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微生物及其季节动态响应
1
作者 陆其伟 脱云飞 +5 位作者 冯永钰 黎建强 施蕊 王澍 朱雪虎 何霞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295,共11页
[目的]为揭示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响应。[方法]选取旱季、雨季的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 [目的]为揭示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响应。[方法]选取旱季、雨季的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和石棉玉山竹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阐明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动态响应特征。[结果](1)4个林分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2)C/N在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表现为旱季大于雨季,其余2个林分反之;N/P在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表现为旱季大于雨季,其余2个林分反之;(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C/N、C/P、N/P比值旱季时依次为17.00~37.33,62.72~114.5,3.09~5.18,雨季时依次为17.72~39.16,63.21~90.72,2.39~5.80;(4)旱季、雨季C/N和C/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0,61.00),表明养分循环过程中氮受限,且释放P的潜力较低;2个季节N/P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5.20),表明土壤更容易受到N限制;(5)4个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物活性在雨季均优于旱季,且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酶活性及微生物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区域土壤养分分解、供应和限制及其循环过程对季节响应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微生物指数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研究
2
作者 焦金龙 施蕊 +5 位作者 汪永贵 王慧玲 张澳 严星茹 王澍 何霞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PSM)与农田栽培人参(NPSM)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林下栽培人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 本研究旨在比较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PSM)与农田栽培人参(NPSM)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林下栽培人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显示,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具有差异,在检测到的68种差异代谢物中,有17种代谢物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14种上调,3种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类、有机酸类、酯类等物质。其中糖类占总显著差异代谢物的47%,是差异代谢物的主要部分;这些根际土壤差异代谢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林下人参的品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而且为提高林下栽培人参品质、探索克服林下人参栽培连作障碍的新途径以及提升林下人参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提供了科学参考。并为中国东北地区林下人参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栽培人参 根际土壤 连作障碍 代谢差异物 农田栽培人参 GC-MS/MS 品质提升
原文传递
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分析
3
作者 周晓敏 何霞红 +2 位作者 施蕊 李顺美 张靖仪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明确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提高人参的综合利用水平。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林下栽培4年人参的根、茎、叶的黄酮类成分,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林下人参... 为明确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提高人参的综合利用水平。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林下栽培4年人参的根、茎、叶的黄酮类成分,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林下人参根、茎、叶中共检测出92种黄酮类代谢物,包括41种黄酮醇、13种黄酮化合物、11种二氢黄酮、7种花青素、5种黄酮碳糖苷、5种异黄酮、5种查耳酮、4种二氢黄酮醇、1种其他类黄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出2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5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茎>叶>根,5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4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2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1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茎>根>叶。总的来说,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存在差异,可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黄酮类成分 不同部位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林下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冰杰 施蕊 +4 位作者 何舒 李佳洲 王勇 贾凌云 何霞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目的由于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且种植连作障碍严重,高品质三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象时常发生,本文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三七的代谢物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三七的生长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生物有机肥三七与CK... 目的由于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且种植连作障碍严重,高品质三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象时常发生,本文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三七的代谢物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三七的生长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生物有机肥三七与CK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施肥影响林下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组三七样品中共检测到萜类差异代谢物11种,上调5种,下调6种。包括6种三萜皂苷、3种三萜、倍半萜和倍萜各一种,其中三萜皂苷占比最高,约54.5%。结论生物有机肥的三七品质优于未施肥对照组,其中的齐墩果酸、赤豆皂苷I*、人参皂苷Ro等显著上调,五加科中药三七中首次检测到人参皂苷Ro,这些差异代谢物是三七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为种植高品质三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林下栽培 栽培模式 萜类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澳洲坚果种植地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瑞丽 施蕊 +3 位作者 雷娥 李雕益 包书军 熊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1-217,共7页
采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固氮相关基因(nifH)进行检测,探究农业果园经营形式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地pH值在5.0左右,属于典型的酸性土。综合分析发现,澳洲坚果园种植地带养分含量明显升高,... 采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固氮相关基因(nifH)进行检测,探究农业果园经营形式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地pH值在5.0左右,属于典型的酸性土。综合分析发现,澳洲坚果园种植地带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并且种植区域养分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土壤肥力分布不均。与未种植区域相比,种植区域固氮细菌(相关基因nifH)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含nifH基因的固氮细菌群落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18.21%~79.69%,并且种植使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固氮相关基因(nifH)拷贝数在7.325×10^(6)~5.120×10^(7)之间。土壤理化因素与功能基因拷贝数相关性结果表明,nifH基因拷贝数与AK、OP、NH_(4)^(+)-N、NO_(3)^(-)-N、TN、OM等的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澳洲坚果种植地中固氮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的菌群,这为澳洲坚果种植地土壤肥力恢复和固氮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园 qPCR 高通量测序 固氮细菌 NIFH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林下黄精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6
作者 肖颖 何霞红 +2 位作者 施蕊 严星茹 杨卿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黄精是药食同源的滋补名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十大云药”之一的黄精因其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对人们的身体有益,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黄精作为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发展势态良好,在种植、加工等方... 黄精是药食同源的滋补名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十大云药”之一的黄精因其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对人们的身体有益,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黄精作为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发展势态良好,在种植、加工等方面已初具规模,但其在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品牌意识、深加工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政府层面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引进专业人才,依靠创新平台,提高林下黄精产业效益;加强黄精品牌建设,增强经营主体品牌体系建设意识,提高黄精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利用产业化的创新平台、技术体系、推广模式打造云南省黄精产业核心效应模式,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黄精 发展对策 云南省 产业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在鱼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伍志强 汪星宇 +7 位作者 邢圆莹 徐香富 解玉鑫 卞希慧 施蕊 何霞红 季超 郑文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1,共9页
近年来消费者对鱼产品的掺假问题愈发关注,从而针对鱼产品的质量评估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传统的鱼类成分分析和质量检测技术方法烦琐、费力、昂贵、费时,而光谱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样品制备最少或不需要样品制备,及避免... 近年来消费者对鱼产品的掺假问题愈发关注,从而针对鱼产品的质量评估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传统的鱼类成分分析和质量检测技术方法烦琐、费力、昂贵、费时,而光谱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样品制备最少或不需要样品制备,及避免样品破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以红外光谱技术为主的光谱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中红外光谱技术等在鱼类及鱼产品的成分和其他质量特性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光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红外光谱技术在鱼类及鱼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中推广应用提供指导,为解决鱼产品及相关行业的质量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鱼产品 质量检测 溯源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林下三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冰杰 何舒 +5 位作者 张澳 黄佑国 王美玲 严星茹 何霞红 施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7,共8页
为探究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三七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林下三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和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处理,通过扩增16S rDNA序列对两种处理下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OTU分析、菌群分析... 为探究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三七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林下三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和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处理,通过扩增16S rDNA序列对两种处理下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OTU分析、菌群分析;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林下三七的次生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适量生物菌有机肥有利于林下三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门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5.57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9.50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2.267%)组成。在属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包括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10.185%)、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4.816%)、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133%)、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249%)。(2)对三七的次生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第一主成分明显分离,与三七根际土壤的结果相似;三七的酚酸类次生代谢产物有4种上调,29种下调。综上,适量施用有机肥能提升林下三七的品质和土壤质量,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和种植高品质三七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三七 生物菌有机肥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林下三七不同部位黄酮类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佑国 施蕊 +5 位作者 李彪 何舒 熊冰杰 严星茹 张澳 何霞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9,共11页
为了解林下三七中药材不同部位的黄酮类,以林下三七中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茎、叶、果为材料,用上调LC-MS/MS技术检测其黄酮类活性物质。应用MVDB和代谢信息公共数据库对三七不同部位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代谢物进行PCA分析、OPLS-DA分析、... 为了解林下三七中药材不同部位的黄酮类,以林下三七中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茎、叶、果为材料,用上调LC-MS/MS技术检测其黄酮类活性物质。应用MVDB和代谢信息公共数据库对三七不同部位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代谢物进行PCA分析、OPLS-DA分析、样本重复相关评估等,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从中筛选出差异显著的差异代谢物以及在不同部位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三七4个部位共检测出149个黄酮类次级代谢产物,三七中黄酮类数量排序为S(茎)>F(果)>L(叶)>R(根),叶、果、茎较根中含有更多的黄酮类物质;以地下部分根为对照组,比较了其与地上部分茎、叶、果的差异,其中F vs.R组中筛选出上调6个(没食子儿茶素、扁蓄苷、圣草酚-3′-O-葡萄糖苷等),下调14个(槲皮素、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圣草酚-8-C-葡萄糖苷等);L vs.R组中筛选出上调2个(异鼠李素-3-O-阿拉伯糖苷、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下调18个(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山奈素-3-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等);S vs.R组中筛选出上调4个(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棕矢车菊素)、扁蓄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等),下调16个(槲皮素、山奈素-3-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等);叶、果、茎中含有大量与根中不同的特有差异次级代谢产物,如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2′′-O-木糖基)葡萄糖苷等可作为区别根的标志性差异物。三七不同部位的黄酮类活性物质存在较大差异,黄酮类含量以叶、果、茎中相对含量多,根中黄酮类相对含量相较其他部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林下栽培 不同部位 黄酮类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人参萜类成分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严星茹 刘屹湘 +5 位作者 熊冰杰 张澳 黄佑国 何舒 何霞红 施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对大田和林下栽培的人参萜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推广林下参栽培模式和完善人参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大田参和林下参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两者萜类成分的差异。[结果]共检出... [目的]对大田和林下栽培的人参萜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推广林下参栽培模式和完善人参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大田参和林下参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两者萜类成分的差异。[结果]共检出105种萜类化合物,按其种类及数量排列前3的依次为三萜皂苷>三萜酸>三萜烯;共筛选出26种差异物,按其种类及数量排列前3的依次为三萜皂苷>三萜酸>环烯醚萜苷,其中有21种化合物在林下参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田参,包括常见人参皂苷Rd,稀有人参皂苷Rh4、K、Rh10、Rh2、F1、RG4、F2和Rg3,三七皂苷Ft1和Fe,三萜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结论]不同栽培模式会影响人参萜类成分的合成与积累,林下栽培模式更有利于人参产生丰富的稀有人参皂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推测影响其合成途径的关键因素是林下土壤因子。本研究为推广林下参栽培模式和提高林下参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人参 萜类化合物 差异性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叶片花青素分析
11
作者 史鹏飞 施蕊 +1 位作者 蔡婷婷 李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86,19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叶片花青素的含量变化。[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O.C.为研究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开花后30、60、90 d,分别标记为S_(1)、S_(2...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叶片花青素的含量变化。[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O.C.为研究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开花后30、60、90 d,分别标记为S_(1)、S_(2)、S_(3))澳洲坚果叶片花青素含量。[结果]澳洲坚果叶片中共检测出108种代谢产物,S_(1)较S_(2)共有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S_(1)较S_(3)共有1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S_(2)较S_(3)共有2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以S_(1)为对照,S_(2)有1个物质含量上调,5个物质含量下调;而S_(3)有5个物质含量上调,13个物质含量下调。以S_(2)为对照,S_(3)有6个物质含量上调,14个物质含量下调。S_(1)、S_(2)、S_(3)样品比较,共有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是芍药花色素-3-O-半乳糖苷、芍药花色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色素-3-O-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和柚皮素,且这6种共有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在S_(1)时期合成,且含量随着叶片的生长而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坚果叶片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叶片 不同发育时期 花青素含量
下载PDF
林下铁皮石斛不同发育时期的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佑国 施蕊 +4 位作者 李彪 何舒 严星茹 张澳 何霞红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0期72-76,共5页
目前对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茎方面,而对铁皮石斛花、叶的研究极少。近年来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花含有大量的资源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和萜类等,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抗氧化、抗衰老、抗炎镇痛... 目前对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茎方面,而对铁皮石斛花、叶的研究极少。近年来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花含有大量的资源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和萜类等,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抗氧化、抗衰老、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本研究将对铁皮石斛茎、叶、花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变化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述。对铁皮石斛品质相关物质进行系统性研究。前人对铁皮石斛中品质、色泽相关物质的报道较少,并没有建立特异的物种数据库,对于铁皮石斛中的物质认识有限。本研究将探明不同发育时期林下铁皮石斛品质比较组分情况,明确不同发育时期林下铁皮石斛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林下栽培 不同部位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果实果皮中酚酸类物质成分分析
13
作者 应支萍 李彪 +3 位作者 张澳 王瑞丽 熊智 施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乡澳洲坚果种植基地O.C.澳洲坚果为试材,采集花后30、60和90 d果实果皮,冻干机处理后提取代谢物质,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法进行果皮样品代谢物质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果实... 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乡澳洲坚果种植基地O.C.澳洲坚果为试材,采集花后30、60和90 d果实果皮,冻干机处理后提取代谢物质,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法进行果皮样品代谢物质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果实果皮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果皮中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检测到的114个代谢物中,绿原酸(3-O-咖啡酰奎宁酸)、1-O-阿魏酰-D-葡萄糖和1-O-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等物质含量在花后30 d最高,表明发育前期需要大量能量物质作为生长代谢原料;熊果苷、6′-咖啡酰熊果苷、红景天苷、龙胆酸、阿魏酸、3,4-二没食子酰莽草酸、没食子苯乙酮、原儿茶酸、水杨酸以及豆腐果苷等多种物质在花后60 d及90 d含量较高;6′-对香豆酰熊果苷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为花后90 d标志性物质。这些酚酸类物质具有美白、抗菌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澳洲坚果早期落果及采后果皮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果皮 发育时期 酚酸类 代谢组学 药用价值
原文传递
骆驼源性标准物质研制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价
14
作者 汪星宇 邢圆莹 +8 位作者 徐香富 伍志强 李娟 郭俊利 马荥 施蕊 何霞红 季超 郑文杰 《科技资讯》 2023年第12期17-23,共7页
为了得出骆驼源性标准物质研制工艺的最佳组合,通过对经真实性鉴定的骆驼肉的切肉形状(片状、条状和块状)、蒸制时间(0、20、30、40 min)与干燥工艺(冷冻干燥、烘干(40、50、60℃))这3个关键标准物质研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成粉率为考... 为了得出骆驼源性标准物质研制工艺的最佳组合,通过对经真实性鉴定的骆驼肉的切肉形状(片状、条状和块状)、蒸制时间(0、20、30、40 min)与干燥工艺(冷冻干燥、烘干(40、50、60℃))这3个关键标准物质研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成粉率为考核指标,并以《常见畜禽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GB/T 38164-2019)中骆驼源性成分实时荧光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方法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测试,检验标准物质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确定了条状(4 cm×0.5 cm×0.5 cm),隔水蒸制30 min后在50℃下烘干后成粉率最高,达到了93.72%,且研制的骆驼源性标准物质均一性和稳定性均经F检验,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所建立的骆驼源性标准物质研制工艺,成粉率高且均一,为高脂肪类样品成粉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动物源性标准物质提供了研制工艺和技术参数,且研制的骆驼源性成分定性标准样品达到国家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可用于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检测过程的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 骆驼肉 研制工艺 响应面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林下三七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张澳 李彪 +5 位作者 何舒 熊冰杰 严星茹 黄佑国 王澍 施蕊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5期54-63,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林下三七品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微生物菌剂林下三七与未施用菌剂林下三七根部糖醇类、维生素类和其他类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注释。2组三七根中共检测到代谢物82种。差异代谢... 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林下三七品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微生物菌剂林下三七与未施用菌剂林下三七根部糖醇类、维生素类和其他类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注释。2组三七根中共检测到代谢物82种。差异代谢物26种,上调11种,包括糖醇类9种、维生素类2种;下调15种,包括糖醇类11种、维生素类2种、其他类2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三七根中部分糖醇类、维生素代谢物增多,如D-苏糖醇、核酮糖-5-磷酸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可见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林下三七品质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菌剂施用也导致了三七中部分代谢物含量的降低,如阿魏酸钠、piscidionl A和D-氨基葡萄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代谢物 微生物菌剂 糖醇类 维生素 林下三七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腾冲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林下天麻产业为例
16
作者 柴鑫 张彦昌 +2 位作者 何舒 何霞红 施蕊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3期21-23,28,共4页
中药材是我国独特且珍贵的资源,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而云南省是我国中药材产量较高的地方,在全国中药材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腾冲市以资源禀赋、技术力量、政策支持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 中药材是我国独特且珍贵的资源,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而云南省是我国中药材产量较高的地方,在全国中药材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腾冲市以资源禀赋、技术力量、政策支持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对腾冲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及林下天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腾冲市林下天麻产业发展存在的规模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林下种植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打造优质特色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林下科技支撑等林下天麻产业发展策略。腾冲市应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之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助力,持续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林下天麻 产业发展 腾冲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林下三七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17
作者 张澳 严星茹 +5 位作者 熊冰杰 黄佑国 何舒 周发金 王澍 施蕊 《南方农业》 2023年第9期16-22,共7页
为了挖掘林下三七地上部分的利用价值,给提高三七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供新思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法分析了林下三七的果实、叶片、根三个部位的生物碱类成分。结果表明,林下三七果实、叶片和根共检测到5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但... 为了挖掘林下三七地上部分的利用价值,给提高三七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供新思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法分析了林下三七的果实、叶片、根三个部位的生物碱类成分。结果表明,林下三七果实、叶片和根共检测到5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但各部位总含量不相同,果实>叶片>根;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果实与根、叶片与根成分差异显著,分别有26个和24个差异化合物,果实中3-吲哚丙酸、甲氧基吲哚乙酸和油酰单乙醇胺的含量较高,叶片中3-羟基吡啶、N-甲基烟酰胺和5-羟基吲哚-3-乙醇的含量较高;筛选得到鉴别果实、叶片、根的生物碱类差异标志物,分别是油酰单乙醇胺、3-羟基吡啶和乙酰色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三七 生物碱类成分 代谢组学 差异化合物 植株部位
下载PDF
RP-HPLC测定酸浆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施蕊 贾凌云 +1 位作者 孙启时 于丹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采用 RP-HPLC 建立同时测定酸浆药材中酸浆苦味素 A、酸浆苦味素 D 及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析柱采用 Diamonsil C_(18)(20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醋酸(45:55,v/v);流速:1.0 mL·min^(-1);检... 目的:采用 RP-HPLC 建立同时测定酸浆药材中酸浆苦味素 A、酸浆苦味素 D 及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析柱采用 Diamonsil C_(18)(20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醋酸(45:55,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酸浆苦味素 A、酸浆苦味素 D 及木犀草素浓度分别在0.15~1.20 mg·mL^(-1)(r=0.9995),0.10~0.81 mg·mL^(-1)(r=0.9996),0.12~0.96 mg·mL^(-1)(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酸浆苦味素 A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97.1%,103%;RSD 分别为2.0%,0.7%,1.4%。酸浆苦味素 D 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101%,97.1%;RSD 分别为1.0%,1.9%,1.3%。木犀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7.8%,97.7%;RSD 分别为0.4%,2.9%,0.5%。结论:采用 RP-HPLC 同时测定酸浆药材中酸浆苦味素 A、酸浆苦味素 D 及木犀草素3种成分的含量,该法简单、可靠,可作为控制酸浆药材质量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酸浆苦味素A 酸浆苦味素D 木犀草素 RP—HPLC
下载PDF
酸浆药材及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施蕊 贾凌云 孙启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194-2196,共3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 谱特征 酸浆 药材 提取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 清热解毒药 历代本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