ,心率从 14 5次 /分增至 170次 /分 ,最早激动点沿界嵴向上移动 3mm。消融靶点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最早心房激动点 )由CARTO标测定位。在释放 2 1次射频电流进行射频消融后 ,未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的心率从术前的14 5次 /分降至 98次 /分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率从术前的 170次 /分降至 14 0次 /分。Ⅱ、Ⅲ、aVF导联上的P波形态从明显直立变为低平。术后第 3天Holter示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分别为 12 5次 /分和 95次 /分 ;固有心率为94次 /分。结论 :CARTO标测有助于精确地定位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消融靶点 ,减少射频消融的放电次数 ,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标测 射频消融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消融靶点 异丙肾上腺素
下载PDF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5
5
作者 方丕华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楚建民 姚焰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患者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冷冻消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确定慢径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和诱发AVNRT。根据解剖,X线影像和局部心电图初步...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患者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冷冻消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确定慢径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和诱发AVNRT。根据解剖,X线影像和局部心电图初步确定慢径消融的靶点,然后进行冷冻标测(-30℃,80s)。经冷冻标测证实为慢径所在部位后,行冷冻消融(-80℃,4min)。消融后观察30min,若无慢径传导恢复或不再诱发AVNRT,则说明冷冻消融手术成功。结果 20例中,有18例可证实有慢径传导现象,并可反复诱发AVNRT。其中14例在第1次冷冻消融时就消除了慢径传导。其余4例经3-8次冷冻消融均成功地消除了AVNRT,但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反复冷冻消融6-8次后仍有慢经传导,但不能诱发AVNRT。另有2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按解剖定位方法试行“慢径”冷冻消融改良术。所有患者经随访1-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在冷冻消融的过程中始终未见到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交界性早搏。2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20例在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未感疼痛。结论 冷冻消融安全有效,在治疗AVNRT时,出现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更低,术中患者无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律失常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冷冻标测 冷冻消融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电图诊断 HOLTER心电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一过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AECG 心律失常 普通心电图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浮在水面下的冰山 被引量:3
7
作者 方丕华 刘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尢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a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通常是指无症状但通过各种心电检测方法证实其存在的房颤。房颤患者的症状多变且无特异性,因此从症状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房颤发作,必须依赖心电学检测证实。另外,房颤发... 尢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a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通常是指无症状但通过各种心电检测方法证实其存在的房颤。房颤患者的症状多变且无特异性,因此从症状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房颤发作,必须依赖心电学检测证实。另外,房颤发作随机,持续时间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 心房颤动 房颤发作 心电学检测 心电检测 房颤患者 持续时间
下载PDF
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3
8
作者 方丕华 侯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除射频消融外,人们曾研究化学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的有冷冻消融、超声消融和激光消融。目前研究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主要是射频...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除射频消融外,人们曾研究化学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的有冷冻消融、超声消融和激光消融。目前研究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主要是射频消融,但冷冻消融近年发展较快,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消融治疗 难治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超声消融 激光消融 化学消融
下载PDF
ACC/AHA/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上) 被引量:8
9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ACC AHA ESC 室上性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下载PDF
心力衰竭诊治的新进展(上)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10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HF 诊断 治疗 病死率 安体舒通
下载PDF
心力衰竭诊治的新进展(下)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1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脑钠素 舒张功能障碍
下载PDF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丕华 荆晓丽 尹彦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1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QRS波 典型病例 间隔部 误诊为
下载PDF
ACC/AHA/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下)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ACC AHA ESC 室上性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右心房异常是心房扑动的病理基础——三维电—解剖标测结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丕华 David M Fitzgerald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标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的右心房 ,并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 ,研究心房扑动患者右心房的解剖及电生理异常情况。方法 :2 0例心房扑动患者 [心房扑动组 ,男 1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 5 5 90±...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标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的右心房 ,并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 ,研究心房扑动患者右心房的解剖及电生理异常情况。方法 :2 0例心房扑动患者 [心房扑动组 ,男 1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 5 5 90± 10 68)岁 ]和 2 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对照组 ,男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 4 7 5 0± 19 5 6)岁 ]在行射频导管消融前先用电—解剖标测进行研究 ,测量右心房容积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 (CTI)的长度、宽度和右心房的单极和双极电压等 ,并对心房扑动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各项测量参数在心房扑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右心房容积 ( 14 3 2 2± 40 72 )mlvs ( 10 4 3 5± 2 1 0 6)ml;峡部长度 ( 3 9 3 1± 8 10 )mmvs ( 3 2 42± 9 77)mm ,峡部宽度 ( 3 0 5 4± 7 48)mmvs ( 2 3 15± 6 61)mm ,右心房单极电压 ( 1 96± 1 2 4)mVvs ( 1 5 3± 0 91)mV及右心房双极电压 ( 1 47± 1 47)mVvs ( 1 2 9± 1 12 )mV。以上各参数心房扑动组和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心房扑动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相比 ,其右心房容积增大 ,CTI的长度和宽度增大 ,右心房的单极和双极电位增高。心房扑动患者的这些异常表现提示右心房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异常 心房扑动 病理 三维电-解剖标测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低温标测与冷凝消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丕华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奎俊 田瑞国 鲁志民 唐承君 李永利 阮英茆 陈新 孙瑞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93-95,共3页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11.06mmvs22.80±3.70mm、29.30±10.97mmvs19.60±3.12mm、8.14±2.41mmvs5.16±2.03mm,P均<0.05),冷凝损伤灶与其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②10条心梗犬采用电刺激或乌头碱诱发出20次持续性VT,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均成功。③心外膜冷凝6条犬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均于术后3日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日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依据上述较高的成功率、短暂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无心功能障碍等可以认为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标测 冷凝消融 心动过速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冠心病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猝死型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实验室 检查 冠心病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型 冠状动脉痉挛 临床表现 血管腔阻塞 动脉性疾病
下载PDF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丕华 李晓枫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心房颤动是仅次于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早在1628年Willian Harvey首先在将要死亡的实验动物中观察到右心房奇异的收缩现象。1749年,法国医师Jean—Baptiste Senac首先描述了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1854年,爱尔兰医师Willian Stokes也描... 心房颤动是仅次于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早在1628年Willian Harvey首先在将要死亡的实验动物中观察到右心房奇异的收缩现象。1749年,法国医师Jean—Baptiste Senac首先描述了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1854年,爱尔兰医师Willian Stokes也描述了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并注意到心房颤动与瓣膜病变有关。1863年,Marey在《应用描图技术研究血液循环》一书中,首次用描图方法阐述了心房颤动。9年之后,法国生理学家Edme Vulpian在试验犬上观察到快速不规则的心房收缩,并称这种状态为“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电图 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 实验动物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 瓣膜病变
下载PDF
心肌病与ST段改变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丕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病 ST段 改变
下载PDF
冠心病指南中有关心电图的解读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丕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61-366,共6页
有关冠心病的国际指南主要有5个:①ACC/AHA处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1999年第1版,2004年修改);②ACC/AHA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2000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007年再修改);③ACC/AHA的处理慢性稳... 有关冠心病的国际指南主要有5个:①ACC/AHA处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1999年第1版,2004年修改);②ACC/AHA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2000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007年再修改);③ACC/AHA的处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南(1999年第1版,2002年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冠心病 心电图
下载PDF
EASI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丕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将胸前区6个电极放置在准确部位是获取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的基本条件。如果电极位置偏离标准位置10~20mm,QRS波形就能发生显著改变。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需要4...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将胸前区6个电极放置在准确部位是获取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的基本条件。如果电极位置偏离标准位置10~20mm,QRS波形就能发生显著改变。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需要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6个胸前电极,因其需要将4个肢体导联电极放置于四肢末端,不适于持续心电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心肌缺血 EASI 诊断 电极位置 导联电极 QRS波形 心电图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