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施杲旸 王莹 +2 位作者 陆辉 杭菁 辅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 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术中通过纳米碳负显影技术保护甲状旁腺,对照组术中根据经验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钙离子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误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0.96±20.6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62.40±1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钙和PTH水平分别为(2.31±0.10)mmol/L、(21.55±5.3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3±0.11)mmol/L,(13.55±4.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目为(7.96±1.44)个,多于对照组[(6.52±1.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误切发生率为4.00%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技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对维持血清钙和PTH水平稳定具有一定优势,并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误切的发生率,同时降低复发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纳米碳负显影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颗粒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莹 施杲旸 +1 位作者 陆辉 蒋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5-1149,1155,共6页
目的:从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及染色情况、纳米碳外溢等方面,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与术中注射纳米碳悬浊液两种不同操作方法的差异,以探寻更优的示踪方法。方法:选取2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组10... 目的:从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及染色情况、纳米碳外溢等方面,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与术中注射纳米碳悬浊液两种不同操作方法的差异,以探寻更优的示踪方法。方法:选取2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组106例和术中注射组121例。分析两组患者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颈白线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气管前及气管旁淋巴结)数目及染色情况。结果: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组纳米碳外溢比例低于术中注射组。术前注射组患者颈白线淋巴结数目、气管前及气管旁淋巴结数目均多于术中注射组相应区域淋巴结数目(P<0.05)。伴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术前评估中央区淋巴结异常(central lymph node positive,cN1)者、肿瘤直径>1 cm者,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纳米碳,中央区淋巴结黑染比例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纳米碳可减少术中染料外溢,提高中央区淋巴结的黑染率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纳米碳
原文传递
甲状腺残体的特征及其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莹 施杲旸 +2 位作者 徐文秀 陆辉 蒋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索甲状腺残体的出现频率、大小、形态、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等特征,以提高对甲状腺残体的认识,促进甲状腺组织的完整切除。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879例。术前... 目的探索甲状腺残体的出现频率、大小、形态、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等特征,以提高对甲状腺残体的认识,促进甲状腺组织的完整切除。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879例。术前甲状腺超声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病灶侧腺叶;若提示双侧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全部切除,切除甲状腺组织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中对甲状腺残体进行探查、解剖,根据甲状腺残体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将甲状腺残体分为Ⅰ型(甲状腺下极向下突出的残体组织与甲状腺相延续)、Ⅱ型(甲状腺残体紧邻甲状腺下极,无任何组织相连)、Ⅲ型(甲状腺残体通过细窄的纤维束带与甲状腺相连)、Ⅳ型(甲状腺下方独立的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无任何连接),记录各型残体直径、发生率。结果入组患者中252例(28.7%)接受单侧腺叶切除,627例(71.3%)接受双侧腺叶切除,共涉及1506例单侧腺叶。术后病理提示良性疾病者142例(16.2%),恶性疾病者737例(83.8%)。602侧(39.9%)甲状腺腺叶伴有甲状腺残体,其中Ⅰ型221例、Ⅱ型62例、Ⅲ型255例、Ⅳ型64例。甲状腺残体直径≤1 cm者457例(75.9%),直径>1 cm者145例(24.1%),直径最大者为4.8 cm。仅133例(22.1%)甲状腺残体可通过术前超声检查探及。结论甲状腺残体作为一种常见的甲状腺形态变异,其大小及与甲状腺腺体的位置关系具有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残体 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下载PDF
645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辅容 陆辉 +1 位作者 杭菁 施杲旸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评估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喉前淋巴结对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5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中国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手术指征... 目的:评估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喉前淋巴结对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5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中国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根据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和穿刺病理的结果行甲状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结果:645例中,215例(33.3%)术后病理证实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与年龄<45岁、癌灶最大径≥1 cm、腺内播散、腺外侵犯、多发灶、癌灶累及双叶、喉前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5岁、喉前淋巴结转移是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21.4%、93.7%、63.0%、70.5%、69.6%。结论:在年轻、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要仔细评估气管周围淋巴结情况。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评估喉前淋巴结有助于制定气管周围淋巴结处理策略,但目前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喉前淋巴结 气管周围淋巴结 淋巴清扫
原文传递
94例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施杲旸 陆辉 王莹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对94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为再次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再次手术治疗的94例甲状腺癌患者,对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再次行石蜡病理切片诊... 目的:对94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为再次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再次手术治疗的94例甲状腺癌患者,对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再次行石蜡病理切片诊断,记录患者首次手术方式、首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间、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方式,并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再次手术术后预后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近期(2~30d)再手术12例,比例12.77%,中期(31d^1年)40例,比例42.55%,晚期(>1年)42例,比例44.68%;再次手术原因为复发及淋巴结转移78例,比例82.98%,首次手术肿瘤残余16例,比例17.02%;再次病理诊断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癌80例,比例85.11%,髓样癌8例,比例8.51%,滤泡状癌6例,比例6.38%;再次手术方式分别有37例剩余甲状腺全切、33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6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4例单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4例甲状腺癌根治加全喉切除;术后随访两年,2例因多发性肺部转移死亡,1例局部再次复发因窒息死亡,其余均为无瘤生存。结论: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残留是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病理诊断以甲状腺乳头癌为主,再次手术需根据彩超、CT、FNAC等检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再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6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杲旸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6 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1例中单发病例 14 3例 ,多发性病例 18例 ,单发及多发病例中各有 7例、2例恶变。 4 1例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其中 18例 (4 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6 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1例中单发病例 14 3例 ,多发性病例 18例 ,单发及多发病例中各有 7例、2例恶变。 4 1例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其中 18例 (4 3.9% )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 ;乳管造影 5 1例 ,其中2 9例 (5 6 .9% )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本组良性病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切除 ;恶性病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或肿块扩大切除 ,术后随访 1~ 7年无复发。结论 :乳管造影及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较好方法 ,乳头状瘤存在一定的恶变率 ,良性以局部切除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 乳腺肿块
下载PDF
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清学、超声检查与组织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辅容 蒋军 +3 位作者 施杲旸 王莹 沈美萍 陆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6-1810,共5页
目的:探究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清学指标、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0例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均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超声。留取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血清... 目的:探究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清学指标、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0例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均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超声。留取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血清学、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730例中,187例(25.62%)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249例(34.11%)甲状腺超声提示弥漫性不均质病变,215例(29.45%)组织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理确诊的患者中,血清学抗体升高156例(72.56%),超声检查提示阳性163例(75.81%),血清学和超声指标均为阳性132例(61.40%)。血清学抗体升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2.56%、93.98%、83.42%、89.13%、87.67%;超声检查的分别为75.81%、83.30%、65.46%、89.19%、81.10%;血清学联合超声检查的分别为86.98%、79.81%、64.26%、93.62%、81.92%。血清学抗体升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κ=0.6916,P≤0.001)分别较超声诊断(κ=0.567,P≤0.001)及血清学联合超声检查的一致性高(κ=0.605,P≤0.001)。结论:血清学、超声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血清学联合超声诊断敏感性更高,血清学诊断特异性、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超声表现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施杲旸 陆辉 王莹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4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触诊穿刺活检技术,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触诊穿刺活检技术,观察组采用超声的引导下用细针进行活检技术。比较两种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率(93.3%)比对照组的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率(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效果显著,操作过程快速、简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临床价值 细针穿刺活检
下载PDF
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结节性甲状腺肿微波消融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琰 陆辉 施杲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4期2670-2673,共4页
目的探究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结节性甲状腺肿微波消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 目的探究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结节性甲状腺肿微波消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常规开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颈部瘢痕大小分别为(2. 36±0. 52) ml、(36. 93±5. 59) min、(3. 62±0. 58) d、(0. 43±0. 08) cm,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0. 37±2. 85) ml、(75. 64±6. 37) min、(11. 35±1. 27) d、(3. 25±0. 57) c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结节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 6%、100%(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结节体积分别为(2. 08±0. 42)、(1. 12±0. 38)、(0. 53±0. 12)、(0. 21±0. 04) cm3(P <0. 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6. 15%、74. 52%、89. 9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1%,低于对照组的23. 8%(P <0. 05)。结论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结节性甲状腺肿微波消融术治疗效果确切,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手术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微波消融术 四维B超引导定位穿刺
下载PDF
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施杲旸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普外科甲状腺组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就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旁腺得到保护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测患者血清钙...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普外科甲状腺组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就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旁腺得到保护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测患者血清钙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生理机能、躯体感受、情感表达和总体健康。结果患者术后预后良好,测得血清钙和血清PTH含量分别为(2.43±0.24)mmol/L和(1 200.92±219.45)pg/mL,均处于正常水平,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 3,P=0.010 7;t=3.201 1,P=0.002 2),患者术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这些方面显著高于术前,总体健康得分从(37.49±18.22)分明显升高到(50.82±1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1 1,P=0.004 3)。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使得患者术后低钙血症明显减少,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甲状腺手术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柚皮素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及其与AMPK/mTORC1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增岭 施杲旸 +1 位作者 朱乃海 陈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5-582,共8页
背景与目的:柚皮素(NAR)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宫颈癌、胃癌、舌鳞癌及肝癌细胞的生长,但其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探讨NAR对甲状腺细胞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甲状腺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背景与目的:柚皮素(NAR)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宫颈癌、胃癌、舌鳞癌及肝癌细胞的生长,但其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探讨NAR对甲状腺细胞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甲状腺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不同浓度的NAR处理甲状腺癌ACT-1细胞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观察NAR对ACT-1细胞的时间、浓度效应并计算IC_(50)值。在以上实验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浓度的NAR与适合的时间处理ACT-1细胞,然后分别采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质粒转染检测自噬小体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I、LC3 II、p62)以及AMPK/mTORC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AMPK抑制剂对NAR作用的影响。结果:NAR能明显抑制ACT-1细胞的存活,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其12、24和48 h的IC_(50)值分别为85.65、50.12、38.94μg/mL。选用25、50、100μg/mL的NAR处理ACT-1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LC3 II/LC3 I和p-AMPK/AM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2和p-mTORC1/mTOR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用100μg/mL NAR同时加入25μmol/L AMPK抑制剂后处理ACT-1细胞后,NAR的以上作用以及升高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作用被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NAR能够抑制甲状腺癌ACT-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这可能与其调控AMPK/mTORC1信号通路,增强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柚皮素 自噬 细胞凋亡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雷帕霉素复合体1机制性靶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