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溴乙基化衍生物与胰岛素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4 位作者 魏颖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对正常Hep 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及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对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对正常Hep 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及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对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检测其对正常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研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给予生理胰岛素浓度以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结果合成了4个溴乙氧基化衍生物,其中化合物b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化合物及衍生物与胰岛素均存在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结论通过溴乙氧基化,获得了降糖活性较好的异黄酮类衍生物,并且可以与胰岛素产生协同作用,为基于中药的创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异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修饰 HEPG2细胞 降糖活性
下载PDF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4 位作者 魏颖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3期103-105,共3页
对黄精多糖近年之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增加免疫功能、抗衰老、抗骨质疏松等作用,为黄精多糖深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精多糖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两色金鸡菊干预代谢综合征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时晓娟 魏颖 +3 位作者 王东超 李博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43-1845,共3页
两色金鸡菊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我国部分地区广为栽培。其富含丰富的化学成分,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调血脂、改善凝血功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恢复糖耐量受损情况、降低血糖和抗菌等生物活... 两色金鸡菊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我国部分地区广为栽培。其富含丰富的化学成分,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调血脂、改善凝血功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恢复糖耐量受损情况、降低血糖和抗菌等生物活性,主要针对其对代谢综合征方面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雪菊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北柴胡化学成分及活性部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春娜 刘悦 +5 位作者 刘洋洋 张舒媛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74-2677,共4页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文献整理,对北柴胡化学成分及其活性部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北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化学成分 活性部位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HPLC-DAD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5种有效成分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春娜 范冰舵 +5 位作者 刘洋洋 李林忆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SyncronisC,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流... 目的: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SyncronisC,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仙L,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检测波长为360Irlm,熊果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醇提物中各成分含量为0.6485%、0.0467%、0.0148%、0.0017%、0.0359%,水提物中异槲皮苷含量为0.0952%。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625—625μg·mL^-1(r=0.9996)、4.05~162μg·mL-1(r=0.9998)、0.66~66μg·mL^-1(r=0.9999)、0.09~28.8μg·mL^-4(r:0.9998)、2.87-114.8μ·mL^-1(r=0.9998)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均在100.24%、99.07%、101.52%、102.11%、97.24%(n=6)。结论:75%乙醇提取青钱柳中成分,基本可提取完全,残渣再用水提后只有微量的异槲皮苷;文章所建立的同时测定青钱柳中5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青钱柳盾量的全面评价提供了科举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异槲皮苷 槲皮素 山奈酚 山奈素 熊果酸
原文传递
东北天南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春娜 刘洋洋 +3 位作者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目前文献报道的有关东北天南星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为东北天南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关于东北天南星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有很多,通过查阅搜集已发表的各类文献中对于东北天南星有效成分及... 目的归纳总结目前文献报道的有关东北天南星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为东北天南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关于东北天南星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有很多,通过查阅搜集已发表的各类文献中对于东北天南星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内容,总结出东北天南星的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结果东北天南星主要包括苷类、甾醇类、脂肪酸类、黄酮类、糖类、凝集素类和核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静、镇痛作用,抗惊厥作用,抗菌、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祛痰作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作用。结论东北天南星可与其他中草药制成配方治疗肝癌、宫颈癌、肺癌、脑卒中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天南星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脑卒中
下载PDF
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春娜 李鹏收 +4 位作者 刘洋洋 张舒媛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419-2422,共4页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化学成分 配伍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朋收 时晓娟 +3 位作者 刘洋洋 李春娜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08-113,共6页
随着中医药科学现代化的到来,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也成为了中药进军世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必经之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效应指标检测... 随着中医药科学现代化的到来,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也成为了中药进军世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必经之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效应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对于实验样本的处理、最终效应成分的确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必然将会有更多新方法、新技术出现,解决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交流协作,将为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效应物质基础 复方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与产地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盛萍 张立福 +4 位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刘洋洋 李春娜 徐暾海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其产地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方法:在新疆14个不同地区采集麻黄药材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其产地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方法:在新疆14个不同地区采集麻黄药材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各生长地的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差异很大。新疆东部与中南部地区麻黄药材中麻黄碱的含量高于新疆北部与最南部地区。结论:与麻黄中麻黄碱含量相关的因素有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和土壤的pH值等,其中土壤的pH值为重要因素。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更有利于麻黄碱的积累。另外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因子(年日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生态环境 药材质量
下载PDF
荞麦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蕾 孙美利 +5 位作者 张舒媛 魏颖 时晓娟 张晶 徐暾海 刘铜华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157-160,F0003,共5页
对近几年荞麦(甜荞麦、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指出荞麦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植物甾体类等,其有降糖、抗肿瘤、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对荞麦活... 对近几年荞麦(甜荞麦、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指出荞麦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植物甾体类等,其有降糖、抗肿瘤、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对荞麦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近十年金荞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蕾 孙美利 +5 位作者 张舒媛 魏颖 时晓娟 张晶 徐暾海 徐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4期46-48,共3页
通过检索与归纳文献,对近十年金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应进一步深入对金荞麦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使其早日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 金荞麦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双黄连剂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春娜 刘洋洋 +3 位作者 李鹏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双黄连为中药抗菌抗病毒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双黄连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研究的比较深入,近年来... 双黄连为中药抗菌抗病毒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双黄连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研究的比较深入,近年来被制成很多剂型,有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现对双黄连剂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双黄连 中药组成 多剂型 抗菌抗病毒 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 双黄连口服液 清热解毒
下载PDF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乙氧基化衍生物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朋收 魏颖 +4 位作者 时晓娟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76-1183,共8页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对化合物进行组合给药,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降糖活性,选择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获得4个乙氧基化产物,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中染料木素的降糖活性优于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最大给药剂量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效果不如盐酸二甲双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衍生物中化合物a和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b和c降糖效果均不如化合物a和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合物d较修饰前降糖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组合5的降糖活性与盐酸二甲双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异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修饰 HepG2细胞 降糖活性
下载PDF
蒺藜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保胜 李朋收 +5 位作者 张舒媛 李春娜 刘洋洋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观察蒺藜提取物(NO.JL201)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TNF-α、IFN-β含量及其胰岛细胞TLR3、TLR4mRN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降糖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JL201大(20mg/kg BW)、... 目的:观察蒺藜提取物(NO.JL201)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TNF-α、IFN-β含量及其胰岛细胞TLR3、TLR4mRN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降糖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JL201大(20mg/kg BW)、中(10mg/kg BW)、小(5mg/kg BW)剂量组和阳性药二甲双胍组(400mg/kg BW)。每周测定体质量,食、水量和FPG。给药4周后取血,测定小鼠FPG和Ins,计算小鼠Ins敏感性,Real time-PCR法测定胰岛细胞TLR2、TLR4 mRNA含量。结果:JL201不同剂量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小鼠的进食、饮水量,明显降低KKAy小鼠的FPG(P<0.05或P<0.01)、降低血清Ins含量(P<0.05或P<0.01),明显升高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性(P<0.05),减少TNF-α、IFN-β的血中分泌量。JL201同时可降低胰岛细胞TLR2、TLR4mRNA含量。结论:JL201有较好的降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并能明显改善多饮、多食的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胰岛细胞TLR2、TLR4mRNA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2型糖尿病 药效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舒媛 时晓娟 +1 位作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介绍糖尿病进展到肾病5个阶段的病理表现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分期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骆驼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博 刘斌 +7 位作者 时晓娟 王东超 李春娜 刘洋洋 魏颖 李朋收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通过对骆驼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骆驼蓬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癌、抗炎、镇痛、止痒、抗银屑病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骆驼蓬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骆驼蓬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洋 李春娜 +6 位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魏颖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60%B;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分别在1.99~79.52μg·m L-1(R2=0.999 9)、2.28~56.90μg·m L-1(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01%(RSD=1.50%)、100.65%(RSD=1.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尖叶假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HPLC 含量测定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3个[口山]酮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茜 刘铜华 +3 位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魏颖 徐暾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的1,5-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8-O-β-D-glucopyranoside (F1)、1-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 7-O-β-D-glucopyranoside (F2)、1,8-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 5-O-β-D-gluc...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的1,5-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8-O-β-D-glucopyranoside (F1)、1-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 7-O-β-D-glucopyranoside (F2)、1,8-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 5-O-β-D-glucopyranoside(F3)3个[口山]酮苷的含量。方法: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4.5:75.5,V/V)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F1、F2、F3分别在14.06-281.28μg·mL^-1(R^2=0.9997)、0.56-11.16μg·mL^-1(R^2=0.9998)、0.46-9.20μg·mL^-1(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70%(RSD=1.06%)、99.78%(RSD=1.21%)、100.28%(RSD=1.15%)。结论: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测定尖叶假龙胆中3个主要的[口山]酮苷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口山]酮苷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金银花与山银花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颖 李朋收 +4 位作者 时晓娟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6期91-95,共5页
从经典鉴别方法和现代鉴别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用于对金银花与其常见伪品山银花的鉴别方法研究进展,并对中药鉴别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鉴别方法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口山]酮类活性成分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洋洋 李朋收 +3 位作者 李春娜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建立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两个主要的[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方法:先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0:9:10,v/v/v/v)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6:5:6:5,v/v/v/v)两个溶剂... 目的:建立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两个主要的[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方法:先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0:9:10,v/v/v/v)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6:5:6:5,v/v/v/v)两个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对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对所得馏分用Sephadex LH-20进行纯化,所得单体利用UV、MS和NMR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口山]酮类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尖叶假龙胆中[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法 尖叶假龙胆 [口山]酮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雏菊叶龙胆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