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含量对白云石拉曼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江 张烨毓 +4 位作者 黄毅 王海波 刘虎 王代富 方继瑶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2,共11页
白云石中Fe含量分析是研究白云石(岩)成因的重要手段,研究白云石中Fe含量与拉曼光谱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一种利用拉曼光谱原位测定白云石中Fe含量的潜在方法。本次研究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不同Fe含量的白云石进行了拉曼光谱分... 白云石中Fe含量分析是研究白云石(岩)成因的重要手段,研究白云石中Fe含量与拉曼光谱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一种利用拉曼光谱原位测定白云石中Fe含量的潜在方法。本次研究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不同Fe含量的白云石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并对其拉曼光谱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白云石,铁白云石各个拉曼特征峰均向低频方向偏移。白云石的拉曼特征峰位移与Fe含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Fe含量增加,白云石的各个拉曼特征峰位移均减小。相较于[CO3]^(2−)基团内部振动特征峰(v_(1)、v_(3)和v_(4)峰),两个晶格振动特征峰(T峰和L峰)随Fe含量变化的偏移更为明显。研究认为,由于Fe^(2+)的离子半径大于Mg^(2+),当Fe^(2+)替代白云石晶格中的Mg^(2+)后,晶格中金属-氧键平均键长变长、平均键能变弱,从而改变了金属-氧键和C-O键拉曼活性振动,致使拉曼特征峰向低频方向偏移。本次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拉曼光谱中L峰和v1峰的峰间距测定白云石中Fe含量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对样品要求较低,能够进行非破坏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 电子探针 拉曼位移 Fe含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继瑶 陈洪德 +3 位作者 史云鹤 李磊 邓翔 苏中堂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具备良好勘探潜力,研究其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黄龙气田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具备良好勘探潜力,研究其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黄龙气田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基础特征、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含膏粉晶云岩、粉晶砂屑云岩及粉—细晶云岩;石膏铸模孔、晶间孔(溶孔)、溶孔及溶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以0.1%~5.0%为主,渗透率以(0.002~0.100)×10-3μm2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特点;有利储层分布受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影响,含硬石膏结核云坪、白云岩坪及颗粒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储层平面分布受控于古岩溶地貌,而垂向分布受控于岩溶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表生期岩溶垂直渗流带,晚成岩期次生灰化及3期不同组合类型充填作用使有效孔隙锐减,是该区储层物性较差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储层 主控因素 岩溶地貌 多期充填 次生灰化 形成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新证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慧 苏中堂 +2 位作者 梁茹 方继瑶 林良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9,共11页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开发实践证实为重要储集岩,但关于其成因尚存争议。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为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提供依据,以川西地区栖霞组典型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开发实践证实为重要储集岩,但关于其成因尚存争议。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为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提供依据,以川西地区栖霞组典型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稀土配分模式以及Y/Ho比值分析探究了白云岩化流体与海水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栖霞组白云岩主要有晶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鞍状白云石和脉体白云石4类;②晶粒白云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稀土配分模式、Y/Ho比值具海源流体特征,δEu值偏高,可能受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高温效应的影响;③鞍状白云石和脉体白云石成因与峨眉山喷发带距离有关,近带鞍状白云石及脉体白云石的稀土配分模式、Y/Ho比值与峨眉山玄武岩相近,δEu大于1,推测为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有关的热液成因,远带鞍状白云石和脉体白云石稀土配分模式、Y/Ho比值具海源流体特征,指示为浅埋藏期海水经高温流体加热后沿孔隙充填而成。结论认为,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主要为浅埋藏成因但受热事件改造,四川盆地西北缘台地边缘相与峨眉火山岩省外带叠加区为有利储集相带,西南缘发育的热液白云石不利于油气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中二叠统栖霞组 地球化学 流体来源 稀土元素 Y/Ho比值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梁茹 苏中堂 +2 位作者 马慧 方继瑶 林良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6-1516,共11页
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及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关系颇有争论。在野外剖面、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全岩及矿物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石)可分为残余砂屑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以及鞍状... 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及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关系颇有争论。在野外剖面、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全岩及矿物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石)可分为残余砂屑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以及鞍状白云石、脉体充填白云石四类。残余砂屑白云岩与晶粒白云岩均呈块状,阴极发光较暗,稀土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灰岩相似,δ^(13)C、^(87)Sr/^(86)Sr多处于同期海水范围内,δ^(18)O略偏负,Ce负异常,残余砂屑白云岩Eu呈负异常,而晶粒白云岩Eu多为正异常。微区δ^(13)C、δ^(18)O分析显示,残余砂屑白云岩的白云石雾心与亮边内δ^(13)C均处于同期海水范围内,δ^(18)O亮边较雾心偏负;晶粒白云岩中不同大小的晶粒白云石微区δ^(13)C、δ^(18)O显示相近特征,表明这两类白云岩均为海水浅埋藏成因,但受到后期热流体叠加改造。曲面他形粗晶鞍状白云石充填于裂隙与溶蚀孔洞内,镜下具波状消光特征,发亮红色光,δ^(13)C与二叠纪海水相近,δ^(18)O明显负偏,Eu呈正异常,指示鞍状白云石为热液成因。脉体白云石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晚期埋藏成因。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主体为浅埋藏成因,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热液对其叠加改造,仅西南地区充填裂隙与溶洞的鞍形白云石为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成因 栖霞组 川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马家沟组上组合沉积微相特征及展布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果 仲向云 +2 位作者 张成弓 方继瑶 李婧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沉积微相类型、特征以及展布规律。通过对典型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进行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进行识别,研究其发育特征,再现其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各单井相分析,系...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沉积微相类型、特征以及展布规律。通过对典型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进行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进行识别,研究其发育特征,再现其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各单井相分析,系统编制各层系的岩相古地理图件;在相分析和古地理研究基础上,开展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分析,揭示沉积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家沟组上组合主要发育泥云坪微相、灰云坪微相、膏云坪微相和含膏云坪微相。从马五_4沉积期到马五_1沉积期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而海平面的降低控制了沉积微相的发育和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裂纹线场分析法在岩爆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叶继昭 刘琦 +1 位作者 方继瑶 黄天成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探究和预防岩爆,以断裂力学为基础,采用裂纹线场分析方法,以非小范围屈服理论为近似假定,求解出岩石Ⅲ型裂纹线附近的弹性和塑性应力场,并重新确定了二者在裂纹线附近的边界。依据该理论解,结合岩爆的发生特点,提出以增大裂纹长度和... 为探究和预防岩爆,以断裂力学为基础,采用裂纹线场分析方法,以非小范围屈服理论为近似假定,求解出岩石Ⅲ型裂纹线附近的弹性和塑性应力场,并重新确定了二者在裂纹线附近的边界。依据该理论解,结合岩爆的发生特点,提出以增大裂纹长度和降低剪切屈服极限为岩爆防治的基本理论。以上两种防治理论在锦屏水电枢纽工程西端辅助洞岩爆防治中得到了有效验证。防治措施中使用的超前地应力驱除爆破法和喷、注水法表明了两种防治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线 岩爆 线场分析方法 弹塑性边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