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铋烯材料生长控制及光电子器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詹燕燕 李冰雪 +7 位作者 闫昊 方铉 王登魁 房丹 楚学影 翟英娇 李金华 王晓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引起了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探索新型二维材料体系并扩展其应用范围是研究人员的热点研究内容。其中,第五主族单元素二维烯(二维磷烯、二维砷烯、二维锑烯、二维铋烯)具有较... 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引起了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探索新型二维材料体系并扩展其应用范围是研究人员的热点研究内容。其中,第五主族单元素二维烯(二维磷烯、二维砷烯、二维锑烯、二维铋烯)具有较窄的且可调节的能带宽度、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透光性和优异的光电子学性能,成为二维材料及其在光电子应用领域的新的研究对象。鉴于此方面,从基本物理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在光电子方面的应用深入分析二维铋烯的相关理论以及实验研究的工作进展。在材料的可控制备方面,重点围绕二维铋烯的电化学剥离法展开相应论述。最后讨论了二维铋烯在光电子学应用领域的现状,包括在超快光电子学器件的应用,并且对二维铋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烯 可控制备方法 电化学剥离法 超快光子学器件的应用
原文传递
ZnO一维纳米结构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方铉 李金华 +3 位作者 王晓华 魏志鹏 方纪 徐志堃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8-141,131,共5页
生物传感器是当代传感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内容之一。最近,基于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因具有测定所需样品少、响应速度快、响应灵敏度高、体积小可以植入细胞中进行检测等优点,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对ZnO一维纳米结构在生... 生物传感器是当代传感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内容之一。最近,基于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因具有测定所需样品少、响应速度快、响应灵敏度高、体积小可以植入细胞中进行检测等优点,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对ZnO一维纳米结构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主要介绍了ZnO一维纳米结构在酶传感器、生物蛋白质传感器、场效应管传感器以及蛋白质分子荧光探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一维纳米结构 生物传感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合成、性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婷 唐吉龙 +7 位作者 方芳 房丹 方铉 楚学影 李金华 王菲 王晓华 魏志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12-9018,9023,共8页
碳量子点(CQDs,C-dots or C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易于功能化和抗光漂白性、光稳定性等优异性能,是碳纳米家族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自从2006年[1]报道了碳量子点(CQDs)明亮多... 碳量子点(CQDs,C-dots or C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易于功能化和抗光漂白性、光稳定性等优异性能,是碳纳米家族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自从2006年[1]报道了碳量子点(CQDs)明亮多彩的发光现象后,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开始对CQD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了各种方法制备的CQDs在生物医学、光催化、光电子、传感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篇综述主要总结了关于CQDs的最近的发展,介绍了CQDs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掺杂、发光机理、光电性质以及在生物医学、光催化、光电子、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光致发光 生物成像 光催化
下载PDF
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杜鸿延 魏志鹏 +6 位作者 李霜 楚学影 方铉 方芳 李金华 陈新影 王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本文还研究了表面修饰对量子点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形貌,发现经过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样品表面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并且尺寸单一、单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5 nm。经过修饰后的样品减少了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使掺杂Mn2+所引起的595 nm附近的发射峰强度增大。将MPA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进行生物偶联,并利用BCA法对偶联上的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经过修饰后的量子点偶联蛋白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MN 表面修饰 发光 BCA法检测
下载PDF
与掺杂浓度相关的ZnS∶Mn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杜鸿延 魏志鹏 +6 位作者 孙丽娟 楚学影 方铉 方芳 李金华 王晓华 王菲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Mn掺杂的ZnS纳米粒子,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S∶Mn纳米粒子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其在Mn离子的掺杂浓度达到6%...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Mn掺杂的ZnS纳米粒子,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S∶Mn纳米粒子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其在Mn离子的掺杂浓度达到6%时不发生分相,但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会减小。光致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掺杂离子的浓度可实现对ZnS∶Mn纳米粒子590 nm附近荧光发射波长的调节。此外,研究了温度对纳米粒子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经过50℃陈化1 h后的ZnS∶Mn样品的平均粒径增大约为20 nm,且加热陈化有利于ZnS∶Mn纳米粒子中Mn2+在590 nm处产生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 溶胶法 掺杂浓度 发光性质
下载PDF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应用于痕量气体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华 王凯迪 +6 位作者 余锦 贾慧民 貊泽强 王金舵 唐吉龙 方铉 魏志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0-130,共11页
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在对痕量气体的检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痕量气体检测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相关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CRDS痕量气体检测在大气环境、生物医学、燃烧化... 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在对痕量气体的检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痕量气体检测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相关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CRDS痕量气体检测在大气环境、生物医学、燃烧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CRDS痕量气体检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衰荡光谱 痕量气体检测 研究进展 激光技术
下载PDF
掺杂型ZnS纳米晶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鸿延 魏志鹏 +5 位作者 楚学影 方铉 方芳 李金华 王菲 王晓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25,共6页
主要围绕ZnS纳米晶的制备、掺杂和表面修饰剂所引起的光学性质以及生物分子检测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由于纳米晶体表面晶面的定向生长,控制着纳米晶形貌的变化,因此综述了多种制备纳米晶的方法。系统总结了对纳米晶进行掺杂而引... 主要围绕ZnS纳米晶的制备、掺杂和表面修饰剂所引起的光学性质以及生物分子检测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由于纳米晶体表面晶面的定向生长,控制着纳米晶形貌的变化,因此综述了多种制备纳米晶的方法。系统总结了对纳米晶进行掺杂而引起了本征发射波长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从而达到改变其荧光性质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对纳米晶进行表面修饰,可以利用表面修饰制备出量子产率高,易于生物分子偶联的水溶性的掺杂型ZnS纳米晶,因此可在生物标记、示踪、检测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最后展望了ZnS纳米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掺杂 荧光 生物检测
下载PDF
以PVP纳米纤维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制备MgxZn(1-x)O纳米纤维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慧民 唐吉龙 +10 位作者 方铉 王双鹏 赵海峰 房丹 王晓华 方芳 李金华 楚学影 魏志鹏 马晓辉 徐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97-3200,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并以其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制备不同Mg掺杂浓度的MgxZn1-xO纳米纤维。研究了不同Mg掺杂浓度对复合纳米纤维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光致发...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并以其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制备不同Mg掺杂浓度的MgxZn1-xO纳米纤维。研究了不同Mg掺杂浓度对复合纳米纤维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光致发光(PL)和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谱对样品测试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g元素的掺入并没有改变ZnO纳米纤维的形貌,所有样品的表面形貌极其相似,只是掺杂后纤维直径有所增大;随着Mg掺杂浓度的增加吸收边逐渐发生蓝移,表明所制备MgxZn1-xO纤维的带隙具有可调节性。与此同时,在PL谱中可以观察到样品的紫外(UV)发光峰从377nm移动至362nm,且与不掺杂的样品相比,MgxZn1-xO纳米纤维的UV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合成组分可控的MgxZn1-xO纳米纤维。在ZnO中掺入Mg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ZnO-PVP纳米纤维的禁带宽度以及UV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掺杂ZnO PVP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ALD
下载PDF
利用原子淀积Al_2O_3对InP光学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房丹 唐吉龙 +5 位作者 魏志鹏 赵海峰 方铉 田珊珊 楚学影 王晓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86-3389,共4页
提出一种钝化InP表面的新方法———湿法钝化和干法钝化相结合。这种新型的钝化方式有效地降低了InP表面态密度,并使其表面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利用光致发光(PL)谱,对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测试。通过对样品进... 提出一种钝化InP表面的新方法———湿法钝化和干法钝化相结合。这种新型的钝化方式有效地降低了InP表面态密度,并使其表面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利用光致发光(PL)谱,对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测试。通过对样品进行XPS测试表明,通过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可增强In-S键结合强度,进一步降低表面态密度。最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 硫化 退火 光致发光谱 AL2O3
原文传递
基于柔性衬底的ZnO葡萄糖酶电极制备及特性(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华 李静 +2 位作者 方铉 王晓华 魏志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3-1397,共5页
通过水热法在长有ZnO籽晶层的柔性聚酰亚胺(PI)衬底上生长了整齐的ZnO纳米棒,ZnO纳米棒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表征.通过静电吸附方式,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固定在其表面.分别对GOx及修饰前... 通过水热法在长有ZnO籽晶层的柔性聚酰亚胺(PI)衬底上生长了整齐的ZnO纳米棒,ZnO纳米棒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表征.通过静电吸附方式,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固定在其表面.分别对GOx及修饰前后的ZnO纳米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发现修饰后存在ZnO的吸收峰和GOx的特征吸收峰,表明GOx固定在ZnO表面.通过对修饰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测试发现了与GOx相关的吸收峰,这进一步表明GOx仍保持生物活性.最后在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中,这种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生物酶电极表现出非常灵敏的电流响应,为制备柔性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柔性衬底 生物传感器 氧化锌
下载PDF
光泵浦双反射带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效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菲 王晓华 +3 位作者 王金艳 房丹 魏志鹏 方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给出了808 nm/980 nm双反射带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谱线,建立了光泵浦双反射带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热学模型及其内部热载荷分布形式,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双反射带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热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激射光反射率为99.... 给出了808 nm/980 nm双反射带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谱线,建立了光泵浦双反射带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热学模型及其内部热载荷分布形式,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双反射带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热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激射光反射率为99.96%的单反射带和双反射带布拉格反射镜结构的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件,前者的散热性能较好,而后者的最大温升明显低于前者。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为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结构优化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 有限元法 双反射带布拉格反射镜 热效应
下载PDF
高质量ZnO微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雪 李金华 +2 位作者 方铉 魏志鹏 王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7-940,共4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ZnO微米棒。醋酸镁[Mg(CH3COO)2.4H2O]、醋酸锌[Zn(CH3COO)2.2H2O]和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以一定比例配置成反应溶液,把反应溶液加热到90℃,反应时间为24h,能够在硅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ZnO微米棒。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 利用水热法制备ZnO微米棒。醋酸镁[Mg(CH3COO)2.4H2O]、醋酸锌[Zn(CH3COO)2.2H2O]和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以一定比例配置成反应溶液,把反应溶液加热到90℃,反应时间为24h,能够在硅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ZnO微米棒。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对ZnO微米棒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为细长条棒状结构,呈现六方纤锌矿结构,长径比可达10∶1,并且在[002]方向择优生长。在样品中并未发现镁离子,它有可能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对ZnO微米棒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测量,由PL光谱分析可知,样品在384nm处有一个紫外发光峰,半峰全宽为13nm,紫外发光峰强度比可见发光峰强度大的多,样品的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微米棒 水热法 光致发光
下载PDF
光抽运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菲 王晓华 +3 位作者 刘向南 翁永超 房丹 方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8-50,53,共4页
采用多周期应变补偿InGaAs/GaAsP双量子阱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作为增益介质,设计了光抽运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件结构和实验光路。在谐振腔中引入分束棱镜保证了VECSEL表面的抽运光斑为圆形光斑。计算模拟了输出功率与抽运光斑和输出镜反射... 采用多周期应变补偿InGaAs/GaAsP双量子阱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作为增益介质,设计了光抽运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件结构和实验光路。在谐振腔中引入分束棱镜保证了VECSEL表面的抽运光斑为圆形光斑。计算模拟了输出功率与抽运光斑和输出镜反射率间关系曲线,优化设计了抽运功率为2W时输出镜反射率并给出了相应的输出功率与抽运功率间关系模拟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抽运半导体激光器 垂直外腔面发射激光器 应变补偿双量子阱 分束棱镜
下载PDF
InGaAsSb/GaSb量子阱能带结构及自发发射谱
14
作者 安宁 李占国 +4 位作者 何斌太 芦鹏 方铉 魏志鹏 刘国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2,共6页
讨论了不同In组分对InGaAsSb/GaSb量子阱能带结构,即带隙及带边不连续性(带阶)的影响。给出了较为精准的InGaAsSb禁带宽度与In组分的关系。分析了In组分对InGaAsSb/GaSb导带、价带带阶的作用。研究表明,随In组分的增加,InGaAsSb禁带宽... 讨论了不同In组分对InGaAsSb/GaSb量子阱能带结构,即带隙及带边不连续性(带阶)的影响。给出了较为精准的InGaAsSb禁带宽度与In组分的关系。分析了In组分对InGaAsSb/GaSb导带、价带带阶的作用。研究表明,随In组分的增加,InGaAsSb禁带宽度减小,应力加大,能带漂移增大,InGaAsSb/GaSb导带、价带的带阶减小。同时,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InGaAsSb/GaSb自发发射谱的增益、发射峰位及半峰宽与In组分关系。研究In组分对InGaAsSb/GaSb量子阱能带结构及自发发射谱的影响,可以定性地解释已有的实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Sb/GaSb 应变量子阱 能带结构 自发发射谱
下载PDF
直立Zn_2GeO_4/ZnO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15
作者 李婷 方芳 +7 位作者 周政 赵海峰 方铉 李金华 楚学影 魏志鹏 房丹 王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8-1193,共6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表面溅射Au和沉积ZnO籽晶的硅衬底上分别生长高度有序、垂直密布的直立Zn2GeO4/ZnO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致发光(PL)谱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和发光特性的研究。...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表面溅射Au和沉积ZnO籽晶的硅衬底上分别生长高度有序、垂直密布的直立Zn2GeO4/ZnO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致发光(PL)谱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和发光特性的研究。所制备的Zn2GeO4/ZnO纳米棒的直径为350~400 nm,高度为10~11μm;室温PL谱观察到3个来源于Zn2GeO4的典型发光峰。最后,对CVD法制备的Zn2GeO4/ZnO纳米棒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该种直立性良好的一维纳米棒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到纳米光电子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直立 Zn2GeO4/ZnO纳米棒阵列 发光特性
下载PDF
氯离子对氧化锌纳米棒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兴 李金华 +2 位作者 方芳 方铉 楚学影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4-96,143,共4页
通过在反应溶液及后续处理中分别添加氯离子的方式,即采用水热法在生长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反应溶液中添加氯离子、在水热法制得氧化锌纳米棒后进行氯离子腐蚀。通过对样品的表征测试与分析,得到氯离子在氧化锌生长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纳米... 通过在反应溶液及后续处理中分别添加氯离子的方式,即采用水热法在生长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反应溶液中添加氯离子、在水热法制得氧化锌纳米棒后进行氯离子腐蚀。通过对样品的表征测试与分析,得到氯离子在氧化锌生长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纳米结构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棒 水热法 氯离子 腐蚀
下载PDF
莫板法制备ZnO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陈新影 李金华 +6 位作者 方铉 楚学影 方芳 魏志鹏 李霜 王菲 王晓华 《纳米科技》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碳纤维为模板,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在其上包覆ZnO层,将样品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当退火温度为700℃时,获得ZnO纳米管,测试ZnO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对甲基橙的降... 以碳纤维为模板,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在其上包覆ZnO层,将样品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当退火温度为700℃时,获得ZnO纳米管,测试ZnO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对甲基橙的降解作用,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对甲基橙降解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沉积(ALD) 氧化锌纳米管 光催化活性 降解率
下载PDF
Au修饰ZnO纳米带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18
作者 陈新影 李金华 +7 位作者 方芳 方铉 魏志鹏 曲铭镭 王许杰 王鑫 孙韶伟 王记萍 《纳米科技》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采用离子溅射方法在ZnO纳米带表面蒸镀Au层,经过500℃退火,在样品表面形成Au纳米颗粒,通过SEM、XRD对退火后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蒸镀Au量的增加,在500℃退火后的Au颗粒尺寸逐渐减小,且分布均匀。Au颗粒与ZnO纳米带接... 采用离子溅射方法在ZnO纳米带表面蒸镀Au层,经过500℃退火,在样品表面形成Au纳米颗粒,通过SEM、XRD对退火后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蒸镀Au量的增加,在500℃退火后的Au颗粒尺寸逐渐减小,且分布均匀。Au颗粒与ZnO纳米带接触可以形成肖特基结,肖特基结能够有效地使电子与空穴分离并且快速导出电子,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光催化活性。将以上产物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Methyl Orange),研究其光催化性能,与纯zn0相比,金修饰ZnO纳米带的光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且不同Au颗粒尺寸降解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AU 表面修饰 肖特基结
下载PDF
MoO_(3)覆盖层对MoS_(2)基光伏型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婉玉 石凯熙 +4 位作者 李金华 楚学影 方铉 匡尚奇 徐国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6-225,共10页
基于范德瓦耳斯力的异质结构为设计和研究高性能光电器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MoS_(2)/MoO_(3)的光伏型光电探测器,为了实现光伏性能,实验构建Au/MoS_(2)的非对称肖特基接触.为提高其光电性能,实验采用超薄的MoO_(3)作... 基于范德瓦耳斯力的异质结构为设计和研究高性能光电器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MoS_(2)/MoO_(3)的光伏型光电探测器,为了实现光伏性能,实验构建Au/MoS_(2)的非对称肖特基接触.为提高其光电性能,实验采用超薄的MoO_(3)作为覆盖层构建MoS_(2)/MoO_(3)异质结,利用MoO_(3)可见光吸收特性及良好的光透过性增加MoS_(2)材料内参与导电的电子.实验通过原子层沉积(ALD)法制备MoO_(3),并通过调控厚度来优化器件的光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MoO_(3)越薄异质结光吸收效率越高,且抑制暗电流增益的效果越显著.相比单一的MoS_(2)基光伏型光电探测器,MoS_(2)/MoO_(3)异质结器件光响应度增强近10倍,响应度高达916.121 A/W,探测率约2.74×10^(11)Jones,响应时间约73μs,有效解决平面型光伏器件响应度低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异质结构设计及其覆盖层的厚度优化,成功实现对平面型MoS_(2)基光伏器件的光电性能改善,为未来开发高性能MoS_(2)/氧化物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MoO_(3) 异质结 光伏型光电探测器
下载PDF
纳米结构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翟英娇 李金华 +5 位作者 楚学影 徐铭泽 李雪 方铉 魏志鹏 王晓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7-905,共9页
二硫化钼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二元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二硫化钼常见的多种形貌结构,包括富勒烯状、球状、花状、线、片、棒、管状等;概述了其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温硫化法... 二硫化钼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二元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二硫化钼常见的多种形貌结构,包括富勒烯状、球状、花状、线、片、棒、管状等;概述了其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温硫化法、剥离法、电化学沉积法、水热及溶剂热法等;总结了纳米结构二硫化钼在润滑、催化、光电器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二硫化钼材料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形貌结构 材料制备 光电器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