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7”华北极端暴雨精细特征和天气学成因分析
1
作者 陈涛 谌芸 +9 位作者 方翀 董林 符娇兰 李晓兰 陈双 石岩 沈艳 许先煌 孔铃涵 权婉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14,共15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京津冀地区遭受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探明此次“23·7”华北极端降水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分钟级降水资料、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京津冀地区遭受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探明此次“23·7”华北极端降水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分钟级降水资料、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数据,揭示了“23·7”华北极端暴雨的精细特征和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极大,特大暴雨落区、突破降水量历史极值的国家级观测站站点密集分布在京津冀太行山近山地区,降水呈现显著极端性、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河北和北京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地区出现持续性、强度相对稳定的强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偏向于高雨滴数密度、小雨滴直径的海洋型对流降水;京津冀平原地区过程雨量明显小于山区,但中尺度对流雨带活跃,降水阵性、对流性特征明显。(2)在“杜苏芮”台风残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等天气系统协同作用下,中层位势高度场出现罕见的“北高南低”+“西低东高”的稳定天气形势。北上台风“杜苏芮”残涡在高压坝以及太行山、燕山地形影响下移动缓慢,残涡中心北侧的地形障碍流与低空东南风之间形成稳定倒槽,京津冀地区出现持续性低层辐合,同时配合来自南海季风和东部洋面台风“卡努”的双路水汽输送,导致京津冀地区出现长历时、区域性极端暴雨过程。(3)在阶段性降水发展过程中,与台风残涡相关的倒槽、暖切变线、低空急流等精细结构调控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和发展特征,7月31日早晨至上午京津冀地区出现超过22 m/s的超低空东南风急流,配合对流和地形抬升等因素影响,降水强度明显增强,北京西部山前出现超100 mm/h的极端雨强。此次极端降水事件中的地形影响、中小尺度特征以及极端暴雨可预报性等问题尚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华北 地形 低空急流 台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2024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
作者 严大春 方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7-904,共8页
2024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偏心型分布,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西北洋面,强度偏强;中高纬环流呈四波型,我国基本为正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偏北。全国平均气温为13.2℃,较常年同期(11.5℃)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 2024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偏心型分布,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西北洋面,强度偏强;中高纬环流呈四波型,我国基本为正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偏北。全国平均气温为13.2℃,较常年同期(11.5℃)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1.9 mm,较常年同期(43.6 mm)偏多65%,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月内仅出现1次主要冷空气过程;10次强对流和7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均主要集中在南方且较常年偏多;6次沙尘过程影响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干旱阶段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冷空气 暴雨 强对流 沙尘
下载PDF
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的云型分类及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方翀 郑永光 +1 位作者 林隐静 朱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5-915,共11页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星观测的定量特征分析表明,对流云团中IR1通道和水汽(WV)通道的亮温差基本为负值,其值的不断减小预示着强对流在持续发展;在监测和预报雷暴大风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长椭圆形强对流云带的右侧和其右侧的孤立对流云团,尤其是TBB(红外亮度温度)低负值区、TBB高梯度区、IR1和WV通道亮温差值区及大梯度区均配合的区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止卫星IR1与WV通道的亮温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获得了雷暴大风出现站点附近的红外亮温、水汽亮温、IR1与WV通道亮温差和红外亮温梯度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站点的雷暴大风天气出现在以下时段:红外亮温由急剧下降到平缓下降之间的过渡期;IR1与WV通道亮温差由迅速下降转为缓慢下降或稳定少变的时间点前后,且多数处于IR1和WV通道亮温差由正转负临近的时间段内;红外亮温梯度达到最大的时间点附近或开始下降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云型 红外亮温 通道亮温差 亮温梯度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特征值统计和个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翀 郑媛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0,共5页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从2001年至2005年的中气旋产品,对中气旋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各种特征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持续时间在3个体扫以上的中气旋与雷雨大风和龙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强风过程分析,得出了底高、顶高和最强...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从2001年至2005年的中气旋产品,对中气旋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各种特征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持续时间在3个体扫以上的中气旋与雷雨大风和龙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强风过程分析,得出了底高、顶高和最强切变高度变化、最强切变与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对应关系,为预报员及时准确预报雷雨大风、龙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气旋 底高 顶高 最强切变 强对流天气
下载PDF
襄樊电厂制粉系统木块分离器的改进
5
作者 方翀 杨洪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64,67,共2页
关键词 电厂 锅炉 制粉系统 木块分离器 技术改进
下载PDF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被引量:218
6
作者 俞小鼎 郑媛媛 +2 位作者 张爱民 姚叶青 方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4-924,共11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无为县的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龙卷发生前的主要天气背景是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天气形势:一个东移的高空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低空的西南风急流。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并...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无为县的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龙卷发生前的主要天气背景是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天气形势:一个东移的高空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低空的西南风急流。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并且抬升凝结高度较低,有利于强龙卷的产生。产生该强龙卷的对流系统最初是一条位于大片层状云降水区中的长对流雨带。在随后的演变中,对流雨带的南段逐渐消散,北段逐渐变宽,最终成为一个团状的对流系统,而龙卷产生自该系统南端的一个超级单体。最初的中层中气旋形成于7月8日22:49(北京时,下同),相应对流单体的反射率因子尚没有呈现出超级单体的特征。随后中气旋迅速加强,在22:55,反射率因子形态呈现出经典超级单体的特征:明显的低层入流缺口和其左侧的阵风锋,入流缺口位于超级单体移动方向(东北方向)的右后侧,低层的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回波悬垂结构,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55 dBz。在龙卷产生前8min,即23:12中气旋达到强中气旋标准,相应的垂直涡度值达到2.3×10-2/s。在龙卷产生前几分钟和龙卷进行过程中,中气旋保持很强,但相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减弱,低层入流缺口渐渐消失。在龙卷进行过程中的23:29,雷达速度图像呈现出一个强烈中气旋包裹着一个更小尺度的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与TVS对应的垂直涡度值达5.0×10-2/s。上述导致龙卷的中层中气旋局限于4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前后共持续了1 h 49 min,相应超级单体的高反射率因子区局限在6 km以下,属于低质心的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是强烈龙卷,伴随有暴雨,但没有冰雹。文中还对此次龙卷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中气旋 TVS 超级单体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 被引量:113
7
作者 郑媛媛 朱红芳 +4 位作者 方翔 张雪晨 方翀 姚晨 郝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7-625,共9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的3次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导致F2~F3级强龙卷的3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与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差异。另外,利用安徽省、市、县气象报表、历年气候评价灾情资料(部分来...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的3次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导致F2~F3级强龙卷的3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与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差异。另外,利用安徽省、市、县气象报表、历年气候评价灾情资料(部分来自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对1960年至今的龙卷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龙卷的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龙卷主要出现在淮北东部和江淮之间东部地势平坦地区,7月份出现龙卷的概率最高。(2)超级单体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3)3次F2~F3级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多普勒雷达上都探测到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与非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相比,导致强龙卷的中气旋底高明显偏低,基本在1 km以下。同时风暴结构也有所不同,造成龙卷天气的超级单体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与风暴质心高度接近,基本在3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50~60 dBz。造成强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冰雹产生前,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高于风暴质心的高度;当风暴开始降雹时,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开始降低,而风暴质心的高度变化不大,高于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基本保持在5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60~70 dB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 中气旋 龙卷涡旋特征 风暴结构 龙卷预警
下载PDF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299
8
作者 郑媛媛 俞小鼎 +5 位作者 方翀 鲍文中 谢亦峰 周昆 陆大春 刘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文中利用位于安徽合肥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 2 0 0 2年 5月 2 7日 1 4~ 2 0时发生在皖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 ,一条位于钩... 文中利用位于安徽合肥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 2 0 0 2年 5月 2 7日 1 4~ 2 0时发生在皖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东南。超级单体左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结构 ,这也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 (穹隆 )、强大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 ,其值超过 70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强烈的中气旋 ,旋转速度达到 2 2m/s。风暴顶为强烈辐散 ,正负速度差值达 6 3m/s。相应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 70kg/m2 和 5 g/m3 。因此 ,该风暴具有强烈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有界弱回波区 中气旋 大冰雹 天气雷达
下载PDF
一次系列下击暴流事件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被引量:150
9
作者 俞小鼎 张爱民 +3 位作者 郑媛媛 方翀 朱红芳 吴林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3,共9页
该文首次利用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系列下击暴流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2003年6月6日在安徽定远县和肥东县交界处附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孤立的强烈多单体风暴,产生了一次伴随强降雹的系列下击暴流事件.此次系列下击暴流事件实际上是... 该文首次利用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系列下击暴流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2003年6月6日在安徽定远县和肥东县交界处附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孤立的强烈多单体风暴,产生了一次伴随强降雹的系列下击暴流事件.此次系列下击暴流事件实际上是由多单体风暴中3个相继发展的对流单体分别产生的3次下击暴流构成的.每轮下击暴流触地前,都伴随着相应对流单体反射率因子核心的逐渐下降.在首轮下沉气流触地前6 min,1.5°到4.3°仰角的径向速度图上都出现向着风暴中心的辐合,其中以2.4°仰角(地面以上约3~4 km)的辐合最明显.因此,反射率因子核心的逐渐降低并伴随云底以上的速度辐合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可以用来提前数分钟预警下击暴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云底以上辐合 反射率因子核心下降 大冰雹
下载PDF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被引量:224
10
作者 俞小鼎 郑媛媛 +2 位作者 廖玉芳 姚叶青 方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22,共15页
利用徐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30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伴随强烈龙卷和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该强降水超级单体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 利用徐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30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伴随强烈龙卷和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该强降水超级单体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很低,边界层内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地面存在阵风锋。上述中等程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值和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产生,而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地面阵风锋的存在有利于F2级以上强龙卷的产生。(2)该超级单体的演化可以归结为"带状回波-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弓形回波"三个阶段。在带状回波阶段,该超级单体的发展从一条狭长对流雨带的变短变粗开始,雨带中间的对流单体内首先有中气旋发展,从4km左右高度首先出现,然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展,前侧入流缺口变得明显,接着雨带南端的单体中也有中气旋发展。在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阶段,雨带南端单体逐渐与中间单体合并,构成一个庞大深厚的强降水超级单体和被包裹在其中的直径12 km左右、深厚强烈的中气旋,然后由于后侧入流的开始出现,低层回波形态层演变为"S"形,而中层回波呈现为螺旋型。(3)龙卷出现在"S"形回波阶段,在龙卷出现前,有一个龙卷涡旋特征TVS(Tornadic Vortex Signature)出现在中气旋的中心,其对应的垂直涡度值估计为6.0×10-2s-1。龙卷地点上空有很强的风暴顶辐散,散度值约为0.8×10-2s-1。弓形回波阶段的开始由在弓形回波北部逗点头回波的中心的另一个中气旋形成为标志,原有的中气旋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随后弓形回波的北宽南窄的不对称结构逐渐明显,原有的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的中气旋消失,并出现地面直线型风害。另外,还对此次过程中气旋产生和超级单体形态的演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超级单体 强烈龙卷 “S”型回波 弓形回波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 被引量:53
11
作者 郑媛媛 俞小鼎 +2 位作者 方翀 朱红芳 吴林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0,45,共4页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 2 0 0 3年 7月 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庐江和无为县的龙卷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7月 8日夜间至 9日凌晨 ,与一条自西向东移动的、被包裹在大片层状雨区中的带状对流 (飑线 )相联系 ,先后有 4个径向速度场上...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 2 0 0 3年 7月 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庐江和无为县的龙卷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7月 8日夜间至 9日凌晨 ,与一条自西向东移动的、被包裹在大片层状雨区中的带状对流 (飑线 )相联系 ,先后有 4个径向速度场上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出现在飑线的前沿。其中一个小尺度涡旋特征持续了大约 2小时 30分 ,先后在庐江和无为县产生了龙卷。特别是在无为产生的龙卷 ,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级别为F2~F3,属于较强龙卷。分析表明 ,此次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特征 ,而在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分析 天气雷达 径向速度图 小尺度涡旋特征
下载PDF
锅炉水压后联合保养措施在龙岗电厂中的应用
12
作者 方翀 方迪 《华中电力》 2002年第4期43-46,共4页
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后直至进行首次点火,往往要相隔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不对设备采取有效的保养措施,设备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锈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还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冻手段。在龙岗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吸取以往... 锅炉整体水压试验后直至进行首次点火,往往要相隔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不对设备采取有效的保养措施,设备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锈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还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冻手段。在龙岗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吸取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针对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锅炉受热面的“氨水—联氨湿法保养”、“充氮干法保养”、“蒸汽压力法保养兼防冻”等多种保养措施联合使用的方法,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设备的锈蚀及结冻,还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水压 联合保养措施 龙岗电厂 防锈蚀
下载PDF
安徽省县级大雾预报业务系统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晓红 方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分析安徽省多年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的天气学条件,并利用3年T1 0 6资料,经相关性检验,基于最优表征大雾形成的天气学特征的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用1年T2 1 3资料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了可用于实时业务MICAPS格式的安徽省县级2 4h、... 分析安徽省多年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的天气学条件,并利用3年T1 0 6资料,经相关性检验,基于最优表征大雾形成的天气学特征的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用1年T2 1 3资料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了可用于实时业务MICAPS格式的安徽省县级2 4h、4 8h和72h大雾预报的预报业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业务系统 安徽省 县级 T106资料 多元回归方程 天气学条件 相关性检验 天气学特征 天气气候 T213 实时业务 大雾预报 特征和 S格式
下载PDF
2013年暖季试验概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玲 林建 +10 位作者 张涛 孟庆涛 张润福 方翀 李萍阳 郑永光 谌芸 张芳华 杨波 魏丽 毕宝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2013年,国家气象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暖季试验,探索业务单位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新途径,以实现对业务相关研究的促进并加速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向业务转化。本文介绍支持暖季试验的仿真业务... 2013年,国家气象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暖季试验,探索业务单位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新途径,以实现对业务相关研究的促进并加速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向业务转化。本文介绍支持暖季试验的仿真业务环境、强天气联合会商及凝练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新技术应用测试转化结果。通过暖季试验,搭建起能对业务数据和被测试转化成果产品实时保障的仿真业务数据环境、完全仿业务定量降水预报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仿真业务分析预报交互平台以及能实时评估业务数值模式和测试模式产品的客观检验系统。定期联合会商为预报员和科学家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使得科学家更加了解业务需求并通过分析研究解决部分会商中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新技术应用测试转化试验表明: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提升强对流和暴雨天气的预报水平有积极意义,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卫星天气应用平台对中尺度天气的快速分析有意义。而预报员与科技成果研发人员能否密切合作是影响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试验 仿真业务环境 联合会商 新技术测试
下载PDF
AP与HMX作用的“连锁互动”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疏芬 方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3,共5页
研究了NEPE推进剂中AP与HMX的相互作用。基于凝相机理与热解实验 ,从分子层面和化学反应的角度 ,结合价键、形式电荷、链反应等理论和固体单元推进剂的燃烧状况 ,提出了AP与HMX间的“连锁互动”机制。有NH3与NO2 等活性物种参与的“放... 研究了NEPE推进剂中AP与HMX的相互作用。基于凝相机理与热解实验 ,从分子层面和化学反应的角度 ,结合价键、形式电荷、链反应等理论和固体单元推进剂的燃烧状况 ,提出了AP与HMX间的“连锁互动”机制。有NH3与NO2 等活性物种参与的“放热连锁、物种互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胺推进剂 高能推进剂 奥克托金 推进剂燃烧 燃烧化学动力学 AP HMX 相互作用 “连锁互动”机制
下载PDF
新型挠性补偿器在锅炉送粉系统中的应用
16
作者 方翀 《热电技术》 2002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挠性补偿器 锅炉 送粉系统 制粉系统 碗式中速磨煤机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飑线的时空分布与发展移动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翀 麦子 关良 《气象科技》 2023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基于2013—2017年华北地区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和雷暴大风观测数据,总共识别了27次强飑线过程,对27次强飑线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发展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强飑线最集中的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强飑线最强的时... 基于2013—2017年华北地区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数据和雷暴大风观测数据,总共识别了27次强飑线过程,对27次强飑线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发展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强飑线最集中的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强飑线最强的时次集中于16:00—22:00;强飑线形成前40 dBz回波起始位置最集中的区域为山西、内蒙古和河北3省交界处附近,强飑线形成位置多在京津冀境内;山西东部到河北西部沿山一带是最长长度达到400 km以上且维持时长超过7 h的强飑线形成位置集中区域;40 dBz回波起始时间为02:00—07:59的强飑线平均形成时长最长,14:00—19:59的强飑线平均形成时长最短;强飑线的最长长度与发展时长及维持时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回波起始时间为14:00—19:59的强飑线形成期移动距离较短但发展期移动距离较长,而回波起始时间为02:00—07:59的强飑线则相反;大多数强飑线发展期的移动速度要快于形成期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飑线 时空分布 形成时长 维持时长
下载PDF
670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再热器超温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臻 刘勇 +1 位作者 张新生 方翀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14,共3页
从分析热段再热器入口截面速度偏差和烟温偏差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对一台670t/h锅炉再热器壁温及烟温进行测试表明,水平烟道区域烟温和烟气速度偏差是造成再热器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运行调整,可有效改善热段... 从分析热段再热器入口截面速度偏差和烟温偏差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对一台670t/h锅炉再热器壁温及烟温进行测试表明,水平烟道区域烟温和烟气速度偏差是造成再热器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运行调整,可有效改善热段再热器入口截面热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器 烟温 烟速 偏差 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锅炉 试验
下载PDF
基于等值线分析技术的图形相似检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周晓林 +2 位作者 吴必文 王东勇 方翀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5-7,共3页
利用等值线分析技术可以从基本数据场中提取数值中心、等值线等基本图形要素。将这些图形要素,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存储起来,既可以方便地进行图形再现,又能为图形的相似检索提供依据。探讨了利用等值线分析结果构建历史图形库的方法,以... 利用等值线分析技术可以从基本数据场中提取数值中心、等值线等基本图形要素。将这些图形要素,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存储起来,既可以方便地进行图形再现,又能为图形的相似检索提供依据。探讨了利用等值线分析结果构建历史图形库的方法,以及对数值中心和等值线两类图形要素的相似检索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要素 数值中心 等值线 相似检索
下载PDF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西贵 方翀 沐贤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85-9188,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资料研究分析7月8日的1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倾斜"与低空急流加强对此次淮河流域大面积特大暴雨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进行了中尺度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上的混合...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资料研究分析7月8日的1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倾斜"与低空急流加强对此次淮河流域大面积特大暴雨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进行了中尺度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上的混合降水回波特征分析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得出了不少有益结论,对梅汛期预报提供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特大暴雨 高密度自动站 混合降水回波 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