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1
作者 白丽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彬媛 黄惠 施小六 易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发布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判读。分析不同基因变异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6例HS患者中,贫血23例、黄疸25例、脾大24例、胆石症14例;16例有家族史,10例无家族史;25例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9个家系共检出18个HS致病基因杂合变异,其中14个为致病性变异,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3个意义未明变异。SPTB突变(12个)和ANK1突变(4个)最多。变异类型以无义突变为主(9个)。SPTB突变组与ANK1突变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K1突变组切脾率高于SPTB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14)。不同突变类型(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及错义突变)组间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确诊的18例患者中,17例与基因诊断一致;临床疑诊患者8例,均经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确诊。24例HS患者行UGT1A1变异检测,5例患者携带UGT1A1变异导致酶活性降低,19例酶活性正常。酶活性降低组较酶活性正常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2,P=0.038)。结论:大多数HS患者有贫血、黄疸和脾大,常合并胆石症。中国湖南HS致病基因突变以SPTB和ANK1突变最常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基因诊断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UGT1A1酶活性降低可导致HS患者黄疸程度加重。临床联合基因诊断有利于HS的快速、精准诊断;而UGT1A1酶活性相关基因变异检测对HS黄疸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型 二代测序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姚茂金 李洁 +3 位作者 方建珍 肖涛 谢丽华 施小六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TUNEL法、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As2O3诱导T2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As2O3可有效地抑制T24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TUNEL法、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As2O3诱导T2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As2O3可有效地抑制T24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TUNEL法呈阳性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下。对照组均未见上述变化。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其表达下调,同时凋亡主要效应分子Caspase 3被激活。结论As2O3可有效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药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膀胱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HER-2与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陈婕 羊志辉 +3 位作者 陈森林 周世权 莫晔 施小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检测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用于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123例结直肠癌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 目的检测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用于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123例结直肠癌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S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和K-RAS的高表达率在结直肠癌分别为67.5%和51.2%,在结直肠腺瘤分别为80.0%和33.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则分别为33.3%和0。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但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结直肠癌中,HER-2和K-RAS的联合高表达率为36.3%。胞膜HER-2高表达率为38.2%,与浸润深度相关。K-RAS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在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S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5)。HER-2和K-RAS的高表达与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ER-2和K-RAS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HER-2胞膜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性有关。HER-2和K-RAS的高表达与预后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结直肠 基因 HER-2 基因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陈婕 羊志辉 +2 位作者 施小六 卢放根 刘德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目的为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而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 ,对有关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相关的9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各个可疑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或加权均数差值(weighted m... 目的为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而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 ,对有关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相关的9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各个可疑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或加权均数差值(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08,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 .纳入有关肝硬化P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图书馆的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数为1105例.其中血栓组2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PVT与D-二聚体(WMD=0.34,95%C I:0.21-0.46)、门静脉直径(WMD=1.67,95%C I:1.36-1.97)、门静脉血流速度[WMD=-2.32,95%CI:-3.63-(-1.01)]及脾脏厚度(WMD=8.57,95%CI:4.14-12.99)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 brinogen,FIB)无关.结论肝硬化PV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厚度,与患者性别、年龄、PLT、PT、APTT、FIB无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COX-2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斐 莫烨 +5 位作者 周世权 陈森林 宁文锋 姚茂金 王永俊 施小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93-695,共3页
为研究COX-2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3例结直肠腺癌及其中的25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12例远癌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COX-2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示,COX-2在... 为研究COX-2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3例结直肠腺癌及其中的25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12例远癌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COX-2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示,COX-2在远癌组织、腺瘤性息肉、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0%,33.3%,81.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腺癌中COX-2的高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层次有关;HER-2的高表达在腺癌(67.5%)与腺瘤性息肉(8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远癌肠黏膜(33.3%)(P<0.05);HER-2的胞膜高表达与浸润层次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和HER-2具有相关性(χ2=3.949,P<0.05,c=0.3693)。提示COX-2在正常组织、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逐步上调;COX-2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COX-2的高表达及HER-2胞膜的高表达均与肿瘤侵袭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COX-2 HER-2/c-erbB-2/neu
下载PDF
综合医院组织细胞库信息系统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军卫 施小六 +3 位作者 许毅 倪万茂 杨心洁 王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512-351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冻存标本管理系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等的概括,阐述了大型综合医院建立科研组织标本和细胞株信息资源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开发"细胞冻存标本管理系统V2.2.1"软件,以Win9x、WinME、Win2000、WinXP为操作平台,... 目的通过对冻存标本管理系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等的概括,阐述了大型综合医院建立科研组织标本和细胞株信息资源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开发"细胞冻存标本管理系统V2.2.1"软件,以Win9x、WinME、Win2000、WinXP为操作平台,对冻存标本进行信息管理。结果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浏览、检索、以及数据维护、链接、管理等功能,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结论系统可准确、动态地反映储存库中的标本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和保证了对库存标本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库 组织细胞 资源 信息系统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肖自安 冯永 +3 位作者 潘乾 谢鼎华 施小六 夏家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8-191,I0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个家系 )和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SSCP)分析初筛可疑突变者 ,SSCP分析发现异常构象带后再行DNA测序。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 15例发现 5种多态性改变 ,耳聋患者中 10例发现 6种多态性改变。散发先天性聋哑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未发现致病突变。 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发现所有患者 (3例 )Cx2 6基因的编码区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 ,翻译的蛋白质截短 ,该家系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 蒙古人种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Cx2 6基因突变率可能低于其他人种。Cx2 6基因编码区 2 99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连接蛋白26 基因突变
下载PDF
RNAi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成人神经细胞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永俊 施小六 +3 位作者 汤建光 胡治平 薛志刚 夏昆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5-750,共6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的表达,并评价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后连入pBSHH1构建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pBSHH1-survivin;通过RT-PCR和Wes...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的表达,并评价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后连入pBSHH1构建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pBSHH1-survivin;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评价其对SH-SY5Y细胞内源性survivin表达的抑制作用;运用Hoechst33258核染色、DNA凝胶电泳以及AnnexinFITC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下调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实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印迹表明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后能明显下调survivin的表达;Hoechst33258核染色、DNA凝胶电泳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显示下调survivin的表达能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有效针对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下调survivin的表达能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神经细胞瘤 RNA干扰 SURVIVIN 凋亡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和肠镜特点分析(附109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迎伟 莫双阳 +4 位作者 李运泽 韦天灵 彭继承 刘有利 施小六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0期62-67,共6页
目的总结合并消化系统病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肠镜特点,以提高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AIDS患者的认识。方法收集和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0月柳州市人民医院109例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诊... 目的总结合并消化系统病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肠镜特点,以提高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AIDS患者的认识。方法收集和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0月柳州市人民医院109例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诊感染者和116例HIV阴性行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HIV感染者(试验组)和HIV阴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和肠镜特点进行比较。同时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HIV感染者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其中A组CD4+细胞>200×10^6/L(n=34)、B组<200×10^6/L(n=75)。结果试验组肠镜下结直肠溃疡检出率和总体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肠镜下肠黏膜充血、糜烂和总体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患者比普通患者更容易出现结直肠溃疡,随着CD4+细胞计数下降,肠道炎症病变发生率和肠道病变总体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消化系统 临床表现 结肠镜 发病率
下载PDF
新的STK11互作蛋白LOH12CR1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宏伟 王向平 +8 位作者 殷照初 阎卉芳 姚茂金 汤建光 夏昆 潘乾 李陈婕 王永俊 施小六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1,共7页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疾病基因STK11编码由4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具有调控细胞周期,调节细胞极性以及细胞基础能量代谢等重要功能.STK11蛋白羧基端含有123个残基,对STK11生物学功能的实...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疾病基因STK11编码由4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具有调控细胞周期,调节细胞极性以及细胞基础能量代谢等重要功能.STK11蛋白羧基端含有123个残基,对STK11生物学功能的实现起着调节作用,但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pGEX4T-2原核表达系统,构建pGEX4T-2-STK11羧基端重组载体,并诱导表达了GST-STK11羧基端融合蛋白,采用GST-pulldown结合质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出STK11羧基端的可能互作蛋白LOH12CR1.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了STK11激酶同LOH12CR1互作;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亦发现STK11与LOH12CR1共定位.STK11与LOH12CR1互作的发现为研究STK11的功能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11 互作蛋白 LOH12CR1 免疫荧光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人STK1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克隆 被引量:2
11
作者 宁文锋 王永俊 +5 位作者 姚茂金 汤建光 汪斐 周世权 李陈捷 施小六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2-1046,共5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人STK11基因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和重要的调控区域.以此为基础,构建含人STK11基因上游序列缺失片段的pGL3重组载体,瞬时转染L-02和HeLa两种细胞系,通过检测荧光素活性分析缺失片段的启动活性.结果显示各缺失片...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人STK11基因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和重要的调控区域.以此为基础,构建含人STK11基因上游序列缺失片段的pGL3重组载体,瞬时转染L-02和HeLa两种细胞系,通过检测荧光素活性分析缺失片段的启动活性.结果显示各缺失片段在两株细胞中均有启动活性;当3′端固定在-918时,5′端由-1943——1425的移位对启动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一区间内不存在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将5′端固定在—1943时,随着3′端向5′的缩短(—918→—1039→—1160),启动活性明显增强(活性pGL3-1943A>pGL3-1943B>pGL3-1943C),提示—1160——1039和—1039——918的区间分别存在负性顺式作用元件,同时提示核心启动子的3′端位于—1160的5′末端.在pGL3-1322(—1322——918)亦观察到启动活性,提示核心启动子的5′端应该位于—1322的3′末端.因此,人STK1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位于—1322——116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11基因 生物信息学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转录起始位点
下载PDF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洪波 胡正茂 +5 位作者 李贺君 朱勇 施小六 雷光华 周江南 李康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采用检测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患者EXT2基因的突变,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及用于HME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个HME家系和3个HME散发患者,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EXT2基因的所有编码外... 目的:采用检测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患者EXT2基因的突变,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及用于HME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个HME家系和3个HME散发患者,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EXT2基因的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序列进行检测,并对出现异常构象的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分别发现了一种A313T的无义突变和一种319insGT的移码突变。结论:在HME患者中发现了2个EXT2基因致病突变,DGGE可作为基因诊断理想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性骨疣 EXT2基因 基因诊断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间隙连接基因Cx3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赛 霍继荣 +2 位作者 王海琴 施小六 刘德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细胞间隙连接Cx32mRNA与Cx32蛋白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生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x32蛋白和Cx32mRNA在26例HCC组织、22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细胞间隙连接Cx32mRNA与Cx32蛋白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生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x32蛋白和Cx32mRNA在26例HCC组织、22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x32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1);Cx32mRNA在HCC、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有一定水平,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32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32蛋白的减少与该基因在翻译或蛋白质的加工修饰过程中调控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间隙连接蛋白32 肝细胞癌
下载PDF
LOH12CR1互作蛋白GPS2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俊 王迎伟 +3 位作者 施小六 林若蘅 张文婷 沈宏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5,共5页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取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其互作蛋白,鉴定到转录调控因子GPS2...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取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其互作蛋白,鉴定到转录调控因子GPS2是其互作蛋白。进一步在HEK293细胞中运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GPS2与LOH12CR1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GPS2与LOH12CR1在细胞核内存在共定位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H12CR1 GPS2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彦 刘小凤 +3 位作者 吴博达 刘军 葛圣雷 施小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性变异后,对家系成员进行特定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及基因诊断。结果:该家系中4代有5例个体以鼻衄为突出临床表现。先证者临床诊断为HHT;2例在世家系成员为临床疑诊个体。ENG(endoglin)基因5'非编码区c.1-127C>T突变见于先证者和2例临床疑诊个体,未见于其他家系成员;综合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2例临床疑诊个体确诊为HHT。结论:HHT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ENG基因c.1-127C>T突变是此HHT家系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临床与基因诊断相结合可提高HHT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 ENDOGLIN 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HER-2/neu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迪红 施小六 +1 位作者 陈主初 周世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HER 2 /neu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 9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ER 2 /neu基因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ER 2 /neu基因主要为细胞膜及胞浆表... 【目的】探讨HER 2 /neu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 9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ER 2 /neu基因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ER 2 /neu基因主要为细胞膜及胞浆表达 ,阳性率为 4 4 .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残余灶直径等无相关性 ;但与预后相关。HER 2 /neu表达阴性组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4 %、74 .0 %、5 4 .6 % ,弱阳性组分别为 81.1%、4 5 .4 %、2 7.9% ,强阳性组分别为 80 .0 %、2 0 .0 %、10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8)。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 :HER 2 /neu表达水平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P =0 .0 0 5 )。【结论】HER 2 /neu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遗传学 预后 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
下载PDF
p53对STK11的转录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茂金 王永俊 +6 位作者 沈宏伟 汤建光 王向平 周世权 宁文锋 汪斐 施小六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8-883,共6页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致病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STK11可以激活AMPK,p53等多条信号通路.文中在克隆了STK11的基本启动子区域基础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致病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STK11可以激活AMPK,p53等多条信号通路.文中在克隆了STK11的基本启动子区域基础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区域内可能存在p53结合位点和Sp1结合位点.EMSA结果证实了信息学分析的预测.Sp1结合位点核心碱基定点突变后,其PGL3重组突变体质粒萤光素酶活性下降1.9倍;p53结合位点核心碱基的定点突变后,PGL3重组突变体质粒萤光素酶活性下降14.6倍,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内源表达STK11的L02细胞株,瞬时转染pcDNA3.1-myc-his-B(-)-p53,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p53过表达可以上调STK11的表达,因此p53对STK11的表达有正反馈调节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J综合征 STK11 P53 转录调控
下载PDF
白塞病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陈婕 霍继荣 +1 位作者 施小六 羊志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白塞病 肠白塞病
下载PDF
七年制医学诊断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俊 蒋云生 +1 位作者 黄信刚 施小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6期55-56,共2页
针对七年制医学诊断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多媒体及师生互动教学、双语教学、扩大英文书籍阅读量、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临床见习课的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及手法。
关键词 七年制 困惑 对策 医学诊断学 师生互动 双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临床见习课 高等医学教育
下载PDF
连接蛋白26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的羧基端相互作用
20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4 位作者 黄亮群 施小六 夏昆 杨曙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4,418,共5页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用构建的pGBKT7 Cx2 6质粒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 ,获得的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为Cx2 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 (猎物 ) ,将Cx2 6和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再一对一回复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 ,去除假阳性。对阳性克隆插入子的DNA序列进行测序 ,在GenBank中作匹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 (neuroendocrinespecificprotein ,NSP)羧基端的 1 4 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一致 ,阅读框无移位。结论 :Cx2 6与NSP的羧基端具有相互作用 ,NSP可能在Cx2 6蛋白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蛋白 连接蛋白 神经内分泌 白质 质粒 胎脑 人胎 阳性克隆 猎物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