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映潮初中语文文言课文教学艺术探究
1
作者 周静雯 方星移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2期10-12,共3页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值得教师深思。余映潮作为我国特级语文教师,其“板块式”教学法与朗读教学法别具一格,一个从教学设计这一源头解决问题,一个将朗读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通过对《余映潮文...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值得教师深思。余映潮作为我国特级语文教师,其“板块式”教学法与朗读教学法别具一格,一个从教学设计这一源头解决问题,一个将朗读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通过对《余映潮文言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板块式”教学法与朗读教学法对当下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的教学意义,以期提高文言课文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映潮 初中文言课文教学 “板块式”教学法 朗读教学法
下载PDF
“东坡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方星移 张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东坡文化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形成的思想、人生态度、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文化概论”...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东坡文化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形成的思想、人生态度、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文化概论”课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结合精读与浏览,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结课内与课外,创新多种学习方法,建立课程多元考核方式,让思政教育润化其中,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文化概论 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刘焘行年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星移 王兆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98-103,共6页
刘焘是北宋后期词人、书法家,元三年(1088)进士;元六年至八年,为曾布幕僚,后任定州安抚史管勾,与苏轼同僚;绍圣年间(1094—1097),任删定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秘书省正字兼著撰;崇宁元年(1102),任监察御史;政和八年(1118),为淮南东... 刘焘是北宋后期词人、书法家,元三年(1088)进士;元六年至八年,为曾布幕僚,后任定州安抚史管勾,与苏轼同僚;绍圣年间(1094—1097),任删定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秘书省正字兼著撰;崇宁元年(1102),任监察御史;政和八年(1118),为淮南东路提刑;宣和七年(1125),除秘阁修撰;靖康(1126)中,因擅离官守,被劾致仕,后家居故乡长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刘焘 生平事迹 书法家
下载PDF
北宋词人僧仲殊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星移 王兆鹏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仲殊,北宋著名词人、僧人,与苏轼同时。原为士子,因游荡不羁,为妻投毒羹中,几死,啖蜜而解,遂弃家为浮屠。出家后居苏、杭间。元丰五年(1082),仲殊作《减字木兰花·李公麟〈山阴图〉》。元祐四年(1089)六月,苏轼自京赴杭州,途经苏州... 仲殊,北宋著名词人、僧人,与苏轼同时。原为士子,因游荡不羁,为妻投毒羹中,几死,啖蜜而解,遂弃家为浮屠。出家后居苏、杭间。元丰五年(1082),仲殊作《减字木兰花·李公麟〈山阴图〉》。元祐四年(1089)六月,苏轼自京赴杭州,途经苏州见仲殊,后二人多有唱和。绍圣四年(1097)十月,仲殊作《陆河圣像院记》。崇宁间,自缢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词人 仲殊 生平事迹
下载PDF
黄大临生平事迹考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星移 王兆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黄大临是北宋词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为黄庭坚胞兄。历任龙泉令、梁县尉、授越州司理、萍乡令等。任萍乡令期间以仁慈为怀,尽心尽政,治理政事异于他人,是其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之笔。有《奉寄子由》、《青玉案》等诗词作品与黄庭... 黄大临是北宋词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为黄庭坚胞兄。历任龙泉令、梁县尉、授越州司理、萍乡令等。任萍乡令期间以仁慈为怀,尽心尽政,治理政事异于他人,是其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之笔。有《奉寄子由》、《青玉案》等诗词作品与黄庭坚、苏辙等人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词人 黄大临 生平事迹 考略
下载PDF
论苏东坡黄州期间的饮食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星移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饮食题材,这些文学作品记述了各种类别的饮食,描述了猪肉、鱼、菜羹、蜜酒等制作方法,涉及饮食养生原则等内容,不仅笔墨细腻,带有浪漫想象的色彩,而且饱含深情。饮食中不仅蕴含了他的思乡...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饮食题材,这些文学作品记述了各种类别的饮食,描述了猪肉、鱼、菜羹、蜜酒等制作方法,涉及饮食养生原则等内容,不仅笔墨细腻,带有浪漫想象的色彩,而且饱含深情。饮食中不仅蕴含了他的思乡之情、苦中作乐的精神,还体现了苏东坡作品俗中有雅的韵味。尤其重要的是,他能推己及人,从饮食的角度关怀民生,凸显了他崇高的人文精神境界,也使其黄州期间的饮食文学的人文情怀远高于其他时期。苏东坡多普通大众化食物的描写与鉴赏,正是他自宋以来广受普通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黄州 饮食文学 人文情怀
下载PDF
以歌妓为参照的词人身份——兼谈苏轼、柳永的自我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星移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2期45-46,共2页
以歌妓为参照物,词人兼有词中的自我、词外的自我双重身份,前者指向娱乐生活,后者指向主体的精神境界,分别显现出词人游戏与严肃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二者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苏轼是完美的典型;前者向后者的逾越是对社会... 以歌妓为参照物,词人兼有词中的自我、词外的自我双重身份,前者指向娱乐生活,后者指向主体的精神境界,分别显现出词人游戏与严肃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二者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苏轼是完美的典型;前者向后者的逾越是对社会的挑战,柳永的遭遇最典型。词人对后者的选择高扬了人类形而上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中的自我 词外的自我 苏轼 柳永
下载PDF
苏轼居黄期间诗作对“今我”的描写与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苏轼居黄期间诗作的自我描写充满了自我哀怜、自我张扬和自我解嘲等复杂情感 ,表现为穷愁生活的述说 ,风格的“实”与“拙”,以及游戏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 苏轼 自我描写 黄州诗 审美态度 诗教原则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歌妓角色与词人身份——词人笔下的歌妓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星移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4-48,共5页
歌妓群体成为唐宋词中大量作品当然的抒情主人公 ,词人从多方面描写其形神 ,梦幻交织、亦凡亦仙 ,成为艺术化的审美对象。特殊的身份使她们在词人生活中只能是被动的“他者” ,被欣赏、被使用的男性欲望。
关键词 唐宋词 歌妓角色 词人 身份 歌妓形象 抒情主人公 审美对象 社会文化学
下载PDF
但令人饱我愁无——论苏轼黄州所填《浣溪沙》五首的情怀与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星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
苏轼很喜欢《浣溪沙》的词调,以分别在徐州、黄州填写的联章《浣溪沙》五首最为著名。黄州的联章词在"但令人饱我愁无"的忧民疾苦的伟大情怀,士大夫自我形象的展示、语言等方面都有创新,是成功的艺术审美经验的结晶,有积极的... 苏轼很喜欢《浣溪沙》的词调,以分别在徐州、黄州填写的联章《浣溪沙》五首最为著名。黄州的联章词在"但令人饱我愁无"的忧民疾苦的伟大情怀,士大夫自我形象的展示、语言等方面都有创新,是成功的艺术审美经验的结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情感与思想的高度上远超过徐州的联章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创作 艺术创新 《浣溪沙》五首 悯农情怀 审美意义
下载PDF
论北宋词僧仲殊词的双重意蕴与风格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61,102,共5页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地描写世俗之人的喜乐爱恋,甚至是艳情。他最喜欢用"画"和"清"两类有代表性的语言,使词既富于色彩又工于白描,构成了词清新绮丽、幽柔婉约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殊 双重意蕴 双重风格
下载PDF
老坡去后何人继——论李纲对苏轼的承继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南宋名臣李纲在建炎年间罢相后被贬谪,追随苏轼的足迹到了海南。李纲是苏轼的承继者,次韵、和苏是他承继苏轼的外在呈现,而高扬内在主体性,明了"吉凶妖祥之理",这是得苏学真谛的,思维也获得了哲学意义的提升。故最终他才能自... 南宋名臣李纲在建炎年间罢相后被贬谪,追随苏轼的足迹到了海南。李纲是苏轼的承继者,次韵、和苏是他承继苏轼的外在呈现,而高扬内在主体性,明了"吉凶妖祥之理",这是得苏学真谛的,思维也获得了哲学意义的提升。故最终他才能自豪地说:"老坡去后何人继,奇绝斯游只我同。"虽然李纲在贬谪海南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天,或许他只能成为"老坡去后"粗浅的承继者,但他却通过提升主体性以抗外力的打击,得苏轼逆境人生之精髓,成为真正的践行者,这也正是他对苏轼承继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纲 苏轼 承继
下载PDF
谪官憔悴来天涯——论张耒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张耒在谪居黄州的八年间,创作了两百多首诗,这些诗歌描述了黄州的自然条件、城市现状、人文风貌等,内涵十分丰富。诗人正当盛年而贬黄州,地理上的穷僻与荒凉给诗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但让诗人欣慰的是,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抚慰着他;... 张耒在谪居黄州的八年间,创作了两百多首诗,这些诗歌描述了黄州的自然条件、城市现状、人文风貌等,内涵十分丰富。诗人正当盛年而贬黄州,地理上的穷僻与荒凉给诗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但让诗人欣慰的是,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抚慰着他;而他身处患难之中,仍一如既往地牵挂着民生民情,至今也让世人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耒 黄州 诗歌内涵
下载PDF
王禹偁谪居黄州期间的思想面貌概论
14
作者 方星移 向亚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北宋初著名诗人王禹偁被贬到黄州后,思想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爱国、民本、隐逸、迷信等多种思想复杂并存。而其中的爱国泽民、隐逸旷达的精神内核对黄州谪官而言具有开启意义和代表性。王禹偁与后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张耒共同... 北宋初著名诗人王禹偁被贬到黄州后,思想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爱国、民本、隐逸、迷信等多种思想复杂并存。而其中的爱国泽民、隐逸旷达的精神内核对黄州谪官而言具有开启意义和代表性。王禹偁与后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张耒共同构成了黄州独特的谪官文化的景观,而他也成为黄州谪官文化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黄州 思想 谪官文化 苏东坡 张耒
下载PDF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思想的变化
15
作者 方星移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5-97,共3页
谪居黄州期间 ,苏轼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接受表现为道德自律 ,走向实践 ;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根据自己的需要 ,遵循实用的原则 ,把它应用于生存层面。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思想 变化
下载PDF
孤守寒窗 乐读东坡——评饶学刚先生的苏东坡研究
16
作者 方星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饶学刚先生的苏东坡研究,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研究成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国学网,成为"现代苏学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东坡研究特色鲜明:爱求异思维,不吃现成馍;重实地考察,重文献稽征;强调读懂读通原著,... 饶学刚先生的苏东坡研究,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研究成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国学网,成为"现代苏学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东坡研究特色鲜明:爱求异思维,不吃现成馍;重实地考察,重文献稽征;强调读懂读通原著,多让东坡说话;擅长利用边缘学科知识,形成多维视角。他虽年逾古稀,仍甘心寂寞,安于清贫,孤守寒窗,继续走东坡研究之路,提携后学者,为弘扬东坡文化和保护东坡遗迹而呼号而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学刚 苏东坡研究 多维 创新 求实 国内外影响
下载PDF
论苏东坡的人生姿态
17
作者 方星移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1-14,35,共5页
苏东坡对人生的认识是非常睿智和通达的,他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始终抱有热切的希望,用坚韧的品格和旷达的态度抗击外力打击。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非常高的人生姿态。我们现代人倍感亲切有味。其人生姿态对于终日案牍劳形、哀叹"何... 苏东坡对人生的认识是非常睿智和通达的,他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始终抱有热切的希望,用坚韧的品格和旷达的态度抗击外力打击。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非常高的人生姿态。我们现代人倍感亲切有味。其人生姿态对于终日案牍劳形、哀叹"何日忘却营营"的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人生姿态 希望 坚韧 旷达
下载PDF
苏轼评《文选》考论
18
作者 方星移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1-3,共3页
苏轼对萧统《文选》颇多微辞,通过考评可以看出,他的最有力的证据是萧统对于陶渊明的评价。他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归纳方法,找出萧统的一些错误从而全盘否定《文选》。原因是"乌台诗案"之后,他在精神上对陶渊明的认同,使... 苏轼对萧统《文选》颇多微辞,通过考评可以看出,他的最有力的证据是萧统对于陶渊明的评价。他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归纳方法,找出萧统的一些错误从而全盘否定《文选》。原因是"乌台诗案"之后,他在精神上对陶渊明的认同,使得他不满萧统对陶渊明的评价,从而得出关于《文选》的偏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选》 考论 陶渊明
下载PDF
略论苏轼对青年士子的教诲
19
作者 方星移 《惠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
苏轼一直主动担当教育后学的责任,他从"礼义君子"、器识大志、"文章以实用为本"等方面要求青年士子,他对他们为人、为文的教诲恰恰与秦观所总结的"苏氏之道"的三重境界相吻合。
关键词 苏轼 青年士子 教诲
下载PDF
刘一止与李光、叶梦得交游考
20
作者 方星移 《九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
刘一止是南宋初有影响的文学家,平生交游甚多,最重要的有叶梦得、李光两人,叶梦得对他的评价让他获得了当时的文学史地位;李光对他的提携,让他达到一生仕途的辉煌。本文试对刘一止与叶梦得、李光二人交游加以考索。
关键词 刘一止 李光 叶梦得 交游 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