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虫植物捕蝇草叶片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5
1
作者 方白玉 郑秋桦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2-592,共1页
关键词 盆栽 食虫植物 捕蝇草 叶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蔗渣栽培赤芝的配方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方白玉 郑传进 柯野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8,共2页
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赤芝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 赤芝最佳栽培培养基配方:甘蔗渣38%,棉子壳30%,麸皮 30%,石膏1%,过磷酸钙1%。通过实验得出纯蔗渣也能栽培灵芝,配方为:甘蔗渣68%,麸皮30%,石膏1%,过磷酸钙1%。
关键词 甘蔗渣 栽培技术 灵芝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菌草栽培麒麟菇的培养基配方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方白玉 柯野 郑秋桦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8,共1页
以粤北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进行了麒麟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粤北山区的菌草资源栽培麒麟菇的较佳配方:象草36%,芒萁5%,类芦20%,甘蔗渣15%,石灰2%,麸皮20%和石膏2%。该配方麒麟菇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达4.75 mm/d... 以粤北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进行了麒麟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粤北山区的菌草资源栽培麒麟菇的较佳配方:象草36%,芒萁5%,类芦20%,甘蔗渣15%,石灰2%,麸皮20%和石膏2%。该配方麒麟菇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达4.75 mm/d;产量最高,单产152.83 g/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麒麟菇 配方筛选
下载PDF
桑黄菌丝液体培养条件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方白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桑黄菌丝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甘蔗渣,最佳氮源为马铃薯;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 d,接种量15%,装液量(500 mL三角瓶)为150 mL.进一步通过正交...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桑黄菌丝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甘蔗渣,最佳氮源为马铃薯;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 d,接种量15%,装液量(500 mL三角瓶)为150 mL.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出桑黄菌液体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甘蔗渣17%,马铃薯9%,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优化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方白玉 柯野 郑秋桦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5,共1页
试验表明,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棉子壳25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L时,菌丝体长势最强,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1.532mm/d。这是最适合杏鲍菇母种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关键词 杏鲍菇 配方 菌丝生长
下载PDF
香根草栽培毛木耳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方白玉 林辉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3-85,共3页
毛木耳培养基配方为香根草38%,象草10%,芒萁30%,麸皮20%,石膏1%,石灰1%时,毛木耳菌丝体生长势最强,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127.5%.
关键词 香根草 栽培 毛木耳
下载PDF
粤北地区金耳栽培与银耳栽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方白玉 傅晓仪 +1 位作者 陈旭鹏 郑燕丰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32-34,共3页
对金耳和银耳的栽培料配方、制种、发菌和出菇等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试验结果可知,两种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比较相似,但是在培养料的含水量、培养温度、湿度、伴生菌株和出菇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耳 银耳 袋料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利用荧光染色观察杏鲍菇菌丝结构和银耳芽孢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方白玉 谢宝贵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6-68,71,共4页
应用荧光染色法对杏鲍菇菌丝和银耳芽孢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与普通物理显像法相比较 ,通过荧光显微镜能清晰地观察到菌丝体和芽孢的细微结构 ,特别是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的结构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荧光染色 显微观察 杏鲍菇 银耳芽孢
下载PDF
杏鲍菇母种培养基优化及组织分离母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方白玉 方晓霞 《食用菌》 2011年第4期29-30,共2页
研究了杏鲍菇母种在12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配方A(棉子壳水提液+P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7.24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好。进行了三个不同时期,菇蕾期,弹孢前期(原基形成后7... 研究了杏鲍菇母种在12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配方A(棉子壳水提液+P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7.24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好。进行了三个不同时期,菇蕾期,弹孢前期(原基形成后7d内)和弹孢后期(原基形成后9d)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后母种制备比较,结果表明弹孢前期组织分离的母种生长速度生长势表现最好,48d长满栽培袋,9~11d原基形成,长出的子实体最大,每袋平均出菇量384.5g,生物转化率最高(96.1%),菇蕾期分离的母种次之,弹孢后分离的母种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培养基 组织分离 母种制备
下载PDF
鲍鱼菇袋栽高产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白玉 郑列宜 吴熙文 《食用菌》 2002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鲍鱼菇 袋栽 高产技术
下载PDF
金针菇发酵动力学研究(英文)
11
作者 方白玉 江玉姬 谢宝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 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 h下降到37 ...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 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 h下降到37 mg/mL;氨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菌丝产量发酵到48 h最高,为12.47 g/L;由此确定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发酵动力学 培养基 菌丝产量
下载PDF
粤北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白玉 《食用菌》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粤北5株野生灵芝与9株栽培灵芝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量和酶活性方面...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粤北5株野生灵芝与9株栽培灵芝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量和酶活性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供试各菌株间可溶性蛋白差别不大。进一步采用两种同工酶综合聚类分析发现,14株菌株分为13类,野生灵芝菌株与栽培菌株之间差异较大;这也表明同工酶技术在灵芝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作用,且粤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潜在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同工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菌草栽培杏鲍菇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白玉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8-71,共4页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杏鲍菇 最佳配方
下载PDF
麒麟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栽培比较试验
14
作者 方白玉 柯野 郑秋桦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55-58,共4页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菇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下载PDF
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93
15
作者 黄晓敏 曾松荣 +4 位作者 柯野 郑传进 王焰山 蔡爱群 方白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为了加强本科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实验室开放式的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改革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灰树花子实体原基的感染细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方白玉 柯野 陈可芝 《食用菌》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灰树花在子实体原基生长期间易受细菌感染,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从被细菌感染的灰树花原基栽培袋中分离出4种具平板生长优势的病菌菌株,编号分别为wr1、wr2、wr3和wr4。通过对灰树花原基栽培袋的回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wr4菌株感染灰树花... 灰树花在子实体原基生长期间易受细菌感染,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从被细菌感染的灰树花原基栽培袋中分离出4种具平板生长优势的病菌菌株,编号分别为wr1、wr2、wr3和wr4。通过对灰树花原基栽培袋的回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wr4菌株感染灰树花原基与自然感染的状况一致,因此,认为wr4菌株是导致灰树花原基感染的主要菌株。进一步对该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定wr4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感染菌株 蜡样芽孢杆菌
下载PDF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晓敏 王婧婷 +3 位作者 汪若波 曾松荣 柯野 方白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6-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平板改良法体外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水提取物不同的MIC浓...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平板改良法体外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水提取物不同的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扫描电镜确认。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64 mg/mL,当增加药物浓度至1.5倍MIC(96 mg/mL)和2倍MIC(128 mg/mL)分别于4、8和24 h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时,活菌数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4h内金黄色葡萄球菌BF中的细菌不能被完全清除。各时间段之间活菌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有清除影响,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水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曾松荣 徐倩雯 +3 位作者 叶保童 柯野 方白玉 黄晓敏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
从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状茎中分离出24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其液体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筛选出3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它们分别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和无孢菌类。
关键词 虎杖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杏鲍菇3、528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爱群 肖剑光 +4 位作者 郑秋桦 柯野 方白玉 罗泽保 杨小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0-1673,共4页
试验采用斜面培养法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说明这2个杏鲍菇品种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菌丝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4.... 试验采用斜面培养法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说明这2个杏鲍菇品种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菌丝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4.5~8.5,最适pH值为5.5~6.0,说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但在酸性条件中生长得较好,可见这2个杏鲍菇品种是偏酸性的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温度 PH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抗肿瘤的大型真菌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爱群 方白玉 +3 位作者 宋斌 钟月金 黎静静 曾松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依据文献资料,统计了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型真菌种类。结果发现有55种大型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占全部已知种类的16.6%。有关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关键词 南岭自然保护区 真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