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山黧豆中β-ODAP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邓静 方春玉 孟延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测定山黧豆中毒素β-Ν-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β-ODAP)及其无毒性的异构体α-N-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α-ODAP)的恒组分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优化了流动相的pH、乙腈... 利用2,4-二硝基氟苯(FDNB)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测定山黧豆中毒素β-Ν-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β-ODAP)及其无毒性的异构体α-N-草酰基α,β-二氨基丙酸(简称α-ODAP)的恒组分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优化了流动相的pH、乙腈含量以及柱温。得出最佳色谱条件为: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溶液A(17∶83,体积比;溶液A的配比是K2HPO4:二甲基甲酰胺:水为0.03 mol∶10 mL∶990 mL,并用冰醋酸调pH为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8℃。利用该方法比较了水提取法、30%乙醇提取法及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水提取法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效果相当,水提取法和30%乙醇提取法均耗时长,需要24 h,而耗时长会不可避免的导致β-ODAP向α-ODAP的转换,且30%乙醇提取法不如水提法和高氯酸提取法效果好。而0.2 mol/L高氯酸提取法耗时短,只需要在0℃~4℃下提取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β-N-草酰基-α β-二氨基丙酸 2 4-二硝基氟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诱变方法对紫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华昌 马钦元 +2 位作者 邓静 方春玉 蒋德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7,共3页
比较了微波、超声波、氯化锂3种不同诱变方法单独和复合诱变对纯种紫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其中超声波诱变35min、微波20s、氯化锂浓度为1.4‰时复合诱变得到的1株菌,其发酵液色价由原始菌株的3.02... 比较了微波、超声波、氯化锂3种不同诱变方法单独和复合诱变对纯种紫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其中超声波诱变35min、微波20s、氯化锂浓度为1.4‰时复合诱变得到的1株菌,其发酵液色价由原始菌株的3.02u/mL提高到了3.86u/mL,相对于原始菌株增加了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曲霉 红色素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浅谈窖泥的养护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雷 李杨 +1 位作者 方春玉 任永利 《酿酒》 CAS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窖泥对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窖泥老化衰退会影响酒的质量和发酵糟醅的出酒率。主要对七种窖泥养护方法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窖泥养护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衰退老化 养护方法
下载PDF
亚硝酸盐清除剂研究进展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长青 代锦苹 +6 位作者 方春玉 刘世欣 朱荣贵 冉光雨 郭志强 周云川 赵志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2,220,共6页
亚硝酸盐在食品工业,尤其是在肉制品加工工业中具有抑菌、抗氧化、赋予肉制品特殊风味及发色等重要作用。然而,亚硝酸盐的摄入超出正常范围会造成身体组织的氧气不足,还可形成亚硝胺,最终引发癌症,但目前还未发现单一物质可替代亚硝酸... 亚硝酸盐在食品工业,尤其是在肉制品加工工业中具有抑菌、抗氧化、赋予肉制品特殊风味及发色等重要作用。然而,亚硝酸盐的摄入超出正常范围会造成身体组织的氧气不足,还可形成亚硝胺,最终引发癌症,但目前还未发现单一物质可替代亚硝酸盐。可见,有效控制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亚硝酸盐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过对从蔬菜、水果等中提取的具有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天然物质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具有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物质在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亚硝酸盐 清除剂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邓静 蒋德生 马钦元 孙宗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1,31,共4页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红曲霉 红曲色素 微波诱变:超声波诱变
下载PDF
高酯化力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吴华昌 李雷 张光艳 陈浩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3-205,共3页
对红曲霉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和超声波的复合诱变,来选育高酯化力和低产桔霉素菌株,以三丁酸甘油酯为平皿显色剂,采用测定透明圈和抑菌圈大小进行初筛,然后用TLC和HPLC方法对初筛菌株的固态发酵物进行酯化力和桔霉素含量进行定量... 对红曲霉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和超声波的复合诱变,来选育高酯化力和低产桔霉素菌株,以三丁酸甘油酯为平皿显色剂,采用测定透明圈和抑菌圈大小进行初筛,然后用TLC和HPLC方法对初筛菌株的固态发酵物进行酯化力和桔霉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60~80s、超声波作用25~30min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的菌株,经固态发酵后酯化力高达0.698mg/100m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83.2%,桔霉素含量相当微量,几乎不可检出。该菌株3代接种后,其酯化力和桔霉素产量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酯化力 桔霉素 诱变育种
原文传递
泸型大曲黑曲霉产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2 位作者 邓静 何国亲 包露涵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1年第2期13-17,31,共6页
以泸型大曲中分离的黑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来产酸性蛋白酶,以发酵产物中酸性蛋白酶酶活为指标,对菌种产酸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所产酸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麸皮:豆粕=6:4、玉米粉2.0%(g/g)... 以泸型大曲中分离的黑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来产酸性蛋白酶,以发酵产物中酸性蛋白酶酶活为指标,对菌种产酸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所产酸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麸皮:豆粕=6:4、玉米粉2.0%(g/g)、NH4Cl浓度2.5%(g/g)、持水量95%(mL/g)、初始pH6.0,培养时间50h,培养温度28℃,接种量6.0%时,发酵产物酸性蛋白酶酶活达24350U/g,平均酶活比初始培养基提高64.6%。对菌株所产酸性蛋白酶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该酶最佳反应温度为55℃,最佳反应pH为3.5,温度50℃以下该酶较稳定,2mmoL/L的K+、Cu2+、Ca2+、Fe+、Ag+离子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而同浓度的Fe3+、Fe2+、Zn2+离子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酸性蛋白酶 发酵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制备高效酱油曲条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4 位作者 吴华昌 赵兴秀 李晓霞 谢继州 梁红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红曲霉、黑曲霉、米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法来制备高效酱油酿造曲,以成曲中蛋白酶活为指标,考察了单菌种制曲工艺和多菌种组合制曲工艺的影响因素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润水量和无机盐等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优化了多菌种混合制... 以红曲霉、黑曲霉、米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法来制备高效酱油酿造曲,以成曲中蛋白酶活为指标,考察了单菌种制曲工艺和多菌种组合制曲工艺的影响因素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润水量和无机盐等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优化了多菌种混合制曲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种制曲所得曲块质量比单菌种制曲的质量好。当红曲霉、黑曲霉和米曲霉混合制曲时,所得的曲块中蛋白酶酶活为633.42U/g,此曲块制备的优化条件是: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2℃,原料加水量为120%,硫酸锰添加量为0.05%,硫酸锌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曲 多菌种制曲 蛋白酶活力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流化床操作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2 位作者 王鹏 李刚 唐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82,共5页
试验表明,自制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对温度的变化、上升流速等环境的变化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它的处理温度控制在30±2℃范围,上升表观流速控制为19.1m/h左右,回流比控制为8:1,水力停留时间在6.9h左右,废水COD去除率可... 试验表明,自制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对温度的变化、上升流速等环境的变化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它的处理温度控制在30±2℃范围,上升表观流速控制为19.1m/h左右,回流比控制为8:1,水力停留时间在6.9h左右,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该AFB反应器能够承受高达30.65kgCOD/m^3·d的有机容积负荷,其COD去除率也达到了73%~81%,产气速率系数为0.55~0.612m^3/kgCOD。同时,也对实验中出现的偏析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废水 厌氧流化床(AFB) 操作特性 表观上升流速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明红梅 赵兴秀 陈蒙恩 姚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9,共6页
采用浊度法对高效聚磷菌P_2的生长趋势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性能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除磷率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效因素,最后通过Box-... 采用浊度法对高效聚磷菌P_2的生长趋势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性能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除磷率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效因素,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除磷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聚磷菌P_2除磷效率。结果表明,高效聚磷菌P_2在24 h后生长趋势达到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响应面法优化菌株P_2的除磷最优条件为初始化学需氧量(COD)494.5 mg/L、初始pH值7.4、接种量5%、初始磷含量50 mg/L、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10.5 h,此条件下对磷酸盐的积累能力最强,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到9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响应面法 除磷条件
下载PDF
红曲霉发酵液酯化酿酒尾水制备酯化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李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6-50,共5页
利用红曲霉发酵生成的酯化酶液,催化酿酒尾水中的有机酸和醇,来制备含酯量较高的酯化液。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酯化酶液,添加到酿酒尾水、乙醇、己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以混合液总酯含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 利用红曲霉发酵生成的酯化酶液,催化酿酒尾水中的有机酸和醇,来制备含酯量较高的酯化液。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酯化酶液,添加到酿酒尾水、乙醇、己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以混合液总酯含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范围,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各酯化反应的条件。正交实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添加量为10%、酯化酶液添加量为9%、己酸添加量为1.5%、酯化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混合液中总酯的含量达137.01 mg/100 m L,其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222.71 mg/L,乳酸乙酯的含量由92.93 mg/L下降到74.61 mg/L,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值小于1。所得酯化液适合用于白酒的勾调,不仅大幅提高了酒体中总酯含量,还减少了乳酸乙酯对主体香型的抑制和青涩杂味,使酒体香气更为突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尾水 酯化液 酯化酶 红曲霉
下载PDF
红曲霉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黄丹 陈蒙恩 刘莉 邹月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9,共6页
以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液态发酵来生产Monacolin K,并优化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发酵条件。以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范围,再做正交设计实验,运用极差分析法,找出最佳发酵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氮源对发酵条件的影响因素最大,温... 以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液态发酵来生产Monacolin K,并优化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发酵条件。以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范围,再做正交设计实验,运用极差分析法,找出最佳发酵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氮源对发酵条件的影响因素最大,温度次之,碳源相对较小、pH值最小,实验也证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红曲霉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最佳发酵条件是甘油7%,酵母浸膏3%,NaNO30.2%,MgSO4·7H2O 0.1%,KH2PO40.1%,初始pH 4.5,27℃温度下培养14天,在此工艺下,Monacolin K产量达到245mg/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Monacolin K 液态发酵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啤酒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张会展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根据啤酒废水的组成和水质,从厌氧生物处理方面介绍了高浓法工艺和几种厌氧反应器的特点及它们在啤酒废水中的研究现状、运用效果,并展望了啤酒废水厌氧处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啤酒废水 高浓度活性污泥 厌氧生物处理
下载PDF
AFB的活性污泥中发酵细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2 位作者 杨晓芳 李涛 何旭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1-1654,共4页
从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流化床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到了发酵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发酵细菌最佳培养温度为37—42℃,最佳培养时间为28d,同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形态鉴定。将该发酵细菌反加到AFB反应器中,能... 从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流化床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到了发酵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发酵细菌最佳培养温度为37—42℃,最佳培养时间为28d,同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形态鉴定。将该发酵细菌反加到AFB反应器中,能有效降低反应器的启动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处理效率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AFB) 活性污泥 发酵细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运行长效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年第7期56-58,共3页
根据四川理工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其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建立了长效机制。
关键词 精密仪器 设备 高校 教学
下载PDF
厌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啤酒废水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2 位作者 王鹏 李刚 唐萍 《能源环境保护》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了厌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啤酒废水过程中的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和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
关键词 啤酒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 动力学 厌氧流化床
下载PDF
处理啤酒废水的AFB反应器启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张会展 《中国环保产业》 2006年第12期21-24,共4页
啤酒废水是高浓度的无毒有机废水,适宜采用厌氧生物法进行处理。本试验成功用AFB反应器对啤酒废水进行处理的污泥完成驯化培养。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85%左右,去除效果良好。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库(AFB) 啤酒废水 活性污泥 启动
下载PDF
AF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中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张会展 《啤酒科技》 2006年第10期34-37,39,共5页
对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采用一次培养法接种,接种量为30%(V)(反应器容积比)的活性污泥和100mL活性炭,将温度控制在37±2℃,进水的pH控制在7.3-8.0,进水流速控制在使活性炭处于流化状态,不需... 对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采用一次培养法接种,接种量为30%(V)(反应器容积比)的活性污泥和100mL活性炭,将温度控制在37±2℃,进水的pH控制在7.3-8.0,进水流速控制在使活性炭处于流化状态,不需额外添加营养物质,可在25~30天左右成功地完成驯化,在此控制条件下培养出的活性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5%左右.对减轻生物反应器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AFB) 啤酒废水 活性污泥 培养驯化
下载PDF
投加高效聚磷菌P_2的污泥驯化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19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3 位作者 明红梅 赵兴秀 陈蒙恩 姚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6-200,205,共6页
将高效聚磷菌菌株P2扩大培养后投加到原有污泥当中,通过CASS反应器按照菌株P2的最佳除磷条件进行驯化,并对驯化过程中的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污泥抗冲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p H及反应参数下的除磷能力,最... 将高效聚磷菌菌株P2扩大培养后投加到原有污泥当中,通过CASS反应器按照菌株P2的最佳除磷条件进行驯化,并对驯化过程中的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污泥抗冲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p H及反应参数下的除磷能力,最后对原有污泥及驯化后污泥中微生物的总DNA进行提取,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驯化进行到15 d时,出水中磷酸盐含量等各项指标基本趋于稳定,结束第一阶段驯化。驯化系统适宜的p H7.0、适宜的温度为35℃,运行中厌氧好氧交换的频率以20 min为宜,且厌氧释磷时间为1.5 h,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高达93.6%。在最佳驯化条件下,一些原本在群落中不占优势的聚磷类微生物如聚磷菌P2,经过驯化后能更好适应环境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活性污泥驯化前后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污泥驯化 污泥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变化
原文传递
微生物实验准备的心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期155-156,共2页
微生物学实验课约占教学总时数的一半,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等。 我校微生物实验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具有较全面的... 微生物学实验课约占教学总时数的一半,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等。 我校微生物实验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微生物实验开设的项目有8个(共计32学时),它们分别是:(1)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2)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准备 微生物实验 心得 独立工作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 分离纯化技术 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