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何亮亮 张郭锐 施意鸿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并发症。方法84例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手术过...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并发症。方法84例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手术过程中,记录2组患者手术所用的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间隙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情况及改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情况无明显差异,2组具有可比性。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的影像学指标、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是治疗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其手术效果比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椎前路手术 高位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志军 闫固宁 +3 位作者 杨元华 施意鸿 何亮亮 王树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035-6036,共2页
老年肌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疾病,由于其股骨粗隆间部位的骨质肌较疏松,加之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取股... 老年肌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疾病,由于其股骨粗隆间部位的骨质肌较疏松,加之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取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固定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术,分析其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方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48例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军 杨元华 +1 位作者 施意鸿 安智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81-34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根据情况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均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根据情况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均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术后复位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内固定均无松动或断裂,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复位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伤椎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椎体压缩率 COBB角
下载PDF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军 杨元华 +3 位作者 施意鸿 闫固宁 何亮亮 王树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陈旧骨折并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后凸角、颌眉角、矢状面平衡的...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陈旧骨折并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后凸角、颌眉角、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以及患者疼痛缓解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后患者后凸畸形明显矫正,矢状面平衡恢复,无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跟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满意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后凸畸形 陈旧骨折 截骨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的内固定治疗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固宁 施意鸿 +2 位作者 陈志军 李国智 杨元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0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内固定治疗选择。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0~78岁。按Evans分型:I型10例,Ⅱ型7例,Ⅲ型12例.Ⅳ型8例,V型3例,其中I、Ⅱ型17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Ⅲ、Ⅳ、V型23例采用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内固定治疗选择。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0~78岁。按Evans分型:I型10例,Ⅱ型7例,Ⅲ型12例.Ⅳ型8例,V型3例,其中I、Ⅱ型17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Ⅲ、Ⅳ、V型23例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DHS)治疗。结果:根据疗效评定的标准,EvansI、Ⅱ型(即稳定型骨折)17例,优15例,良2例;EvansⅢ、Ⅳ、V型(即不稳定型骨折)23例,优12例,良10例,差1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分型,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对EvansI、Ⅱ型的稳定性骨折,多采用了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而对EvansⅢ、Ⅳ、V型不稳定型骨折,则以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选择性
下载PDF
横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固宁 陈志军 +2 位作者 李国智 杨元华 施意鸿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849-2849,共1页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NeerⅡ型4例,Ⅲ型21例,Ⅳ型7例,均采用肩峰下皮肤横切口,纵行分开三角肌进入,复位后利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植入固定。结果: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月,平...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NeerⅡ型4例,Ⅲ型21例,Ⅳ型7例,均采用肩峰下皮肤横切口,纵行分开三角肌进入,复位后利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植入固定。结果: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月,平均6个月。用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其中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结论:横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 锁定钢板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闭合复位LISS钢板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固宁 杨元华 +2 位作者 李国智 施意鸿 陈志军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1期3122-3123,共2页
目的:通过应用闭合复位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探讨闭合复位LISS固定对该类骨折复位及愈合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扳治疗胫骨多段骨折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0-58岁。直接暴力致伤28... 目的:通过应用闭合复位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探讨闭合复位LISS固定对该类骨折复位及愈合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扳治疗胫骨多段骨折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0-58岁。直接暴力致伤28例,间接暴力致伤1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6例,其他3例。于术后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摄X线片显示骨痂生成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无骨不连发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无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优4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稳定固定、愈合率高、创伤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LISS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血清骨织素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损伤的关系
8
作者 施意鸿 杨元华 +5 位作者 闫固宁 陈阵 张郭锐 赵志明 刘强 王树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9期1128-1131,114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骨织素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和442例未骨折的老年人作为对照,以血清骨织素水平中位数为界,分为血清骨织素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关节... 目的:探究血清骨织素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和442例未骨折的老年人作为对照,以血清骨织素水平中位数为界,分为血清骨织素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是否有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各组血清骨织素水平及其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骨织素水平较未骨折老年人明显升高;高水平血清骨织素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检出率、重度和不稳定型骨折比例均较高,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负重用时较长,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AS疼痛评分高(P<0.05)。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有术前合并症、重度、不稳定型、出现术后并发症、Harris低分或VAS高分的骨折患者血清骨织素水平均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骨织素水平与Harris评分负相关,与首次下地负重用时和VAS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骨织素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密切相关,可一定程度反映骨折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织素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HBMSCS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