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D13S26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在Wilson's病家系中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方炳良 王玫 +4 位作者 黄尚志 李佳 高秀贤 汤晓芙 罗会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D13S26位点位于13q21.1~q21.2,与Wilson病基因位点相距约3.8分摩(centimor-gan,cm).中国人D13S26位点的多态等位片段与白种人相同,但各等位片段的频率两者差异明显,中国人HphI酶切点的多态信息最高,杂合率约0.5。应用D13S26位点对3个Wi... D13S26位点位于13q21.1~q21.2,与Wilson病基因位点相距约3.8分摩(centimor-gan,cm).中国人D13S26位点的多态等位片段与白种人相同,但各等位片段的频率两者差异明显,中国人HphI酶切点的多态信息最高,杂合率约0.5。应用D13S26位点对3个Wilson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证实D13S26/HphI可用于Wilson病的症状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DNA 多态性现象
下载PDF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方炳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1年第6期376-380,共5页
不同个体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及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DNA结构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基因组中一个特定的基因座位(DNA序列)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状态(等位基因),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不低... 不同个体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及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DNA结构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基因组中一个特定的基因座位(DNA序列)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状态(等位基因),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不低于1%,这一现象被称为多态性。DNA多态性本质上是染色体DNA中核苷酸数目或排列顺序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多数为中性突变,不引起表型改变。DNA多态性可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DNA序列分析、PCR片段长度多态性(PCR-FLP),单链DNA构型多态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片段长度 限制性 DNA 基因
下载PDF
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技术及其进展
3
作者 方炳良 罗会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YAC)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分子 DNA 克隆技术.文章综述了 YAC 克隆技术的发展,YAC 的分离、分析与鉴定,以及这一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基因克隆 酵母 人工染色体
下载PDF
亲代印迹与遗传病
4
作者 方炳良 罗会元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2年第4期187-190,共4页
许多资料表明,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亲代印迹。亲代印迹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外显率、表现度及肿瘤易患性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或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这种由双亲性别决定... 许多资料表明,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亲代印迹。亲代印迹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外显率、表现度及肿瘤易患性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或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这种由双亲性别决定的基因功能上的差异被称之为亲代印迹(parental imprinting)。可以肯定印迹与基因在男女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到不同的修饰有关,这些修饰使得一条染色体或一个基因包含了亲代来源的信息。目前尚不知道印迹发生的分子机理,可能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本文综述了基因组印迹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印迹 遗传病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和多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 孙开来 +5 位作者 姜莉 余明焕 金春莲 董贵章 黄尚志 方炳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突变基因分析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羟化酶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膜结合配体依赖的TRA IL抗肿瘤细胞旁观者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学锋 何超 +4 位作者 王达 劳伟锋 朱洪波 毛伟芳 方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研究TRAIL基因抗肿瘤作用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方法:腺病毒Ad/Lac-Z转染肿瘤细胞后作为标记的旁观者细胞,腺病毒Ad/g-TRAIL转染肿瘤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6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同一孔内应用隔离或混合培养旁观者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方... 目的:研究TRAIL基因抗肿瘤作用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方法:腺病毒Ad/Lac-Z转染肿瘤细胞后作为标记的旁观者细胞,腺病毒Ad/g-TRAIL转染肿瘤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6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同一孔内应用隔离或混合培养旁观者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方法,通过检测旁观者细胞Lac-Z酶的活性,以明确TRAIL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结果:检测了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株,包括大肠癌细胞株DLD1和Lovo、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HepG2、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卵巢癌细胞株DOV13。各株肿瘤细胞转染Ad/g-TRAIL后ELISA方法均未检测出培养液中出现可溶性TRAIL(s-TRAIL);隔离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旁观者细胞的Lac-Z活性与PBS及腺病毒Ad/CMV-GFP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混合培养组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1∶1),发现高密度细胞生长组其旁观者效应明显大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FACS检测Sub G0/G1发现DOV13细胞在高密度生长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荧光及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TRAIL转染细胞可诱导周围旁观者细胞发生凋亡而自己并不首先发生凋亡。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的旁观者效应是通过TR IAL蛋白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细胞接触结合于邻近肿瘤细胞膜上的TRAIL受体而诱导旁观者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不是通过水解膜配体形成s-TRAIL而发生旁观者效应,这种作用是细胞接触依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TRAIL 旁观者效应
下载PDF
应用Rb基因内多态位点作家系连锁分析预测视网膜母细胞瘤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丽芳 高永庆 +2 位作者 罗双 方炳良 叶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8-342,共5页
应用Rb基因内探针p68RS2.0,p123M1.8及PCR扩增Rb基因内多态位点Rbl.20及XbaI,对6个遗传性Rb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6个家系均可获得信息。证实以上方法可用于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突变基因携带... 应用Rb基因内探针p68RS2.0,p123M1.8及PCR扩增Rb基因内多态位点Rbl.20及XbaI,对6个遗传性Rb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6个家系均可获得信息。证实以上方法可用于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检测,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隐性抑癌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乐俊河 谢久永 +6 位作者 方炳良 黄尚志 王玫 施惠平 汤晓芙 高秀贤 罗会元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95-198,共4页
应用pCR1324探针(D13S31)检测了中国人中TaqⅠ和PvuⅡ位点的多态性、多态片段及频率,分别为:TaqⅠ位点,4.2kb(0.60)/6.5kb(0.40)(PIC0.36);PvuⅡ位点,4.6kb(0... 应用pCR1324探针(D13S31)检测了中国人中TaqⅠ和PvuⅡ位点的多态性、多态片段及频率,分别为:TaqⅠ位点,4.2kb(0.60)/6.5kb(0.40)(PIC0.36);PvuⅡ位点,4.6kb(0.64)/6.5kb(0.36)(PIC0.35);与白种人相似。由此二位点组成4种单体型,频率分别为0.26、0.34、0.15和0.25,PIC为0.72。应用此二位点及RB/XbaⅠ和D13S26/HphⅠ位点对北方地区20个肝豆状核变性家系进行RFLP单体型连锁分析,确定了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连锁分析 基因诊断 基因型
下载PDF
不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细胞获得性TRAIL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洪波 卓文莹 +4 位作者 何超 黄学锋 朱玉萍 王达 方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DLD1细胞获得性TRAIL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化疗药物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处理对Ad/gTRAIL耐药的结肠癌DLD1-TRAIL/R细胞,通过MTT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DLD1细胞获得性TRAIL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化疗药物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处理对Ad/gTRAIL耐药的结肠癌DLD1-TRAIL/R细胞,通过MTT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以评价化疗药物对TRAIL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然后进一步在体内评价该逆转策略的有效性;接着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等方法探讨逆转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体外检测了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氟脲苷、依立替康以及顺铂6种化疗药物对DLD1-TRAIL/R细胞TRAIL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发现只有5-氟脲嘧啶和丝裂霉素能够使DLD1-TRAIL/R细胞对Ad/gTRAIL重新敏感。进一步的结果表明联合5-氟脲嘧啶和Ad/gTRAIL能在体内有效地抑制DLD1-TRAIL/R细胞来源的肿瘤生长,且该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它对照组。结论:联合使用Ad/gTRAIL和5-氟脲嘧啶或丝裂霉素能在体内外有效地逆转DLD1-TRAIL/R细胞对TRAIL基因的获得性耐药,其中丝裂霉素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的Bax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TRAIL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PAH基因内一个A/C多态性位点的分析
10
作者 黄尚志 李辉 +4 位作者 苗世荣 徐陆亭 方炳良 刘国仰 罗会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IVS3的3'端-11位有一个A/C多态性位点,应用SSCP分析可进行简便检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56,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44,此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51。A/C位点... 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IVS3的3'端-11位有一个A/C多态性位点,应用SSCP分析可进行简便检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56,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44,此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51。A/C位点与同一内含子中的STR位点间没有连锁不平衡性,联合应用这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单体型连锁分析,对PKU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诊断率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遗传病 多态性位点 苯丙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应用RFLP位点进行Wilson病家系连锁分析
11
作者 乐俊河 罗会元 +2 位作者 谢久永 方炳良 黄尚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0-371,共2页
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转运缺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用RFLP位点对中国北方20个Wilson病家系进行了研究,连锁分析结果表明,23名先证者同胞中,1人确诊为症状前患者,8人为正常个体,7人为杂... 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转运缺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用RFLP位点对中国北方20个Wilson病家系进行了研究,连锁分析结果表明,23名先证者同胞中,1人确诊为症状前患者,8人为正常个体,7人为杂合子,4人可能是正常个体也可能是杂合子,2人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症状前患者,只有1人无法确定,为该病的先证者同胞提供了一个症状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连锁分析 RFLP
下载PDF
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分析
12
作者 叶丽珍 张安代 +14 位作者 赵时敏 施惠平 袁丽芳 罗会元 程在玉 马绍武 李淑华 赵鏊 高春生 刘春芸 郭玉凤 张为民 方炳良 张俊才 叶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共检出各类遗传病966例,占被检人数的20.87%。其中染色体畸变436例,占遗传病的45%;遗传性代谢病161例,占16.7%;遗传性骨病111例,占11.5%;各种遗传性肌病103例,占10.7%;遗传性畸形综合征109例,占1... 对4628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共检出各类遗传病966例,占被检人数的20.87%。其中染色体畸变436例,占遗传病的45%;遗传性代谢病161例,占16.7%;遗传性骨病111例,占11.5%;各种遗传性肌病103例,占10.7%;遗传性畸形综合征109例,占11.3%;各种遗传性眼病及皮肤病46例,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病 遗传咨询
下载PDF
改良Y小体显示法及其应用
13
作者 高春生 马绍武 +1 位作者 方炳良 叶丽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人间期核内的Y小体是七十年代初期细胞遗传学上的一项重要发现.Pearson等首先报道正常男性口腔粘膜细胞的间期核以喹吖因染色,可观察到1个约0.25μm的荧光点。此后,其他学者以类似方法也相继在人多种细胞间期核内发现该荧光点。1971年... 人间期核内的Y小体是七十年代初期细胞遗传学上的一项重要发现.Pearson等首先报道正常男性口腔粘膜细胞的间期核以喹吖因染色,可观察到1个约0.25μm的荧光点。此后,其他学者以类似方法也相继在人多种细胞间期核内发现该荧光点。1971年巴黎人类细胞遗传学标准会议将男性间期核内的这种荧光点命名为Y染色质或Y小体。Y小体的数目和大小分别同Y染色体的数目及其长臂末端能被喹吖因类着色的异染色质的数量一致,根据这一原理,国内外众多实验室建立了Y小体显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小体 显示法
下载PDF
中国北方20个Wilson病家系临床及RFLP结果分析
14
作者 乐俊河 谢久永 +6 位作者 方炳良 黄尚志 王玫 施惠平 汤晓芙 高秀贤 罗会元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2期5-8,共4页
Wilson病是一种由铜蓄积引起肝脑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对中国北方20个WD家系26名患者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K-F环及铜氧化酶吸光度进行了总结,并应用Dl3S31/TaqⅠ和D13S31/PvuⅡ对这2... Wilson病是一种由铜蓄积引起肝脑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对中国北方20个WD家系26名患者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K-F环及铜氧化酶吸光度进行了总结,并应用Dl3S31/TaqⅠ和D13S31/PvuⅡ对这20个家系93名家系成员进行了RFLP分析(其中11个家系加用了D13S26/HphⅠ和RB/XbaⅠ),23名先证者同胞中20名可作出诊断(87%),表明RFLP分析是该病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WILSON病 临床 结果分析 先证者 脑损害 出诊 RFLP分析 隐性遗传病 中国北方
下载PDF
端粒酶启动子肿瘤靶向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抗大肠癌细胞HT-29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斌 何超 +2 位作者 劳伟峰 黄学锋 方炳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TRA 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hTERT启动子驱动的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 IL)基因转入大肠癌细胞HT-29,流式细胞仪检测GFP/TRA IL的表达和HT-29... 目的:探讨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TRA 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hTERT启动子驱动的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 IL)基因转入大肠癌细胞HT-29,流式细胞仪检测GFP/TRA IL的表达和HT-29细胞凋亡率。结果:端粒酶启动子驱动的GFP/TRA IL基因和CMV启动子驱动的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HT-29内的表达率分别达31.4%和67.0%;GFP/TRA IL基因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达74.2%和25.8%,与PBS和A d/CMV-GFP比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启动子驱动的GFP/TRA IL融合基因能在大肠癌细胞中有效表达;TRA IL基因对大肠癌细胞HT-29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端粒 末端转移酶/遗传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蛋白质类/化学 结肠直肠肿瘤/病理学 基因疗法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端粒酶启动子肿瘤靶向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抗人肠癌细胞的活性研究
16
作者 陈斌 何超 +2 位作者 劳伟峰 黄学锋 方炳良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 DLD1 和 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 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 hTERT 启动子驱动的 TRAIL 基...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 DLD1 和 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 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 hTERT 启动子驱动的 TRAIL 基因转入大肠癌细胞 DLD1和 HT-29,流式细胞仪检测 GFP/ TRAIL(绿色荧光蛋白和 TRAIL 融合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端粒 酶启动子驱动的 GFP/TRAIL 基因和 CMV 启动子驱动的 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 DLD1和 HT-29内的表 达平分别达41. 63%和31. 4%;GFP/TRAIL 基因对 DLD1和 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93. 5%和74. 2%, 凋亡率分别是41. 1%和25. 8%,与 PBS 和 Ad/CMV-GFP 的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0. 05) 。结论:端粒酶启 动子驱动的 GFP/TRAIL 融合基因在大肠癌细胞 DLD1和 HT-29中能够有效的表达;TRAIL 基因对大肠癌细 胞 DLD1和 HT-29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基因 结肠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杭白菊增强TRAIL基因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文献 毛伟芳 +4 位作者 何超 张磊 黄学锋 杜卫东 方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讨杭白菊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TRAIL)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杭白菊提取液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作用于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通过倒置显微镜、MTT比色法和... 目的:探讨杭白菊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TRAIL)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杭白菊提取液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作用于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通过倒置显微镜、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研究分析其对DLD-1细胞抑制作用的效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杭白菊提取液作用前后DLD-1细胞TRAIL、TRAIL受体(TRAIL-Rs)mRNA以及细胞表面TRAI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d/hTERT-gTRAIL对DLD-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31·4%和13·5%;联合杭白菊提取液后,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提高,达93·1%和45·4%(P<0·05)。杭白菊提取液作用后DLD-1细胞TRAIL mRNA的表达量从作用前的0·46上调至1·01,细胞表面TRAIL蛋白表达的百分率从作用前的2·2%升高到5·0%(P<0·05)。TRAIL死亡受体(DR4、DR5)mRNA的表达量分别从0·70和0·22上调至1·10和0·83(P<0·05),而TRAIL诱骗受体(DcR1、DcR2)mRNA的表达量从0·60和1·15下调至0·19和0·78(P<0·05)。结论:杭白菊提取液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Ad/hTERT-gTRAIL)能有效诱导DLD-1细胞的凋亡。杭白菊提取液上调TRAIL死亡受体表达以及下调TRAIL诱骗受体的表达可能在增强TRAIL诱导的凋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结直肠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华北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RFLP单体型与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炳良 王涛 +7 位作者 袁丽芳 黄尚志 刘填如 王玫 李佳 高艳娥 罗会元 Woo SL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50,共5页
本文分别分析华北地区28个苯丙酮尿症(PKU)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42个PKU家系PAH基因外显子3(Arg^(111)→终止码)及外显子6(Tyr^(204)→Cys)突变位点。RFLP单体型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人群中约77%... 本文分别分析华北地区28个苯丙酮尿症(PKU)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42个PKU家系PAH基因外显子3(Arg^(111)→终止码)及外显子6(Tyr^(204)→Cys)突变位点。RFLP单体型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人群中约77%的正常染色体与79%的PKU突变基因染色体与单体型4相关,同时发现两种新的单体型——单体型49与单体型50;在群体中只有37%的个体为单体型杂合子,并可提供连锁分析所需的信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检测42个PKU家系PAH基因外显子3(Arg^(111)与外显子6(Tyr^(204)的突变位点,结果表明两者分别占华北地区PKU点突变的3.6%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病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下载PDF
Wilson病基因区域cosmid克隆的分离(论著摘要)
19
作者 谢久永 刘国仰 +3 位作者 黄尚志 杨焕明 方炳良 罗会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7-467,共1页
Wilson病基因区域cosmid克隆的分离(论著摘要)谢久永,刘国仰,黄尚志,杨焕明,方炳良,罗会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Wilson病(WD)是由铜代谢障碍所致... Wilson病基因区域cosmid克隆的分离(论著摘要)谢久永,刘国仰,黄尚志,杨焕明,方炳良,罗会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Wilson病(WD)是由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基因 cosmid 克隆 分离
下载PDF
表达GFP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20
作者 周玮 朱洪波 +2 位作者 何超 黄学锋 方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41-1746,共6页
目的:研究在端粒酶启动子驱动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及5型腺病毒早期基因(E1A)基因的腺病毒Ad/hTERT-GFP-E1对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滴度Ad/hTERT-GFP-E1感染大肠癌及正常细胞,以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 目的:研究在端粒酶启动子驱动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及5型腺病毒早期基因(E1A)基因的腺病毒Ad/hTERT-GFP-E1对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滴度Ad/hTERT-GFP-E1感染大肠癌及正常细胞,以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动下表达GFP基因的腺病毒Ad/CMV-GFP作为载体对照,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及体外复制能力,然后用MTT法及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评价该病毒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对病毒感染后的细胞进行原位凋亡检测。结果:Ad/hTERT-GFP-E1能够在DLD1细胞内持续复制,GFP的表达能够对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起到监测作用;MTT结果显示该病毒对于结直肠肿瘤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而对于正常细胞没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病毒感染后的DLD1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发现Ad/hTERT-GFP-E1所引起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瘤腺病毒Ad/hTERT-GFP-E1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其机制与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腺病毒 结肠肿瘤 病毒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