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
1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2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干预
3
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同时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诱导分化剂与细胞毒化疗药联合治疗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施铭岗 黄强 +2 位作者 董军 孙志方 兰青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毒化疗药物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药物,但有诸多限制,联合诱导分化剂治疗胶质瘤能否增加其疗效尚不知。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分化剂与细胞毒化疗药抗胶质瘤的联合效应。方法:卡氮芥(BCNU与苯丁酸钠(SPB)联合治疗移植于裸小鼠... 背景与目的:细胞毒化疗药物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药物,但有诸多限制,联合诱导分化剂治疗胶质瘤能否增加其疗效尚不知。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分化剂与细胞毒化疗药抗胶质瘤的联合效应。方法:卡氮芥(BCNU与苯丁酸钠(SPB)联合治疗移植于裸小鼠皮下的低分化人脑胶质瘤,观察移植瘤体积变化、病理学形态、细胞增殖周期时相、分化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等指标。结果:BCNU与SPB联合给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任何一种单独给药组,表现为肿瘤体积增加缓慢,光镜下细胞密集程度降低,间质增加,出现类星形的多角形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凋亡细胞增多。结论:BCNU与SPB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向良性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分化剂 细胞毒化疗药 胶质瘤 卡氮芥 苯丁酸钠 联合化疗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苯丁酸钠抑制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增殖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施铭岗 黄强 +2 位作者 董军 兰青 孙志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目的 探讨苯丁酸钠对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及测量瘤块体积 ,观察苯丁酸钠对胶质瘤体积、细胞周期、GFAP、c myc和MHC I的影响。结果 苯丁酸钠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使瘤细... 目的 探讨苯丁酸钠对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及测量瘤块体积 ,观察苯丁酸钠对胶质瘤体积、细胞周期、GFAP、c myc和MHC I的影响。结果 苯丁酸钠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使瘤细胞阻滞于G0 /G1期 ,S期瘤细胞百分比下降 ,同时分化抗原GFAP、免疫相关抗原MHC I上调 ,肿瘤抗原c myc蛋白表达下调。 结论 苯丁酸钠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增殖是通过诱导胶质瘤细胞向良性分化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钠 脑胶质瘤 诱导分化 裸小鼠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综合治疗后放射性脑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施铭岗 王金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放射性脑坏死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学说有血管假说和胶质细胞假说两种,但可能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有了很大进展,可通过MRI平扫、MRI加权成像、MRI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 放射性脑坏死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学说有血管假说和胶质细胞假说两种,但可能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有了很大进展,可通过MRI平扫、MRI加权成像、MRI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加以鉴别。二者的处理也完全不同,肿瘤复发多需更换化疗药物或手术治疗,而放射性坏死多可应用药物如激素等保守治疗。本文对放射性坏死的机制、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坏死 胶质瘤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转基因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7
作者 施铭岗 董军 黄强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鼠源抗体及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各类人源化小分子抗体在肿瘤的导向治疗中虽然已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直接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提高。转基因人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 ,由仅转移较少部分人Ig发展为可转移大部... 鼠源抗体及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各类人源化小分子抗体在肿瘤的导向治疗中虽然已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直接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提高。转基因人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 ,由仅转移较少部分人Ig发展为可转移大部分人Ig全套胚系基因 ,以产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完全人抗体。应用该技术制备的抗体已进入肿瘤的动物实验阶段 ,并获得可喜的抗肿瘤效果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人抗体 转基因鼠 酵母人工染色体 微基因重组 转基因人抗体 制备 抗肿瘤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治疗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婕 尚彦国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80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总结3种手术方式适应证和技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行动脉瘤栓塞术49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80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总结3种手术方式适应证和技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行动脉瘤栓塞术49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5.92%(47/49);行动脉瘤夹闭术19例,手术成功率为16/19;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12例,手术成功率为11/12。2例术后死亡,21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余57例均好转。术后平均随访3.65年,复查CTA或DSA显示7例动脉瘤复发。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对于后循环血管迂曲、动脉瘤较小、瘤颈较宽者,动脉瘤夹闭术相对安全且简单易行;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和夹闭术均较困难者,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为最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小脑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诱导分化、化疗和免疫治疗在荷人脑胶质瘤动物体内序贯组合研究
9
作者 黄强 施铭岗 +2 位作者 董军 李伟生 孙志方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荷瘤裸鼠 诱导分化 化疗 免疫治疗 人脑胶质瘤 体内序贯组合
下载PDF
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关于后颅窝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红 陈晓晨 +1 位作者 何山 施铭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6期714-716,720,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中的优势。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40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脑膜...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中的优势。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40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脑膜补丁修补的40例中,术后2例(5%)出现皮下积液,1(2.5%)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2.5%)出现颅内感染。普通硬脑膜缝合的60例中,15例(25%)出现皮下积液,7例(11.6%)出现脑脊液漏,4例(6.6%)出现颅内感染。结论硬脑膜补丁法修补法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明显优于常规修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手术 硬脑膜修补 皮下积液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补丁修补法
下载PDF
头痛 呕吐伴意识不清
11
作者 黄振华 尚彦国 +1 位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8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不清18h,于2013年4月21日入院。入院前18h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全脑爆发性剧痛,伴非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暗红色血性液体。发病后意识状态呈渐进性下降,至入院前2h...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8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不清18h,于2013年4月21日入院。入院前18h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全脑爆发性剧痛,伴非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暗红色血性液体。发病后意识状态呈渐进性下降,至入院前2h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刺激四肢无反应。病程中无双眼凝视、口角歪斜、肢体抽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寰枢关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呼吸功能不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璇 王辰 +4 位作者 刘一静 施铭岗 安中平 黄慧玲 周官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78-781,共4页
目的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表达图谱,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诊断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依据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初步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颈... 目的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表达图谱,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诊断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依据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初步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募集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且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0例和稳定斑块组10例。利用SDS-PAGE酶解后反相色谱Orbitrap Fusion进行蛋白质分析,并质谱数据处理,检索软件,产生的质谱原始文件采用MaxQuant软件处理。结果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1240个,在不稳定斑块中,表达下调的蛋白有432个,表达上调的有808个。COG分析显示主要与信号转导、脂质转运和代谢、细胞翻译后修饰、细胞骨架、蛋白酶解等方面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表达图谱是有差别的,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功能相关蛋白和干预靶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血流重建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复杂颅底肿瘤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王序 施铭岗 +4 位作者 尚彦国 于焕新 马越 薛凯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复发性鼻咽癌、复发性斜坡软骨肉瘤、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脑膜瘤、复发性骨化纤维瘤各1例.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受累的特点,分别采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2例)或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4例),完成血流重建后再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明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判肿瘤切除程度和吻合血管的通畅性.结果6例患者顺利完成搭桥手术,术后即刻DSA或CTA结果均证实吻合血管通畅.肿瘤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前合并鼻出血的患者术后鼻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治愈.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无新发缺血性卒中发生,复查CTA及DSA证实桥血管通畅.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时,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的受累特点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技术,有利于尽可能切除病变,降低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脑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脑血管重建术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索如何有效处理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内动脉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36例患者中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行手术直接夹... 目的 探索如何有效处理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内动脉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36例患者中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行手术直接夹闭,9例无法直接夹闭的患者行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术或联合栓塞处理.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显示恢复良好32例(89%),重残3例(8%),死亡1例(3%).平均随访2年,3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92%),2例致残(6%),随访期间3例动脉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行开颅夹闭处理,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 对于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内动脉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动脉瘤的特征、手术风险和动脉瘤再破裂的可能而确定处理方法.临床可通过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安全有效地个性化处理,并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当肿瘤主体位于幕上,特别是侵犯海绵窦并突人中颅窝时,采用经颧-额-颞入路切除;当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当肿瘤主体位于幕上,特别是侵犯海绵窦并突人中颅窝时,采用经颧-额-颞入路切除;当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或仅侵犯Meckel囊,甚至少部分侵犯海绵窦时,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对于肿瘤巨大同时侵犯中、后颅窝者,联合2种入路分期经幕上、幕下切除肿瘤。结果经颧-额-颞入路切除肿瘤2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12例,联合2种入路分期切除肿瘤3例。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出院随访6—60个月,平均(32.0±19.6)个月,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良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33.3%),其中动眼神经瘫痪3例,2例恢复;滑车神经功能障碍5例,面部麻木2例,耳鸣1例,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颞叶水肿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脑脊液漏和死亡病例。肿瘤复发4例。3例肿瘤残留和4例复发者行1一刀治疗。结论经不同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颅底肿瘤 岩斜区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32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直径(24.3 ±6.3)mm;位于MCA M1段8例(近端5例,远端3例)...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32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直径(24.3 ±6.3)mm;位于MCA M1段8例(近端5例,远端3例),MCA分叉处15例,M2及远端9例.结果 行直接夹闭动脉瘤15例,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重塑6例,颅内外动脉搭桥辅助动脉瘤夹闭2例,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9例.术后恢复良好[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Ⅳ~Ⅴ级]25例(78.1%),效果不良(GOSⅡ~Ⅲ级)6例(18.8%),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GOSⅢ级);死亡1例(3.1%).25例获6~36个月随访,6例失访.25例患者均无动脉瘤再出血;最后一次随访GOS分级Ⅴ级22例,Ⅳ级2例,Ⅲ级1例.26例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21例,部分残留4例(未进一步处理),1例动脉瘤孤立后无明显变化;11例颅内外搭桥和4例载瘤动脉重塑患者吻合血管均通畅.结论 直接手术夹闭仍然是处理MCA复杂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对于无法直接夹闭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或颅内外血管搭桥.显微手术治疗MCA复杂动脉瘤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血管重建术 颅内复杂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有效切除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以便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采用患侧卧位并尽可能保留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的前提下行肿瘤相对保守的切除策略,当肿瘤残留明显或随访期间肿瘤进展则给予辅助放射治... 目的探讨有效切除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以便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采用患侧卧位并尽可能保留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的前提下行肿瘤相对保守的切除策略,当肿瘤残留明显或随访期间肿瘤进展则给予辅助放射治疗,最后对手术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96例(77.4%)获得全切除,28例(22.6%)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60个月,复发13例(10.5%),其中男4例(9.3%),女9例(12.2%),全切除患者复发9例(9.4%),次全切除患者复发4例(14.3%),复发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患者与次全切除患者之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患者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2例(1.6%)致残,但可生活自理,2例(1.6%)死亡,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采用患侧卧位和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引流静脉和大脑皮层,尽可能保留通畅的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可降低术后致死致残率,必要时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窦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枕下远外侧入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来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动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枕下直线切口行远外侧人路外科处理PICA近端动脉瘤11例临床资料,并判断其疗效。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I-Ⅱ级6例,Ⅲ级3例,... 目的通过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来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动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枕下直线切口行远外侧人路外科处理PICA近端动脉瘤11例临床资料,并判断其疗效。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I-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均因血管内栓塞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或孤立术。无一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出院时症状好转,2例手术直接夹闭困难,行枕动脉(OA)和PICA吻合,动脉瘤孤立术,其余8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未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PICA近端动脉瘤,可通过直线远外侧人路动脉瘤直接夹闭或行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术,特别是夹层动脉瘤,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治疗PICA动脉瘤,能充分暴露病变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远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颈内静脉氧饱合度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施铭岗 康笃伦 潘亚文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与颈内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 (m V) ,颈内静脉取血测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Sjvo2 ) ,并对其进行临床意义分析。结...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与颈内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 (m V) ,颈内静脉取血测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Sjvo2 ) ,并对其进行临床意义分析。结果 1Sjvo2 与预后显著相关 ,Sjvo2 ≥ 75 %或≤ 45 %预后不良 ,Sjvo2 持续低水平则预示脑梗死的发生 ;2 Sjvo2 与 m V相结合能互相补充且较为准确判断脑充血或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3 Sjvo2 、m V相结合有助于确定最佳的颅内压、脑灌注压 ,为该两种监测指标的重要补充。结论 Sjvo2与 m V监测相结合 ,特别是颅内压考虑在内能可靠反映脑氧代谢状况及病理、生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颈内静脉氧饱合度 大脑中动脉 平均脑血流 监测 临床意义 过度换气
原文传递
诱导分化、化疗和免疫治疗在荷人脑胶质瘤动物体内序贯组合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强 施铭岗 +2 位作者 董军 李伟生 孙志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方案和机制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基础。方法 采用诱导分化剂苯丁酸钠 (SPB)分别与化疗药卡氮芥 (BCNU)、顺铂 (CDDP)和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组合 ,对荷低分化人脑胶质瘤裸小鼠 (NC)或严重联合... 目的 探讨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方案和机制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基础。方法 采用诱导分化剂苯丁酸钠 (SPB)分别与化疗药卡氮芥 (BCNU)、顺铂 (CDDP)和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组合 ,对荷低分化人脑胶质瘤裸小鼠 (NC)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 (SCID)进行治疗。结果 先用BCNU ,接着用SPB ,最后用PBMC序贯组合治疗效果最佳 ,表现为肿瘤生长抑制 ;细胞异形性降低 ;G0 /G1 期比例、GFAP、MHC 1表达增加和c myc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免疫疗法 治疗 诱导分化 脑胶质瘤 序贯组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