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云 颜灵芝 +8 位作者 施晓兰 姚颖 王攀峰 颜霜 孟佳佳 季楠 马骁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间COVID-19的发生率,重点收集了27例MM合并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研116例MM患者,中位年龄69(38,86)岁,87例(75.0%)患者在流行高峰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轻型12例(13.8%)、中型49例(56.3%)、重型20例(23.0%)、危重型6例(6.9%),合并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4.6%(4/87)。住院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59.3%)。MM合并COVID-19初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例(96.3%)、乏力20例(74.1%)、胸闷17例(63.1%)、咽痛17例(63.1%)、发热11例(40.7%)和头痛6例(22.2%)。27例患者合并的COVID-19均为中-危重型。感染新冠病毒后MM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而IL-6、CRP和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重/危重型较中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及血Na+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而D-二聚体、IL-6、LDH及CRP则升高(P<0.05)。MM合并COVID-19后患者的病毒抗体转阳中位天数为14(11,19)d,其中IgM抗体滴度中位数为3.25(2.06,4.69)S/CO,IgG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1(2.06,9.50)S/CO。27例患者中新冠病毒抗原/核酸转阴的中位天数为22(16,30)d。25例(92.6%)好转出院,中位住院天数为20(11,33)d。结论MM合并COVID-19较2020年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病毒清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鹤 卢芳燕 +2 位作者 章梅云 陈佳萍 施晓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653-659,共7页
目的总结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 目的总结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3篇、政府报告1篇、团体标准1篇、专家共识3篇。从随访原则、随访人员和对象、随访时间和频率、随访方式、随访内容、随访记录、随访终止、质量控制共8个方面汇总25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在随访机构完善的制度和流程管理下,运用循证的方法结合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形成有效随访策略,从而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出院后医疗 随访研究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围手术期血糖危急值中的应用
4
作者 卞丽芳 李春艳 +1 位作者 李琰 施晓兰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7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围手术期血糖危急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2020年9月至12月收治的1184例手术患者实施该模式,并与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常规血糖管理模式的资料进行对比... 目的观察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围手术期血糖危急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2020年9月至12月收治的1184例手术患者实施该模式,并与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常规血糖管理模式的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血糖危急值发生率、血糖危急值人均次数、术前禁饮超过3 h接台患者率、医护人员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和电子病历满意度、血糖记录准确率。结果实施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血糖危急值发生率从4.03%降到3.13%,患者血糖危急值人均次数从2.78次降低到1.89次,术前禁饮超过3 h接台患者率降低,医护人员血糖管理知识合格率及电子病历满意度、血糖记录准确率均有提高。结论实施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血糖危急值发生率,系统性提升血糖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 血糖危急值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5
作者 陈佳萍 李鹤 +2 位作者 卞丽芳 施晓兰 李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13-221,共9页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结...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560例患者。结果显示,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WMD=-9.58,95%CI(-12.30,-6.88),Z=6.94,P<0.001],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WMD=-12.35,95%CI(-15.58,-9.12),Z=7.49,P<0.001],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2,0.66),Z=4.18,P<0.001],加快首次排便时间[WMD=-15.51,95%CI(-22.16,-8.86),Z=4.57,P<0.001],缩短住院天数[WMD=-1.64,95%CI(-2.75,-0.54),Z=2.92,P=0.004]。但在肠梗阻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26,1.45),Z=1.11,P=0.27]。结论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但在选穴、干预时机、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器参数的选择上尚未形成共识,需要开展进一步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结直肠肿瘤 经皮穴位电刺激 胃肠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艾灸结合推法作用于八髎穴治疗妇科病中医理论浅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施晓兰 余曙光 +4 位作者 张承舜 刘奇 杜萍 胡丽萍 罗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0期38-40,共3页
艾灸有纯阳之性,具有温通和温补的双重作用,推法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临床上将两者结合作用于八髎穴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显著。本研究探讨其中医理论基础与依据,以期为同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妇科疾病 八髎穴 艾灸 推法
下载PDF
“足三里”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施晓兰 陈弘 胡丽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4期54-55,共2页
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深入,针灸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足三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面缺少系统性研究,从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传统中医理论... 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深入,针灸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足三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面缺少系统性研究,从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两方面探讨足三里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足三里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铺灸探新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丽萍 余曙光 +5 位作者 郭烨 施晓兰 李梦 朱林林 雷茹雪 罗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7-1309,共3页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铺灸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铺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灸疗法 理论基础 特点 适应症 免疫
原文传递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倩兰 唐晓文 +8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付铮铮 赵丙瑞 施晓兰 陈广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4-958,共5页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对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晓文 施晓兰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虽然具有和ALK+ALCL相似的形态学特征,CD30亦呈强阳性,但缺乏相对特异的ALK蛋白表达。近来研究表明,两种ALCL不仅在分子和遗传学水平上存在实质性区别,而且在治疗反应,预后和长期生存等方面,ALK-A... 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虽然具有和ALK+ALCL相似的形态学特征,CD30亦呈强阳性,但缺乏相对特异的ALK蛋白表达。近来研究表明,两种ALCL不仅在分子和遗传学水平上存在实质性区别,而且在治疗反应,预后和长期生存等方面,ALK-ALCL远远差于ALK+ALCL,如ALK-ALCL的受累人群一般为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合并B组症状,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较高,常规治疗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49%等。鉴于此,本文对ALK-ALCL的基础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免疫麦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靶以及诊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下载PDF
苇管灸治疗耳疾的病案浅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丽萍 陈弘 +3 位作者 施晓兰 程新慧 岳运青 余曙光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8期28-30,共3页
耳与脏腑和诸多经脉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艾灸具有温通和温补的双重作用,临床上用苇管灸治疗耳疾,效果显著。本研究结合病案分析对苇管灸治疗耳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浅要探讨,以期为同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苇管灸 耳疾 理论基础
下载PDF
建立面向过程的MIS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晓兰 刘仲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在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ProcesReenginering)的基础上,从建立面向过程的MIS(POMIS)的先决条件、开发方法、工具、软硬件设施的选择方面阐述了我国现行企业建立POMIS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企业过程重组 面向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
下载PDF
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卞丽芳 施晓兰 +5 位作者 李琰 谢薇 李春艳 林雨 金水萍 施燕琴 《护理与康复》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患者按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为指导的护理方案前后进行分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患者按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为指导的护理方案前后进行分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为指导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的耐受率和达标率。结果肠内营养耐受率观察组87.80%、对照组65.96%,达标率观察组70.73%、对照组36.17%,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为指导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和肠内营养摄入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护理流程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琰 卞丽芳 +1 位作者 谢薇 施晓兰 《全科护理》 2018年第15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性及相关因素,规范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方法]将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实施集束化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观察病人耐受性。[结果]31例病人中肠内营养耐受良好9...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性及相关因素,规范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方法]将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实施集束化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观察病人耐受性。[结果]31例病人中肠内营养耐受良好9例,耐受中等18例,耐受差4例,总耐受率87.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针对出现不耐受情况,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有助于临床护理的正确评估,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加快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不耐受 护理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中平衡液推注恢复前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晓兰 陈敏 范金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6期387-387,共1页
青光眼滤过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无前房或浅前房.临床上常引起术眼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虹膜粘连甚至眼压升高而致手术失败.笔者对原发性青光眼31例39眼在手术结束时采用平衡液推注恢复前房,以预防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经临床观察,效... 青光眼滤过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无前房或浅前房.临床上常引起术眼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虹膜粘连甚至眼压升高而致手术失败.笔者对原发性青光眼31例39眼在手术结束时采用平衡液推注恢复前房,以预防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术 平衡液推注 前房恢复 并发症 浅前房
下载PDF
改良上睑提肌分离法治疗上睑下垂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晓兰 平惠娟 陈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上睑提肌 分离法
下载PDF
对新时期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管理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晓兰 《中国房地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 城市房屋 房屋拆迁 政府管理
下载PDF
针刺对SAMP8小鼠海马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奇 杜萍 +6 位作者 施晓兰 邢文文 卢圣锋 张承舜 尹海燕 吴巧凤 余曙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细胞间液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神经元能量底物供应机制。方法: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以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每组6只。针刺组选择&qu... 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细胞间液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神经元能量底物供应机制。方法: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以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每组6只。针刺组选择"百会"、"涌泉"穴进行针刺,1次/d,5次一疗程,共针刺8个疗程。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学习记忆能力,脑微透析系统对海马细胞间液乳酸、葡萄糖、丙酮酸进行取样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MP8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 <0. 01),目标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显著下降(P <0. 01),穿越有效区次数显著减少(P <0. 01),海马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能改善小鼠第4、5天逃避潜伏期(P <0. 05),提高目标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P <0. 05),增加穿越有效区次数(P <0. 05),显著降低海马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P <0. 01)。结论:针刺能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细胞间液乳酸、葡萄糖、丙酮酸含量,可能与增加底物储备、提高细胞响应的底物匹配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SAMP8 海马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针刺治疗及选穴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弘 胡丽萍 施晓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19期59-61,共3页
回顾进十年来国内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总结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优势、选穴特点及规律。从单纯针刺疗法、蝶腭神经节针刺、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中药疗法及过敏性鼻炎的针刺治疗选穴特点进行综述。归纳过敏性鼻炎的针刺临... 回顾进十年来国内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总结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优势、选穴特点及规律。从单纯针刺疗法、蝶腭神经节针刺、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中药疗法及过敏性鼻炎的针刺治疗选穴特点进行综述。归纳过敏性鼻炎的针刺临床选择最多的穴位,说明针刺治疗的特点:独特、简便、经济、灵活,且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过敏性鼻炎 选穴
原文传递
冷冻治疗滤泡性结膜炎
20
作者 施晓兰 平惠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冷冻治疗 疗效观察 滤泡性结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