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口南槽悬沙纵向和横向输运过程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致尚
李占海
+4 位作者
李霞
杨海飞
施韩臻
卢婷
汪亚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河口悬沙输运对于最大浑浊带形成发育、地貌演变、港口航道安全、水质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洪季长江口南槽拦门沙海域4站位同步观测的沉积动力数据,采用Scully和Sommerfield改进的通量机制分解法来获取垂向各层平...
河口悬沙输运对于最大浑浊带形成发育、地貌演变、港口航道安全、水质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洪季长江口南槽拦门沙海域4站位同步观测的沉积动力数据,采用Scully和Sommerfield改进的通量机制分解法来获取垂向各层平流通量和潮泵通量及累积动态变化,以确定平流和潮汐泵送对悬沙净通量的相对贡献,探讨纵向和横向的水沙输运时空格局和动力机制,弥补了传统通量机制分解法仅限计算时空平均值的缺陷。研究发现:(1)洪季长江口南槽拦门沙海域大潮期间存在横向余环流,小潮期间出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纵向余环流;(2)平流和潮泵作用是影响净输运的关键因素,南槽拦门沙海域由平流作用主导、悬沙向海净输运,横向上向西南边滩输运,为南汇边滩围垦区向海淤长提供物源,且靠近主槽区域横向悬沙通量对沉积过程的贡献与纵向通量相当;(3)潮泵输运在河口滞流点和拦门沙海域均较显著,泵送的大小和方向与径潮流相互作用和底床物源有关,纵向上由大潮期间向陆泵送占优转为小潮期间的向海净输运占优。综上,南槽拦门沙海域近底层悬沙呈现由浅滩向主槽辐聚的格局,浅滩区域的近底层悬沙净输运受潮泵作用控制,且对整个水柱悬沙输运贡献显著,可能是拦门沙形成和最大浑浊带发育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槽
通量机制分解
平流作用
潮泵作用
悬沙输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季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过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施韩臻
李占海
+3 位作者
汪亚平
贾建军
常洋
陈雅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4-674,共11页
开展枯季河口悬沙输运机理研究对于揭示弱径流条件下的陆海相互作用、河口季节性冲淤和水沙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2018年12月18—25日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连续13个潮周期的同步流速、流向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
开展枯季河口悬沙输运机理研究对于揭示弱径流条件下的陆海相互作用、河口季节性冲淤和水沙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2018年12月18—25日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连续13个潮周期的同步流速、流向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研究了各输沙项的特征、贡献和输运机理。结果表明,从小潮至大潮流速和悬沙浓度不断增加,由南槽上部至下部流速和悬沙浓度逐渐降低。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与平均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但受底质空间差异影响,悬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枯季期间南槽存在着中上部向陆净输沙、下部向海净输沙的空间输运格局。平流输沙和潮泵输沙是影响和控制净输沙的关键因素,二者的强度和贡献存在明显的潮周期变化和空间变化,垂向环流输沙的强度很弱,对净输沙贡献很小。南槽涨落潮输沙不对称现象明显,流速、悬沙浓度和历时都具有一定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现象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潮周期净输沙强度和方向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沙浓度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法
枯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南槽悬沙纵向和横向输运过程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致尚
李占海
李霞
杨海飞
施韩臻
卢婷
汪亚平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浦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24022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19-01-07-00-05-E0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06167)。
文摘
河口悬沙输运对于最大浑浊带形成发育、地貌演变、港口航道安全、水质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洪季长江口南槽拦门沙海域4站位同步观测的沉积动力数据,采用Scully和Sommerfield改进的通量机制分解法来获取垂向各层平流通量和潮泵通量及累积动态变化,以确定平流和潮汐泵送对悬沙净通量的相对贡献,探讨纵向和横向的水沙输运时空格局和动力机制,弥补了传统通量机制分解法仅限计算时空平均值的缺陷。研究发现:(1)洪季长江口南槽拦门沙海域大潮期间存在横向余环流,小潮期间出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纵向余环流;(2)平流和潮泵作用是影响净输运的关键因素,南槽拦门沙海域由平流作用主导、悬沙向海净输运,横向上向西南边滩输运,为南汇边滩围垦区向海淤长提供物源,且靠近主槽区域横向悬沙通量对沉积过程的贡献与纵向通量相当;(3)潮泵输运在河口滞流点和拦门沙海域均较显著,泵送的大小和方向与径潮流相互作用和底床物源有关,纵向上由大潮期间向陆泵送占优转为小潮期间的向海净输运占优。综上,南槽拦门沙海域近底层悬沙呈现由浅滩向主槽辐聚的格局,浅滩区域的近底层悬沙净输运受潮泵作用控制,且对整个水柱悬沙输运贡献显著,可能是拦门沙形成和最大浑浊带发育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长江口南槽
通量机制分解
平流作用
潮泵作用
悬沙输运
Keywords
Southern Passage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flux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advection
tidal pumping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季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过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施韩臻
李占海
汪亚平
贾建军
常洋
陈雅望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4-674,共11页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2019-01-07-00-05-E0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25021)。
文摘
开展枯季河口悬沙输运机理研究对于揭示弱径流条件下的陆海相互作用、河口季节性冲淤和水沙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2018年12月18—25日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连续13个潮周期的同步流速、流向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研究了各输沙项的特征、贡献和输运机理。结果表明,从小潮至大潮流速和悬沙浓度不断增加,由南槽上部至下部流速和悬沙浓度逐渐降低。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与平均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但受底质空间差异影响,悬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枯季期间南槽存在着中上部向陆净输沙、下部向海净输沙的空间输运格局。平流输沙和潮泵输沙是影响和控制净输沙的关键因素,二者的强度和贡献存在明显的潮周期变化和空间变化,垂向环流输沙的强度很弱,对净输沙贡献很小。南槽涨落潮输沙不对称现象明显,流速、悬沙浓度和历时都具有一定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现象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潮周期净输沙强度和方向的时空变化。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沙浓度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法
枯季
Keywords
Changjiang Estuar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dry season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口南槽悬沙纵向和横向输运过程与机制研究
李致尚
李占海
李霞
杨海飞
施韩臻
卢婷
汪亚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枯季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过程和机制研究
施韩臻
李占海
汪亚平
贾建军
常洋
陈雅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