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方美凤 朱娴琼 +7 位作者 吴家煜 梁楚虹 徐颖 杨庆依 杨小雅 郑博慧 窦香兰 谭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两组ADL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IL-1β、IL-10、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OD、GSH-Px、C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84.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能够促进ACI溶栓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曹冰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记录并对比分...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A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血小板黏附率(PAdR)及红细胞比容(HCT)]、脑血流灌注[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TC、TAG、HDL-C及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V、PAdR、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DVPSV及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息风化痰通络颗粒 脂代谢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通栓活络汤在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
3
作者 方美凤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7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在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循环脑梗死(POCI)患者中采用通栓活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POCI患... 目的:分析在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循环脑梗死(POCI)患者中采用通栓活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POCI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栓活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在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POCI患者中采用通栓活络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栓活络汤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后循环脑梗死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2 位作者 张炘 刘晓林 王学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66例发病72 h内的风痰瘀阻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化痰通络颗粒加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66例发病72 h内的风痰瘀阻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化痰通络颗粒加基础治疗,对照组32例仅基础治疗;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两组ACI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血清SOCS-3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TNF-α水平,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同时用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血清SOCS-3、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SOCS-3水平(ng/L,360.98±123.31)高于对照组(281.87±133.66,P<0.05),TNF-α水平(ng/L,35.72±19.94)低于对照组(49.86±34.79,P<0.05);治疗第7、14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治疗后第14、21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促进风痰瘀阻型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上调炎症抑制因子SOCS-3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水平,减轻脑缺血继发的炎症损伤等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风痰瘀阻型 外周血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肿瘤坏死因子-Α 化痰通络颗粒
下载PDF
针药合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5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王学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痰通络汤,1剂/d,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痰通络汤,1剂/d,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次/d,每次留针30 min,2组均持续治疗14 d。由第三方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积分、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积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优于对照组87.5%(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针药合用方案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化痰通络汤 醒脑开窍针法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张学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感觉障碍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 motor scale,FMMS)、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以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Barthel Index,BI)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RMS以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觉障碍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RMS以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身感觉障碍 腕踝针 康复训练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方美凤 杨原芳 +1 位作者 谭峰 刘亚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后遗症 神经源性膀胱 经皮穴位电刺激 康复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美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7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NSE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SE水平(3.96±1.44)ng/ml、NIHSS评分(7.53±4.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3±1.51)ng/ml、(12.61±5.8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方美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溶栓、控血压、降低颅内压、...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溶栓、控血压、降低颅内压、合并症预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血脂水平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相比对照组的73.17%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 RS评分、TC、TG、LDL-C等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H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脑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代谢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美凤 赵瑜 +2 位作者 宋珍源 袁虎 顾爱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实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1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将亚临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患者纳入甲状腺功能异常组... 目的探讨实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1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将亚临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患者纳入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其余检测结果在实验室参考值范围内者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统计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因素,建立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测模型的验证和效能评估。结果101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2个疗程PD⁃1抑制剂治疗后,共有38例(37.62%)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035,95%CI:1.660~9.806)、BMI≥25 kg/m2(OR=4.067,95%CI:1.674~9.885)、≥三线治疗(OR=5.463,95%CI:2.248~13.277)、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OR=5.579,95%CI:2.296~13.559)是影响实体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各因素总分范围75~355分,对应风险率范围为0.05~0.80。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9(95%CI:0.772~0.846),预测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灵敏度71.05%(95%CI:53.89%~84.02%),特异度为88.89%(95%CI:77.84%~95.04%),AUC为0.855(95%CI:0.776~0.935)。结论性别、BMI、治疗方式、治疗方案均与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评估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的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甲状腺功能 列线图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物PAC-1和CD62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炘 段传志 +5 位作者 李铁林 龙霄翱 何旭英 谭峰 方美凤 黄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P-Selectin,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P-Selectin,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急性期(<7 d)外周血PAC-1和CD62p含量,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NIHSS量表评分法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与对照组(0.22±0.13;4.21±1.11)相比,ACI患者PAC-1含量(0.92±0.40)和CD62p含量(7.07±3.07)在急性期(<7 d)显著升高(P<0.05;P<0.05),且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P<0.01)。结论 PAC-1和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AC-1和CD62p水平对于预防ACI发生、评估病情轻重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 CD62P ACI 病情 相关性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谭峰 万赛英 +6 位作者 吴海科 霍绮雯 王金良 陈文霖 方美凤 刘晓林 孙景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电镜等技术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30d大鼠脑内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组脑缺血-再灌注7、14、30d大鼠脑缺血区周围及海马区neurocan-mRNA表达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神经元、血管壁等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各组减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neurocan-mRNA表达、减轻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黏蛋白 电针 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峰 黄任锋 +4 位作者 方美凤 梁艳桂 刘晓林 陈文霖 张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4-926,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气虚血瘀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YHWD+基础治疗)32例、对照组(基础治疗)28例,采用Fugl-Meyer法、NIHSS等方...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气虚血瘀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YHWD+基础治疗)32例、对照组(基础治疗)28例,采用Fugl-Meyer法、NIHSS等方法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下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学评分,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血清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另选健康人组20例作参考值。结果:治疗组2周后患者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5.534,P<0.001),NIHSS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t=3.222,P<0.002);治疗组2周后血清MMP-9及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t=5.973,t=2.1566,P<0.001,P<0.05)。结论:BYHWD改善A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MP-9表达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急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炘 谭峰 +4 位作者 段传志 方美凤 黄彪 龙霄翱 罗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及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阳明经穴;对... 目的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及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阳明经穴;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PAC-1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估电针对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在急性期,ACI患者PAC-1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小板活化。电针阳明经穴对PAC-1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改善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推测电针阳明经穴在ACI早期主要通过调控PAC-1水平,从而延缓ACI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明经穴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 下肢功能
下载PDF
熄风通络颗粒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峰 刘晓林 +4 位作者 王学文 张炘 李雁萍 陈杰 方美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血sCD40L水平;同时用Barthel指数(MBI)、急性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并以23例健康体检者sCD40L值作为正常参照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pg/L)治疗前(7.463±2.899、7.854±3.652),治疗后7d(5.273±1.698、7.349±2.11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46±1.012,均P〈0.05);治疗后7d治疗组sCD40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灶组sCD40L水平(10.312±1.975)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6.843±2.984,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分:3.428±1.034)较对照组(5.897±1.653)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BI(87.356±12.429)则较对照组(69.139±14.572)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脑梗死体积与MBI呈显著负相关(r=0.633,P〈0.01)。结论熄风通络颗粒促进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促炎因子sCD40L水平、减轻脑缺血继发的炎症损伤等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急性 风痰瘀阻型 中医证型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熄风通络颗粒 中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及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学文 谭峰 +5 位作者 李丹丹 詹杰 方美凤 黎鸣 王海侨 陈文霖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AIS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的73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患侧肢体...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AIS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的73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患侧肢体阳明经穴,对照组仅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重刺激技术检测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TST test/TST contr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SI患者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较健康人群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两组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阳明经穴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推测与修复皮质脊髓束和重建神经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针药并用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中风后遗症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峰 方美凤 +3 位作者 张圻 刘晓林 王学文 李雁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ACI患者6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按不同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ACI患者6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按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分析,对照组体检时,脑梗死组入院第1、3、7天用ELISA检测血清SOCS-3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第1、7天血清IL-6与TNF-α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第1、3、7天SOCS-3、IL-6和TNF-α明显上升(P<0.01),大梗死体积患者IL-6和TNF-α表达较中、小梗死体积患者明显上升(P<0.05)。入院第21天Barthel指数与SOCS-3水平呈正相关(r=0.810,P<0.05),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72,-0.822,P<0.05)。结论 SOCS-3可能参与ACI炎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观察SOCS-3的变化,对ACI病情评价及预后分析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病学检查
下载PDF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小飞 方美凤 《陕西电力》 2014年第12期73-77,共5页
简要介绍了状态检修体制的演变和现状,分析了设备故障发展过程,研究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本原理和思路,分析了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的内容,并结合缺陷分析建立了设备状态评估体系和制定了检修策略,并提出改进了评估周期和检... 简要介绍了状态检修体制的演变和现状,分析了设备故障发展过程,研究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本原理和思路,分析了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的内容,并结合缺陷分析建立了设备状态评估体系和制定了检修策略,并提出改进了评估周期和检修项目,最后制定了"三集五大"体系下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管理责任分配,并探讨了其与目前正推广应用的变电站一体化检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状态检修 状态评估 检修策略 管理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电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后构音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海科 谭峰 +6 位作者 丁德权 万赛英 黄涛 王金良 陈文霖 张明霞 方美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1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电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灯...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电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及早期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级别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05,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者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早期电针干预能改善ACI后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电针 早期干预 ACI 构音困难
下载PDF
早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及PAC-1和CD62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科 谭峰 +6 位作者 黄涛 张炘 万赛英 丁德权 王金良 陈文霖 方美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16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及PAC-1、CD62p和D—Dimer表达影响。方法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和Fugl—Meyer法评估,观察治疗前后PAC-1、CD62p和D—Dimer...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及PAC-1、CD62p和D—Dimer表达影响。方法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和Fugl—Meyer法评估,观察治疗前后PAC-1、CD62p和D—Dime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及简化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P〈0.05),电针组简化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治疗后CD62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电针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CD62p水平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组PAC-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AC-1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D—Dime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二者均P〈0.05),但电针组D—Dimer水平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阳明经穴治疗能显著并改善ACI患者瘫痪的下肢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减缓纤溶系统激活速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明经穴 ACI PAC-1 CD62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