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虫态稻虱缨小蜂低温贮藏后的适合度
1
作者 张居念 连玲 +5 位作者 吴春珠 董萌 施龙清 解振兴 姜照伟 占志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5-1028,共14页
为探究稻虱缨小蜂适宜冷藏的虫态以及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在5℃~12℃范围内对稻虱缨小蜂各虫态进行冷藏。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卵冷藏后部分不能正常孵化,不适合在卵期进行冷藏。稻虱缨小蜂在幼虫期和蛹期冷藏,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为探究稻虱缨小蜂适宜冷藏的虫态以及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在5℃~12℃范围内对稻虱缨小蜂各虫态进行冷藏。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卵冷藏后部分不能正常孵化,不适合在卵期进行冷藏。稻虱缨小蜂在幼虫期和蛹期冷藏,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对性比和子代数不造成影响;羽化率随着冷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幼虫期不同虫龄之间以及不同虫龄与蛹龄之间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11℃冷藏的羽化率受冷藏时间的影响最小,冷藏20d的平均羽化率高于80.00%,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隐羽化期和成虫期受低温和冷藏时间的影响较大,不适合冷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冷藏效果最好的虫态为幼虫期和蛹期,11℃为适宜冷藏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冷藏 适合度
下载PDF
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5 位作者 解振兴 连玲 吴春珠 张居念 张数标 姜照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穂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水稻 固氮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 被引量:15
3
作者 施龙清 林美珍 +3 位作者 陈李林 林美强 VASSEUR Liette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59,共4页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名 假眼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福建省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移动行为规律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施龙清 林祁 +2 位作者 刘端华 刘锋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2-957,共6页
【目的】研究褐飞虱的移动行为规律,为褐飞虱行为调控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方法】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稻飞虱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移动计数装置,对长翅和短翅两个性别褐飞虱成虫的移动行为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4个虫... 【目的】研究褐飞虱的移动行为规律,为褐飞虱行为调控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方法】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稻飞虱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移动计数装置,对长翅和短翅两个性别褐飞虱成虫的移动行为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4个虫态成虫的移动时间分布、移动量和移动昼夜比例等均存在明显差异。雄性成虫的移动频率显著高于雌性,其中长翅雄性成虫的移动总量最高,平均为1290次;短翅雌性成虫最低,为480.7次。雄性成虫夜间移动量高于白天,而雌性特别是短翅型雌性成虫夜间移动量仅占0.36。【结论】褐飞虱成虫的移动行为具有一定规律,雌、雄成虫移动行为差异明显。根据4类成虫的移动行为差异和特点,通过人为方法干扰或抑制其移动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褐飞虱的迁飞和求偶活动,从而降低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节律 翅型 雌雄差异 害虫行为调控
下载PDF
福建水稻梯田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2
5
作者 施龙清 詹生威 +2 位作者 李廷玉 姜照伟 占志雄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4期26-28,共3页
稻飞虱是中国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对稻飞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有利于水稻梯田生境维护,减少害虫防治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根据多年来福建梯田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应用结果,总结出针对梯田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供梯田水稻生产... 稻飞虱是中国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对稻飞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有利于水稻梯田生境维护,减少害虫防治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根据多年来福建梯田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应用结果,总结出针对梯田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供梯田水稻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卵寄生蜂 载体植物 害虫行为 杀虫灯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若虫和成虫褪黑素含量测定及比较
6
作者 施龙清 解振兴 +2 位作者 姜照伟 董萌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明确褪黑素在褐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含量情况。【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1~5龄若虫和两种翅型雌、雄成虫体内褪黑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褐飞虱若虫期褪黑素含量在1~2龄若虫时期最低,平均为378.... 【目的】明确褪黑素在褐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含量情况。【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1~5龄若虫和两种翅型雌、雄成虫体内褪黑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褐飞虱若虫期褪黑素含量在1~2龄若虫时期最低,平均为378.5 pg·g^(-1)。3龄若虫褪黑素含量最高,为856.6 pg·g^(-1)。4龄若虫褪黑素含量下降,为810.7 pg·g^(-1),与3龄无显著差异。5龄若虫褪黑素含量下降显著,为574.5 pg·g^(-1)。褐飞虱成虫褪黑素含量与性别显著相关,但受翅型影响不明显。雌、雄成虫间的褪黑素水平有极显著差异,长、短翅雄性成虫的褪黑素含量分别为978.3 pg·g^(-1)和969.6 pg·g^(-1),而长、短翅雌性的褪黑素含量仅为76.1 pg·g^(-1)和176.8 pg·g^(-1),甚至低于1~2龄若虫时期。【结论】初步明确了褐飞虱各发育阶段体内褪黑素含量变化特点,为后续研究褐飞虱褪黑素功能及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褪黑素 内源性激素 性别差异 水稻害虫 翅型
下载PDF
水稻所举行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千亩示范片现场验收 被引量:1
7
作者 施龙清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第4期30-30,共1页
2020年9月15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水稻新品种绿色生产、轻简栽培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千亩示范区现场验收会在尤溪县联合镇连云村举行。水稻所所长、课题负责人占... 2020年9月15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水稻新品种绿色生产、轻简栽培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千亩示范区现场验收会在尤溪县联合镇连云村举行。水稻所所长、课题负责人占志雄研究员,项目首席专家杨惠杰研究员,以及水稻所科技人员、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连云村村干部等参加验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害虫 现场验收 示范研究 轻简栽培 课题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课题
下载PDF
水稻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前往尤溪开展水稻春耕技术服务
8
作者 施龙清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1期9-9,共1页
为了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工作,2022年2月28日—3月1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岗位专家及队员,在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溪尾乡溪尾村和管前镇东坑村等地开展水稻春耕技... 为了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工作,2022年2月28日—3月1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岗位专家及队员,在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溪尾乡溪尾村和管前镇东坑村等地开展水稻春耕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西城镇 服务团队 尤溪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春耕 管前镇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所主持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现场观摩会
9
作者 施龙清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2期71-71,共1页
2018年4月13—15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2017年度工作总结与现场观摩及学术报告会在海南陵水顺利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机构负责人、中国农... 2018年4月13—15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2017年度工作总结与现场观摩及学术报告会在海南陵水顺利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机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水稻所程式华所长以及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华南农大等16家参与单位近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处陈华副处长主持,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处李坚义处长代表省科技厅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高效 现场观摩会 新品种培育 华南籼稻 水稻所 主持 研发 福建省农科院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主要非靶标昆虫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良妙 刘其全 +2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3,共8页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效应进行综述,并对Bt水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稻 BT基因 非靶标昆虫 生态安全 进展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良妙 陈爱华 +3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刘其全 占志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32-34,38,共4页
总结规范了包括种植基地选择、栽培农艺措施及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适用于再生稻高产栽培及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下载PDF
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桂萍 叶川 +7 位作者 杨帆 施龙清 石旭平 欧阳雪灵 张建华 曹红妹 双巧云 韩李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44-48,共5页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绿色防控技术 组装技术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良妙 陈爱华 +2 位作者 刘其全 施龙清 占志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135-136,共2页
总结规范了包括浸种、催芽、播种、试虫饲养与接虫、调查方法、抗性级别鉴定的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水稻组合 褐飞虱 抗性 鉴定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不动杆菌BCL-1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茶鲜叶吡虫啉的降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桂萍 石旭平 +9 位作者 叶川 双巧云 黎小萍 杨广 施龙清 张建华 曹红妹 饶连英 欧阳雪灵 杨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151-157,共7页
为优化吡虫啉降解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基质,以菌株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菌株生物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同时进行菌制剂茶叶鲜叶吡虫啉... 为优化吡虫啉降解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基质,以菌株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菌株生物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同时进行菌制剂茶叶鲜叶吡虫啉降解小区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动杆菌BCL-1固体发酵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草木灰65%+玉米粉8%+麸皮24%+葡萄糖2.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适宜发酵时间72.80 h,接种量5.04%,发酵温度28.89℃,在此条件下,生物量可以达到9.537×108cfu/g。菌制剂可以有效降解茶叶鲜叶上的吡虫啉,施用12天后,茶叶鲜叶降解率达到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降解菌 固体发酵
下载PDF
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照伟 解振兴 +3 位作者 张数标 施龙清 董萌 张居念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4期22-24,共3页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收再生稻 高产高效 栽培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丘陵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振兴 林丹 +4 位作者 张数标 施龙清 董萌 张居念 姜照伟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第1期14-16,共3页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和水产品价值协同提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规程规定了稻鱼综合种养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田间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期管理及收获等管理技术,为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稻鱼综合种养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紫两优737全程机械化栽培产量表现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数标 张居念 +6 位作者 解振兴 沈如色 施龙清 董萌 黄庭旭 郑建华 姜照伟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第2期13-15,共3页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母本紫392S与父本福恢737组配育成的紫糯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市综合基地开展紫两优737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总结其产量表现和关...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母本紫392S与父本福恢737组配育成的紫糯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市综合基地开展紫两优737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总结其产量表现和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两优737 全程机械化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的放蜂距离与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的影响
18
作者 张居念 施龙清 +1 位作者 姜照伟 占志雄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探明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放蜂距离和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放蜂点较近缨小蜂的寄生率较高,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但距离3m和5m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寄生率也随放蜂数量增加而极显著升高,当... 为了探明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放蜂距离和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放蜂点较近缨小蜂的寄生率较高,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但距离3m和5m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寄生率也随放蜂数量增加而极显著升高,当蜂种与褐飞虱的数量比超过10︰1,寄生率趋于稳定,维持在96%以上。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劳动效率和成本等因素,在田间释放时,放蜂点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5m左右,蜂种与褐飞虱的数量比应大于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放蜂距离 放蜂数量 寄生
下载PDF
饥饿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其全 邱良妙 +1 位作者 施龙清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2-1316,共5页
在室温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的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饥饿初期(雌蛛0~12h、雄蛛0~4h),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体内的蛋白... 在室温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的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饥饿初期(雌蛛0~12h、雄蛛0~4h),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体内的蛋白酶活性起促进作用,雌、雄蛛的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未饥饿处理上升了36.8%和35.8%,差异显著;而后期起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的脂肪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在饥饿的初始阶段(0~4h),饥饿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雌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39.6%,差异显著,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15.3%,差异不显著,而后期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此外,拟环纹豹蛛雌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各相同饥饿处理时间均高于雄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拟环纹豹蛛 蛋白酶 脂肪酶 活性
下载PDF
间作不同绿肥植物组合对茶园土壤改良的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茜 施龙清 +4 位作者 何海芳 李天璞 李亚勍 张力文 杨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pH、重金属离子含量、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计检测绿肥植物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利用原子荧光法分析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重金...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pH、重金属离子含量、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计检测绿肥植物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利用原子荧光法分析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改良情况,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绿肥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间作植物并非越多越好,宿根羽扇豆-油菜-圆叶决明组合(LBC)间作后,土壤pH不升反降;而油菜-圆叶决明组合(BC)、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对土壤pH改良效果显著;盆栽试验表明多种绿肥植物套作间作的效果并没有随着植物数目的增多而效果更好,仅有LB组合可显著降低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变形菌比例明显升高,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放线菌比例明显下降,在L、LB和LBC处理组中,放线菌比例低于20%。此外,绿肥间作可显著提高土壤中蓝藻菌的含量,不同的绿肥间作处理组中的蓝藻菌含量高于1%,而对照组仅为0.1%~0.3%。【结论】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可提升土壤PH、降低茶园土壤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且改变土壤细菌结构并提高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对茶园土壤的生态环境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植物 间作 茶园 土壤pH 土壤重金属元素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