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应用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妍妍 刘健 +3 位作者 万磊 忻凌 董文哲 文建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随访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省中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记录出院后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的... 目的随访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省中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记录出院后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的种类和应用时间,以及全因死亡、手术治疗、再发入院、关节外病变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刘健教授常用健脾代表药茯苓、薏苡仁、陈皮,祛风湿代表药威灵仙、川芎、桑寄生,活血通络代表药丹参、桃仁、红花以及院内制剂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颈椎活血胶囊)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完成随访患者1468例,失访率18.98%。暴露组(出院后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 d)1292例,应用频次较多的口服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新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中药汤剂依次为四妙散、身痛逐瘀汤、宣痹汤、独活寄生汤等。各暴露组终点事件总发生80例,其中非暴露组37例(21.02%),低暴露组21例(12.96%),中暴露组14例(7.49%),高暴露组8例(0.85%),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应用时间存在相关性,新风胶囊、茯苓、川芎等为代表的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健脾 化湿 通络 队列研究
下载PDF
1658例骨关节炎患者健脾化湿、补肾通络方药运用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妍妍 刘健 +3 位作者 万磊 忻凌 董文哲 文建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8期15-19,共5页
目的:随访骨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补肾通络方药的运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随访时间: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 目的:随访骨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补肾通络方药的运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随访时间: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住院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其出院后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的种类和服用时间,以及再发入院、关节外病变、手术治疗、全因死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刘健教授常用的健脾化湿代表药茯苓、薏苡仁、陈皮,祛风补肾代表药威灵仙、川芎、桑寄生,活血通络代表药丹参、桃仁、红花以及院内制剂新风胶囊、黄芪清热除痹胶囊、颈椎活血胶囊、五味温通除痹胶囊)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随访骨关节炎患者1904例,完成随访患者1658例,失访率12.92%。暴露组(出院后口服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 d)1318例,服用频次较多的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新癀片、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等,中药汤剂依次为独活寄生汤、四妙散、二陈汤、身痛逐瘀汤等。各暴露组终点事件总发生99例,其中非暴露组48例(14.12%),低暴露组25例(12.25%),中暴露组16例(5.48%),高暴露组10例(1.22%),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药服用时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成药新风胶囊以及薏苡仁、红花等健脾化湿、补肾通络方药可降低骨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健脾化湿、补肾通络药 终点事件 队列研究 新风胶囊
下载PDF
基于中药复方治疗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俐 朝晖 +1 位作者 赵进东 方妍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536-1542,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规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经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内分泌科就诊的211例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规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经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内分泌科就诊的211例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中药复方,通过处方信息录入科研一体化系统,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观察中药的使用频次、核心药物、关联组合及聚类组方等。结果:纳入的211例患者中,女占74.9%,男占25.1%,平均年龄45岁,含中药262种,总频数为4097次。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肝经、肺经、心经及脾经为主。常用药物中茯苓、白芍、生地黄、柴胡使用频率>50%,二药关联中设定置信度>90%,支持度>80%的代表性药对关联有9个,三药关联中设定置信度>90%,支持度>70%的代表性药组有25个,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聚类共得到7类。结论: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规律,重视健脾宁心,疏肝滋阴的同时也顾护脾胃生化之源,兼以益气、散结、固表、活血的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数据挖掘 心肝阴虚证
下载PDF
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内服中药核心处方模式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四海 朝晖 +9 位作者 忻凌 方妍妍 赵进东 于东东 熊国慧 毕正 张竣玮 周鑫鑫 尹样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研究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隐含的内服中药处方模式,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研究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隐含的内服中药处方模式,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糖尿病足患者726个处方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 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1)其中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辛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2)益气健脾药、清热除湿药、活血化瘀药被频繁地使用;(3)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组药物:红花配伍桃仁(97.6%),丹参配伍桃仁(95.7%),丹参配伍桃仁、红花(95.6%);(4)聚类分析共聚为3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益气健脾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结论糖尿病足与脾关系密切。这些处方重点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清热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草药 处方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健脾通络系列方五味温通除痹胶囊“理法方药”体系刍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万磊 刘健 +5 位作者 黄传兵 姜辉 方妍妍 孙玥 黄旦 文建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5期50-52,共3页
痹证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病因病机复杂,"阳虚"为病因关键,"不通"乃病机根本,"温通"为治则大法,而"顾脾"则贯痹证之治疗始终。根据痹证呈现"脾虚湿盛、不通则... 痹证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病因病机复杂,"阳虚"为病因关键,"不通"乃病机根本,"温通"为治则大法,而"顾脾"则贯痹证之治疗始终。根据痹证呈现"脾虚湿盛、不通则痛"特点,临床上拟定五味温通除痹胶囊治疗痹证疗效显著。通过探析健脾通络系列方五味温通除痹"理法方药"体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 健脾通络系列方 痹证 理法方药 经验方
下载PDF
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对3449例风湿病患者终点事件影响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健 方妍妍 +3 位作者 董文哲 文建庭 孙广瀚 鲍丙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 通过随访风湿病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观察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效应。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电话随访风湿病住院患者出院后服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时间(<28d者定义为非暴露组,>28d、且≤90d者为低暴露组,>... 目的 通过随访风湿病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观察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效应。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电话随访风湿病住院患者出院后服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时间(<28d者定义为非暴露组,>28d、且≤90d者为低暴露组,>90d、且<180d者为中暴露组,≥180d者为高暴露组)。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健脾化湿通络方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 449例患者完成随访,失访率16.18%(666/4 115)。出院后应用中成药、中药汤剂时间≥28d的风湿病患者共2 877例,应用频次较高的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新癀片、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雷公藤多苷片、杜仲壮骨丸、颈椎活血胶囊等。终点事件发生185例,其中高暴露组发生18例(9.73%),中暴露组31例(16.76%),低暴露组48例(25.95%),非暴露组88例(47.57%),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暴露强度、新风胶囊、雷公藤多苷片、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为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 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治疗的强度相关,以新风胶囊为代表的健脾化湿通络方药能减少风湿病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健脾化湿通络药 终点事件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7
作者 黄旦 刘健 +4 位作者 汪元 曹云祥 万磊 张皖东 方妍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AS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5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PBMC中miRNA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个差异表达...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AS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5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PBMC中miRNA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个差异表达mi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23表达,Spearman法分析差异miRNA与疾病活动、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组共有44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有22个上调,22个下调(差异倍数≥1);其中miR-1-3p、miR-133a-5p表达明显上调,miR-127-5p、miR-345-3p、miR-136-3p表达明显下调;且AS患者TNF-α、IL-1β、IL-17、IL-23表达明显升高,miR-1-3p与TNF-α、C反应蛋白(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呈正相关,miR-133a-5p与TNF-α呈正相关,miR-127-5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负相关,miR-345-3p与IL-17呈负相关,miR-136-3p与IL-17、BASDAI呈负相关。结论AS患者PBMC中miRNA异常表达,差异表达miRNA与患者疾病活动及免疫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AS) 微小RNA(miRNA) 高通量测序 细胞因子 免疫炎症
原文传递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
8
作者 黄旦 刘健 +3 位作者 汪元 曹云祥 张皖东 方妍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QC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QC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ASAS20、BASDAI50),以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患者感受评分[生活质量简表(SF-36)、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3]、circRNA_0003307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AS20、BASDAI50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BASDAI、BASFAI、CRP、ESR、SF-36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1β、IL-17、IL-23、circRNA_0003307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ASDAI、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精力、CRP、IL-23、circRNA_0003307明显改善(P<0.05)。结论:HQC可能通过调控circRNA_0003307,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7、IL-23表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和患者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患者感受 circRNA_0003307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免疫、炎症、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艳秋 刘健(指导) +3 位作者 忻凌 文建庭 董文哲 方妍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4-809,814,共7页
目的:评价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免疫、炎症、肝肾功能及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使用的药物分为单味雷公藤(TPT)组和复... 目的:评价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免疫、炎症、肝肾功能及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使用的药物分为单味雷公藤(TPT)组和复方雷公藤(XFC)组,以实验室指标为基础,构建关联规则、随机行走模型来评价不同雷公藤制剂的疗效。结果:①共计1141例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TPT组504例,XFC组637例。②XFC组在升高RBC、Hb、HCT、MCV方面,降低RF、IgG、IgM、Anti-CCP方面优于TPT组;TPT组在降低ESR、Hs-CRP方面均优于XFC组;XFC组在肝功能AST方面、肾功能BUN方面较TPT组影响小,而TPT组在升高TG方面高于XFC组。③经关联规则发现XFC升高RBC、Hb,降低RF的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方面均优于TPT;而TPT组在降低Hs-CRP方面优于XFC组。④经随机行走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两组均能改善RBC、Hb、RF、Hs-CRP指标,XFC组RBC、Hb、RF在行走正向增长率、随机波动幂率值、改善系数、期望改善值等方面均优于TPT组,而TPT组在降低Hs-CRP方面优于XFC组。结论: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均能改善RA贫血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及贫血指标,但复方雷公藤在改善患者贫血程度、调节免疫反应、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方面优于单味雷公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贫血 雷公藤 免疫炎症 关联规则 随机行走模型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形件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妍妍 邵光杰 +2 位作者 许珞萍 张恒华 李俊宪 《上海金属》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机械搅拌、连铸和电磁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C/A356铝基复合材料的非树枝晶坯料,经过二次加热和半固态成形技术得到压铸件试样,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SiC/A356复合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组织形貌与A356对应状态... 采用机械搅拌、连铸和电磁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C/A356铝基复合材料的非树枝晶坯料,经过二次加热和半固态成形技术得到压铸件试样,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SiC/A356复合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组织形貌与A356对应状态下的组织形貌是相似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着SiC含量的增加先增高后减低,其弹性模量随着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铝基复合材料 半固态成形技术 电磁搅拌技术 强度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对不同年龄段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妍妍 刘健 +3 位作者 万磊 忻凌 董文哲 文建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不同年龄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AS患者临床诊治的病历资料。年龄<35岁者为青年组,35≤年龄<45者为中年组。结果①共检索...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不同年龄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AS患者临床诊治的病历资料。年龄<35岁者为青年组,35≤年龄<45者为中年组。结果①共检索出AS患者816例,其中青年组546例,中年组2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年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异常率均较青年组高。③血小板压积(PCT)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成正相关,与TG成负相关; PCT与CRP、IgA、IgG、C3、C4成正相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CRP、IgA、IgG、C3、C4、三酰甘油(TG)成负相关,与IgM成正相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CRP、IgA、IgG、C3、C4、TG成负相关,与IgM、TG成正相关(P <0. 05或P <0. 01)。④IgG&C3组合、C4&C3组合、C3&CRP组合、C3&ESR组合、C3&年龄组合与PLT关联度较高; IgG&CRP组合、IgG&ESR组合、C3&病程组合、C3&年龄组合、C4&病程组合与PCT关联度较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免疫、炎症、代谢及年龄、病程均有关,且与免疫、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且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血小板参数及代谢指标的异常改变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血小板 年龄因素 免疫系统现象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刘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妍妍 刘健 +2 位作者 万磊 董文哲 文建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处小关节炎症对称发病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未明。关节红肿,疼痛,晨僵,屈伸不利,甚至关节严重变形为其表现,属中医“尪痹”范畴。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辨证施治 类风湿关节炎 健脾化湿通络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刘健从脾论治嗜酸性筋膜炎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妍妍 刘健 +1 位作者 董文哲 文建庭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5-16,50,共3页
据肢体肌肉肿胀疼痛等症,嗜酸性筋膜炎可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脾胃亏虚;标实者,热毒、痰浊、瘀血互结。刘健对本病提出"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主,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嗜酸性筋膜炎 痹证 健脾化湿 活血通络 刘健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铝合金半固态成形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余忠土 张恒华 +2 位作者 邵光杰 许珞萍 方妍妍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1期489-492,495,共5页
研究了T6热处理工艺对A35 6铝合金半固态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应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对金相微观组织和第二相化合物的沉淀析出状况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固溶温度对半固态铝合金A35 6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原始强化相溶... 研究了T6热处理工艺对A35 6铝合金半固态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应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对金相微观组织和第二相化合物的沉淀析出状况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固溶温度对半固态铝合金A35 6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原始强化相溶解与强化相析出的综合结果 ,并且后者在热处理中起主要作用。也研究了不同时效参数对成形件硬度的影响 ,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 ,强化相的不断析出 ,硬度不断提高 ,当到一定的程度 ,热处理出现过时效 ,强度又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成形件 半固态 T6热处理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一种铝合金凝固组织的细化工艺方法
15
作者 邵光杰 张恒华 +1 位作者 顾华英 方妍妍 《天津化工》 CAS 2004年第6期60-60,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凝固组织的细化工艺方法,包括铝合金配料经常规的熔化、去渣、除气、精炼各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浇注合金过程中施加一个脉冲电场,在铝合金母液中插入石墨电极,通入脉冲直流电,并调节脉冲电流的参数,最后使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凝固组织的细化工艺方法,包括铝合金配料经常规的熔化、去渣、除气、精炼各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浇注合金过程中施加一个脉冲电场,在铝合金母液中插入石墨电极,通入脉冲直流电,并调节脉冲电流的参数,最后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获得晶粒细化、组织均匀的铝合金坯料。所述的铝合金母液在插入石墨电极时的温度为650~750℃,所通入的脉冲直流电的参数为:脉冲频率100-2000Hz,脉冲宽度为1/1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凝固组织 细化工艺 熔化 去渣 除气 精炼 脉冲电场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 NA差异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健 万磊 +6 位作者 孙玥 章平衡 忻凌 姜辉 方妍妍 董文哲 文建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差异表达。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每组3例。抽取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差异表达。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每组3例。抽取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ncRNA和mRNA表达,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功能分布,构建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Cis和Trans预测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相关lnc RNA。利用RT-PCR方法验证lncRNA。结果:通过lncRNA测序分析发现,ln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表达。共有9158条差异表达的lncRNA(差异倍数≥2,且P≤0.05),表达上调的有5682条,下调的有3476条;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7895条。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细胞代谢、细胞转录调节、骨髓白细胞活化、血小板细胞活化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衰老、信号通路等方面。通过RT-PCR验证发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细胞凋亡lncRNA为ENST00000619282、ENST00000637683、ENST00000511703,氧化应激为HOTAIRM1、DANCR,Notch通路为MALAT1、CARMN、LINC-PINT。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异常表达,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信号通路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NOTCH信号通路 高通量基因测序
下载PDF
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17
17
作者 董文哲 方妍妍 +1 位作者 文建庭 刘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8期47-49,共3页
刘健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及教学多年,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明确,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刘健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瘀等外邪为标,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痹阻,其中脾... 刘健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及教学多年,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明确,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刘健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瘀等外邪为标,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痹阻,其中脾肾亏虚贯穿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补肾健脾 清热利湿通络 治疗经验 刘健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对骨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齐亚军 刘健 +4 位作者 文建庭 万磊 忻凌 方妍妍 董文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11期11-16,23,共7页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分析刘健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骨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电子病历录入的诊断为骨关节炎患者...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分析刘健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骨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电子病历录入的诊断为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21.0、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中药、中成药及外用药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共纳入骨关节炎患者1970例,经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参数、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等均有所改善。(2)本院风湿免疫科治疗骨关节炎常用药物有5大类:健脾化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和补益肝肾药。根据每类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提取,健脾化湿药为茯苓、陈皮、泽泻、薏苡仁、山药,祛风除湿药为威灵仙、烫狗脊、豨莶草、伸筋草、独活,活血化瘀药为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清热解毒药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芩、黄柏、知母,补益肝肾药为杜仲、桑寄生、熟地黄、枸杞子、千年健。(3)设关联规则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70%,口服中药及中成药分别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关联度最高的前5位,蒲公英、丹参、薏苡仁关联于血小板计数(PLT)指标下降,薏苡仁、泽泻、独活关联于免疫球蛋白Ig G指标下降,丹参、鸡血藤、黄芩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下降,蒲公英、威灵仙关联于α1-酸性蛋白指标下降,黄芩、丹参、鸡血藤关联于三酰甘油指标下降,新风胶囊关联于PLT指标下降,新风胶囊、芙蓉膏关联于红细胞沉降率、Ig G、补体C3、补体C4指标下降。(4)由聚类分析得出,聚1类丹参、狗脊、桃仁、红花,聚2类茯苓、陈皮、山药、薏苡仁,聚3类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豨莶草、威灵仙、泽泻,聚4类知母、黄柏、熟地黄、枸杞子,聚5类桑寄生、牛膝、伸筋草、黄芩,聚6类杜仲、独活,聚7类鸡血藤。结论:骨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其中尤以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小板参数 健脾化湿 清热通络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旦 刘健 +4 位作者 方妍妍 万磊 宋倩 郭锦晨 周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1期68-70,80,共4页
文章从氧化应激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作一综述,揭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探讨中医药抗氧化应激在强直性脊柱炎防治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氧化应激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关联规则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文哲 刘健 +2 位作者 忻凌 方妍妍 文建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确诊RA 4073例的病历资料,以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确诊RA 4073例的病历资料,以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采用SPSS 21.0软件对患者血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炎性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1(ApoA 1)、载脂蛋白B(ApoB)]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 11.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免疫、炎症、代谢等实验室指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1520例老年RA患者PLT值与正常参考值(125×109/L^350×109/L)相比较,正常的有1221例(80.33%),异常的有299例(19.67%),2553例中青年组患者PLT值正常的有2113例(82.77%),异常的有440例(17.23%)。(2)两组异常率相比较,老年组PDW、MPV、HDL-C降低较青年组明显(P<0.05或P<0.01),PCT、P-LCR、ESR、CRP、IgA、IgM、IgG、C3、C4、TG升高较青年组明显(P<0.05或P<0.01)。(3)PLT与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其他指标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PDW与年龄、IgM、IgG、C3、TG、TC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他所选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P>0.05);MPV与年龄、IgM、IgG、C3、TG、TC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PCT与年龄、IgM、IgG、C3、TG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4)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分别列出与PLT升高、PCT升高置信度、支持度较高的指标。得出PLT关联于C3(置信度83.67%,支持度26.84%),PLT关联于IgG(置信度85.23%,支持度25.71%),PLT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置信度78.75%,支持度27.39%),PLT关联于RF(置信度77.14%,支持度36.72%),PLT关联于C4(置信度80.38%,支持度39.55%)。PCT关联于IgG(置信度78.51%,支持度27.25%),PCT关联于ESR(置信度81.36%,支持度29.87%)。结论老年RA患者血清PLT参数显著升高,PLT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与发展。PLT参数的异常可能对老年RA患者炎症、代谢、免疫的紊乱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小板 老年人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