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等控温下头季稻和再生季稻稻米品质差异分析
1
作者 旷娜 苗雪雪 +3 位作者 邹丹 梁玉刚 唐启源 方宝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41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41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适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高于头季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再生季稻的粗蛋白含量在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头季稻。因此,同等控温条件下,与头季稻相比,再生季稻的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要好,但营养品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控温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和米糠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苗雪雪 苗莹 +2 位作者 旷娜 唐启源 周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测定稻米和米糠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季精米、糙米和米糠中GAB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以乙醇-水(体积比4∶1)溶液为提取剂,重复提取...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测定稻米和米糠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季精米、糙米和米糠中GAB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以乙醇-水(体积比4∶1)溶液为提取剂,重复提取2次,以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选择正离子模式进行外标法定量。在此条件下,测得GABA在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为0.9997);精米中GABA平均回收率为84.9%~93.4%,相对标准偏差(RSD)≤3.5%;糙米中GABA平均回收率为84.0%~90.2%,RSD≤3.7%;不同水稻部位GABA含量为米糠>糙米>精米,3个部位中GABA含量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相关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稻米 米糠 Γ-氨基丁酸 相关性
下载PDF
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的合成及性能
3
作者 旷娜 伍桂龙 +4 位作者 陈朗秋 夏殊 李贞操 陈国勇 叶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23-3331,共9页
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以D-木糖为原料,经全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以一系列醇为受体与之进行偶联反应及脱保护,选择性地合成9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技术对结构进行表... 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以D-木糖为原料,经全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以一系列醇为受体与之进行偶联反应及脱保护,选择性地合成9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技术对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偏光显微镜、热分析仪等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正辛基和正壬基-β-D-吡喃木糖苷在低浓度时能使表面张力下降到较低值,且具有较好的发泡性,正壬基-β-D-吡喃木糖苷有较好的乳化性;当烷基链长n≤9时,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的溶解熵都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当n为7和8时,其糖苷具有较大的溶解焓;目标化合物均具有液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烷基-β-D-吡喃木糖苷 发泡 乳化 表面张力
下载PDF
2’-氯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合成
4
作者 旷娜 刘灯峰 陈朗秋 《化学发展前沿(中英文版)》 2014年第1期6-13,共8页
2’-氯乙基-2,3,4,6-四-0-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2’-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是潜在的糖类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以D-葡萄糖(1)为原料,通过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与三氯乙腈反应,转变成相应的2,3,4,6-四... 2’-氯乙基-2,3,4,6-四-0-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2’-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是潜在的糖类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以D-葡萄糖(1)为原料,通过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与三氯乙腈反应,转变成相应的2,3,4,6-四-0-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4)。以该酯为供体,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下与2-氯乙醇偶联,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后者脱去乙酰基保护,获得了2’~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该合成路线合理、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乙基-2 3 4 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2'-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D-葡萄糖 2-氯乙醇 合成
下载PDF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灯峰 陈朗秋 +3 位作者 李宏伟 曾森 旷娜 田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rt=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发泡 乳化 热致液晶
下载PDF
不同穗型品种与移栽密度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邹丹 唐启源 +5 位作者 刘龙生 毛瑞清 郑华斌 旷娜 张明 刘虹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移栽密度与穗型品种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密度为主区(D1:15万穴/hm^(2)、D2:18.75万穴/hm^(2)、D3:22.5万穴/hm^(2)、D4:26.25万穴/hm^(2)、D5:30万穴/hm^(2)、D6:33.75万穴/... 【目的】探究不同移栽密度与穗型品种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密度为主区(D1:15万穴/hm^(2)、D2:18.75万穴/hm^(2)、D3:22.5万穴/hm^(2)、D4:26.25万穴/hm^(2)、D5:30万穴/hm^(2)、D6:33.75万穴/hm^(2)),品种为副区(TYHZ:多穗型品种天优华占、HLY898:穗粒数兼顾型品种徽两优898、YLY900: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结果】品种类型和移栽密度对头季产量构成及周年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穗粒数兼顾型品种HLY898头季产量最高,产量因子之间协调能力强,结实率高,周年产量也最高,其次是多穗型品种TYHZ,头季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头季和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大穗型品种YLY900。大穗型品种YLY900头季群体生长速率快,穗粒数高,但是分蘖能力差,成穗率低,收获指数低,导致头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品种。移栽密度以D5处理最佳,其头季和周年产量均最高,分蘖速度快,数量多,显著增加了头季有效穗数,提高了头季库容量、群体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头季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周年产量显著高于D1处理和D6处理。【结论】再生稻应选择穗粒数兼顾型和多穗型品种,依靠其分蘖成穗能力取得高产,移栽密度选择30万穴/hm^(2),此模式下,头季分蘖能力强,群体生长速率快,库容量大,周年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密度 品种类型 再生稻 产量 干物质
下载PDF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7
作者 陈朗秋 刘灯峰 旷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乙基-2 3 4 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D-葡萄糖 2-氯乙醇 合成
下载PDF
十六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的合成
8
作者 陈朗秋 申望珍 +1 位作者 旷娜 季善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十六烷基-β-D-吡喃木糖苷是来源于可再生的绿色环保的中性两亲表面活性剂.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D-木糖经全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转化成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以十六醇为受体与之进行偶联反应及脱保护,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1,2-反... 十六烷基-β-D-吡喃木糖苷是来源于可再生的绿色环保的中性两亲表面活性剂.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D-木糖经全乙酰化、C1位选择性脱乙酰基,转化成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以十六醇为受体与之进行偶联反应及脱保护,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1,2-反式结构的十六烷基-β-D-吡喃木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β-D-吡喃木糖苷 D-木糖 十六醇 合成
下载PDF
稻田养小龙虾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玉刚 匡炜 +6 位作者 旷娜 赵杨 戴力 胡文彬 罗先富 方宝华 赵正洪 《作物研究》 2023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稻田养殖小龙虾在稻渔种养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生产模式,有着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田养虾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由稻田试养、散养模式发展为稻虾轮作、稻虾共生、一稻三虾和稻虾+其他养殖动物等多种种养模式... 稻田养殖小龙虾在稻渔种养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生产模式,有着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田养虾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由稻田试养、散养模式发展为稻虾轮作、稻虾共生、一稻三虾和稻虾+其他养殖动物等多种种养模式。本文综述了稻田养虾的发展历程、发展特征、主要种养模式以及稻田养虾模式下水稻生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从田间工程改造、重虾轻稻与粗放管理、品种退化与病害防治、种养风险与产业体系等方面论述稻田养虾存在的问题,并从坚持因地制宜与标准规范发展、强化技术培训与抵御种养风险、建立健全苗种培育体系和优化稻虾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充分挖掘稻田养虾的生产潜力,为稻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克氏原螯虾 发展历程 种养模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对硝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桂龙 旷娜 +4 位作者 陈朗秋 陈静 李贞操 陈国勇 文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1-826,共6页
以D-甘露糖为原料,通过乙酰化、Helferich糖苷化、脱保护3步反应,简便地合成了对硝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反应物摩尔比、温度、预先减压时间、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量对Helferich糖苷化立体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 以D-甘露糖为原料,通过乙酰化、Helferich糖苷化、脱保护3步反应,简便地合成了对硝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反应物摩尔比、温度、预先减压时间、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量对Helferich糖苷化立体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1,2,3,4,6-五-O-乙酰基-D-甘露糖2.56 mmol,1,2,3,4,6-五-O-乙酰基-D-甘露糖与对硝基苯酚摩尔比1∶4,催化剂Sn Cl4用量0.308 mmol,预先负压时间和反应时间均为80 min,反应温度为120℃,在该条件下,Helferich糖苷化反应的α-立体选择性最好,产率可达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ferich糖苷化 对硝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 四氯化锡 精细化工中间体
原文传递
湖南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11
作者 邹丹 唐启源 +6 位作者 黄益国 刘龙生 旷娜 吕广动 方升亮 毛瑞清 张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6-11,共6页
选择30个再生稻品种在湘中地区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更适合在湖南地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再生稻品种中以C两优0861和和两优1号的周年产量较高,分别为15.849和15.642 t/hm^(2),适宜3月下旬在湘中地区播种;Q两优丝苗... 选择30个再生稻品种在湘中地区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更适合在湖南地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再生稻品种中以C两优0861和和两优1号的周年产量较高,分别为15.849和15.642 t/hm^(2),适宜3月下旬在湘中地区播种;Q两优丝苗、深两优475和甬优4949这3个品种的周年产量均在14.76 t/hm^(2)以上,但是生育期偏长,适宜在湘南地区作再生稻种植,在湘中地区则需适当早播;望两优889的周年产量也处于较高水平,达14.378 t/hm^(2),但是生育期偏短,可以在湘中地区适当晚播或者在湘北地区种植;瑞两优1053、良隆粳1号和良隆粳2号的周年产量过低,均低于8.44 t/hm^(2),Y两优553的生育期过长,均不适宜在湖南作再生稻种植。相关性分析表明,再生稻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均与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周年产量与头季产量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头季结实率和再生季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所述,生育期适宜是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的首选条件,在保证结实率的前提下,促大穗是再生稻两季高产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头季 再生季 湖南
下载PDF
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中间体的合成
12
作者 伍桂龙 旷娜 +1 位作者 陈朗秋 陈静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是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和抗菌剂.以D-甘露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偶联和脱保护五步反应立体专一性地合成了八种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中间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 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是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和抗菌剂.以D-甘露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偶联和脱保护五步反应立体专一性地合成了八种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中间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和质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有效并且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α-D-吡喃甘露糖苷 D-甘露糖 合成
下载PDF
不同地区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结构与性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旷娜 唐启源 +3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慰亲 邹丹 罗友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78-1686,共9页
为探究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在不同生态区的差异,并从淀粉结构与性能角度揭示其差异机理,本试验以杂交稻甬优4149、晶两优1468为供试材料,按再生稻栽培模式分别种植于肇庆、长沙、信阳3个生态区,研究了再生季齐穗后温光条件对稻米蒸... 为探究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在不同生态区的差异,并从淀粉结构与性能角度揭示其差异机理,本试验以杂交稻甬优4149、晶两优1468为供试材料,按再生稻栽培模式分别种植于肇庆、长沙、信阳3个生态区,研究了再生季齐穗后温光条件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RVA谱特性及淀粉热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肇庆试验地区的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优于长沙、信阳,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较低,总淀粉含量较高。再生季齐穗后温光条件与稻米胶稠度、糊化特性以及淀粉热性能和相对结晶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籽粒灌浆初中期的温度和光照对再生季稻米淀粉的糊化性能与热性能影响较大;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受中后期的日均温度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将有助于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稻米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季稻米 温光条件 蒸煮食味品质 RVA 热性能 结晶度
下载PDF
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糊化特性、淀粉晶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旷娜 周蔚 +2 位作者 张相 郑华斌 唐启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衡阳实验点种植的8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为研究材料,对其蒸煮食味品质、糊化特性及淀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和两优1号和晶两优1468的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低,其中和两优1... 以衡阳实验点种植的8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为研究材料,对其蒸煮食味品质、糊化特性及淀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和两优1号和晶两优1468的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低,其中和两优1号的结晶度低,晶两优1468淀粉内部有序程度高,RVA谱特征值表明这两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相对结晶度显著负相关,同时,相对结晶度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1047/1022 cm^-1值与峰值时间、最低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季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会影响淀粉的晶体结构,改变其糊化特性,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季稻米 蒸煮食味品质 RVA谱 淀粉晶体结构
下载PDF
再生季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外观、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旷娜 唐启源 +3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慰亲 周蔚 戴含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探究10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精米中蛋白质含量与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再生季稻米畾优1068的加工品质较差,外观品质较好,其精米中蛋白质、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 探究10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精米中蛋白质含量与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再生季稻米畾优1068的加工品质较差,外观品质较好,其精米中蛋白质、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Cu元素、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丝氨酸以及谷氨酸的含量显著正相关(其中与丝氨酸、谷氨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97和0.98);与出糙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负相关。因此,Cu元素及丝氨酸、谷氨酸等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同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会减少再生季稻米中的垩白,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但是会降低出糙率和精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季稻米 蛋白质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矿物质元素 氨基酸
下载PDF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莫文伟 旷娜 +3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晓敏 周蔚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显著;再生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比双季晚稻的分别降低了7.7%和15.9%,而与一季晚稻的相差较小;再生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双季晚稻的降低了3.3%,但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2.9%;再生稻的胶稠度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1.9%,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3.0%。再生稻和一季晚稻种植下,6个品种的RVA谱特征参数无显著差异,一季晚稻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双季晚稻的。综合来看,再生稻稻米品质整体介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之间,表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一季晚稻 双季晚稻 稻米品质 淀粉粘滞性谱(RVA谱)
下载PDF
刈割处理对再生稻头季全株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元伟 郑华斌 +4 位作者 王慰亲 旷娜 罗友谊 邹丹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1-171,共11页
为研究再生稻齐穗后刈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选取湘两优900和甬优4149为供试材料,设置刈割时间分别为齐穗后10(P10)、15(P15)、20(P20)、25(P25)和30 d(P30);留桩高... 为研究再生稻齐穗后刈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选取湘两优900和甬优4149为供试材料,设置刈割时间分别为齐穗后10(P10)、15(P15)、20(P20)、25(P25)和30 d(P30);留桩高度分别为10(H10)、20(H20)和30 cm(H30),研究不同处理下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全株生物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25和P30处理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P10和P2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留桩高度H10和H20处理头季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H3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再生季产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P10和P15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P20和P30处理;留桩高度H20和H30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留桩高度H10处理。综上所述,以收获全株青贮饲料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取齐穗后25~30 d、10~20 cm留桩高度的刈割处理,此时,生物量高,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较好;以收获再生季稻谷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用齐穗后10~15 d、留桩20~30 cm的刈割处理,再生季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刈割 生物量 青贮品质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养鱼模式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玉刚 余政军 +4 位作者 赵杨 匡炜 戴力 旷娜 方宝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47-2755,共9页
稻田养鱼作为我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水稻种植与水产动物养殖相结合的典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和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稻作生态区域中。本文综述了稻田养鱼的发展历史、分布区域、主要模式,以及稻田... 稻田养鱼作为我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水稻种植与水产动物养殖相结合的典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和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稻作生态区域中。本文综述了稻田养鱼的发展历史、分布区域、主要模式,以及稻田养鱼模式下经济效益、水稻产量、生长特性、土壤生态环境、水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基础研究,同时稻田养鱼也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种养技术不规范、重视养殖、水稻适应性品种少、养殖密度大等问题。从稻田养鱼的技术培训、种稻为主、适应性水稻品种筛选、控制水体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见解,以期充分挖掘稻田养鱼模式的生产潜力,为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养鱼 发展历程 种养模式
原文传递
抗倒剂对优质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邹丹 唐启源 +7 位作者 黄益国 刘龙生 方升亮 吕广动 旷娜 罗友谊 毛瑞清 张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3期8-13,共6页
倒伏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稻倒伏现象更为突出。为了完善优质稻抗倒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广东省的代表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不同的施氮量,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抗倒剂‘不倒汉’的抗倒伏效... 倒伏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稻倒伏现象更为突出。为了完善优质稻抗倒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广东省的代表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不同的施氮量,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抗倒剂‘不倒汉’的抗倒伏效果。结果表明,抗倒剂降低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茎叶重和总干物质重,增加了经济系数,具有增产效果。降低了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低肥下,降株高效果更显著。降低了蜡熟期第二和第三基节的长度和倒伏指数,其中第三基节达到了显著水平,还显著降低了成熟期各节间的长度、田间倒伏指数、倒三节和倒四节的弯曲力矩,对倒三和倒四节间的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也有一定的降低,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抗倒剂‘不倒汉’能显著增强优质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具有增产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剂 优质稻 产量 倒伏
原文传递
再生稻与晚稻产量形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旷娜 莫文伟 +2 位作者 唐启源 王慰亲 郑华斌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3,共6页
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间稻谷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虽显著高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 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间稻谷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虽显著高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但由于每穗粒数显著低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其产量显著低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供试品种中,甬优4149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实际产量均相对较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和结实率关系密切,且与水稻实际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头季稻后期的养分供应,促进再生芽萌发,提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增加再生季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一季晚稻 双季晚稻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